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591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docx

架空线路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标准

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

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

干扰防护间距

Protectiondistanceofradiointerferenceto

TVtransposingstationsandrelay-broadcastingstationfrom

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andpowersubstation

GBJ143-201X

(征求意见稿)

 

2016年12月

前言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文件要求的要求,编制组对GBJ143-90进行了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编制组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原标准实施以来的实践经验,利用近年来无源仿真干扰分析和有源干扰测试结果分析的研究成果,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意见,形成本标准。

主要修订内容:

将标准名称修改为《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将“变电所”改为“变电站”;将“广播电视网规划之内,接收信号”改为“广播电视网规划之内,接收和发射信号”,“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天线”改为“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和发射天线”;增加标准“术语和符号”章,增加电视转播台、电视差转台、防护间距、有源干扰、无源干扰、信干比、交流线路、无源干扰限值等术语;增加“符号”节;在第三章防护间距中增加750kV、1000kV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干扰影响防护间距;增加750kV、1000kV变电站干扰影响防护间距;将防护措施从第三章防护间距的条目,改为单独第四章,并修订防护措施;增加附录B有源干扰测试方法和附录C无源干扰仿真分析的原则和基本要求;增加标准条文说明。

本标准内容共分4章和3个附录:

1.总则;2.术语和符号;3.防护间距;4.防护措施。

附录A有源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附录B有源干扰测试方法;附录C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和仿真基本要求。

本标准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地址:

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

100866,电话:

010-860946)。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主编单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

参编单位: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蔡晓梅刘骏张建功张鹏姣杨帆干喆渊李小亭周兴伟刘兴发

主要审查人:

目次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andsymbols……………………………………………………………………………1

2.1Terms………………………………………………………………………………………1

2.2Symbols……………………………………………………………………………………2

3TheProtectiondistance…………………………………………………………………2

4Protectingmethods…………………………………………………………………………3

AppendixACalculationmethodofprotectiondistancefrominterferenceofactiveobstacleof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4

AppendixB(informative)Methodsofmeasurementofradiointerferencefrom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andsubstation………………………………………………………5

B.2Measuringcondition………………………………………………………………………5

B.3Measuringdata……………………………………………………………………………6

AppendixC(informative)Determiningprincipleofprotectiondistanceandbasicrequirementsforsimulationanalysisofinterferencefrompassiveobstacleof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8

C.1Determiningprincipleofprotectiondistance……………………………………8

C.2Basicrequirementsforsimulationanalysis………………………………………9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10

Normativestandardlist………………………………………………………………………11

Explanationofprovisions………………………………………………………………………12

 

1总则

1.0.1为使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和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及变电站的建设做到保证安全、正常工作和经济合理,特制订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在广播电视网规划之内,接收和发射信号在频率VHF(I)和VHF(III)频段的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台址选择。

并适用于110kV~1000kV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1.0.3当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和变电站与独立的调频广播差转台、转播台相遇时,应按照VHF(III)频段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防护间距加以保护。

1.0.4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与符号

2.1术语

2.1.1电视转播台televisionrelaybroadcastingstation

把接收到的电视信号经过调制、解调、放大后,通过天线向服务区发射出去的台站。

2.1.2电视差转台televisiontransposingstation

全称为电视差频转播发射台,是把接收下来的某频道电视信号变频为其他频道的电视信号,再经过放大,通过天线向服务区发射出去的台站。

2.1.3防护间距Protectiondistance

为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质量、满足覆盖要求而规定的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变电站与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之间的最小距离。

该距离指从架空电力线路靠近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一侧边导线投影,或变电站靠近电视差转台、转播台一侧围栏,到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天线中心的最小静空距离。

2.1.4有源干扰activeinterference

由设备、导线电晕放电等现象引起的无线电干扰。

本标准是指由交流架空电力线路导线表面或变电站内设备、导线电晕放电等现象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无线电干扰。

2.1.5无源干扰passiveinterference

由位于无线电台附近的金属结构再次辐射电磁波引起的无线电干扰。

本标准中无源干扰指交流架空线路中金属结构再次辐射电磁波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干扰。

2.1.6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ratio

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需用信号电平与交流架空电力线干扰噪声电平之比。

2.1.7交流线路AC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

本标准中的交流线路指110kV~1000kV交流架空电力线路。

2.1.8无源干扰的限值limitofpassiveinterference

无源干扰评估中,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在自身服务区和相邻台站服务区要求的范围内、可接受的场强变化值。

2.1.9无线电背景噪声radiobackgroundnoise

无线电信号中除有用信号和被测干扰源外的其他信号统称。

2.1.10天线高度Antennahight

全称为电视差转台、转播台天线高度,指天线中心到地面的高度。

2.1.11高压塔高度Antennahight

高压塔最高点到地面的高度。

.

