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61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doc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一讲  和谐社会与安全文化

 

一、我们面临的形式与挑战

 

(一) 社会发展处在高风险的时代

1. 宏观层面

(1)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中国人均GDP不到达2000美元,GDP增长率却高达10%,这在某种程度上讲,使安全面临着更

大的挑战。

(2)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质量不高。

法制社会的形成在文化基础和机制保障上都处于初级阶段,比如说:

安全文化建设。

(3)高危产业占经济总量比例较高。

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53%,其中建筑、矿业、石油化工、交通运输等高危险行业占到40%以上,并处高增长率水平。

(4)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有待提高。

现今,中国进城农民工1.2亿,2020年将达3亿;建筑业占79.8%,矿业占52.5%,要解决农民工的素质的提高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安全文化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特别是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素质问题。

2. 微观层面

(1)我国的国家安全生产相关法律的实施,晚发达国家30年;

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70年代初期就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我国是在2002年颁布了《安全生产法》。

(2)我国每年安全生产投入都小于GDP的1%,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已达3.3%;

(3)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科技投入仅是美国在这方面投入的1/200;

(4)我国在安全监察人员万名员工配备率是0.7,而英、德、美国分别是4.5、3.5、2.1;

(5)我国重大安全隐患上千处;

(6)我国重大危险源数十万个;

(7)我国有46%石油化工企业存在重大环境风险问题;

(8)我国人为事故比例高达80%以上。

以上的情况都需要我们去从安全文化的角度、文化建设的角度去解决的问题。

(二)安全风险现实水平急待改善

提倡科学发展是要安全发展,提倡和谐社会是需要安全保障型的社会,但现在我国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不断发生,有时一年高达上百万起,人的死亡率每年绝对数上10多万,经济损失两三千亿……等等这些事故中,高危行业首当其冲。

我们要发展工业,不仅要从技术上进行投入,更重要是要在文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特别是安全文化的建设的方面,用文化力来进行现实水平的改善。

 

二、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与国际之差距

 

(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与国际之差距

(1)2005年我国工、矿、商、贸企业的10万人死亡率是9.6,是发达国家的3倍。

(2)GDP的死亡率问题:

2006年我国亿元GDP的死亡率是0.558,是发达国家的10余倍;同期,英国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2,日本为0.05,美国、澳大利亚、法国是在0.04至0.06之间。

(3)我国道路的万车死亡率7.6,是发达国家的近10倍。

(4)煤矿的差距最大的:

2005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2.8,是发达国家的数十倍。

(5)我国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是1人以上,是发达国家的5-6倍。

(6)我国民航运输飞行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约1.8,是发达国家的2-3倍。

(7)我国森林火灾受害率5.99‰,是世界年均水平的6倍。

(二)安全生产问题的因素

1. 社会因素

安全生产问题决定于社会因素。

我们国家从《安全生产法》发布实施以后,政府加强了法制建设,这不仅仅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强制执法,更重要的是要科学执法、有效执法。

2. 经济因素

要改善安全,就要考虑成本和投入,首先要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经济发展是安全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安全生产的水平。

3. 技术因素

技术方面我们要依靠生产方式、引进设备、先进的工艺设备来改善安全。

4. 文化因素

减少安全生产问题,一个重要的的方面,特别是避免人为事故的发生,最主要的就是用文化力,用文化的手段来提高安全生产建设的方式,这样不仅成本低,而且效果会很好。

 

三、建安全国策之势,成和谐社会之业

我们国家安全总局包括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在中国政治局常委的安全生产战略报告单中提出了一个基本策略的思路,就是把安全提高到国策的高度。

(一)一个国策

建立安全国策之势就是将“安全”纳入“人口、资源、环境”的国策系统之中,将“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建设列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保障”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体系当中。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

1. 建设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根本

2. 完善安全法制—安全法制是利器

3. 落实安全责任—安全责任是灵魂

4. 增强安全科技—安全科技是手段

5. 加大安全投入—安全投入是保障

 

安全文化是重要的战略对策之一,它解决是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素质是保障安全的基础,是保障安全的根本。

而要解决人的素质,最基础的是观念、意识和责任。

第二讲  安全原理与安全文化

  一、从事故致因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一)事故构成要素-四M要素

1.人-人的不安全行为

2.机-机的不安全状态

3.环-环境不良

4.管-管理欠缺

(二)事故模型启示

1. 人-物轨迹交叉模型

此模型在安全事故执行中被称为事故模型。

在工作过程中,很难做到没有危险,很多情况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危、高压等危险很难消除,通过事故模型中的不同关系说明,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够避免最终事故的伤害。

2. 人的本质安全理论

(1)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指在存在内部联系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导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客观上,它是由点到面的一种运动过程,动作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接力,直到完成最后的终点动作。

(2)生理识别过程。

一个人从引发事故到最终的伤害,有一个生理方面识别的过程。

比如闯红灯、横穿马路、翻栏杆的时候,总是凭感觉,认为不会出事,这是人的意识不到位的问题,意识要靠文化来解决,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3)管理不到位。

