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426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docx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

这些表格对学习心理学有帮助,决定公开。

《知觉生长模型》作品成果简表

《知觉生长模型》对心理学的贡献,最重要的成果是:

它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可以解释所有心理现象的生理心理学模型──成熟的科学必然只有一个解释,百家争鸣肯定是初级阶段。

所以,“知觉生长模型”理论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次尝试。

它第二个成果是对现代心理学两大理论基石“条件反射学说”和“意识的层次学说”都做出重要修改,这也是基础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第三个成果是对心理学几乎所有基础理论项目都给予重新解释,如知觉、记忆、注意、意识、意识流、直觉、灵感、思维、睡眠与梦、婴儿自学语言之谜等等。

以下是三十六个简表,每一简表包含若干小项。

一、研究方法

名词:

研究方法(序号1)

心理学常用方法

1、观察法,2、测验法3、实验法,4、调查法。

发展↓

本人使用方法

1、观察法,2、测验法3、实验法,4、调查法,5、内省法,6、统计法,7、总结法,8、多角度观察思考法,9、逻辑推理,10、汰略法。

二、感觉(从信息学角度看到新功能)

名词:

感觉(序号2)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现代生理学知识:

①各种感觉系统均有自己专用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小体,对其最适宜的刺激属性发生精细的反应。

②感受野与功能柱是感受外部事物属性的基本功能单位。

③特征信息的探测功能:

大脑皮层内有许多特征信息的辨别区域。

最著名的是“手细胞”和“脸细胞”。

3、现代生理心理学:

感觉有时候还需要对收到的客观刺激信息进行加工。

4、信息学。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感觉系统的过滤作用(许多形式的刺激信息的变化范围是非常大的,有些范围的刺激信息对人类的生存没有多少意义,我们人类的感觉系统同样将它们过滤掉,让人类的感觉系统在适当的刺激范围内作出反应。

2、最重要刺激信息的探测作用(对人的生存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刺激信息,需要尽快将它们探测出来。

)①更夫系统。

②无意注意。

三、注意

名词:

注意(序号3)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现有主要模型:

(一)过滤器模型

(二)衰减器模型(三)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四)反应选择模型(五)中枢能量理论(六)主动加工模型理论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基本接受中枢能量理论,发现注意的中枢能量分配特性,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中枢能量资源只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而不是决定任务的主宰。

2、注意的焦点及功能:

注意的焦点特别清晰,给我们的印象特别深刻。

3、对注意起伏现象的新解释:

在我们大脑的内部,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的知觉组织,它们共用着一个相同的图形。

当我们的意识中只能有一个事物占据我们注意的中心时,它们的交替出现就是必然的了。

四、兴奋与抑制能量

名词:

兴奋与抑制能量(序号4)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巴甫洛夫兴奋与抑制能量相互作用学说。

2、神经生理学知识。

3、分子神经生物学知识:

“全或无”规律和突触后的“级量反应”规律。

4、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刺激本身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发生作用,超过一定的强度,都可能引起痛觉。

5、中枢兴奋能量的分配学说(序号3,创新成果)。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兴奋与抑制能量有大小之分。

2、中枢兴奋能量的来源有外界来源和内部来源。

3、兴奋能量的功能:

①刻痕效应。

②拓通作用。

③扩散规律。

④中枢能量的储留现象。

4、兴奋与抑制能量流相互作用的各种状态。

五、意识流

名词:

意识流(序号5)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机能主义,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

2、巴甫洛夫描绘在注意时,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

3、生理心理学:

①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②内分泌和激素。

③神经细胞的突触功能。

4、注意(序号3,创新成果)。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全新的意识流学说:

1、光点(注意的焦点)与能量等级学说。

2、描绘了一幅不断变化的奇妙的大脑的工作图案。

3、中枢能量运动的力量(推动力,惯性力,阻力,吸引力,扩散力)与前进方向。

4、意识流的功能:

①描绘心理现象的工具②“知识结构”的建设者。

5、“多通路”学说:

意识流前进时,可以是单通路的,可以是多通路的。

6、意识流的运行规律:

①睡眠与觉醒的交替。

②刚觉醒,兴奋能量循着自动化遗传的5条通路前进的,人迅速进入刚觉醒的意识状态。

③首先确定当前任务(隐性或明确的任务)。

④迅速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形成吸引力点。

⑤完成任务。

⑥决定新的任务,做出新的决策。

如此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进行下去,直至睡眠降临。

⑦灵活性与自动化的完美结合加上各条通路互相协作,这就是意识流的连续的工作。

六、知识结构(认知结构)