2.2符号

——防护间距。

——距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投影或变电站围栏20m处,30MHz~300MHz频率范围内的频率下,在给定置信水平和时间概率下,有源干扰电场强度的统计值。

——信干比。

——电视差转、收转信号场强。

——干扰分配系数。

——每倍程距离干扰场强的衰减量。

——电视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

——天线高度。

——高压塔高度。

——天线高度与高压塔高度之差值,即

-

3防护间距

3.0.1各电压等级的同塔单回路、双回路交流线路与各频段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间的防护间距,不应小于表3.0.1的规定。

表3.0.1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的防护间距

频段电压

110kV

220kV~330kV

500kV

750kV

1000kV

VHF(I)

300m

400m

500m

750m/850m注1

750m/800m/1200m注2

VHF(III)

150m

250m

350m

450m

550m

注1:

750kV电压等级,当天线高度不小于高压塔高度,即

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750m;当天线高度小于高压塔高度,即

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850m。

注2:

1000kV电压等级,当天线高度不小于高压塔高度75m,即

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750m;当天线高度不小于高压塔高度,且差值在0m~75m之间,即

时,VHF(I)防护间距为800m;当天线高度小于高压塔高度,即

时,VHF(I)频段的防护间距为1200m。

3.0.2对于无线电干扰较双回路严重的双回路以上交流线路,应对实际情况进行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的影响评估,取两者间距较大的作为确定的防护间距。

3.0.3各电压等级的交流变电站与各频段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间的防护间距,不应小于表3.0.3的规定。

表3.0.3变电站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的防护间距

频段电压

110kV

220kV~330kV

500kV

750kV

1000kV

VHF(I、III)

1000m

1300m

1800m

2300m

2300m

3.0.4在沿海盐碱地、人烟稀少地区,防护间距不得小于表3.0.1和表3.0.3规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干扰评估,确定防护间距。

3.0.5当不能满足表3.0.1和3.0.3规定的防护间距时,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干扰评估,确定防护间距;交流线路或变电站到天线的距离仍不能满足新确定的防护间距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降低干扰电场强度,并重新进行干扰评估,确定防护间距。

3.0.6交流线路干扰评估包括有源干扰评估和无源干扰评估,取两者间距较大的作为确定的防护间距。

变电站干扰评估做有源干扰评估,如有条件可做无源干扰评估,取两者间距较大的作为确定的防护间距。

有源干扰按照本标准附录A中计算方法计算得到有源干扰的防护间距,评估按照本标准附录B中方法进行测试和统计;无源干扰影响的评估按照附录C进行无源干扰仿真计算,得到无源干扰的防护间距。

4防护措施

4.0.1加强对交流线路和变电站中被污染的绝缘子的清洗,保证金具之间良好的接触,选用防电晕性能好的绝缘子和金具。

4.0.2可调整交流线路路径,充分利用接近段地形地物的屏蔽作用,应从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非主要接收和发射方向一侧通过。

4.0.3交流线路在局部地段可采用降低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措施,如优化导线截面、子导线根数及导线布置方式,或采用非金属杆塔;在变电站中可采用降低母线及设备引线表面电场强度的措施。

4.0.4确定合理的交流线路中高压塔高度和档距,如增大交流线路中高压塔的档距、调整交流线路中高压塔与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和发射天线的相对高度。

4.0.5增大交流线路到天线的距离。

4.0.6调整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接收和发射天线,如调整天线高度、天线阵的型式。

4.0.7在必要的情况下,改变电视信号的传送方式,如采用光缆、微波传送、卫星传送等方式。

附录A有源干扰防护间距的计算方法

A.0.1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播台无线电有源干扰的防护间距,按下式计算:

(A.0.1)

式中:

——防护间距,单位:

m;

——指距交流线路边相导线20m处,在给定置信水平和时间概率下,电场强度的统计值,单位:

dB(μV/m)。

可按照附录B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源干扰测试和统计得到,如交流线路没有运营,可按表A.0.1取值。

——电视差转、收转信号场强,单位:

dB(μV/m)。

计算中可取最低场强,VHF(I)频段为46dB(μV/m),VHF(III)频段为49dB(μV/m);

——电视差转、收转所需信干比,可按40dB计算;

——每倍程距离干扰场强的衰减量,可按6dB计算;

——干扰分配系数,如在电视差转台、转播台附近除有源干扰现场测试时的干扰源外,还存在有其他没有测到的干扰源时,A等于3;只有有源测试的干扰源时,A等于0。

表A.0.1交流线路N20的统计参考结果dB(μV/m)

