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553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第Ⅰ卷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角力(jué)碑帖(tiè) 夹生饭(jiā)不着边际(zhuó)B.晕车(yùn)裨益(bì)供给制(jǐ)强颜为笑(qián�溃�C.翘楚(qiáo)骠勇(piào)通缉令(jí)称心如意(chèn)D.殷红(yīn)龟裂(jūn) 迫击炮(pǎi)垂涎欲滴(xián)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季羡林先生治学严谨,为了弄清一句话的出处,判断对方说法的真伪,常常要跑好几家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料。

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更注重与各地方台在“新闻”方面的沟通,在全国建立了新闻快速反应网络,和各地电视媒体签约,形成联动,以提高新闻的性。

③从长远来看,要想保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而现在的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低碳经济等措施,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A.披阅时效采取B.披阅实效采取C.批阅时效采用D.批阅实效采用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上个世纪的后50年,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们站在波谲云诡的世界政治舞台的风口浪尖,不辱使命,经受住了时代加于他们的一切考验。

B.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盛况空前,十万平方米的展厅里,布满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科技产品,参观者不绝如缕。

C.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自然环境优美,草原文化浓郁,耳濡目染,他的内心滋长了挥之不去的草原情愫,他的诗作也饱含了草原的体温和气息。

D.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科学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研究人员的知识面窄,对外国的情况不甚了了,结果研究工作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局限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今年,国家审计署将加大对中央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相关政策实施情况的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B.尽管困难重重,赴海地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都是协同其他国家的国际救援队全力开展救灾工作,并与俄罗斯的救援队共享救灾信息。

C.目前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中,每5个孩子就有一个超重或肥胖,肥胖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儿童的生活方式“由动到静”的改变所致。

D.判断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艺术才情,主要是看他能否借助一个看似浅显而又充满玄机的故事来表现主题。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传染病的流传史一直都和人类的交往史紧密相连。

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随着人类活动而传播,又反过来影响人类活动。

而人类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史,同时也成为病原体实现全球瘟疫“一体化”的历史。

这种历史现象,与人类生存的大环境和小环境紧密相关。

其中大环境指人类在大范围内的交往行为,它是关系到一般传染病能否从一个族群传播到另一个族群,并形成跨地区转移进而发展成为大规模烈性传染病――瘟疫的基本因素。

小环境则指特定族群在特定地区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条件等,它是关系到传染病最终是否可以发生,或者说病原体能否成功在人群之间传播的基本因素。

从人类的起源到约1万年前,人们散居各地,谋生的手段主要是采集果实,间或以狩猎作为补充。

在这种情况下,人与动物、族群与族群之间的接触机会都比较少,故而传染病也较少发生。

但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人们逐渐定居下来,并实现了对多种动物的驯养,也使得后者身上的病原体成功侵入人体,其中一些从此还在人体内安家落户,成为典型的人类疾病。

而对人类来说,几乎所有的传染病都源自动物携带的病原体。

而人类在驯养动物的同时,也开垦耕地、种植作物,从而也拉开了人与病原体之间大规模生存斗争的序幕。

从公元前5000年左右到19世纪中叶,人类社会和病原体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病原体似乎始终占据着上风。

病原体之所以得以肆虐,还要归功于大环境因素。

大规模的对外作战是将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最主要方式,也是病原体开疆辟土的最佳途径。

此外,不间断的土地垦殖使自然生态受到破坏,一些新兴的传染病也可能随之发作,而日益频繁的对外贸易也在瘟疫的流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正如法国史学家拉杜里所言,这些条件使得全球瘟疫“一体化”。

19世纪中叶开始,细菌学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医学思想上的革命,一种又一种病原体在显微镜下现身,人们逐渐掌握了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并有意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其中,大环境中的检疫制度与小环境中的隔离措施有力遏制了瘟疫的传播,而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发则为人类增加了一套“人造”免疫系统。

20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工具不断地更新换代,地球逐渐“村庄化”,但人口的流动特别是长距离的流动却渐趋规范化,这使得大环境在加快了病原体传播速度的同时,却有效控制了它们的传播途径。

而对于小环境来说,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整洁,卫生设施愈发健全,清除了许多病原体的聚集死角。

随着这一系列公共卫生体制的不断健全,鼠疫、天花、霍乱等传统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这绝不意味着人类对病原体的胜利。

当人类的免疫系统和医疗水平可以有效控制传统病原体时,后者往往以变体的形式进行反击,如在1918―1919年间,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世界性大瘟疫,导致了1500万到2000万人的死亡。

而这一瘟疫便是由特定恶性流感族群的演化所导致,这种演化后的流感病毒,正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一种变体。

西班牙流感爆发9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处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体的威胁之下。

(摘编自李化成《世界史上的环境和瘟疫》)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驯养动物是人类疾病产生的根源。

