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6753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docx

MasterCAM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规划书

2009年度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精品课程

建设规划书

 

课程名称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制造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数控技术

课程负责人肖调生

所属部门机电工程与技术系

建设期限2010年3月-2011年12月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评建办制

二○○九年十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

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

一、课程建设规划

1课程建设总目标

本课程以数控编程及其加工技术为核心,以运用MasterCAM进行零件造型、加工为主线,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质培养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基于数控编程与加工的职业活动,以及职业资格要求,构建典型工作任务驱动,融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创新教育于三者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实施,形成一套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创造与工程实际贴近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零件造型能力、数控编程与加工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的教学研究、资源开发、总结提高,使整体教学环境、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达到省内较高水平。

课程以选自生产实际的典型机械零件为项目载体、以Mastercam软件为零件造型和自动编程手段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建立起工作任务与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零件造型及自动编程的课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融入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仿真、数控机床实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习者完成一个完整的CAD/CAM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相关内容的综合训练和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⑴ 基于职业活动、融通职业标准,构建课程教学内容

《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围绕从事数控编程与加工岗位的职业活动的要求,结合数控铣削操作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职业岗位的要求,构建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程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避免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分离。

使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习知识、训练能力、提升素质,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融合到课程教学内容当中,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高等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⑵以典型数控加工零件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典型加工零件的选择按由简而繁、由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要求,体现真实性、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原则,从现代制造企业中选择、加工、设计出符合学生能力成长规律和教学需要的工作任务,把课程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过程联系起来,使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实际需要,让学生在任务实施中训练操作技能,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理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按实际职业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典型数控加工零件为载体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充分体现了数控、模具专业对数控编程与加工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⑶ 以任务为中心,推进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课程以任务零件为项目载体、以Mastercam软件为零件造型和自动编程手段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建立起工作任务与知识和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和个体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有机地融入数控加工工艺、数控加工仿真、数控机床实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习者完成一个完整的CAD/CAM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相关内容的综合训练和应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本课程设计12个项目任务,将线框、曲面、实体建模和自动编程融入其中,学生通过各个项目的训练,逐步掌握各相关知识点,达到“做中学”的目的。

同时,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差异,项目设置有主有辅,做到掌握基础、兼顾发展。

⑷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采用引探方法教学,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合作精神,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现场讲演法、师生角色互换法、环境陶冶法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⑸注重素质教育,弦扬“敬业爱岗”的精神

《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勤学苦练、争当技术能手的精神,以优秀毕业生技能成才的事例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敬业爱岗。

⑹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项目化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

改变传统的一次性总结评价方式,采用理论知识的考核、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能力考核、数控机床操作考核、作品考核、职业道德考核、素养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结合考试成绩的方式进行评定。

考试参照劳动部数控工艺员考试模式进行,将传统的笔试改为上机考试,解决了过去笔试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际软件应用能力的问题,更加贴合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2课程目标

2.1建设目标

通过二年建设,使《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成为一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岗位(群)培养学生所需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的职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使《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更全面的对接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更全面的对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2建设内容与措施

(1)课程地位与作用

《数控软件应用技术——Mastercam》以Mastercam为平台,系统讲述了CAD/CAM/CNC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含应用数控软件的CAD功能实现二维、三维图形的构建,包括实体造型、曲面造型和线架造型;应用数控软件的CAM功能实现车削、铣削的粗加工、精加工、附加刀具路径等数十种加工方法,仿真模拟及生成NC程序的全过程。

《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服务的主体专业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是该专业群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的职业岗位是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对产品造型、CAD/CAM工程师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培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数控技术这一专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的培养体系中,学生已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手工)》,通过该课程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等职业能力的培训,也为后续《数控加工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措施如下:

①根据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等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为满足全国高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MasterCAM平台)(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要求。

进一步整合课程内容,切实体现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为湖南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

②通过市场调研、专家座谈和毕业生反馈等方式,适时调整基于职业活动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标准、考核标准、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以满足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充分发挥本课程在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

③进一步研究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等岗位能力需求,使课程目标更好地服务区域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办学定位,符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2)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使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衔接,明确定位课程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态度目标,使课程目标既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又符合学生实际。

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中针对职业岗位的描述为“培养具有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能力,主要在机械装备、汽车、模具等产品制造行业从事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模具设计、CAD/CAM工程师等职业岗位人员”。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零件造型、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程序编制所必需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