名词:

知识结构(序号6)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构造主义心理学:

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现象是发生在有结构的系统中的。

2、格式塔心理学:

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主张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3、认知心理学:

吸取格式塔的整体观,研究行为,也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4、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人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

5、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意识的层次学说”。

6、发展心理学:

心理的发生、发展有规律。

7、生理心理学:

现代科学技术对脑功能的研究成果。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人脑内有一个结构:

知识结构(又称认知结构)。

2、这个结构是逐步发展变化形成的。

3、各人的知识结构都是唯一的,独一无二的。

4、知识结构各位置贮存的信息不同。

5、知识结构的定义:

人脑中全部独具特征的表象及它们之间的联络通路组成的庞大的信息网络,就构成了人脑的知识结构。

6、知识结构类似“大舞台”,兴奋与抑制能量“共舞”的位置不同,反映的信息就不同。

7、主要的信息结构:

①信息痕迹,②原始表象,③表象,④知觉单元,⑤思维壁垒,⑥条件反射,⑦习惯,⑧信息零件。

七、记忆

名词:

记忆,信息痕迹(序号7)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现代心理学的记忆学说:

记忆与遗忘。

2、生理心理学:

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机制,神经细胞的突触联系。

3、干扰和抑制学说。

4、痕迹的消退学说。

5、弗洛伊德的“有动机的遗忘”学说。

6、巴特莱特的“创见性的遗忘”学说。

7、人类记忆障碍。

8、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条件反射建立的机制是暂时性神经联系。

9、注意集中的规律。

10、、知识结构(序号6,创新成果)。

11、行为主义的观察研究方法。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全新的记忆痕迹学说:

1、信息痕迹是最基础的知识结构(信息结构)。

2、人脑的神经细胞都是可塑性十分强的可以变化的微观的信息贮存工具和反映工具,即信息载体。

3、信息载体只要得到兴奋能量就可以产生雕塑(记录作用)或反映作用。

得到抑制能量就无法反映所贮存信息。

4、信息痕迹有深浅,是变化发展的。

5、兴奋痕迹浅的信息痕迹容易被抑制,兴奋痕迹深的信息痕迹容易吸引附近的兴奋能量进入。

6、抑制痕迹浅的信息痕迹容易兴奋,抑制痕迹深的信息痕迹容易吸引附近的抑制能量进入。

7、“联络通路”学说:

联络通路传递信息是单向的,常常有公共的通路。

联络通路痕迹同样有深浅之分,它处于抑制或受损状态,同样会造成遗忘。

8、多个信息痕迹组合成为其他更大的知识结构,无数信息痕迹通过联络通路组成了个体大脑内的知识结构。

八、原始表象

名词:

原始表象(序号8)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大脑接收外界信息的最初瞬间是怎样的状态?

2、多种感觉同时呈现而还没有分解为各种知觉之前是怎样的状态?

3、胎儿期、新生婴儿最早接收到信息的状态?

4、遗觉表象(又称为照片式记忆)现象。

5、信息载体之间的神经接通。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是各种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显现出综合性的信息状态。

2、这个信息连通网络就是原始表象。

3、与感觉完全一致的形式反映出来。

4、特点:

①唯一性,②原始性,③瞬时性和难以重复性,④鲜明的形象性,⑤完整性和不可分割性。

5、原始表象的变化情况。

九、表象

名词:

表象(序号9)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现代心理学:

感觉是人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现代生理学知识:

①各种感觉系统均有自己专用的感觉器官或感受小体,对其最适宜的刺激属性发生精细的反应。

②感受野与功能柱是感受外部事物属性的基本功能单位。

③特征信息的探测功能:

大脑皮层内有许多特征信息的辨别区域。

最著名的是“手细胞”和“脸细胞”。

3、现代生理心理学:

感觉有时候还需要对收到的客观刺激信息进行加工。

加工的结果才被感知并留下痕迹(印象)。

4、各个感觉系统独立加工信息,这种结果(信息痕迹)的名称可以叫表象吗?

