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667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docx

贵州遵义中考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2014•遵义)最理想的能源是(  )

 

A.

氢气

B.

C.

石油

D.

天然气

考点: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能产生污染气体,污染空气;而氢气具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是最理想的燃料.

解答:

解:

A、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

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正确.

B、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

C、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空气污染物,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最理想的能源,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气体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氢气作为能源的三大优点(来源广、燃烧热值高、无污染)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分)(2014•遵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其中可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

稀有气体

B.

氮气

C.

氧气

D.

二氧化碳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温室气体的种类判断,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此外还有甲烷、臭氧、氟利昂等.

解答:

解:

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氟利昂等,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A、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C、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温室气体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2分)(2014•遵义)遵义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许多村庄道路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关于太阳能路灯所用材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铝合金灯柱属于复合材料

 

B.

硅电池板中的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灯泡中填充氮气作保护气

 

D.

透明的塑料灯罩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考点: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常见气体的用途;元素的简单分类;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据此行分析判断即可.

B、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的排序及元素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D、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铝合金灯柱是用铝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

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灯泡中做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透明的塑料灯罩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金属材料的范畴、了解氮气的性质与用途、熟记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与元素分类、合成材料的特征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2分)(2014•遵义)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

 

A.

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

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C.

铵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立生氧气﹣﹣铵盐中含有NH4+

 

D.

20mL水和20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4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A、空气能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铵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立生氧气,是因为铵盐中含有NH4+,故选项解释正确.

D、20mL水和20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2014•遵义)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时读数

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

D.

酸碱中和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但无明显变化,可选用酚酞溶液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解答:

解:

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与水,但无明显变化;向滴加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2分)(2014•遵义)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

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B.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C.

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

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序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由金属活动性顺序: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A、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错误;

B、铝的活动性大于铁,铝易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使内部的铝不易被进一步氧化,与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无关,故选项正确;

C、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可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错误;

D、镁和锌都能与盐酸反应,反应时活动性强的镁比活动性弱的锌铁反应剧烈,能用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加以解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7.(2分)(2014•遵义)下列示意图分别是实验室氧气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外焰加热,图中装置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尽可能的排出瓶内空气;

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D、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应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或沙.

解答:

解: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图中装置正确,故A正确;

B、收集气体的导管,要深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故B错误;

C、验满氧气,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图中操作错误,故C错误;

D、验证氧气的性质,做细铁丝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热的溅落物炸裂瓶底,瓶底应放一些水或沙子,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各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解题的关键.

 

8.(2分)(2014•遵义)如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中氩气(Ar)作反应物

 

B.

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C.

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

1

 

D.

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则x为FeCl2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物质的制备.

分析:

A.根据氩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考虑;

C.根据氢气和一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考虑质量比;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来分析.

解答:

解:

A.氩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在反应过程中作保护气,故错误;

B.设FeTiO3中P的化合价是x.FeTiO3中Fe的化合价是+2价,O的化合价是﹣2价,利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到方程(+2)+x+(﹣2)×3=0.

解得,x=+4所以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错误;

C.根据从化学方程式2H2+CO═CH3OH

428

由此可知一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是:

28:

4=7:

1,故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的个数不变.从2FeTiO3+6C+7Cl2=2X+2TiCl4+6CO看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反应前后除物质x外个数已经相等,故x中无钛原子、氧原子、碳原子.铁反应前共有2个,反应后只有x有,所以2x中有2个,从而x中有1个;氯原子反应前有14个,反应后x除外有8个,所以2x中有6个,因此x中有3个,因此x的化学式是FeCl3,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合价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同时考查了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并运用的能力.计算元素的化合价时一定要注意,一定不要忘记填上正号.

 

9.(2分)(2014•遵义)下列应用和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

用熟石灰制生石灰CaO+H2O=Ca(OH)2化合反应

 

B.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KC1O3

2CK1+3O2↑分解反应

 

C.

用天然气作燃料CH4+2O2

CO2+2H2O氧化反应

 

D.

用纯碱制烧碱2KOH+Na2CO3=K2CO3+2NaOH复分解反应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

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判断反应类型是否正确.

解答:

解: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CaO+H2O=Ca(OH)2是由生石灰制取熟石灰,故选项错误.

B、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选项错误.

D、KOH与Na2CO3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

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10.(2分)(2014•遵义)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  )

 

A.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B.

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

 

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B、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C、根据①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

D、根据植物油的作用及探究的目的分析:

隔绝氧气.

