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6013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docx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部编六年级阅读理解及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

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

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

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

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

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

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

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

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

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

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

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

“一个毽儿,踢两瓣儿。

打花鼓,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

八仙,过海。

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qiē  B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

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

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

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答案】

(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

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

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

   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

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

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查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3000人马,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

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

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

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

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

”营长王子固说道。

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

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

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

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________     商议——________     带领——________

(2)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重复词语                B. 表示语意难尽                C. 表示意在言外                D.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3)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

(4)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定?

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答案】

(1)跋扈;商讨;率领

(2)D

(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嚣张:

邪恶的势力、不良的风气增长;放肆。

商议:

指为了对取得一致意见而进行讨论、建议。

带领:

引导;领导;指挥。

(2)考查省略号的作用,做题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进一步去分析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第一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第二问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跋扈、商讨、率领

(2)D

(3)1943年2月25日;山东沂蒙山区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

(4)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果断勇敢,身先士卒。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第一问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第二问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昧书屋》(节选)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

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gū gǔ)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

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

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pū pù)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

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

“以后要早到!

”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花骨________(gū gǔ)朵    当铺________(pū pù)

(2)文段中把“早”字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

(3)把说明“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句子用“________”画出来。

(4)鲁迅为什么要刻一个“早”字?

【答案】

(1)gū;pù

(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

(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

“以后要早到!

”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gū、pù

(2)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一支小小的火把。

(3)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4)鲁迅的父亲生病了,鲁迅要照顾父亲,上学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

“以后要早到!

”于是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填空。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特点,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3)用横线画出比喻句,其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答案】

(1)柔美|色渲染|线勾勒|色欲流|令人惊叹|令人舒服|伫立四望|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天空;地面;天底下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3)绿色的大草原;羊群

【解析】分析:

本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积累。

5.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门突然开了,一股清新的海风冲进屋子。

魁梧黎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渔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

“嘿,我回来了,桑娜!

   “哦,是你!

”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这样的夜晚!

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气坏透了!

哦,鱼打得怎么样?

   “糟糕,真糟糕!

什么也没打到。

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

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可是你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你知道吗?

”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

   “哦?

什么时候?

   “我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死的,大概是昨天。

唉!

她死得好惨哪!

两个孩子都在她身边,睡着了。

他们那么小……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

不愿意吗?

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了帐子。

(1)所选的语段是《穷人》一文中故事情节的________部分。

(2)桑娜焦急得盼望丈夫回来,可面对丈夫的问话,桑娜为什么脸色苍白?

(3)如何理解“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4)“桑娜坐着一动不动”你猜猜她的心里怎样想的?

【答案】

(1)高潮结局

(2)他深知家庭的贫穷、丈夫肩上的重担,她在想如何向他解释自己抱回了两个孩子,她内心激烈地斗争着,所以脸色苍白。

(3)“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们的日子虽苦,家里虽穷,生活艰难,但我们一定能渡过艰难的日子。

这句话表达了渔夫敢于面对困难的顽强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呢哦荣的整体把握。

所选的语段是《穷人》一文中故事情节的高潮结局部分。

(2)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可知,她深知家庭的贫穷、丈夫肩上的重担,她在想如何向他解释自己抱回了两个孩子,她内心激烈地斗争着,所以脸色苍白。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我们总能熬过去的”我们的日子虽苦,家里虽穷,生活艰难,但我们一定能渡过艰难的日子。

这句话表达了渔夫敢于面对困难的顽强精神和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点评】

(1)此题考查对课文呢哦荣的整体把握能力。

(2)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4)此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能力。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

“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于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1)一个“骑”字(   )

A. 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B. 表明擅长某事物的人,反而容易大意,招致失误

(2)“呵,我多伟大!

”这一句(   )

A. 表现了自信、自豪                

B. 刻画了反动统治者的外强中干和自我吹嘘的丑态

(3)“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含义是(   )

A. 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服务                     

B. 一心一意地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答案】

(1)A

(2)B

(3)A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这节诗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A;

(2)B;(3)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节诗的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7.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

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不少敌人坠________ 落山涧________ ,粉身碎骨。

他刚要拧________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________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__ ;“山涧”的意思是________ 。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

________ 。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__ 和________ ,表现了壮士们________ 的精神。

【答案】

(1)zhuì;jiàn;nǐng;jī

(2)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指山间的水沟。

(3)英勇歼敌

(4)动作;语言;不怕牺牲、浴血奋战

【解析】【分析】①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坠(zhuì)落山涧(jiàn)、“拧”是多音字,拧(nǐng)开、叽(jī)里呱啦。

②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居高临下:

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山涧:

指山间的水沟。

③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④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①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

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③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④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

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

当地群众说:

“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

“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

”“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

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

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

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

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

“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

________。

②寸草不生:

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又是如何做的?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答案】

(1)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

形容很多;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草都不长

(2)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

(3)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

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

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

|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李友忠带着家人常年在黄土梁植树造林,把荒山野岭变成了青山碧岭。

(4)李友忠面临的困难:

①环境恶劣,降水量少;②缺少资金,没有造林技术。

他的做法:

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靠人背畜驮运水,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5)愚公移山;表现了李友忠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6)李老汉为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奉献了20年的时间,为此他操碎了心,熬白了头发。

但在他的努力下,植树造林6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这句话写出了李老汉为绿化山林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赞美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分析词语的表面意思,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本题中,“漫山遍野”是说山上到处都是松树、油橄榄,“寸草不生”说明黄土梁非常荒芜,环境恶劣。

(2)这道题考查的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要理解“机会”的意思,首先要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写出它在文中所指的内容。

(3)这道题考查的是根据要求找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

仔细读短文第2、3自然段,从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要通读全文,结合李友忠的植树行为来分析。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描写李友忠植树遇到的困难及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在短文的第3到第6自然段,可以先读读短文,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5)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和知识积累。

第①题,要仔细读读这句话,抓住“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这句话来联想,自然会想到《愚公移山》这个故事。

第②题,对人物的评价要结合整篇短文来分析,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6)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理解这句话,要在读懂整篇短文的基础上,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分析“一种就是20年”,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