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357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docx

五下一单元语文教案

           1、《草原》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三、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第一课时

1、揭题:

2、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5、复习检查。

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6、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2)学习第二段。

    A、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

画出有关语句,集体交流    

C、出示投影片:

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

(指名背诵第一段)

  2、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用"--"线标出、交流。

   

(2)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

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学习第四段:

  a、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

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c、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4、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

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小结:

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片断练习:

《校园一角》。

  (要求:

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教学小结: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挂图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齐读课文13自然段

   4.你有什么体会?

   5.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四、小结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3、《白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借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理解重点词语与句子,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

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曾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白杨礼赞》,文中赞美了白杨力争上游的品格,并借白杨歌颂了有着白杨一样品格的北方人民。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位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大家打开书预习内容,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清晰介绍新疆

  2.读课后题4“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3.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4.默读课文,回答思考题。

  ①把书上内容与自己已有知识相结合,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读一读你刚才所画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五、练习读熟课文,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指名朗读全文

  1.思考:

从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中,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2.讨论得出答案,老师板书:

(①外表:

挺直、粗壮;②内在:

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坚强、不软弱、不动摇。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白杨的特点的理解。

  4.朗读这段话,体会白杨的品格。

5.练习背诵此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1.默读课文,自学。

(投影出示)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卫士”是什么意思?

本课指的是什么?

这位旅客为什么“出神”?

)[讨论后板书:

边疆建设者]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表白了自己的心。

(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爸爸“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他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

)[讨论后板书: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3)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

(课文第一处讲到“沉思”,爸爸在沉思什么?

这里爸爸又在沉思什么?

  2.小组讨论解答。

 3.朗读这几句话,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四、老师:

望着窗外的卫士,爸爸想着、想着,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接着回答。

然后

  1.指名一人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大家分析其中的深刻含义。

  2.“微笑”又说明了什么?

(板书:

无私奉献的精神。

 3.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朗读全文,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说明:

课文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方法。

(板书)

六、总结深化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熟课文

          

枝干挺直             服从需要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 ――建设者 扎根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2.根据要求,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全班交流遇到的困难:

  困难

(1):

“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困难

(2):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5.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克服困难

(1):

  “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克服困难

(2):

  “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四、拓展延伸

 4 *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冻土铁路

       重重困难 天气恶劣一一克服

       极度缺氧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的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

把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大中华》。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全国各地的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

  2.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呢?

请大家出谋划策。

  3.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4.学生集体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方式:

网络报刊杂志各类书籍电视栏目……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学生分小组商量。

 2.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进行启发。

  3、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出示联系地址:

  3.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

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第二课时习作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式的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互评互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学生个体的进步。

  (5)书信的格式正确。

 2.结合评改中的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3.小组交流评改。

  4.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1.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2.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3.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笺和邮票发给学生。

学生根据要求填写信封并贴上邮票。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次誊抄习作和寄信。

五、总结

  古时候,人们把朋友见互通书信称之为鸿雁往来。

看,这一封封信就像一只只鸿雁,它们将把你们的心愿带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第三课时习作评讲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4.引导学生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词,并能谈谈对诗词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1.教师用课件展示本组四篇课文内容,并配以旁白:

 

 2.相信你们收集到的资料更多,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

  3.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文资料,并谈谈自己对西部的感受。

(可以利用展示台)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杨》,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请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古诗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互相激励和启发。

  3.建议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4.安排时间让学生把喜欢的古诗或诗句摘抄到好词佳句本上。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语文故事。

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故事。

四、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