①优化教学内容遴选机机制,及时吸收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构建模块化教学内容。

②组织课程团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掌握课程相关的零件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CAD/CAM工程师等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与企业专家一起研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③通过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座谈和毕业生反馈的方式,不断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

④选用生产一线的典型零件为项目任务载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完善基于职业活动的课程体系,完善行动导向教学法。

⑤通过下厂锻炼与外出学习等方式的培训,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理实一体化的、教研教改能力强的“双师型”课程团队。

2.3建设进度与经费

表1课程目标建设进度与经费预算表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规划

2010年

2011年

课程地位与作用

建设要点

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需求调研

预算经费

0.05万元

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

建设要点

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专家座谈会

预算经费

0.05万元

合计

0.1万元

3课程内容与结构

3.1建设目标

①课程内容动态跟踪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科技前沿信息,全面体现职业标准和职业素养的要求。

②以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逻辑关系为基本依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不断完善模块化的课程结构。

③不断深化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强化以“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整体改革。

3.2建设内容与措施

(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CAD/CAM工程师岗位要求。

《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内容继续与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MASTERCAM平台)职业标准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充分调研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CAD/CAM工程师等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课程内容体现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并以实用机械零件为载体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进一步完善与发挥教学内容遴选机制的作用,确保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及时进入教学内容。

继续将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要求纳入课程内容中。

具体措施如下:

①在教学内容上,用实际问题作为引导,即从实际入手,先学习有关技术的应用知识,再学习比较抽象的理论,并注重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对重要的专业理论都在明确的实践背景下加以介绍。

通过调研、座谈、反馈、讲座等方式,在现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整合相关课程内容,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MASTERCAM平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构建职业化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

②加强和现场专家、(行业)企业、毕业学生的及时沟通和联系,更深入了解职业道德、安全规范等方面的要求,及时补充和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

④利用学生参观实习和顶岗实践的机会,实时跟踪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标准的应用。

⑤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将学生的精力和兴趣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

给学生以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加工来自企业的零件。

这样既能降低教学成本,又让学生的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

(2)课程结构

构建以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导向的模块化、理实一体的课程结构。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已整合的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模块式课程结构。

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完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充分体现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岗位的工作过程。

具体措施如下:

①为建立以机电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标准与课程内容体系,按课程服务的岗位群,从不同企业邀请相应岗位的员工与专家进行座谈,由企业界专家提出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起研究并整合成本课程的能力点,然后组织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从岗位能力要求中提练出本课程的知识要求。

②将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规划的课程模块加以教学试点,将试点结果、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3)课程实践教学

以项目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

《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中的数字化设计、装配、制图、加工四大模块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完全按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MASTERCAM平台)职业标准来构建,同时,《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内容为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CAD/CAM工程师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服务。

具体措施如下:

①继续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项目,使实践教学内容达到75%。

②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方式,培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③进一步提高理实融合度,加大教学项目的可操作性,积极开展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作的方式,将工厂车间搬进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实践平台。

④进一步发挥学院CAD/CAM兴趣小组及长航公司的作用,教学中可借助长航公司的产品作为加工和生产载体。

加强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

 

3.3建设进度与经费

 

学生的劳动得到社会的认可。

(2)课程结构

构建以典型机械零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导向的模块化、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结构。

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已整合的教学内容,改进和完善模块式课程结构。

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完善课程模块,课程模块充分体现机械零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岗位的工作过程。

具体措施如下:

①为建立以典型机械零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标准与课程内容体系,按课程服务的岗位群,从不同机械制造、模具企业邀请相应岗位的员工与专家进行座谈,由企业界专家提出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一起研究并整合成本课程的能力点,然后组织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从岗位能力要求中提练出本课程的知识要求。

②将以工作岗位职业活动的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规划的课程模块加以教学试点,将试点结果、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3)课程实践教学

以项目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

《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内容中的数字化设计、加工模块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完全按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辅助设计(MASTERCAM平台)职业标准来构建,同时,《MASTERCAM数控加工技术》课程实践内容为产品造型、数控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CAD/CAM工程师的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服务。

具体措施如下:

①继续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拓展实践教学项目,使实践的训练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无缝融合。

②通过“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方式,培养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③进一步提高理实融合度,加大教学项目的可操作性,积极开展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合作的方式,为学生零距离上岗提供实践平台。

