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663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9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docx

八下第二单元检测题一初朱力一审修改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检测试卷(课内)

命题人:

一初慧泉朱力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深邃(suì)驾驭(yù)陨星(yǔn)沁人心脾

B.羁绊(jī)怠惰(dài)藐小(mào)不记其数

C.翕动(xī)屏气(bǐng)倏忽(shū)势在必行

D.迄今(qī)徜徉(cháng)袅袅(niǎo)狼奔豕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这时的天空,像乌云已经牢牢控制了局势的战场一样,紧张愤怒的情绪已经变得比较,因为暴怒而变得乌黑的脸膛也变得稍微了些,乌云也在趁机歇歇脚、喘口气,再也不那急急地了,带着重重的水气的云在徜徉,或在低空和雨帘中轻轻过。

A.舒缓……明亮……翻滚……飞B.舒缓……明亮……奔驰……掠

C.轻松……明朗……奔驰……掠D.轻松……明朗……翻滚……飞

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日,本报“十件实事”征集持续火爆,再次收到800多条市民建言,其中“养老”仍是市民十分关注的话题。

B.昨日,武汉市交委副主任孙江表示,将在年内出台系列措施缓解打的难,启动出租车体制改革。

C.北京的强霾污染治理不仅要考虑市内污染源,还必须考虑天津和河北地区的污染来源。

D.今日上午,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召开新闻委员会通气会,通报了对孙杨的处分决定:

暂时取消孙杨游泳国家队队员资格,

4.将下语句还原成通顺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所看到的扁平的旋涡状的星云是河外星系。

那么银河系之外是什么呢?

因此天文学家猜想,在别的星系上看银河系,也是这样一团扁平的旋涡状的星云。

天文学家说,银河系外面还有很多类似银河系的星系,天文学家把它们叫做河外星系。

A.

B.

C.

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

“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

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

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

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③这些建筑群体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立的小建筑与之相配。

例如,一座宫殿、一组寺院或者坛庙,甚至大型的住宅,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竖立着牌楼;在建筑群大门的前面立有华表、石狮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着香炉、日晷以及龟、鹤等兽像。

人们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

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和一根华表。

正是这威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城大门。

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谓小品建筑,只是相对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标态的牌楼应属小品。

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

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

(有删改)

  [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链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

这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

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

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

皇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壁”。

5.下面能准确概括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B.群体建筑和小品建筑的关系

C.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小品建筑

D.天安门的建筑布局

6.根据文本内容,下列建筑不属小品建筑的一项是()

A.宁寿宫B.九龙壁C.牌楼D.华表

7.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参观古朴的苏州园林,同学们对那些造型各异精美绝仑的窗子赞叹不己:

“这些窗子真漂亮,为整座房子增色不少,真是一件件赏心悦目的小品建筑。

B.黄鹤楼前有一对昂首挺立飘然欲飞的黄鹤雕塑,与黄鹤楼的主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阅读本文后,小明自信满满地对老师说:

“老师,这个雕塑应该是一座小品建筑。

C.小品建筑一般独立于主体建筑而存在,小而简是其主要特点,一般起着装饰点缀作用,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D.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

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所以相对于紫禁城,太和殿也算是一个小品建筑。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8、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大约B.不可久居居:

停留

C.凄神寒骨凄:

凄清D.佁然不动佁然:

呆呆的样子

9、与例句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潭西南而望

A.乃记之而去          B.水浩洋而不息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D.非其有而取之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石潭寂静清幽“凄神寒骨”的特点。

B.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表达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C.“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因而作者笔下的景物皆是阴冷凄凉的,不见一丝欢喜。

D.本文按游览观察的顺序写景:

发现小石潭,环顾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围环境,观察小石潭里的游鱼,远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后写离开小石潭。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2.填空。

(共10分,每空2分)

(1),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2)长风几万里,。

(《关山月》李白)

(3),思归多妇颜。

(《关山月》李白)

(4)“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中“零”的意思是,这句诗表达了织女的思想感情。

(《迢迢牵牛星》)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在爱的面前柔软(罗伟)

不论世间有多大的厌与恨,在另一种东西面前,我们都会被它软化……

  公交车来了,人们纷纷赶去。

我看到远处路口有一对母子也正急匆匆赶来。

儿子六七岁,跑在母亲前面;母亲三十多岁,行动却迟缓。

我上了车,在靠门的一个座位坐下。

不一会儿,孩子也上了车。

他并没有急匆匆地找寻座位,而是呆在了司机旁边。

  “叔叔,我妈妈还在后边赶着,您能等一会儿再开车吗?

