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545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九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溶液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

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溶剂的定义: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溶质的定义: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

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区分溶剂和溶质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溶液的命名:

“[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

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悬浊液:

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例如钡餐(硫酸钡的悬浊液)、粉刷墙壁用的涂料、黄河水都是悬浊液。

乳浊液:

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例如在农业上,一般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备均一、稳定的特征。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用洗涤剂洗衣服时,油污没有溶解在水中,没有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

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放出热量。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升高。

(例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就会降低。

(例如硝酸钾)

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溶解度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继续加入该种溶质,如果该物质的质量减少,那么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该物质的质量不变,那么溶液是饱和溶液。

由于水可以和酒精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水和酒精不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

①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

⑤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

过滤法(溶解、过滤、蒸发或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铁屑和其他固体:

用磁铁反复吸引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硝酸钾:

蒸发溶剂结晶法(蒸发溶剂)

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

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高温溶解、降温、过滤)

(结晶: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后两者往往应用在分离两种可溶于水的物质,并且其中一种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另一种受温度影响小。

我们希望析出的晶体是量多的一种,所以选用的方法要适合量多的那种。

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时溶液浓度变小。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在60℃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把100g的饱和溶液和200g的饱和溶液降低到20℃,若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M,后者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那么N=2M。

2.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

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

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上图)

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P点的的含义是:

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少量B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气体的溶解度

定义:

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气体的溶解度没有单位。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第三节溶质的质量分数

牢记下面的公式:

使用该公式时的注意事项:

溶质的质量是指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

(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

溶液的质量包括溶液中所有溶质的质量。

上下的单位要统一。

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16%”的意义:

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16份质量的氯化钠。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用固体配制溶液

仪器:

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用浓溶液稀释

仪器:

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步骤:

计算、量取、稀释、装瓶贴标签。

标签一般包括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和浓度。

溶液的稀释计算

稀释的方法:

加入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依据:

稀释前后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变。

关系式

①加水稀释:

浓溶液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加入水的质量)×稀释后溶液质量分数%

②加入低浓度溶液稀释:

浓溶液质量×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稀溶液质量×稀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浓溶液质量+稀溶液质量)×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混合计算

依据:

混合前各溶液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

已知的问题

①如果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固体带有结晶水(例如硫酸铜晶体),那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②量取液体时,如果仰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少;如果俯视读数,量取的液体会偏多。

③用固体配制溶液时,天平未配平、物码颠倒等情况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结合的计算

【例题】把2.8g铁片放入2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①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x,生成的FeCl2的质量为y,生成H2的质量为z。

①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

原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5%,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97%。

【注意事项】

①铁片放入盐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溶液中的溶质不是铁,而是氯化亚铁。

②不要设“盐酸的质量为x”,因为盐酸是混合物,而溶解到盐酸中的氯化氢才是纯净物。

③在第二题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般通过质量守恒定律来计算。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则甲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丙→乙转化的化学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写出丙→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则丙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乙→丙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H2O2O2+2H2

2H2O2CO+O2

2CO2(或

)CaCO3CO2+Ca(OH)2=CaCO3↓+H2O

【解析】

【详解】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乙是最常用的溶剂,丙是单质,乙和丙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乙是水,丙是氧气,甲会转化成水和氧气,所以甲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甲可能是H2O2,丙→乙转化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是:

O2+2H2

2H2O;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乙、丙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甲是碳,若乙是二氧化碳,则丙→乙转化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若乙是一氧化碳,则丙→乙转化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甲是纯碱,乙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所以甲是碳酸钠,乙是二氧化碳,碳酸钠转化成的丙和二氧化碳可以互相转化,所以丙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丙可能是CaCO3,乙→丙转化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为:

(1)H2O2,O2+2H2

2H2O;

(2)2CO+O2

2CO2(或

(3)CaCO3,CO2+Ca(OH)2=CaCO3↓+H2O。

【点睛】

本题中

(2)若甲是一种黑色固体,乙和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所以乙、丙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因为没有说明乙和丙的特性,所以应该有两种可能:

乙为二氧化碳,丙为一氧化碳;乙为一氧化碳,丙为二氧化碳。

因此丙→乙的化学方程式就应该是两种可能。

 

