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449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优化方案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

柳永词两首

他的笔尖流淌着阳光、春雨、秋风;他描绘的江南有声有色,有韵有味,让身处江南的才子也心驰神往。

他的平仄声如杜鹃啼血、秋雨打萍,溅得宋词好婉约!

当偶然再回望那千年前的风雨时,我们仿佛看见江南秋色如染,烟柳画桥下水天一色,风帘翠幕里十万人家;重湖映青山,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斜阳里,寒蝉凄切,那个风流多情的才子在低吟……他,就是柳永!

苏轼词两首

苏轼,你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吗?

你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吗?

你虽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但命运却比李白更艰窘!

一场乌台诗案,把你从九重天上的朝廷贬谪到荒凉的黄州,让你拿惯了笔的手、吟顺诗的口,去耕种泥土、品尝苦难。

可是啊,黄州的泥土为什么没有埋没你的才华,滚滚的长江水是怎样激活了你的创作灵感,让中国的文学史上,出现了那么多写在黄州的华篇丽章?

辛弃疾词两首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苏轼之后,豪放词少有名家,鲜有佳作。

真正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的是辛弃疾。

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放风格的形成,首先来源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辛式”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爱国之情。

*李清照词两首

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悲愁,从南宋走来;萧瑟西风中,比黄花更让人销魂的,是你忧郁的眼神。

千年的风雨淡褪了繁华,沉淀下来的却是你的《漱玉词》。

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

夜太漫长,凝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这孤独融入了淡淡的酒中。

在寻寻觅觅的黄昏,在梧桐更兼细雨的晚上,你独自啜饮,缓缓低唱。

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

4 柳永词两首

诗海拾贝

玉蝴蝶

柳 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

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

接着,词人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

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做了充分的铺垫。

下片写怀念故人之情。

词人回忆起与朋友在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

分离之后,“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黯相望”三句,笔锋转回自身。

词人用断鸿的哀鸣、夕阳残照使羁旅不堪之苦在言外自现,故而隽永有味。

[思考] “水风轻、

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写出了怎样的图景?

有什么作用?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林撷英

一、文本名句

1.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柳永诗词名句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2.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黄金榜上》)

3.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少年游 长安古道马迟迟》)

4.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6.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7.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8.早知恁地难拚,悔不当时留住。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

1.字音

沙堤(dī)  天堑(qiàn)  珠玑(jī)  叠

(yǎn)

参差(cēn)(cī)千骑(jì)罗绮(qǐ)雨霖铃(lín)

凝噎(yē)暮霭(ǎi)

2.一词多义

(1)胜

(2)相

(3)将

3.词类活用

①云树绕堤沙 名词作形容词,像云一样茂密的

②嬉嬉钓叟莲娃 名词作动词,采莲

③异日图将好景 名词作动词,画图

④都门帐饮无绪 名词作动词,设帐

⑤多情自古伤离别 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

4.古今异义

①都门帐饮无绪

古义:

没有心思。

今义:

没有头绪,杂乱无章。

②便纵有千种风情

古义:

相思之情。

今义:

①情怀,意趣;②人的仪表举止;③风土人情等。

5.特殊句式

①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倒装句

②参差十万人家 倒装句

③多情自古伤离别 倒装句

④归去凤池夸 省略句

[作者卡片]

姓 名

柳 永

时 代

(生卒年)

北 宋

(约987-约1053)

字号称谓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

又称柳七,世称“柳屯田”

籍 贯

崇安(今福建崇安)

相关材料

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

 

[背景呈现]

1.《望海潮》

宋真宗咸平末年(1002-1003),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

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作为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

后孙何亲自前往与他见面。

2.《雨霖铃》

《雨霖铃》是词人晚年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时所作的。

词人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到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那时已年近半百了。

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有得到重用,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词人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词以寄离情。

[知识链接]

婉约派:

中国宋词重要流派之一。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

1.《望海潮》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表现了城镇的富庶与繁荣,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和赞颂之情。

2.贯穿《雨霖铃》全词的线索是什么?

我的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词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表达这种离情别绪。

1.古人作诗填词讲究炼字,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

为什么?

[名师指津] “炼字”类判断优劣型题目,除了结合词句分析外,还应比较分析。

[我的理解] 不好。

“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没有“卷”字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字形象逼真。

2.如何理解“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词的含意?

[名师指津] 词人用这三句极力渲染杭州这一大都会穷奢极欲的生活,需结合各词句具体分析。

[我的理解] 这三句突出“珠玑”“罗绮”两个细节,写出了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

“竞豪奢”三字写市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3.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词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

[名师指津] 注意从诗歌中意象以及意象形成的意境角度思考。

[我的理解]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都概括出来了,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每逢花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一句牵出的意象有湖、山、桂花、荷花,令人心旷神怡,遐思万千。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几句词有何妙处?

[名师指津] 从用词的角度可分析“念”“去去”两个词的妙用,从修饰语的角度可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我的理解] 这里的“念”字用得特别好,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而一气流贯。

“去去”二字连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愈感觉去路茫茫。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天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离别时的难分难舍之情,同时为下片写别后心情张本。

5.《雨霖铃》中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哪些景和物作背景来加以烘托?

[名师指津] 作者借景和物来渲染悲伤凄凉的离情别绪,选用了诸如“寒蝉”“长亭”等景和物,可分析出这样写的效果。

[我的理解] “寒蝉”点明清秋时节;“长亭”暗示离别;“兰舟”“江水”写乘舟而去,水路而别;“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词人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用这些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6.《雨霖铃》中“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一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名师指津] 判定其艺术手法并分析其艺术效果。

[我的理解] 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

“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以乐景反衬词人无边无际的愁伤。

有人说《望海潮》这首词描写了都市的繁华景象,拓展了词的题材领域,但作为投赠之作,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有歌功颂德之嫌。

请谈谈你的看法。

[名师指津] 柳永的这首词的确有歌功颂德之嫌,但由于其艺术的高超和对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的真实描写,又似乎超出了这一范畴。

无论持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我的理解] (观点一)柳永的这首词是歌功颂德之作,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难免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观点二)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此词虽为投赠之作,却不能简单说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

(观点三)柳永在本词中的确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阿谀奉承之语,但这却并不被人们过多计较。

他的词善于铺叙,一气贯注,首尾完整;即使表达曲折复杂的情景,也自然流转,毫不呆滞,深入细致,清晰明朗,好像说出了人们的眼前景和心里话,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广为流传。

 

望海潮

雨霖铃

如何处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写法指导

《雨霖铃》将“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景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