  司机看看孩子,点了点头。

  车上一片安静。

人们都静静地等候发车。

可是,一分钟过去了,车子还未开动。

人们便躁动了起来。

我旁边的一位女乘客分明听见了孩子说的话,大声斥责起来:

“你妈没上来就赶紧下车!

别耽误我们大家的时间!

”其他乘客也跟着抱怨起来。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趟车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

  看着车上抱怨的乘客渐多,听着这位女士的斥责,司机准备发动。

这时,孩子更急了,对司机说:

“叔叔,求求您,再等等,妈妈马上就赶到了!

”然后,他走向车门,焦急地望向车外,招手,呼喊,然后又跑向司机:

“叔叔,我妈妈就要来啦!

  司机看了看孩子焦急欲哭的神情,再看看后视镜,决定再等等。

  母亲终于赶来了。

一上车,她就感觉到了车上异样的气氛,脸上写满尴尬和歉意。

那位令人不安的女乘客又开口了:

“公交车又不是为你一人开的,凭什么让我们一车的人都等你!

  孩子终于大哭起来。

在等待母亲的长长的时刻里,他一边要承受即将发车带来的压迫感,一边要承受满车乘客的指责和怒骂。

不论他如何焦急,他都没有哭出来。

此时,见母亲成功登车,他心里一松,不必再坚强挺住,而是扑进母亲怀里痛哭了起来。

  这一哭,反倒让车上的乘客安静了下来。

  母亲心有所感,紧紧地搂住孩子,不住安慰。

刷了卡之后,她向里走去。

面向那位女士,母亲说了声“抱歉”,然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她的脚。

  我恰在旁边,分明地看清:

她原来是个跛子。

忽地想起,在下面赶车的时候,儿子在前飞奔,母亲艰难跟上的情形。

我心有凄恻,立即起身让母亲和孩子坐下。

  那位女乘客在母亲眼神的示意下也分明注意到了她的腿疾。

于是,她脸有愧色,但又不愿服软,神情不自然地望向窗外,再也不做声。

  我知道,这位母亲并不想让别人知道她的腿疾。

我无法判断她这样做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她的孩子。

我想,如果孩子一上车就跟大家说明原委,就不会招来一片抱怨和怒骂了吧?

如果这位母亲一上来就跟大家解释清楚,也会迅速平息大家的怨气吧?

但是,他们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地承受。

  女士安静了下来,汽车发动,其他的乘客也安分了下来。

倒是孩子的哭声愈见增大。

伴着车子的哐当声,令人不安地响起。

  母亲不断地安抚着孩子。

在他俩断断续续的对话中,我从未听到“跛”一类的字眼。

推而想之,在他们平日的对话里,也该很少提及此事。

我只隐约听见:

  “妈,我怕你被丢下了……”

  “孩子不哭……你看,妈不是好好儿地在这里吗……”

  那一刻,心底突然有种被痛击的感觉。

母子那份令人动容的爱和坚强让我的心变得疼痛与凛然。

  我想对这对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母子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开口。

  车里的气氛很阴沉,人们的神情也变得不安了起来。

  车子开了长长一路,孩子也在母亲的怀里哭了长长一路。

  几站后,他俩要下车了。

乘客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他们身上。

尽管母子都在极力掩饰,但是,大家都察觉到了母亲的腿疾。

  许多乘客纷纷站起。

先前那位咄咄逼人的女士竟迅速起身,伸手欲扶母亲。

可是,母亲却微微一笑,摆摆手。

儿子抢着说:

“我妈妈能行!

