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6753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荐材XX 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x

荐材XX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5—2016年XX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按照市委十届八次全会的精神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的目标要求,确保《XX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6-2020年)》、《XX市贯彻〈XX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6-2020年)实施意见》落到实处,从我市实际出发,制定《XX市文化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文化事业回顾

(一)基本成效

“十二五”时期我市文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文化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1、文体改革稳步推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成立市、县(市、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提高了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效率。

完成了市电影发行放映中心、新华书店转企改制,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

市“三馆一室”(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艺术研究室)整合调整,实现了艺2术研究、创作、普及一体化。

初步论证了市歌舞剧团、市XX剧团的改革方案,新的体制即将运行。

2、文化设施建设初成体系。

基本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其中市、县(市、区)公共文化设施较为完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过半,建有村(社区)文化室566个。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文娱活动室、培训室、电脑室、运动场等基础文化设施。

3、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

以弘扬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主旋律,创造一批富有时代气息、具有XX特色的优秀作品。

大型XX戏《XXXXX》、《XXX》、音乐舞蹈诗《XXXXX》获得省第X、第X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现代XX戏《XXX》获第X届XX艺术节剧目三等奖;《XXX》获首届中国客家文化节金奖;《XXXX》获“XX杯”X届“新农村、新文化、新风貌”小品展演三等奖;《XXXX》获中国(XX)地方戏展演“地方戏曲牡丹亭奖”优秀剧目奖;《XXX》和《XX》分获省第X届群众音乐舞蹈艺术花会金、银奖;《XXX》等六件作品分别获全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二、三等奖;大型现代XX戏《XXXXX》成功公演,深受群众喜爱。

4、文化惠民扎实推进。

文化服务不断创新,文化惠民深入展开。

乳源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单位;全市完成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工程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文化“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流动图书馆、流动舞台车、流动电影队进入农村、社区、企业;广场文化丰富多彩,在主要的公共广场都有精彩文艺演出,群众性文化活动活跃。

5、文化遗产保护有力。

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深入开展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单位做到“四有”;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XX”、“XXXX戏”、XX刺绣、“XX”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XX”等7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XX”等24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6、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

实现乡镇广播电视光纤联网,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

开展广播电视虚假广告整治,进一步净化了我市声屏。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未发生责任事故。

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XX日报》、《XX广播电视报》、《XX报》、《XX乡情》、《XX》发行量不断增加。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成立了印刷复制业协会;积极开展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发行单位年检登记工作。

7、文化市场管理依法有序。

市场管理进入法治。

加大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加强出版物日常管理,开展对出版物市场、音像市场、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及游戏(游艺)场所等专项整治工作,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形成依法有序的管理局面。

(二)发展环境

科学分析文化事业发展总体形势,清醒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准确把握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我市文化事业“十三五”发展至关重要。

总体上看,既面临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1、发展机遇

──总体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为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的必须要求。

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文化事业支撑城市的发展。

实践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的崛起,往往发端于文化的振兴。

文化越发展、越繁荣的城市,往往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主动。

我市尚处于经济欠发达状况,要实现跨越发展、全面进步,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文化民生任重道远。

在建设文化强省、建设区域文化中心新的形势下,省委、市委对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

围绕文化民生的目标,我市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加强文化建设、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是各级政府的历史担当。

2、面临挑战

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

我市在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历程中,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一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现有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大多陈旧简陋,达标任务艰巨。

二是经费投入比较困难。

大部分地方依赖上级拨款支持,本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文化人才匮乏。

人才流失严重,基层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既懂文化艺术又懂经营管理的领军人才。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落后。

文化产业层次低、总量小、发展慢,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极少,影响我市文化事业发展。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机遇大于挑战,我市文化事业发展依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应当认清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夺取文化事业发展新的胜利,全面实现“十三五”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X届X次全会、市委X届X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区域文化中心的目标任务,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6生产力,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区域特色鲜明,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凸显,城乡文化建设各项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把XX建设成为具有特色文化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力的区域文化中心。

三、主要任务

围绕我市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全面推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

(一)提高公民素质

1、培育XX人文精神。

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XX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XX人文精神。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加强现代公民教育、文明礼仪教育、道德品格教育,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大力宣传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青少年人文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社会文化环境净化工程,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养。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水平。

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

2、建设文明和谐家园。

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全7市社会文明和谐程度。

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广泛开展“创文在行动,我该做什么”等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强势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争取2016年进入“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行列,在此基础上,实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

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建设,争取到2020年省文明村镇创建覆盖面达到85%以上。

推进窗口服务行业创优工作,树立行业文明新风,到2019年文明窗口行业覆盖面达到100%。

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到2016年文化志愿者、创文志愿者注册人数达到城市总人口的5%,2019年全市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有文化志愿者或创文志愿者参与的比例达到50%。

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开展“低碳生活”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提升公民健康心理素质,培育公民良好的社会心理。

3、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地方志、档案馆和博物馆等部门作用,鼓励支持创建“XXXX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基地--XX文化研究院”、“XX文化研究中心”等重点研究基地,扶持培育XX(XX)研究会等一批民间文化研究团体和社会科学类学术社团。