频段电压

110kV

220kV~330kV

500kV

VHF(I)

27.0

30.0

31.8

VHF(III)

18.0

21.0

23.0

附录B有源干扰测量方法

B.1测量仪器

B.1.1对交流线路、变电站在30MHz~300MHz频率范围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应使用符合《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1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测量设备》GB/T6113.101和《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规范第1-4部分:

无线电骚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辅助设备辐射骚扰》GB/T6113.104,持有有效计量检定证书的仪表。

B.1.2使用准峰值检波器。

B.1.3使用无源天线,如:

双锥天线或对数周期天线。

B.2测量条件

B.2.1测量要求

1测量前,按照仪器使用要求,对仪器进行校准;

2测量人员与天线的相对位置应不影响测量读数,其他人员应远离测试现场;

3测量天线应位于地面3米以上,天线架设应按照制造厂规定。

测试时应围绕水平轴线方向旋转到获得最大读数的位置;通常天线的平面不与供电线路的方向垂直(正交),可与供电线路垂直的方向倾斜约5º或10º。

B.2.2测量频率

在30MHz~300MHz频率范围内,应至少包括一个VHF(I)、VHF(III)频段内广播电视工作频道最低频率附近的频率作为测试频率,广播电视频道表按照《彩色电视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GB/T14433;测试频率应选择非广播电视有用信号占用的频率范围,且是无线电背景噪声低的频点。

由于架空线路、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可能出现驻波,测量可在30MHz~300MHz频率范围内,每10MHz至少选择一个频点,重点关注的工作频率附近,可选择多频点。

B.2.3测量位置

1测量地点应选择地势平坦,远离建筑物、其他金属结构(如铁丝葡萄架)、含有金属物质的结构和树木,没有其他电力线和通信、广播的地方,电磁环境场强应比来自被测对象的无线电干扰场强低6dB以上。

环境背景场强的测量,可以在线路或变电站停电时,或在距离线路400m以外、距离变电站1km以外进行。

沿被测线路的气象条件应近似一致。

在雨天测量时,当下雨范围为测量现场周围(或方圆)10km以上时,测量有效;

2对于交流线路,测量点应选干扰场强大的地段,在档距中央附近,距离线路末端10km以上,若受条件限制应不小于2km。

测量点应远离线路交叉及转角等点,但在对干扰实施调查时,不受此限;

3对于变电站,测量点应选干扰场强大的地段,一般为最高电压等级电气设备区外侧,并应避开进出线。

如果无法避开进出线,则在计算防护间距时取A=0,如果避开进出线,则取A=3,测量不少于3点。

B.2.4测量距离

1线路:

距边相导线投影20m处;

2变电站:

1)距最近带电构架投影20m处;

2)围栏外20m处。

B.3测量数据

B.3.1测量读数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下,若仪表读数是稳定的,测量读数为稳定时的仪表读数;若仪表读数是波动的,使用记录器记录或每0.5min读一个数,取其10min的平均值为测量读数,分别记录与处理。

B.3.2交流线路的测量数据

在给定的气象条件下,每次的测量数据,为沿线近似等分布的三个地点的测量读数的平均值。

B.3.3变电站的测量数据

在给定的气象条件下,每次测量数据取各点测量读数中最大的测量数据,并做出相应测点处的频谱曲线。

B.3.4测量次数及评价

1按照本标准附录B.2节和B.3节的规定进行测量,测量次数不得少于15次,宜20次以上;在进行长期测量数据结果统计处理时,给定的气象环境下,对某个地点、某个测量频率,一日之内不应使用多于一次的测量频率。

2在每一种气象条件下,测量次数应与每个区域的天气状况的发生频率成正比。

3依照给定的干扰限值,根据下式来评价被测系统的干扰电平。

+

(B.3.4-1)

式中:

——无线电干扰限值;

——某一测点的无线电干扰n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测量结果的样本标准差,根据下式计算确定:

(B.3.4-2)

——取决于n的常数,它可以满足80%80%规则来确定,n次测量所用的k值应符合表B.3.4的规定。

表B.3.4n次测量所用k值表

N

15

20

25

30

35

K

1.17

1.12

1.09

1.07

1.06

在公式中,k值依赖于两方面:

80%80%规则和样本数量,80%80%规则是采用统计方法获得的,对交流线路80%80%规则可理解为:

在80%以上的时间内,监控交流线路的无线电干扰不超过限值的置信度为80%。

4根据测量结果对被测系统进行统计评价时,测量报告中可包括下列内容:

1)测量时间:

年、月、日及小时、分钟;

2)测量人员;

3)测量地点:

地理经纬度、海拔高度及详细名称;

4)气象条件:

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风向和风速、天气(晴、阴、雨、雪、雾)等;

5)系统电压;

6)导线:

型号、每相导线跟数、分裂间距和相对位置、测量点处各相导线对地高度、测

量时测量点处导线表面的最大电位梯度(有效值表示);

7)地线:

型号、是否绝缘;

8)绝缘子:

导线、地线的绝缘子型号、绝缘子并联串数、每串绝缘子片数、绝缘地线保

护间隙距离、绝缘子污秽情况;

9)杆塔:

材料、塔型图;

10)线路:

测量点到最近变电站进出线构架、换位和转角杆塔的距离;

11)变电站:

变电站的主接线图,标有测量点位置的平面布置图及进出线平面图,位置环

境图;

12)测量点的大地导电率;

13)测量点的背景干扰场强;

14)架空线路或变电站建成、投运时间及其电压;

15)测量次数;

16)测量仪器型号、序列号、校准计量日期;

17)测量的干扰场强、详细位置、时间(hh:

mm:

ss)。

附录C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和仿真基本要求

C.1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

C.1.1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可接受无源干扰的限值

为保证广播电视播出的节目质量、满足覆盖要求,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天线方向图应在要求的范围内,上限是指基于相邻台站的服务区,该台站可允许的最大辐射范围;下限是指基于该广播站自身的服务区,可允许的最小辐射范围。

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自身的服务区和相邻台站的服务区要求的辐射范围内,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可接受的无源干扰限值为0.3dB,即无源干扰对收发天线的方向图影响变化的标准差不得超过0.3dB。

判断无源干扰对差转台、转播台天线方向图影响采用如下方法。

交流线路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无源干扰仿真分析,是分析在一定距离d下,交流线路的金属结构引起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接收和发射天线方向图的变化,即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比较存在和不存在交流线路的金属结构情况下,天线方向图在要求的方位角度范围内各方向的差值,并采用公式C.1.1-1计算出差值的标准差,将标准差与无源干扰限值比较。

在要求的方位角度范围内,有无交流线路时各角度下的增益差值如下式:

=

-

(C.1.1-1)

式中:

——有无交流线路时,各相应角度下的增益差值,单位:

dB。

——无交流线路时,天线各角度下的增益,单位:

dBi。

——有交流线路时,天线各角度的增益,角度与无交流线路时天线角度相同,单位:

dBi。

有交流线路相对无交流线路增益差值标准差计算如下式:

(C.1.1-2)

式中:

——某一距离d的无源干扰n个角度增益差值的平均值;

——仿真计算时,有交流线路相对无交流线路增益差值标准差,单位:

dB。

C.1.2无源干扰防护间距的确定原则

对于交流线路,当实际条件不满足防护间距的要求时,需根据客观情况进行无源仿真计算,确定无源干扰的防护间距确定原则如下:

仿真模型应采用实际交流线路走向、高压塔结构、档间距、天线主要参数;在实际交流线路走向是直线分布的情况下,每条线路至少包含9个高压塔,在实际交流线路走向是非直线分布的情况下,每条线路应包含更多高压塔个数;仿真计算的工作频率为各频段的最低频率,以该等级交流线路的防护间距为参考距离,25m或更小距离为步进距离,逐步减小交流线路与天线间的距离,直至仿真结果不满足无源干扰限值的距离为止,以满足无源干扰限值的最大距离为无源干扰防护间距。

C.2无源干扰仿真分析的基本要求

C.2.1仿真分析计算应按以下基本程序:

1确定基本参数

建立仿真模型,需要确定交流线路和电视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天线的相关参数及相互关系;

1)交流线路参数:

电视电视差转台及转播台的天线附近,线路走向、高压塔型号及具体尺寸、

高压塔的档间距、架设高度等。

高压塔的高度、形状和档间距、线路走向是重要影响因素。

2)电视差转台、转播台的天线参数:

包括天线种类型号、尺寸、工作频率或频率范围、天线架设高度、覆盖业务区要求含覆盖方向范围、极化方式等。

除交流线路外其他一定距离内的已有含金属的建筑物、山、丘、水、公路、铁路、电线宜同时作为非交流线路影响因素的模型要素;

3)交流线路与天线的相对关系:

距离,如天线是方向性天线,需要确定相对方位角度;

4)如果地形复杂,需要确定基本地形参数,如高海拔地区的海拔高度、交流线路或天线架设

在不同高度的山上,特殊地区地导率等。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