”泪痕未干的脸上写满坚定和自傲。

  下了车,孩子已然不哭,母子有说有笑。

孩子挽着母亲的手,欢快地走着;母亲则一如既往地在人群中努力从容,努力自然前行,不让人看出异样。

  车子久久未开,人们竟然没有一声抱怨。

所有人都在久久地目送母子,直至他们消失在视野里。

  我终于知道,不论世间有多大的厌与恨,在另一种东西面前,我们都会被它软化,被它暖化,最终变得像她一样温暖,像她一样明媚,像她一样坚强。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爱”吧。

13.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那位女乘客”对母子二人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4分)

(抱怨)——()——(惭愧)——()

14.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4分)

下了车,孩子已然不哭,母子有说有笑。

孩子挽着母亲的手,欢快地走着;母亲则一如既往地在人群中努力从容,努力自然前行,不让人看出异样。

15.“哭”几乎贯穿全文,结合全文的内容,请你谈谈孩子的哭声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4分)

16.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对文中“我终于知道,不论世间有多大的厌与恨,在另一种东西面前,我们都会被它软化,被它暖化,最终变得像她一样温暖,像她一样明媚,像她一样坚强。

”一段的理解。

(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2013年10月22日9时许,北京市中关村南公交站,有市民发现一位年轻女士的脖子卡在路边白色护栏中间,经测量,护栏的间距只能容下成人四根手指。

有市民报警,女子随后被赶到的民警送医抢救。

监控视频显示,女子此情况并非外力所致。

但女子遇困的至少半小时内,围观者无人对她伸手搭救。

如此的悲剧一再重演,拷问着每一个国人的良知。

为了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心手相牵,拒绝冷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一定会积极参与到当中来。

17、请你为本活动确定一个调查问题。

(2分)

18、在活动中,你们小组得到下面两则材料,仔细研读两则材料,你觉得人们见死不救的原因是什么?

(4分)

【材料1】2008年8月21日,郑州一大学生扶起一位老太,老太当时称被撞伤腰,有多位证人称其是碰瓷,但老太称不会讹人。

2009年12月28日,法院判学生赔偿老太7.9万元,并称因不能判定双方责任各负担一半。

该学生希望找到目击证人,并表示再遇到类似事情会走开不再理睬。

【材料2】以下是人民网发起的一则调查统计表:

19、晚上,小明妈妈正在看电视,有关北京一年轻女士的脖子卡在路边白色护栏中间无人施救生命垂危的新闻引起了她的注意,看完电视,她煞有介事地教育小明:

“如果碰到倒地的老人千万别去搀扶啊,小心别人说是你撞倒的,人要学会保护自己!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这样回答:

“妈妈,

”小明妈肯定会点头称是。

(2分)

七、(5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声音,包罗万象。

可以是亲人的一声叮咛,让我们感受一份温暖与幸福;可以是哲人的一声呢喃,让我们感受一份清醒与睿智;可以是风霜雨雪的“诉说”,引发我们无限的诗情;可以是草长莺飞的“律动”,让我们感受生命的坚韧……请以“有一种声音最动听”写一篇文章。

要求:

文体不限,但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一、审题:

扣住“声音”和“动听”两个词来表达。

是谁的什么声音?

在什么特定背景下的声音?

声音为什么动听?

你从声音中听到了什么?

文章一定要表达出“动听”的内涵。

二、好文巧立意。

文以载道,切忌就事论事。

文章一定要有一个主旨:

张扬真善美,批评假恶丑。

可叙事,写亲情、友情、爱情;可议论,写爱国、坚韧、奉献。

本题选材视野非常广阔,选好切入点,是本次写作成功的关键。

三、记叙文注意事例的典型与新颖,要写那些能打动人的细节,要注意记叙议论的结合,要表达对生活独到而深刻的感悟;议论文要注意论据的精心选择,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理,记叙要精、议论要深。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检测试卷(课内)参考答案