解答:

解:

A、甲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的燃烧对比可知,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B、甲通过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的燃烧对比可知,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燃烧了,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故能实现的探究目的;

C、中铁钉只和氧气接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蚀,而①中铁钉锈蚀,通过①③对比说明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故能不实现的探究目的;

D、①和②对比可探究氧气对锈蚀的影响;①和③对比可探究水对锈蚀的影响,故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铁的生锈条件和磷燃烧的条件探究方法,注意在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变量的控制,通过对比分析探究的目的得出结论.

 

二、非选择题(共7小题,满分40分。

其中,11-16小题每空1分,17小题5分。

11.(5分)(2014•遵义)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小苏打B、葡萄糖C、熟石灰D、纤维素E、黄曲霉毒素

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C ;

(2)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 D ;

(3)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 A ;

(4)大米、花生、面粉等发生霉变而产生的有毒物质是 E ;

(5)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们内水解变成 B ,才能被人体吸收.

考点:

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盐的用途;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1)根据熟石灰溶于水显碱性,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进行解答;

(2)根据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进行解答;

(3)根据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能和发酵酸反应进行解答;

(4)根据大米、花生、面粉等发生霉变而产生的有毒物质是黄曲霉毒素进行解答;

(5)根据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们内水解变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进行解答.

解答:

解:

(1)熟石灰溶于水显碱性,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2)棉、麻等天然植物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3)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且能和发酵酸反应,所以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4)大米、花生、面粉等发生霉变而产生的有毒物质是黄曲霉毒素;

(5)淀粉等糖类物质在人们内水解变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故答案为:

(1)C;

(2)D;(3)A;(4)E;(5)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2.(5分)(2014•遵义)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1)现有O、H、C、K四种元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的化学式,根据下面物质分类的要求填空.

(2)根据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①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

②由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Cl3 .

(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

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标出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②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O2

2CO2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根据酸、盐的特点分析;

(2)根据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分析得失电子情况,从而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即可;

(3)根据微观示意图结合化合价的标法和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分析即可.

解答:

解:

(1)碳酸电离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其化学式是H2CO3;碳酸钾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其化学式是K2CO3.

故答案为:

H2CO3;K2CO3;

(2)①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

最外层电子数;

②铝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其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其化合价为﹣1价,因此由铝元素和氯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故填:

AlCl3;

(3)从微观示意图看,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碳显+4价,该反应的方程式是2CO+O2

2CO2.故答案为:

;2CO+O2

2CO2.

点评:

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出的信息和意义以及书写化学式时要注意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难度较大.

 

13.(7分)(2014•遵义)水是重要的物质,在实验室中常用于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1)向50mL水(密度为1g/mL)中溶解一定量KNO3固体的操作如下,请根据如图实验现象昨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A、B、C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B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 ;(填字母)

②当x= 5.8 g时,B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

③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方法.

(2)根据下列仪器,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 BG ;(填字母)

②E的作用是 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 ,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取和量取、 溶解 、装瓶贴标签.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固体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的叫不饱和溶液,据此解答;

(2)根据溶液配制的仪器和步骤进行解答.

解答:

解:

①据图可以看出,B中有剩余的固体,故B一定是饱和溶液;A中加入5g硝酸钾形成的溶液继续加入硝酸钾还能继续溶解,说明A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后得到的C溶液可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

②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则20℃时50mL即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是

=15.8g,故x=15.8g﹣10g=5.8g;

③x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常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方法;

(2)①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烧杯和天平;

②E的作用是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取和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故答案为:

(1)①B;A;②5.8;③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2)BG;加快固体的溶解速率;溶解.

点评:

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的有关知识,以及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7分)(2014•遵义)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记作A、B),小强用下列方法鉴别,回答下列问题.

(1)他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氯化铁溶液,观察到A中产生红褐色沉淀,则A是 NaOH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NaOH+FeCl3═Fe(OH)3↓+3NaCl ;

(2)他另取适量的A、B两种溶液于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2CO3═2NaCl+H2O+CO2↑ ;

(3)他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来鉴别:

若pH > 7,则溶液为 氢氧化钠 ;

(4)他还利用了下列试剂进行鉴别,其中能鉴别的试剂是 AC .(填字母)

A、锌B、硝酸钠C、石蕊试液.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酸碱性来分析鉴别.

解答:

解:

(1)稀盐酸与氯化铁溶液不反应,而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

(2)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反应;

(3)稀盐酸是一种酸,pH<7;氢氧化钠是一种碱,pH>7;

(4)A.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锌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B.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不能与硝酸钠溶液反应;

C.稀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故答案为:

(1)NaOH;3NaOH+FeCl3═Fe(OH)3↓+3NaCl;

(2)有气泡产生;2HCl+Na2CO3═2NaCl+H2O+CO2↑;

(3)>;氢氧化钠(或く;盐酸)

(4)A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鉴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二者的化学性质.

 

15.(5分)(2014•遵义)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