它们确实是比信息痕迹更大、而且独立的组织啊!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全新的表象学说:

1、概念:

从每个感觉系统存储的信息网络上分解出来的、独具特征的信息痕迹就是表象。

2、特点:

①表象都是独具特征的,②表象有暗淡性,③表象的“特征易显性”,④表象的选择性,⑤表象的不随意性,⑥表象内信息传递的高效性。

3、表象的分类。

4、表象的结构。

十、知觉

名词:

知觉,知觉单元,知觉域,主动整形,自我知觉单元,第二信号系统(序号10)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现代心理学:

知觉是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综合的在头脑中的反映。

2、神经心理学:

次级感觉皮层、联络区皮层以及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

3、细胞生理学:

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超柱。

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

“多模式感知细胞”可以对多种信息发生反应,实现着多种感觉的综合反应过程。

多模式感知细胞,可能是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

它们将多种模式的感觉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4、条件反射建立的机制。

5、长时记忆形成的机制。

6、感觉系统的相互作用:

同一的刺激物的某些变化,通过感觉系统的互相协作和互为补充,就会反映出这种变化来,表现为“相对独立的感觉系统的感受性发生了变化”。

7、知觉的主要特性(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恒常性)。

8、联觉现象。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知觉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就叫“知觉单元”吧。

2、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来自不同感觉系统的表象结合,就可以形成反映外界特定客观事物的知觉单位,这个知觉单位称为知觉单元。

3、产生知觉的单位:

只要知觉单元兴奋,就一定产生知觉。

4、结构:

有核心结构和外周结构。

5、组成知觉域(或称意识域):

由众多知觉单元组成。

6、知觉单元和人脑的知识结构都在不断发展变化。

7、自我知觉单元是自我意识的主要部分。

8、知觉单元的发展形式(各种类型的知觉单元)。

9、“主动整形”是知觉单元最重要的反映形式。

10、探索了言词在知觉单元内部的耸立过程。

11、许多以言词为最高峰的知觉单元就构成了人脑内的“第二信号系统”。

十一、思维壁垒

名词:

思维壁垒(序号11)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定型效应与动力定型。

2、权威效应与名人效应。

3、思维惰性与思维定势。

4、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5、偏见现象。

6、自己人效应。

7、投射效应和晕轮效应。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思维壁垒是人脑内的一种信息结构。

2、成因:

①标准化的需要。

②人脑对信息加工的自动化规律。

③自动化前期。

④思维习惯,⑤生活经验。

3、特性:

①对外信息利用率低。

②排它性强和顽固性。

③普遍性。

④独特性。

4、优点:

①迅速确立标准。

②节省能量。

5、缺点:

①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

②无法发现新问题、新变化。

③不能接受新思想新学问。

④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出现,尤其是不利于灵感的出现。

十二、条件反射

名词:

条件反射,意识的隆峰运动(序号12)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2、知识结构。

(序号6,创新成果)

3、全新的记忆痕迹学说。

(序号7,创新成果)

4、观察、逻辑推理与总结。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条件反射只是人脑中的一种结构:

弧形的反射结构。

2、复杂的条件反射需要依靠“意识的隆峰运动”将反射弧上必需的兴奋点从庞大的区域网络中突显出来才能形成。

3、条件反射的特点是高速、自动化、节省能量。

4、缺点:

不受主观控制。

十三、习惯

名词:

习惯(序号13)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2、知识结构。

(序号6,创新成果)

3、全新的记忆痕迹学说。

(序号7,创新成果)

4、观察、逻辑推理与总结。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习惯可以包括所有信息结构。

因此,习惯可以相当简单,也可以相当复杂。

2、特点是高速、自动化,节省能量。

但个体不同习惯,其高速及自动化程度有差别。

3、优点:

能快捷高效地完成熟悉的任务。

4、缺点:

不由自主,不用思考地进行,较难改变。

面对新事物、新情况,易犯错误。

十四、信息零件

名词:

信息零件(序号14)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从表象的特征易显性(序号9,创新成果)和知觉单元的成长历程(序号10,创新成果)可以看出,人脑很擅长“综合”和“归纳”,综合和归纳后的组织就可以用最小的兴奋能量,最快的速度反映出最具本质的信息。

如果这种组织中的构成部分,长期或者很少分解地被使用,就会逐渐结合成为十分牢固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的最高境界是条件反射。

所有这些不易再分解的大大小小的组织结构,都是这个个体特有的、进行思维加工时的零件。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概念:

人脑进行信息加工时,所使用的、个体特有的、或大或小的、内部贮存着的、不再容易分解的定型的组织结构。

2、包括上面介绍的所有信息结构,还包括某些思维产物,如词句、概念、概括等,只要它们是不再容易分解的定型的组织结构(实质上它们属于思维壁垒),都是信息零件。

十五、意识

名词:

意识,意识的层次结构(序号15)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意识有层次结构”的见解。

2、注意的焦点及功能(序号3,创新成果)

3、兴奋与抑制能量流相互作用的各种状态。

(序号4,创新成果)

4、全新的意识流学说(序号5,创新成果)

5、知识结构各位置贮存的信息不同。

(序号6,创新成果)

6、知识结构类似“大舞台”,兴奋与抑制能量“共舞”的位置不同,反映的信息就不同。

(序号6,创新成果)

7、信息载体只要得到兴奋能量就可以产生雕塑(记录作用)或反映作用。

得到抑制能量就无法反映所贮存信息。

(序号7,创新成果)

8、知觉单元,自我知觉单元。

(序号10,创新成果)

9、现代心理学:

①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②注意与意识密不可分;注意决定意识反映的内容。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意识的新概念:

在清醒状态下,人当前所能知觉到体内外一切信息的状态,就是意识状态,简称意识。

2、广义意识的概念:

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在清醒状态下,能够对外界客观刺激信息作出反映,并且知道这个信息的意义。

这是最基本的意识表现,是最简单的意识形式。

3、自我知觉单元:

①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根据自我意识的定义,它包括自我知觉单元(即自己认识自己的知觉单元)以及自我与他人、与周围事物、环境关系的知觉单元。

②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知觉单元。

自我知觉单元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知觉、对自己独立于他人、独立于外界环境的知觉。

③自我知觉单元的成长历程。

4、意识的层次结构:

①兴奋与抑制能量的相互状态。

②分层(意识层,兴奋网络层,兴奋网络层,潜抑层)。

③各层次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5、潜意识的讨论:

认为“潜意识”可以干扰人行为的结论是错误的。

认为所谓“潜意识的作用”实质仍然是兴奋能量的作用,指出了真正没有兴奋能量的“潜抑层”的存在及作用。

6、发现了意识的多种新形态,如意识的空白状态、期待状态、狭窄状态、失控状态。

7、意识与知觉的关系:

在清醒状态下,人当前所能知觉到体内外一切信息的状态,就是意识状态,知觉域的范围就是意识的范围,连续的工作表象就是连续的知觉状态,也就是连续的意识状态。

8、意识与注意的关系:

①清醒状态与注意的不可分割性。

②在光点(注意的焦点)带领下,神经冲动流所到之处,都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注意的对象。

神经冲动流不断前进,我们意识的内容也随之不断改变。

9、认为睡眠是无意识状态,但有知觉。

十六、思维

名词:

思维(序号16)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高校教材:

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2、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及管理学说: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以及管理。

3、信息加工过程学说:

认为大脑对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输出等过程就是思维。

4、人对信息主动操控学说:

人对客观事物信息(包括人自己的信息)进行自主操控的过程就是思维。

如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自主的控制。

5、承认动物也有思维的学说。

6、思考过程及结果的学说:

认为思维一般有两个意义,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即思考的过程;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即理性认识。

7、内部言语学说:

这个学说认为思维就是内心无声的言语。

8、思维的特性:

①间接性,②概括性,③与语言关系密切。

有些学者认为还有逻辑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概念:

思维是意识流在推动力、吸引力等等力量的作用下,在人脑知识结构的知觉单元之间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这种过程产生了结果,就是思维的结果,又叫理性认识。

兴奋能量流在知识结构内传递,就会产生知觉、记忆、想象、灵感等等思维的心理现象。

2、思维的特性:

同意思维有间接性、概括性、灵活性和深刻性,补充随意性和自主性。

随意性是指人知识结构内任何一个点都可以随时随地成为思维的出发点的特性。

自主性是指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在自我意识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的。

3、思维的特点:

①思维区域永远是当时知觉域的中心。

②清醒、注意的状态。

③耗能多。

④过程与结果:

每一次思维,都有起点、过程和终点(结果)。

4、思维方式:

①拼接:

指人脑进行思维,做梦等信息加工时,利用信息载体贮存的大大小小的零件,用拼接的方式加工完成的。

②分解再重组。

5、“拼接学说”:

意识流像线索一样,将选择的零件一个个地串起来,拼接成思维的图案;睡梦中,兴奋能量被动地前进,同样可以将零件一个个地串起来。

这就是信息零件的拼接过程。

(拼接加工有主动和被动之分)

6、拼接加工的灵活性、易变性和不可预测性。

7、思维时,可以是单通路的,可以是多通路的。

“多通路学说”及“拼接学说”成功地解释了个体在面临具体事物时,思维、决策、行为的灵活性、不确定性和偶然性。

8、“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

①言词具有抽象概括的功能,用它们组成概念,具有结构紧密、内涵丰富的特点,成为人类社会交流信息的最佳工具。

②思维不只是“内部的言语”,但第二信号系统确实是思维的主要舞台。

通过这个舞台,可以快速高效地接受新观点,新概念,迅速形成抽象程度越来越高的、越来越多新的知觉单元,不断扩充着知识结构。

十七、辨别

名词:

辨别(序号17)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认知心理学最重要的三个模型:

1、模板说:

模板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总有一块模板与感觉信息有最大程度的重叠,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

2、原型说:

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型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

这种原型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进行近似的匹配即可得到识别。

3、特征说:

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以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其中最著名的是“鬼城”模型。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同意辨别是一个典型的知觉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痕迹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认为这个过程及结果均与特征的作用不可分开,但是有很多区别:

1、发生机制:

①感觉的分辨:

新奇事物觉察器的作用;表象的分辨作用;表象的特征作用。

②知觉的辨别:

对比作用;信息接入点的作用;最重要特征信息的作用:

只要知觉单元中最重要的特征信息得到重叠,立即就可以得到识别。

表象的特征易显性确保了辨别的快速进行。

2、辨别的品质:

①清晰度。

②难度。

3、内源性的干预:

指在辨别时,知识结构内部当时状态对辨别的影响。

最重要的因素有习惯、注意焦点、个人兴趣、情绪、希望与判断的影响等。

4、能力的发展:

指个体不同成长阶段,对同样的刺激信息,会有不同的知觉,这是结构区别引起的。

5、联络通路与遗忘的影响。

6、混淆与“痕迹淹没”理论。

7、辨别与理解的关系:

辨别是理解的基础,没有清晰的辨别,不会有正确的理解。

但是辨别并不等于理解。

十八、理解

名词:

理解(序号18)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1、知觉的主要特性。

2、熟练迁移。

3、上述多种创新成果。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知觉域,也是理解的范围。

2、知觉单元的影响:

知觉单元组织结构的不同状况,决定了知觉和理解的内容是不同的。

3、“主动整形”的影响:

面对同一客观事物,人人的知觉单元都是不同的,所以,面对同一的、需要众多知觉单元“主动整形”的客观事物,差异可以很大,人们的理解会有不同。

4、串珠式结构(如词组、姓名、地名、句子、概念、定义定理等)的影响因素:

①词组结构,②情景因素与信息输入点,③句子顺序,④上下文影响,⑤理解的迁移。

5、情景性、言语性及意会性理解。

6、兴奋与抑制能量的影响:

理解与兴奋性能量的多少有关,与抑制性能量阻力的大小有关。

7、开拓性理解:

指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发现了以前还没有观察到的客观事物存在的联系,领会了以前还没有揭示出来的东西,获得了新知识的结果。

8、理解的选择性:

指个体对同一信息,可以选择不同的理解。

理解的选择性又可以归纳为判断的范围,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参考系存在时,只选择其中的一些做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就是理解的选择性。

理解的选择性除了受参考系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需要、态度、希望、信仰、人生观、世界观等因素的影响。

9、模糊语言的清晰理解:

在进行社会沟通时,精确的语言具有将模糊性内涵集中的作用。

而模糊性语言则有将共用的词分解成为个体理解的内容的作用。

10、理解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理解与不理解之分,还有犹豫不决的现象。

11、错误信息的正确理解:

试误,非语言沟通,分析当时情景,对上下文的分析,经验。

12、理解与意识层次的关系。

13、意识域的变化(指个体当前理解范围的变化):

思考,适应,情绪,吸引力点,任务,遗忘,气功状态,催眠状态,药物,

十九、抽象与概括

名词:

抽象,概括(序号19)

主要依据或启发材料

现代心理学:

1、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2、概括是将两个以上抽取出本质属性的事物的共同特点综合起来。

发展↓

最重要新观点

1、发生机制:

①遗传的能力:

抽象和概括在知识结构内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