1.B(藐miǎo,不计其数)2.C3.B(语序不当,“出台系列措施缓解打的难”和“启动出租车体制改革”对调。

)4.D5.C(其它以偏概全)6.A(宁寿宫不是相对独立、起装点作用的建筑。

)7.B(A窗子“附在墙体上,并非独立存在”;C“没有实用价值”原文没有提及;D太和殿是一座建筑群体。

)8.B(凄,使动用法,使人感到凄清。

)9.C(例句和C表修饰,AB表顺接,D表转折。

)10.C(“作者笔下的景物皆是阴冷凄凉的,不见一丝欢喜”表述不当,文章前半部分及写到游鱼“似与游者相乐”,流露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1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溪流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一个分句1分,通顺1分)

12.

(1)纤纤擢素手;

(2)吹度玉门关;(3)戍客望边邑(4)落;对牛郎的思念。

13.(抱怨)——(怒骂)——(惭愧)——(敬仰)(每空2分,意近即可。

14.这段话主要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刻划人物形象(1分)。

“挽着母亲的手”、“欢快地走”表现了孩子孝顺、懂事、乐观、坚强的性格(1分);“一如既往地在人群中努力从容,努力自然前行,不让人看出异样”,表现了母亲坚强、豁达、自信的性格(1分)。

整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这次母子的敬仰之情(1分)。

15.

对母亲被“丢下”的担忧;

对母亲艰难赶车的心疼;

对母亲受到指责的难过;

对乘客自私冷漠的愤恨。

(一点1分)

16.这段话的意思是爱可以感化人与人之间的厌烦与怨恨,母子之间的爱让我们走出冷漠与自私,我们也会像这位母亲一样变得自信、豁达与坚强。

(结合自己经历来谈。

句意理解3分,经历3分。

17.示例:

造成世人冷对危难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正确地面对那些倒地的老人?

18.社会诚信的缺失,怕做了好事却引祸上身。

19.示例:

“妈妈,您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找目击证人作证,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进行施救。

或者也可以迅速拨打110、120等急救电话请求帮助,我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因为自私和冷漠而让一个生命消失,何况坏人毕竟是少数,我们要对社会有信心,您好说是吗?

20.略。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标准)

命题人:

一初慧泉朱力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倏忽(shū)徜徉(táng)驾驭(yù)俯手帖耳

B.屏气(bǐng)藐小(miǎo)迄今(qī)沁人心脾

C.袅袅(niǎo)怠惰(dài)深邃(suì)狼奔豕突

D.翕动(xī)陨星(yún)羁绊(jī)赏心悦目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看见黄豆粒大的雨点冷不丁地东一颗西一颗地摔下来,在水泥地上,炸开一个个小小的水花。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像什么神仙画家从天庭跑过,信手运笔,轻轻在青山之旁。

那远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A.掉……涂……挂B.砸……抹……按

C.打……描……画D.落……飘……飞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武汉,每到晚上和空闲的时间,约上几个好友到乒乓球馆或羽毛球馆挥上几拍,成了时尚。

B.“汉正街”自明朝万历年间形成,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见证了大武汉城市。

C.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和培养。

D.武汉市的许多中小学生积极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

4.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此,我们在阅读说明文时,特别要注意文中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②“或许”则表示上述内容只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语言的分寸感。

 ③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明,而准确是第一位的。

 ④如“建造空间居住点的动机之一,或许可归结为石油等能源的枯竭”,其中“之一”对“动机”作了限制,表示人类梦想移民太空的动机有多种,而“石油等能源的枯竭”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A.①④ ②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5—7题。

感冒要不要吃药  方舟子·

最近网上有人指控在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感冒药“优卡丹”和“好娃娃”对儿童有肝、肾毒性,引起了很大的风波。

婴幼儿得了感冒怎么办呢?

有没有必要服用感冒药呢?