④进一步发挥CAD/CAM兴趣小组作用,教学中将合作企业典型机械零件作为加工和生产载体。

加强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条件。

3.3建设进度与经费

 

3.3建设进度与经费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规划

2010年

2011年

课程内容与

结构

建设要点

课程专家研讨会

预算经费

0.10万元

课程实践教学

建设要点

教学内容遴聘请现场专家指导

预算经费

0.10万元

合计

0.10万元

 

4教学方法与手段(含:

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4.1建设目标

⑴针对本课程职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的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开发和运用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为导向教学法。

课程教学中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进一步完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同时融合以工作岗位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原则,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⑵以生产实际中的典型机械零件为实习实训项目,将实习实训载体与产品设计、加工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培养创新、创业型专业人才的教学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外实训机会,实现真正的零距离上岗。

4.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⑴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通过课程团队集体讨论,精心设置启发式教学所用的内容、问题及步骤,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改进与完善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课程团队集体讨论与研究,精心选取项目式教学法所用的实用典型机械零件为载体,按载体的实际设计生产过程设计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提供更多的符合课程培养目标的现场教学场景,促进现场教学法的实施。

完善现场教学法,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创造条件。

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⑵优化课程教学手段

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紧密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并扩充理实一体化教室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为学生提供动手验证所学知识的机会,做到在学中做、做中学。

学院实训车间与机房在课余时间轮流向学生免费开放,开放校内实训环境,

并安排教师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条件。

此外,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继续坚持采取教师带队、学生分组分批的方式,组织学生参加各级设计与制作大赛,到机械制造、模具制造等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

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自己或团队的能力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企业专家和教师现场指导。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服务社会意识。

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继续积极推行多媒体课件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动画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现场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仿真生产作业与顶岗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教学生产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续完善充实现有精品课程网站的内容,优化教学资源并共享化,将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考核标准、电子教案、电子课件、教学录像、动画演示、经验交流、答疑解惑、在线作业、试题库、虚拟仿真、零件图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并进行动态更新管理,方便学生在网络中自主学习。

⑷ 数控技术协会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加强对数控技术协会工作的指导,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展数控技术工程训练和指导,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4.3建设进度与经费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规划

2010年

2011年

教学方法

建设要点

教学案例、项目建设,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教学文件建设

预算经费

0.10万元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建设要点

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精品课程网站的完善

预算经费

0.10万元

合计

0.20万元

 

5课程团队

5.1建设目标

通过两年建设,稳定现有专业教师队伍并进一步优化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努力形成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

5.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⑴通过派送调研、学习考察、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课程负责人的高职教育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和课程建设的宏观把握能力。

制订并实施专业教师培养方案,鼓励教师学习深造,督促教师扎扎实实搞好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水平。

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每年安排教师有针对性地去企业顶岗实践,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在政策上鼓励主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参加学术会议,鼓励主讲教师向复合型方向发展。

⑶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教研教改活动,与校内双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为校内专业师资提供技能培训。

⑷鼓励主讲教师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参加工程项目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讲教师必须参加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轮流参加实训中心的教学和建设工作,提高主讲教师的实践能力。

⑸通过进修、学习、考察、交流、技术培训、顶岗实践等方式,加大课程团队成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课题和应用技术课题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课程团队的科研水平。

5.3建设进度与经费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规划

2010年

2011年

建设要点

下厂实践培训、调研1-2人次

学术会议、下厂实践培训、调研1人次

预算经费

0.05万元

0.05万元

合计

0.10万元

6课程研究

6.1建设目标

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立项院级以上教研课题1项;课程教研教改成果在校内外推广,并取得较好效果。

②发挥“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和实习实训条件优势,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立项或完成院级以上技术课题1项以上。

6.2建设内容与措施

⑴ 教学研究与推广

①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大企业调研、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课程团队教学研究积极性和研究水平。

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完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总结和提炼教学成果,在校内外推广。

③力争院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立项数达到1项以上。

⑵ 应用技术开发与服务

①大力支持教师到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②加强与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合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工作。

③鼓励教师在课程的相关专业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或产品开发等工作,并积极申报纵横向课题。

6.3建设进度与经费

建设内容

分年度建设规划

2010年

2011年

教学研究与推广

建设要点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研究、探索

预算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