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514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

 

1.《史记·殷本纪》载:

“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

”这可以说明

A.宗法制是由母系家长制发展而来

B.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已经初具雏形

C.兄终弟及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D.政治权力由“传贤”开始变为“传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宗法制是由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所以A错误;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从材料信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得知辛是其母成为正妻后才立为天子的继承人,这体现出嫡长子继承制在商朝已经出现,B正确;商朝被周朝取代的原因主要是纣王的暴政,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在商朝时候,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始于启,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联系所学嫡长子继承制的知识分析解答。

 

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认为:

“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

”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

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

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诺斯强调的是儒学的社会实用功能,它主要从个人、家庭、政府、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强调信义和社会责任,即在维护社会安定秩序方面主张个人不能逾越礼制和要有社会担当,因此A选项正确。

“仁政”、“德治”和“民贵君轻”都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不是实用性的道德体系,B、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体现,不是实用性的道德体系。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3.《易中天中华史》在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历史观评述中说:

①家向往太古,②家向往禹世,③家向往西周,④家肯定今世和将来。

这里①、②、③、④分别应该是指

A.儒、道、法、墨

B.道、儒、墨、法

C.道、儒、法、墨

D.道、墨、儒、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①是道家;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赴火蹈刃”、“以自苦为极”的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②是墨家;儒家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理想的蓝图是回到西周“小康社会”,③是儒家;法家中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韩非子认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都持历史进化观,④是法家;故D正确。

 

4.据《耒耜经》,唐后期江东地区已使用犁地、碎土、去草、平田等各种农具,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

据此可知唐代农耕技术

A.形成完整体系

B.达到古代顶峰

C.江东落后于岭南

D.岭南领先于全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唐代的农耕技术。

虽然唐代形成一整套的生产技术措施,但并不能说明达到古代的顶峰,故排除B项;江东从岭南引进了耖,也无法由此说明江东落后于岭南,故排除C项;由题意无法判断岭南领先于全国,故排除D项;根据“加上从岭南引来的耖(把土弄得更细的农具),由此形成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可知唐代农耕技术形成完整体系,故选A。

 

5.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田令》规定:

“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一夫百亩)虽居狭乡,亦听依宽制。

其卖者不得更请(授田)……若无文牒辄卖买,财没不追,地还本主。

”这一规定

A.禁止一切土地买卖维护了均田制

B.以减轻农民赋役负担为主要目的

C.表明均田制遭到破坏而主动废弃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规定限制买地者所拥有的土地数量,其卖者不能授田,买卖土地还需要政府颁发的文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兼并,因此D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限制土地买卖,不是禁止一切土地买卖;B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封建统治者实行这一规定的出发点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土地兼并,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并非是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此时仍有授田的存在,均田制并未被主动废弃,结合所学可知,均田制废止于公元780年两税法的实行。

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

A.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

宋明理学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即“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故答案为B项。

AD项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C项是董仲舒的新儒学,均排除。

点睛:

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有“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也有“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明确材料中“全新的创造”是指理学中吸收和增加的内容。

 

7.《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时间跨度从春秋至五代。

该书以春秋“三家分晋”为起点,且开篇在没有事实叙述的背景下对该事件进行了批判。

这说明

A.历史解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

B.三家分晋是历史的一大倒退

C.作者开创了全新的史学体例

D.个人政治观念影响史书编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该书以春秋“三家分晋”为起点,且开篇在没有事实叙述的背景下对该事件进行了批判,这同作者的政治正统的观点密切相关,D项正确;材料未说明历史解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排除A;三家分晋是历史的进步,B项错误;C项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排除。

故选D。

 

8.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古代某一朝代都城商业发展的盛况:

“市井最盛……车马闻拥,不可驻足……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此都城位居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可知当时市坊界限已打破,应该在北宋或以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写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盛况,其位于现在的开封,②是开封,故B正确。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东京梦华录》,结合所学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知识分析解答。

 

9.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

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

”和所学知识可知,传统的贱商观念受到冲击,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C项正确。

明朝时期自然经济没有瓦解,鸦片战争后,开始瓦解,排除A。

题干主旨强调传统的贱商观念受到冲击,无法推断封建制度衰亡,排除B。

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题干没有涉及雇佣关系,排除D。

 

10.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盛泽镇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且三千家”,“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

由此可见(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C.农耕文明渐趋衰落D.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答案】B

【解析】

题干反映

是吴江县震泽镇居民人数由明初到清朝乾隆年间发生的迅速增长的变化,这是因为“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故选B;AC不符合史实,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11.一位明末清初的浙江大儒说: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

”这一观点

A.是对西方法学理论冲击的反应

B.实质是儒学法律思想的返本和再造

C.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时代特点

D.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吸收启蒙思想家的法律主张是从维新思想开始,A错误;明末清初的思想仍然在儒学范畴之内,B正确;外儒内法是董仲舒汉代儒学的特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并没有动摇理学的正统地位,他们的思想也没有称为主流思想,D错误。

 

12.《清史稿》中说: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据材料可知,清朝军机处设立后

A.需要秘密行动

B.决策军国大计

C.成为中枢机构

D.内阁随之撤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军机处。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所谓军机处“职居密勿”是指军机处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而不是不要秘密行动,故排除A项;军机处不是正是机构,没有决策权,故排除B项;军机处设立后政务处理转移至军机处,但并未随之撤销内阁,故排除D项;根据“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并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处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故选C。

 