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称为流行性感冒,由其他病毒引起的称为普通感冒。

流感和普通感冒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因为症状相似,经常被相提并论。

要治疗感冒,就要能杀死或抑制引起感冒的病毒,也就是使用抗病毒药物。

但是目前并没有能针对普通感冒病毒的抗病毒药物,针对流感的抗病毒药物倒是有,例如磷酸奥斯他韦(商品名达菲),但作用也很有限:

如果在流感症状出现的早期使用,可以缩短流感病程大约2天并减轻症状。

所以一般也用不着。

患者自己能买到的非处方感冒药,都不能“治本”(抗病毒),而只是“治标”,缓解感冒症状,让患者感觉舒服一些,并不能治愈感冒或缩短病程。

感冒药的品种虽然繁多,但是有效成分都不出这几种: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用于退烧和缓解头痛,抗组胺药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用于减少鼻粘液分泌和缓解鼻塞,伪麻黄碱用于减轻鼻粘膜充血,右美沙芬用于止咳。

中国比较特殊的是还有形形色色的中药感冒药,除了麻黄能够减轻鼻塞,并没有哪一种被证明了对感冒有疗效。

如果中药感冒药有些效果,是添加了上述化学药成分。

中药感冒药尤其喜欢添加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有的注明(例如“维C银翘片”),有的没有注明,但经常被香港、台湾和外国药监部门查出偷加了西药成分。

所以你在药店买到的感冒药其实没有一种是真正能治愈感冒的。

但感冒是自限性疾病,过一、两周自己就好了。

如果忍受得了,完全没有必要吃那些缓解症状的感冒药,注意多喝水和休息即可。

忍受不了,吃点缓解症状的感冒药也行,但这些感冒药并不真正治病。

中国医生治感冒时还喜欢开抗生素,甚至是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抗生素。

“吊水”、“打点滴”治感冒,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怪现象。

抗生素只能抗细菌,而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抗不了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是治不了感冒的。

  

如果儿童得了感冒,不吃感冒药,怎么缓解症状呢?

有这些办法可以参考:

要退烧、缓解疼痛可以吃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减轻鼻塞可以使用盐水滴鼻液。

多喝水也可减轻鼻塞并防止脱水。

鼓励儿童咳嗽,咳嗽能帮助清理呼吸道。

吃冷饮能缓解咽喉疼痛。

多休息。

如果空气干燥的话,使用加湿器。

密切观察儿童症状的变化,如果发现不寻常的状况(例如持续高烧、呼吸困难、排尿不正常等等),即时就医。

如果过了一周感冒还没有好或症状变得更严重,去医院查一下是否并发了细菌感染,例如鼻炎或耳朵感染。

有的中国医生吓唬患者或儿童患者家长说,得了感冒不治疗、不吃药,当心演变成肺炎。

感冒虽然有时能并发肺炎,但这和治不治疗、吃不吃药没有关系,并没有哪种感冒药能够预防肺炎。

感冒在中国是被严重地过度治疗的,这是患者的无知和医生的牟利相互作用的结果。

多学一点医学知识,不仅可以少花或不花医药费,更重要的是,避免因滥用药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对儿童尤其重要。

5.下面对本文说明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感冒的分类B.感冒药的疗效C.科学认识感冒D.感冒的过度治疗

6.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感冒是由病毒而不是细菌引起的疾病。

B.所有的中药对感冒没有任何疗效。

C.药店买的感冒药并不能治愈感冒或缩短感冒病程。

D.对感冒的过度治疗给病人尤其是儿童带来健康风险。

7.下列选项与本文所述医学知识相符的是()

A.小明感冒了,催着爸爸去打针:

“爸爸,马上要考试了,还是带我去打针吧,那样好得快些,免得影响考试。

B.听说西药对身体有害,妈妈买回一堆中药对小雪说:

“你感冒好几天了,快点吃药吧,我特别去买的中药,不会对身体有害。

C.小敏感冒不适,妈妈催他去打针,他却坚持多喝水并注意休息,并安慰妈妈:

“不用担心,妈妈,感冒是一种不需治疗就可行痊愈的疾病,一两周就会好的。

D.奶奶对着感冒的小海不停地唠叨:

“还不打针吃药,当心变成肺炎,那样会更严重影响学习啊!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