3.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③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完成①转化中,可在Na2CO3溶液中加入的物质类别是_____(选填序号,A.氧化物B.酸C.碱D.盐)。

(3)写出转化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⑧反应时一定发生的现象是_____;若④反应出现蓝色沉淀,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①~⑧能够逆向转化的有_____(填序号)。

【答案】复分解反应BDNaOH+HNO3=NaNO3+H2O产生白色沉淀CuCl2+2NaOH=Cu(OH)2↓+2NaCl②⑤

【解析】

【详解】

(1)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

复分解反应;

(2)碳酸钠能与盐酸(属于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属于盐)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填:

BD;

(3)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即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故填:

NaOH+HNO3=NaNO3+H2O;

(4)硫酸钠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所以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故填:

产生白色沉淀;CuCl2+2NaOH=Cu(OH)2↓+2NaCl;

(5)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硫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

②⑤。

 

4.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

将A高温煅烧,得到B与D,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

(2)C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写出一条)_____;

(3)D+F→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此反应的类型为_____;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_____,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答案】CaO改良酸性土壤CO2+C

2CO化合反应温室效应。

【解析】

【分析】

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B为氧化物,所以B是氧化钙,将碳酸钙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钙与D,所以D是二氧化碳,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E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F是单质,所以F是碳,E是一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B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

(2)氢氧化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有改良酸性土壤;

(3)D+F→E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正是因为大气中有D等气体的存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15℃。

 

5.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CH4+2O2

CO2+2H2O分解反应产物无污染(或燃烧热值高等)

【解析】

【详解】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

(1)反应①是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

(2)反应②是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3)E是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产物无污染(或燃烧热值高等).

 

6.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反应②是化合反应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

(1)物质B的化学式是_____;

(2)反应④的基本类型应是_____;

(3)写出符合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写出物质G的一种应用实例_____。

【答案】O2复分解反应2NaOH+CO2=Na2CO3+H2O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由题干,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离不开物质B,推测物质B为氧气;G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推测G为氢氧化钙。

F、G、H中滴加酚酞溶液都显红色,说明都显碱性。

A与氧气点燃生成C和D,反应①为有机物反应,生成C、D为水和二氧化碳,且D与F可以生成H和C,可知C为水,D为二氧化碳;F为碱性物质,且可以与D反应,推测F为氢氧化钠,则H为碳酸钠;碳酸钠与G氢氧化钙生成F氢氧化钠和I碳酸钙沉淀;C水与E氧化钙可生成G氢氧化钙。

代入框图,推测成立。

则B、氧气,C、水,D、二氧化碳,E、氧化钙,F、氢氧化钠,G、氢氧化钙,H、碳酸钠,I碳酸钙,

【详解】

(1)物质B为氧气,化学式为O2

(2)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为复分解反应;

(3)反应③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4)物质G为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7.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上右图所示,其中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D的化学式为______;

(2)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

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A和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D是氯化钙,E和F可能是氢气和氧气中的一种,A能生成E,A是盐酸,则E是氢气,F是氧气,B生成白色沉淀H,则H是碳酸钙。

【详解】

(1)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A和B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D是氯化钙,故D的化学式为

(2)A能生成E,A是盐酸,则E是氢气,A转化为E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符合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点睛】

A是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物质,则A是盐酸,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B是氢氧化钙,C通电生成E和F,则C是水。

 

8.图中A、B、C、D、E、F分别是铁、水、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钙溶液、硝酸银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为单质,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

图中用“﹣”或“⌒”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或“

”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E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C___,E___。

(2)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F→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

(3)写出A与C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

【答案】HClH2SO4Fe+2AgNO3═Fe(NO3)2+2AgCaO+H2O═Ca(OH)2化合反应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浅绿色溶液

【解析】

【分析】

根据A是单质,所以A是铁,C和E的物质类别相同,故C和E是盐酸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铁能与B反应,故B表示硝酸银;硝酸银能与C反应,E能转化为C,故C是盐酸,E是硫酸;硫酸能转化为F,F能转化为D,故F是水,D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

(1)C是盐酸,E是硫酸,故填:

HCl;H2SO4

(2)A与B的反应是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故填:

Fe+2AgNO3═Fe(NO3)2+2Ag

F生成D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3)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会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浅绿色溶液,故填:

固体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最终得到浅绿色溶液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