人的意识不到位就会导致管理不到位,即执行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机器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的缺陷隐患,所以,管理不到位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

① 人的安全素质:

知识、技能、意识、态度、观念、情感等;

② 人的安全能力:

生理、心理;知识、技能、 意识等;

③ 人的安全特征:

气质、性格、兴趣、性别、学历等;

④ 人的安全能力培养:

宣传、教育、培训、训导、演习、实践、管理等。

二、从安全系统理论认识安全文化

(一)安全系统构成要素

    1. 人

2. 物,包括机器和环境

3. 能量,体现在工艺上

4. 信息

(二)安全文化在事故对策中的作用

1.3E对策

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三招:

技术、管理和教育,称作3E。

(1)技术。

要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安全保障,工艺本身的固有安全、本质安全,即安全防护、监控系统、煤矿瓦斯抽排放、通风等等,必须要靠相应的技术。

(2)管理。

再好的装备,再好的安全技术,如果没有规矩,没有管理,事故照样发生。

所以,要靠管理支撑安全保障、安全生产。

(3)文化、教育培训。

技术和管理制度都有,但是企业安全上仍然没有根本好转的问题,就还要靠文化对策、教育培训来建设我们的队伍,解决人因素的问题。

2.3P对策

    建立企业的安全文化,才能保障企业执行过程中的安全,才能预防企业事故发生。

3P对策包括三个方面:

(1)事前预防。

(2)事中应急。

(3)事后重建。

第三讲  安全哲学与安全文化

一、从历史学揭示安全哲学

(一)技术发展带来安全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安全与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有四个层面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如下表:

1.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主要是指50年代时期强调的建筑系统安全、化工系统安全、矿山系统的安全等,当时的安全滞后于服务与生产。

2. 安全系统

安全系统是指把安全主动化了,强调的是安全建筑、安全化工。

3.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在狭义上主要是指物、机器条件的本质安全;广义上是指人、物和机器的安全,人的本质安全是要解决人的意识、观念、态度、伦理、情感、道德、认知等层面的问题。

(二)安全理论发展带来管理方法论的变革

在安全理论的发展的进程中,安全理论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更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管理管理方法论。

人类安全理论发展有四个阶段。

1. 低级的阶段--事故理论

    这一阶段的理论基础是事故理论,是一种经验型的方法模式;它的核心策略是凭经验、吃一堑长一智、感性生理本能的对策特征;是一种事后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无法提升我们的安全保障水平。

2.初级阶段---危险理论

    危险理论就是以危险作为安全工作的对象,通过制度来面对危险,来源于事故教训,用制度来保安全。

这个阶段管理方法只能预防部分危险,没有发生过的事故就不会体现在制度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行业,比如石油化工易燃易爆、建筑业的高处作业、矿山作业等;它是一种缺陷管理模型。

3. 重拳出击阶段----风险理论

风险理论就是指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它是一种系统型的模式,是靠科学来预防风险。

★特点:

超前预防型管理,具有预警机制,实行定量分级,全面、系统、科学性较强。

★缺点:

管理标准高,实施难度大。

4. 高级阶段----安全原理

    安全原理的核心方法是本质论,包括设备技术的本质、人的本质;它的核心处是新文化,用文化力、人本原则来保障安全。

二、从文化学认识安全哲学

    文化的核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观念文化;第二,行为文化。

不同的时期安全文化的观念特征是不同的:

(1)古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一种书面论,认为一切事故发生都是命中注定。

(2)近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一种经验论,是亡羊补牢的事后型。

(3)现代的安全文化在观念特征上是系统论,综合人、机、环、3P、3E的策略。

    (4)未来所要追求的安全文化建设的特征是本质论,包括技术的本质等,更重要的是人的本质,比如人的意识、观念的树立、价值观、理念等,但这些需要靠我们长期的建设来实现。

三、人文思想的安全认识论与方法论

(一)领导者的安全思想

1986年9月18号上海二轻商贸大厦发生特大火灾,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计民生,就在这场大火之后,当时任上海市长的江泽民同志在10月13日的上海市消防工作会议上提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二)孔子思想的安全方法论

从孔子的思想,学习方法论来看安全的策略。

一个社会、一个个人要进步需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1. 沉思--最高明的学习方法

生而知之,在安全上就是我们要预想、预知,要研究失误的规律,这是最高明的方法论。

2. 模仿--最容易的学习方法

模仿,简单的就是指用法规跟着别人走。

比如过马路有一个闯红灯,大家就跟着走,这是最容易的,照着别人学。

西方国家的HSE管理系统在中国使用收效甚微,原因主要是人,要使HSE管理体系发挥作用,必须结合不同的企业、行业、国情,消化后再运用,实现本土化,而不是简单的抄袭、模仿。

3. 经历--最痛苦的学习方法

“实践出真知”,对一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来说这是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去实践一项事故、触电.......,就无法做到安全生产。

所以,在安全生产方面,主要是要把别人的实践当做自己的经验,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四讲 安全文化学基础

一、安全文化提出的背景

(一)安全文化的起源

{事件回放}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

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

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

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维亚半岛。

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

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