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471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docx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最新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

  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知作品。

  1、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礼记》的资料。

  2、知道题目《虽有嘉肴》的由来。

  三、齐诵读

  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

  嘉肴()弗食()

  自强()教学相长()

  兑命()学学半()()

  

(2)、把握节奏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3、师范读、领读。

  4、齐读。

  四、释文意。

  1、生对照注释试译文章。

  2、出示重点字词,理解。

  3、指名试译,点拨。

  4、同桌互译,参看译文。

  参考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5、关注特殊词句。

  通假字《兑命》曰

  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词多义:

学其

  五、析文章。

  1、鼓励学生质疑。

  2、阐释重点问题。

  预设: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用“佳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说理”。

  

(2)、有人说由“说”过渡到“教”不自然,逻辑不严密,你是怎样认为的?

  (3)、引用《兑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脉。

  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明主旨。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

它是何意?

  2、读完文章,你有何体会?

  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3、明确主旨。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

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4、背诵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语交际。

  某班成立了帮扶小组,老师安排晓雨指导若冰的语文学习,可晓雨说这样影响自己的学习,不同意。

假如你是晓雨的同学,你准备怎样劝说她?

(请用上《虽有嘉肴》中出现的成语或句子)

  2、积累《学记》中的名句。

  

(1)学习过程五步骤: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4)要广泛交流: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

  一、设计理念

  中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常态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问题。

但是,文言文体决定了学生在这类文体的阅读理解心理过程的序列——先自下而上,后自上而下。

《虽有嘉肴》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最后一篇,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本着语文教学“活动建构”必须切合语文学科规律,更需要切合学生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规律的原则,本节课教学设计活动安排:

“读、译、辩、评”,课堂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活动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学习的资料,结合自己写成小短文准备课堂上演讲。

  2、教师上网搜集、整理从学习的角度理性思考人生的意义的(也可写下水作文),与大家共享,并制作成PPT准备在课上展示。

  

(二)课上活动

  活动一:

  形式:

个体自读,放声,读到基本能背诵下来。

  目标:

结合注释,读得准,读得畅。

  方法:

  ①虚词停顿鲜明如“之、焉、也”,读出文言的意味。

  ②语气舒缓,营造古朴氛围。

  再读

  形式:

小组竞读。

  目标:

看谁读得齐,读得响,读得有滋味。

  方法:

  ①分男女生两个组。

  ②树立合作意识,齐心协力,不抢不拖。

  评比:

哪个组读得好?

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朗读活动中,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形式。

前者——个体自读,旨在熟悉课文;后者——小组竞读,旨在正确、整齐和初步的情感体味。

朗读活动设计体现教学要求的层递性:

只有在学生个体熟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齐读,并读出感情。

  活动二:

  形式:

个体自译;同桌对译。

  目标:

对照注释,译成白话。

不能译的圈出来质疑研讨。

  探究:

质疑讲解。

  【设计意图】面对学生存在文言词句理解的水平差异,由个别学生的自主发现,从而引导全班学生的发现学习。

课堂上在“译”的活动中不仅关注这些差异,而且利用学习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个体的自主发现”,并以此为例引发“群体性的自主发现”。

  活动三:

  出示问题组:

  ①的中心句子是什么?

  ②的体裁是什么?

  ③的脉络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了课文基本内容后,学生的阅读理解就回归了常态,既用头脑中储存的知识,对所要读得内容做出预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这段文字内部思路,解读文本。

这时,“辩”成为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主题的脚手架。

  活动四:

  问题思考:

从这篇课文内容和语气看,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关注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文化开掘。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所加工的信息,不仅来自于学生从课本中获得的文字信息,还包括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提供的信息。

我设计的这个问题很有难度,让学生思考回答前,我做了一些铺垫。

“评”为学生准确把握主题构建了一个隐形的支架。

  (三)课下活动

  学生利用网络教学,搜集的配乐朗读并听读两遍。

  【设计意图】此活动环节调动学生的感官因素。

在目标明确、方法到位、时间充裕的科学安排下,活动感官越多,过程越扎实,活动收获越大。

  一、目标导学激发思维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二、知识点拨启迪心智

  

(一)基础知识,学习积累

  1、字词注音:

  嘉肴(á)旨(zhǐ)自强(qiǎng)兑命(uè)学学半(xià)

  2、词语解释

  虽有嘉肴:

即使有美味的菜。

虽,即使。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

不吃(它)。

食,动词,吃,品尝。

不知其善:

不知道它的好。

善,好。

  旨:

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顶点。

  是故:

所以。

困:

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

反省自己。

自强:

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故曰:

所以说。

故,所以。

  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长,促进。

  学学半: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第一个“学”,音xià,教。

  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3、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二)学海导航,要点探究

  1、朗读课文两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学相长。

  4、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

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5、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就像在平时的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三)质疑问难,找出疑惑

  1、自主探索,梳理疑难(个人困惑):

  2、互助合作,交流疑难(小组困惑):

  三、课时反馈,分享成功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虽有佳肴即使

  

(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

学.科.网]

  (4)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

  (5)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

  (6)教学相长也教和学相互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2、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4)故曰:

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

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曰:

“学学半。

  《兑命》说:

“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甘美不通,理解不了教

  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四、拓展延伸,展现能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duó)(量)

(2)吾忘持度(dù)(尺寸尺码)

  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4、探究:

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一等奖虽有嘉肴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