13.发昌机器厂创办于1866年,最早是一个手工锻铁作坊,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转变为机器工业,发展迅速。

后因外商企业压迫排挤,1900年被英商吞并。

这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历史

B.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迅速结束

C.实业救国思潮从理论走向实践

D.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发昌机器厂的产生、发展和被吞并的过程,从中体现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故A项排除;民族工业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实业救国的思想,故C项排除。

 

14.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

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

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说明此人赞同中国采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而否定美法总统共和制,所以答案选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君主立宪制

 

15.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

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

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

这反映了

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

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答案】C

【解析】

材料“‘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说明了20世纪初变革的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故C项正确;A项错误,严复属于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B项包含在C项之中;D项不符合“20世纪初”这个时间界限。

 

16.有学者说:

“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其中,“民治”阶段开始的时间是

A.1898年B.1912年C.1949年D.1978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是民治的开始,B正确;1898年戊戌变法开始,没有实现民治,排除A;1949年、1978年不符合“开始”,排除CD。

 

17.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

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

A.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

B.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

C.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

D.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

废除文言旧体,开展文学革命、反对尊孔复古和宣扬启蒙思想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排除A、B、C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和各种“主义”开始得到广泛传播,在文化上向西方学习,肯定西方的文化,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了文化主体性的丢失,故选D。

 

18.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

“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

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中共一大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

D.国民党一大

【答案】D

【解析】

“民国十三年”指1924年。

结合所学,A是1905年,B是1921年,C是1912年,D是1924年,故排除ABC,选D。

 

19.《两湖战场的作战》一书中叙述了某次战斗的场景:

“7月上旬,……第4、第7军和第8军在安仁、衡阳、永丰(今双峰)地区集结后,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后攻克。

”此战斗最有可能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秋收起义期间

C.徐州会战中

D.淮海战役中

【答案】A

【解析】

“两湖战场”出现于北伐战争中,所以此战斗最有可能发生在北伐战争时期而非秋收起义期间、徐州会战中以及淮海战役中等选项,所以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两湖战场”属于于北伐战争。

 

20.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宣言中提出:

“全中国工农兵士劳苦民众必须……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以解放中国。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

C.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已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1年”“一致反对日本强暴占领东三省,变帝国主义压迫中国

战争,为拥护苏维埃中国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等信息可知中共确立既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又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方针,主张民族与民主革命同步,故B项正确。

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华北事变后,与材料不符,排除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于1937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

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中共制定了全面的抗战路线,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这属于备考重点。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从2017年1月10日起,在全国中小学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取代以往的“八年抗战”说,“十四年抗战”凸显了抗日战争的民族性、长久性、完整性。

 

21.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

一切都变了——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二十几人在这里开会……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该会议

A.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总方针

C.妥善处理分歧,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D.系统论述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故C项正确。

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提出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A项错误。

八七会议制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故B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等问题,故D项错误。

点睛: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2.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

“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

”由材料可知毛泽东明确

A.肯定发展公有制对工业化

价值

B.将私有经济全部改造为国营经济

C.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总路线

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解析】

“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

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编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说明公有制对于工业化的价值,A正确;B是三大改造形式;C中多种形式符合题意;D中巩固制度符合题意。

 

23.一部纪录片对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曾有如下评述:

“周恩来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这次会议是

A.联合国大会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可知会议讨论了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这是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题,故B正确;联合国大会不符合“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排除A;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参加的会议,没有涉及“老挝和柬埔寨问题”,排除C;中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排除D。

 

24.1980年9月一份中央文件强调:

凡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

这一文件

A.鼓励农民突破集体经济的框架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肯定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创新

D.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根据材料所述,党中央认为,在农村只要是有利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商品的责任制形式,都是好的和可行的,都应加以支持,而不可拘泥于一种模式,搞一刀切,这就肯定了农村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肯定农村在土地经营权上的创新,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是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的,A项错误;材料中的文件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B项错误;材料中的文件只是涉及农业,同产业结构的调整无关,D项错误。

故选C。

 

25.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提倡民本

B.呼唤仁爱

C.强调理性

D.倡导美德

【答案】C

【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的意思是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意思是在仁德和师道尊严方面,仁德是第一位的,而这里的“仁德”和苏格拉底所倡导的“有思想力”都是在强调人的理性而不是权威,故选C。

 

26.“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

……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

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

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可知材料中“新的法律”是审理外国人的案件。

结合所学可知万民法正是处理罗马人与外来民族关系的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

《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

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故AB两项错误。

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

故D项错误。

 

27.“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

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

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A.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B.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D.否定一切权威祟尚理性

【答案】A

【解析】

由题干中的“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的作品是主张人文主义,提高人的地位,贬低神的地位,故选A。

 

28.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结合所学新航路的开辟可知,1497年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派遣,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这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故B项正确。

哥伦布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AC与题意不符,排除。

麦哲伦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但时间比达•伽马晚,故D项排除。

 

29.有学者在《英国史》中这样解释某历史事件:

“此次国会之重握大权,乃由于辉格及托立两党的协调,而不像40年前完全凭一党的武力来取得,故局面可以持久。

至于两党之所以能有协调,则由于詹姆斯二世的无状”。

他论说的史事

A.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B.使克伦威尔被拥立为终身护国公

C.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D.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答案】A

【解析】

英国议会于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将詹姆斯二世赶下台,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夫妇共同统治英国,从而国王获得权力的方式不再是“君权神授”,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