B.大规模的对外作战和日益频繁的对外贸易,使地球逐渐“村庄化”,为病原体实现全球瘟疫“一体化”创造了重要条件。

C.显微镜的使用是人类防控传染病的基本手段。

D.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及疫苗和抗生素所构筑的人造免疫系统成为人体抵御病原体的双保险。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由于约1万年以前,人类散居各地,族群间的接触不多,全球瘟疫“一体化”的进程还没开始。

B.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来自于动物,并随着人类活动而传播。

C.20世纪以来,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换代,加快了病原体的传播速度,但人口长距离的流动越来越规范化,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因此也得到有效控制。

D.人类对大、小环境的改善,把病原体的生存空间控制在有限的范围,但病原体也在为谋取生存空间而不断产生新的变体。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生存的大、小环境的不良状态,是导致瘟疫传播的根本原因。

B.19世纪中叶以前,由于未掌握传染病的传播机制,所以人类未能有力遏制瘟疫的传播。

C.传染病的流传史实质上就是人类与病原体之间的生存斗争史。

D.当前,只要进一步落实检疫制度和隔离措施,就能消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体的威胁。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杨存中,代州崞县人。

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

学孙、吴法,善射骑。

宣和末,山东、河北群盗四起,存中应募击贼,积功至忠翊郎。

靖康元年,金人再围汴京,诸道兵勤王,存中与张俊、田师中从信德府守臣梁扬祖以万兵入援,后隶张俊部曲。

上问将于俊,俊以存中对。

召见,赐袍带。

时元帅府草创,存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

帝知其忠谨,亲信之。

剧贼李昱据任城,久不克,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

帝乘高望见,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

召视之,皆污贼血,壮之,饮以酒,曰:

“酌此血汉。

”存中请复往,帝止之。

存中曰:

“此贼胆碎,即成擒矣。

”遂大破之,复任城,迁阁门祗候。

绍兴元年,从俊讨李成。

诸将议,多欲分道进,存中曰:

“贼势如此,兵分则力弱,又诸将位均势敌,非招讨督之,必不相为用。

”俊然之。

整军至豫章,存中率兵数千,首破贼于玉隆观,追至筠州。

贼骁将以众十万来援,夹河而营。

存中谓俊曰:

“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

”俊从之。

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俊以步兵夹攻,俘八千人。

诸将夜见存中曰:

“战未休,降卒多,忽有变,奈何?

非尽歼之不可。

”存中曰:

“杀降吾不忍。

”诸将转告俊,竟夜坑之。

乘胜追至九江,成遂遁去。

迁宣州观察使。

存中天资忠孝敢勇,大小二百余战,身被五十余创。

御军宽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

宿卫出入四十年,最寡过。

孝宗以为旧臣,尤礼异之,常呼郡王而不名。

父、祖及母皆死难,存中既显,请于朝,谥忠介,谥忠毅,赐庙曰显忠,曰报忠。

许祭五世,前所无也。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六十七》,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隶张俊部曲隶:

隶属B.介胄尽赤,意其被重创意:

料想C.必不相为用用:

任用D.夹河而营营:

扎营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存中“勇敢”的一组是①魁梧沈鸷,少警敏,力能绝人②存中昼夜扈卫寝幄,不顷刻去侧③存中以数骑入,击杀数百人④存中请复往⑤存中夜衔枚渡筠河,出西山,驰下击贼⑥存中既显,请于朝A.①③⑤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宣和末年,山东、河北群盗四起,杨存中招募军队攻打贼寇,积累功劳官至忠翊郎。

B.皇上非常欣赏信任杨存中,向张俊询问情况,并召见杨存中,赐给他袍带。

C.讨伐李成时,诸将多主张分路进军,杨存中却认为不能分兵,张俊同意他的意见。

后来,众将主张尽歼敌俘,杨存中不同意,但张俊最终让人把俘虏都活埋了。

D.孝宗因杨存中是高宗时的老臣,就特别用与众不同的礼节对待他,常常叫其他郡王而不叫他做事。

第Ⅱ卷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彼众我寡,击之当用奇,愿以骑见属,公以步兵居前。

(5分)译文:

(2)御军宽而有纪,所用将士,专以才勇选,不私部曲之旧。

(5分)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第一、二句中的“都”“惊”二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分)答:

(2)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千古凭高对此,,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塞上看柳雷抒雁那是柳树?

是的,是柳树。

可是,怎么会有这样奇特的柳树?

令人难以置信。

车子一出延安,继续北上,向安塞、向靖边、向榆林,飞奔而去。

一上黄土高坡,你就看吧,千山万壑,在你身边擦身而过;或者俯身而视,百丈深渊,一脉细流叫你目眩。

时在“三九”,却是暖冬。

风很轻柔,太阳在头顶,黄亮亮,暖洋洋的,时时让人错以为是仲春。

不过,你不会一错再错,因为大地一片焦黄,那些曾被旱象肆虐过的瘦弱的茅草,现在如同烧过火一般,泛着灰白,兼有焦黑。

只有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