大力建设“XX大讲坛”等一批社科普及平台,健全市、县社科联机构,壮大我市社科研究力量,深入研究、发掘、推广XX特色文化。

(二)重点文化设施建设以大型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文化设施为8基础,以XX新区建设和老城区“三旧改造”为契机,大力推动各种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

1、完善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具体建设内容和目标要求见表:

级别建设内容目标要求市建有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学馆、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老年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

条件许可,建设各种展览馆、纪念馆、文化艺术中心、少儿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到2019年,市图书馆、市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

县(市、区)建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多功能厅电影院、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县(市、区)文化馆和图书馆配置流动演出车和流动图书车。

条件许可,建设各种纪念馆、展览馆、科学馆、艺术中心、历史遗址等文化设施。

到2019年,市辖区文化馆60%以上达到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

到2020年,完成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达标任务。

乡镇(街道)建有集书报刊借阅、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数字电影放映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中心镇(或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建有一个综合文化广场,面积不小于2500平方米。

到2018年,尚未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要如期完成。

到2020年,完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达标任务。

行政村和城市

1、按照“五个有”标准建设文化设施:

①有一个具有图书阅览、文化娱乐等功到2018年,尚未建成行政村(社9社区能的综合活动室(综合活动室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②有一个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体小广场;③有一个文化宣传橱窗;④有一批报刊(藏书1000册以上,报刊5种以上);⑤有一批文体器材设备。

2、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家书屋建设。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可结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一起建设;农家书屋可结合村文化室一起建设。

区)文化室的要如期完成。

到2020年,行政村和社区文化设施达标;20户以下通电自然村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农家书屋覆盖到每个行政村。

2、重点规划的重大文化设施项目XXXX新城文化设施规划项目。

在XX新城区,总体规划、相对集中、分步建设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艺术中心(含大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档案馆、报业大厦、广电中心、书城、影视城、文化展览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商贸城,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一条街”或“文化模块”。

XX老城区文化设施改造规划项目。

XX公园革命历史遗迹及文化设施改造、XX当铺修缮、XX(XX)演艺中心(含市XX歌舞剧院、XX剧院、演艺培训基地、XX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等)改造、XX“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程、百年X街、XX亲水平台(“X桥X渡”、“XX源流”、XX路XX南侧飘台)、XX纪念公园、市少儿图书馆等项目的规划建设;重建XX塔、XX楼、XX楼等历史文化建筑。

3、重点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项目10为配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务必于2019年前建成XX市图书馆新馆、XX市文化馆新馆、XX市档案馆新馆。

XX市图书馆新馆规模:

按国家一级馆标准,在XX新城区,建成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藏书量100万册以上、投资约1.6亿元的XX市图书馆新馆,同时每年保障购书经费200万元以上。

XX市文化馆规模:

按国家一级馆标准,在XX片区原址,建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投资约8000万元的XX市文化馆新馆。

XX市档案馆规模:

按国家市一类馆标准,在XX新城区或市区,建成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投资约5000万元的XX市档案馆新馆。

(三)实施文化惠民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大公益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强文化资源建设和服务供给,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公益文化产品和服务。

从2016年起,全市每人每年有一次观看文艺演出或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各类文化活动,并逐年提高次数,城市居民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人数大于50%,2019年大于60%;到2020年,全市每年参加3次以上文化活动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50%以上。

1、开展公共文化服务。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社会、面向社区、面向农村,制定措施和计划,积极开展文化服务,组织好文化“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书报刊阅读、文化娱乐、文艺培训、艺术欣赏、文化素质教育辅导等服务,不断扩大服务面、延伸服务区,占领文化服务的主阵地,发挥文化服务的骨干作用,成为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服务的主要途径。

2、注重提高服务质量。

各级公益性文化场馆,要免费向群众开放,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公开服务时间、内容和程序,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站)、博物馆、青少年宫(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

3、推动“全民阅读工程”。

加强阅读推广与辅导,推动“全民阅读工程”,提高全民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建设学习型社会。

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有关单位要组织好“图书馆宣传周”、“4〃23”世界读书日、“中华经典诵读”、“书香XX”全民阅读等活动,办好“XX城书香节”,打造“XX大讲坛”文化品牌。

各级政府部门积极举办或鼓励社会团体举办各类大型读书节,开展“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家庭”创建活动,吸引广大读者参与“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引导培养全民阅读、终身阅读的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城镇干部职工每月读书一本以上,青少年积极参与“千万少年快乐阅读”活动。

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室读书活动要以服务老人和儿童为重心,营造“老有所乐,少有所学”的社会文化氛围。

4、提高群众艺术素养。

实施“国民艺术素质教育推进工程”,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质。

发挥图书馆、文化馆(站)、科学馆、展览馆、文化宫等文化阵地的作用,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开设不同门类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班、讲座等,广泛开展文化艺术基础知识的普及和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推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曲艺、杂技、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文化艺术到农村、进工厂、入军营。

(四)保护文化遗产

一是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充分认识文化遗产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文化遗产事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

二是加大保护力度。

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水平,推动我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是抓好制度落实。

