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24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八上16《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文的说明结构,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人类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才能良性发展的观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3、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

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

(投影)

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

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

落叶——丢三落四——落枕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

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

仔细揣摩、品味。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

第二自然段:

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第三自然段: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提问:

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

(见下面板书)

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

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

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

提问:

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

指名回答:

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

“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

七、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

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

八、课后作业:

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

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讲授新课。

(-)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提问:

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

观测手段:

“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

思考: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

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主要

提问: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

为什么?

明确答案:

不能。

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

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

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

(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

思考: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

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

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

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

(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

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

五、小结。

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

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之,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

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

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

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

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

六、课后作业。

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

(字数在200字左右)

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字数在300左右。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

课型:

讲读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想:

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

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提示:

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

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二、理清顺序:

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三、体会语言:

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四、拓读运用。

教学线索清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教师导入:

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

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通过优美的画面,优美的语言,让学生的情绪完全融合在这美妙的课堂意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初读文章,解决生字词。

2、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提示:

在文中圈点勾画)

1、什么是物候?

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进入自学,在文中勾画所需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勾画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把握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搜索、筛选相关信息并提取、概括文章要点,训练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自学结束后,进行展示交流。

1、3、4小题非常明确,从文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直接在班内展示即可。

2小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班内展示,教师视情况进行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更清楚的掌握文章内容,在交流中理清文章思路。

(四)再读,理清顺序

1、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这两个小题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深入文本,静静思考,然后组内互动,最后班内展示。

明确: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   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这几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条理性,让学生明白,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都会有不同的逻辑顺序。

(五)品读,体会语言

1、文章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

2、朗读1—2自然段,对本文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让学生明白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严谨质朴也有生动形象。

(六)拓读,学会运用

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疑惑,你能帮他解决一下吗?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花开;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了玉兰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多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玉兰和红杏》 

【设计意图】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结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不但绚丽多彩,而且奥妙无穷。

我们只有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才能读懂它的语言,才会听懂它的倾诉,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七)布置作业

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以春夏秋冬某一个季节的特点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能适当描述“物候现象”,文体不限,不少于300字。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力与想象力,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组织材料和语言的能力。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2、了解大自然其他的声音,仿照诗歌写一段。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知识性小诗,它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

不论是什么样的语文学习基础的孩子在接触本文时都会很容易被这首小诗简洁的文风、活泼的文字所吸引。

而且这首文字浅显、文笔优美的小诗,无论是在识字、阅读,还是在理解感悟上都不会给学生形成太大的障碍,课堂上所需要老师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在朗诵中悄然走入这份大自然的召唤中,去观察思考、去读懂妙不可言的自然之语,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教具学具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

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1、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请你们看看!

(板书“语言”,出示课件)1、多媒体展示画面:

电闪雷鸣、公鸡打鸣、黄叶纷飞、燕子低飞。

师:

说一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

电闪雷鸣----要下雨了;公鸡打鸣---天亮了;黄叶纷飞---天气冷了,秋天降至;燕子低飞---大雨要来。

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这些画面上,天气、动物、植物告诉给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

预设:

大自然的语言(补充板书:

大自然的)

3、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大自然的小诗,发现更多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出示自学提示:

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而后完成:

1、我提醒:

提醒大家注意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

 

 2、我积累:

用自己的方法积累生字新词。

 

3、我概括:

简练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会读:

和组员读一读难读的地方。

 5、我质疑:

结合文段,提出最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自探:

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二、交流:

(一)学生展示,交流见解:

1、检查读音情况,学生开火车读(每人读一小节)。

其他同学认真听,帮助没读准确的同学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

嵌在、撒在、搬起、游泳、钓鱼、睁眼、鱼鳞、蚂蚁、大雁、晴天、逗点、省略号、汪洋)指名认读词语。

3、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4、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

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

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

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

教师巡回辅导。

5、再次正确读诗句,思考哪些小节在具体写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反馈:

2——8小节在具体写大自然的语言)

6、课文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课文从一些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告诉人们只有爱学习,勤思考才能有所发现,同时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三、合探:

(一)出示合探内容:

自由读2到8小节,并且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两遍,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三)小组在全班汇报预设:

一小组:

我们小组学习的是第二、三小节,我读懂了白云高飘,是晴天;蚂蚁搬家,要下雨。

白云和蚂蚁就像小小的天气预报员能准确为我们预报天气。

我们小组也想做一次预报员为大家预报天气。

汇报小组读诗句。

大自然的语言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白云高飘时可以去郊游,可以晒衣服;看到蚂蚁搬家时出门要带雨具。

我还想补充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

泥鳅跳,风雨到;朝霞不出门,晚霞走千里;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二小组:

第四、五小节:

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秋天到。

我知道了这里的“逗点”指的是蝌蚪,“省略号”指的是大雁。

第四小节有一个反问句使语气更肯定、更强烈。

(师指导读反问句)师:

哪一群小蝌蚪要表达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读,小组读。

三小组:

 第六、七小节:

大树的年轮,一年只长一圈;鱼鳞上的圆圈,一圈就是一岁去了解大自然的好办

2、根据自己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仿照文中某一小书的写法,写一节小诗…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年轮、圆圈、汪洋、妙不可言、思考、发现”等词语。

3. 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大自然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交流要用什么?