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规定,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大于95%;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深入挖掘整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宣传和普及文化遗产知识,采取各种途径和手段,广泛推介我市优秀的文化遗产,重点推出以XXXX戏、XX歌舞、XX刺绣为代表的,具有XX特色、本土韵味、群众喜爱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使之成为在全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奇葩。

(五)强化文化市场管理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形成依法有序的管理局面。

1、加大“扫黄打非”力度。

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加大打击网络违法信息的力度;组织出版物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对图书、电子、音像、印刷、复制企业的管理,打击无证照经营,不发生非法出版、制黄贩黄、侵权盗版等恶性事件,形成“扫黄打非”的长效机制;以开展对出版物市场、音像市场、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及游戏(游艺)场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查缴非法出版物。

促进版权登记和版权交易。

2、严格网吧管理。

控制网吧总量,调整存量,优化结构,推动网吧连锁化经营,完善实名上网登记制度;大力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以及利用网吧传播淫秽色情信息行为;坚决取缔“黑网吧”,建立健全网吧工作协调机构,落实网吧监督制度,设立专门网吧监督员,建立网吧监管平台,确保市民对网吧行业形象的满意度大于70%。

3、确保信息健康。

落实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达到100%,防范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在网吧、网络中传播;建立健全严格的广告刋播审查制度,及时清理含有不良内容的各种短信、声讯服务广告和电视点播节目,确保市属声讯视频媒体不播放不适宜未成年人收听观看的广告;加强对本地医疗卫生和药品信息服务网站的监管,清理打击各类传播不良医疗信息的网站。

(六)完善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传播体系

1、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大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强化新闻媒体和出版发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党报党刊、广播电视、新闻网站、图书发行单位在舆论引导中的核心作用,利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影响力,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

推进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建立市级网络发言人制度,推进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处置机制,加强对网上热点问题、敏感事件、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和研判、引导。

推进网络管理工作,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网络民主平台。

2、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

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现代传播体系。

加强推进我市电信网、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到2020年基本实现市级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播出的数字化、网络化。

实施媒体优化重组,有效整合报纸、广播、电视和新兴媒体等媒介资源,加强传统传媒与新兴传媒有机结合,鼓励不同业态的媒体之间重组合作,支持媒体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发展经营。

发展网络等新兴媒体,支持我市媒体积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刊、手机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建设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新闻门户网站。

3、加强文化交流平台建设。

加强文化活动的多元化融合,通过组织策划文艺演出、学术研讨等形式,推动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文化相互交流。

加强与中省文化部门和有关文化机构的合作,组建以高校、企业、民间艺术团体为主体的文艺创作、人才培训、文化交流与研究基地。

支持各类协会发展港澳会员和开展境内外文化交流,广泛借鉴和吸收优秀文化思想。

(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重点文化产业发展。

加快我市网络文化业、印刷业、工艺美术业、影视传媒和演艺娱乐业、旅游休闲文化服务业等重点文化产业发展。

市区以网络文化产业、印刷业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网络、演艺、娱乐、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企业。

加快印刷业的技术改造,做大做强印刷复制业。

积极培育彩石、瑶绣、书画、温泉等特色文化产业,以及生态休闲文化产业发展和建设。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文化生产力,加快XX、XXXX戏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项目的发展。

大力培育文化产业发展主体,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一批文化骨干企业。

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基地,打造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图书音像发行连锁经营,培育知名文化产业品牌,积极引导先进文化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创新文化产业宏观管理体制、市场组织体系和投资融资机制,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突出文化发展的个性化、特色化,注重发挥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艺术门类自身优势,充分发掘和利用历史的、地域的、现代的多种文化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统筹地区间发展,实行文化产业战略,推动文化企业发展壮大。

保护民资参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在政策制订、门槛准入、市场监管上加以引导和扶持,支持民间资本组建股份制多元化的民间文化产业集团,扶持发展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民营文化企业。

鼓励促进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

(八)改进文化队伍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组织、人事部门要选派一批懂文化政策、有实践工作经验、德才兼备的干部从事文化事业领导工作,推动文化建设各项工作。

宣传、文化部门要加强文化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一个能力突出、作风过硬、团结干事的领导班子,提高文化服务的实施水平。

2、健全文化服务机构。

进一步健全完善图书馆、文化馆(站、室)、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公益性演出单位等文化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明确功能定位,保证其独立法人资格,保障其编制和运作经费,在政府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实行自我管理。

不能随意撤销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

3、深化文化单位改革。

到2020年,全市文化管理、文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总体完成,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活力进一步增强,建立起我市文化服务公正合理的秩序。

4、加强服务队伍建设。

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门类齐全、能力突出、稳定高效的文化服务队伍。

抓好各级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定编、定岗工作,按国家有关要求落实编制,保证事业发展和业务开展所需要的人员编制,达到每万人拥有文化服务人员编制2.5名以上、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编制3名以上的配备标准;文化服务人员中,高级职称达到5%,中级职称达到15%;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的比例,其中市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90%,县(市、区)级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95%。

(九)落实法规制度

1、严格执行文化法规。

落实《中共中央办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