(语言)不过,别以为人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你听,燕子呢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知了声声,向我们倾诉夏天的烦恼;你看,菊花灿烂,告诉我们秋色正好。

落叶飘飘,又向我们诉说秋的萧条。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一起去聆听大自然语言的奇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用学过的方法解决生字词。

(2)同桌互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 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词语。

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2)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    默读课文,找出诗中描写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语言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边读边划出来,注意找出关键词。

2.    出示表格,按要求填表格。

四、趣读课文。

1.找出自己喜欢的小节在小组内读一读,注意读出感情。

2.小组内互读。

3.指名汇报,老师点拨。

五、小结:

你看,大自然的语言天上有、地上有、水中有,就连动植物身上都有,真是(到处都有  板书),又是多么的奇妙,真是(妙不可言  板书)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呢?

指名说,师板书(爱学习、勤思考)。

老师也来考查一下我们大家是不是这样的人?

六、出示要求,说说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的语言?

指名说,师肯定。

七、老师也找到了很多大自然的语言,出示图片。

老师引导,学生欣赏。

八、拓展训练:

相信同学们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也想做个小诗人来赞美一下神奇的大自然吧!

1.仿照诗歌写一写。

(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并作出评价。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大自然的谚语。

 

十.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到处都有       妙不可言

                  爱学习

                  勤思考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

《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选编的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单元提示要求我们阅读时,注意说明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

2、内容

文章从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谈起,形象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以及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3、课标要求新课程标要求: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本课有严密清晰的逻辑和严谨科学的语言,能在文本研读中完成科学思想的构建。

二、说学生

1、生活经验

 我所教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田间地头的事物有特殊的感情,本课更能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2、能力要求通过上一单元学习对说明文基础知识有了了解,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

3、欠缺但是农村的学生眼界局限性,平时阅读量少,他们在理清说明顺序和语言鉴赏方面比较欠缺。

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2、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3、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知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学习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四、说教法

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和三维目标制定我把教学方法制定如下:

教法:

以任务驱动学生

学法:

1、五步读:

初读、再读、研读、情读和拓读

2、小组合作探究:

多媒体课件辅助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视频导入利用图画、音乐、语言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学生自有朗读课文,积累的字词,最后教师展示积累的词语。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展示补充。

3、再读课文,感知内容,筛选主要信息课件上显示:

“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方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并根据这些中心句筛选课文主要信息。

”“采用默读的形式,还要掌握一定速度,是逐步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概括内容的能力,”这是新课标中重点提到的初中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

也是为下一环节从独立转向交流讨论奠定基础。

4、研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读课文的6—10段思考:

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不能颠倒顺序?

为什么?

这一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和图片创设情境。

教学反思:

新课标中指出“对课文内容能提出自己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通过讨论会总结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还有古今差异的时间顺序。

展示三月内蒙古和海南,四月的内蒙和大连,四月的内蒙山顶上还有积雪而山脚下却绿意葱葱。

这种直观的图片对比很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经度、纬度、和高下的差异。

5、情读课文

①教师范读课文第一段听完后用“我听到了我知道说一句话。

②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体会欣赏。

感受语言既是课堂重点也是学生欠缺环节,我采用了配乐泛读来创设情境,学生由品味词句“我听到了什么”然后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我知道了什么”。

学生由听到读,再到品读从而对文本理解和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美,探索科学的奥秘。

6、作业:

以下两个作业任选一个

①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②写一篇观察日记这两个作业完成都需要查找一些资料翻阅科普类图书,这一环节也是拓读的体现,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兴趣。

因为学生个体差异不同,第一个相对容易一些,学生有选择空间。

六、预期效果

时间:

合理的时间安排能保证各环节顺利推进,从而保证有效教学的顺利展开。

内容:

内容设置上,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为起点,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方法:

1、五步法阅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任务,有方法,从而确保课堂的实效性。

2、运用小组学习法,克服了部分学生胆怯、不善言谈的弱点,加之教师的引导和鼓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本节课是从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构建的一节高效务实的语文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