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4068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docx

出自左传昭公的成语

拔本塞原

讀音:

báběnsèyuán

釋義:

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

出自:

《左傳·昭公九年》:

“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造句:

這也是個好辦法,而且簡單易行,不過還不是~之計。

(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

包藏禍心

讀音:

bāocánghuòxīn

釋義:

包藏:

隱藏,包含;禍心:

害人之心。

心裏懷著害人的惡意。

出自:

《左傳·昭西元年》:

“小國無罪,恃實其罪;將恃大國之安靖已,而無乃包藏禍心以圖之。

造句:

初與我為客侶,不意包藏禍心,隱我血貲,悍不還,今願得而甘心,何父之有?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柳氏子》)

不寧唯是

讀音:

bùníngwéishì

釋義:

寧:

語助詞,無義;唯:

只是;是:

這樣。

不只是這樣。

即不僅如此。

出自:

《左傳·昭西元年》:

“不寧唯是,又使圍蒙先君。

造句:

無一幅自製之精密地質圖(並文土性等圖),非文明國,不寧唯是;必殆將化為僵石,供後人摩挲歎息。

(魯迅《集外集拾遺·中國地質略論》)

用法:

緊縮式;作分句;指不僅如此

近義詞:

不僅如此

出口入耳

讀音:

chūkǒurùěr

釋義:

指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年》:

“言出於餘口,入於爾耳,誰告建也?

除舊佈新

讀音:

chújiùbùxīn

釋義:

布:

安排,開展。

清除舊的,建立新的。

以新的代替舊的。

出自:

《左傳·昭公十七年》:

“彗,所以除舊佈新也。

造句:

除舊佈新識君意,爛爛一星光射人。

(清·黃遵憲《西鄉星歌》)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指革新

近義詞:

推陳布新革故鼎新

反義詞:

因循守舊蹈常襲故

除舊更新

讀音:

chújiùgēngxīn

釋義:

清除舊的,建立新的。

以新的代替舊的。

出自:

《左傳·昭公十七年》:

“彗,所以除舊佈新也。

造句:

新陳代謝,除舊更新,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以新的代替舊的

近義詞:

推陳出新

反義詞:

因循守舊蹈常襲故

悼心失圖

讀音:

dàoxīnshītú

釋義:

悼:

悲傷;圖:

謀劃。

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張。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臨我喪,孤與其二三臣悼心失圖。

顛毛種種

讀音:

diānmáozhǒngzhǒng

釋義:

指衰老。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餘發如此種種,餘奚能為?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借指衰老

多難興邦

讀音:

duōnànxīngbāng

釋義:

邦:

國家。

國家多災多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激勵人民奮發圖強,戰勝困難,使國家強盛起來。

出自:

《左傳·昭公四年》:

“鄰國之難,不可虞也。

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

造句:

現在這樣的局面,我們是有辦法對付的,要迎接困難,“多難興邦”。

(《周恩來選集》下卷)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指患難能使國家內部團結

二惠競爽

讀音:

èrhuìjìngshuǎng

釋義:

比喻兩兄弟都是好樣的。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薑其危哉。

發短心長

讀音:

fàduǎnxīncháng

釋義:

發短:

指年老;心長:

智謀深。

頭髮稀少,心計很多。

形容年老而智謀高。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

規求無度

讀音:

guīqiúwúdù

釋義:

規求:

貪求;度:

限度。

一味貪求,沒有限度。

形容貪得無厭。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侵欲無厭,規求無度。

魂飛魄散

讀音:

húnfēipòsàn

釋義:

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

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造句:

猛然間一個人從身後冒冒失失的按住,也不出聲,二人唬得魂飛魄散。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五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補語;含貶義

近義詞:

魂不附體魂不守舍

反義詞:

處之泰然泰然自若

吉人天相

讀音:

jíréntiānxiàng

釋義:

吉人:

善人;相:

幫助,保佑。

迷信的人認為好人會得到天的幫助。

多用作對別人的患病或遇到困難、不幸的安慰話。

出自:

《左傳·宣公三年》:

“石癸曰:

‘吾聞,姬、姞耦,其子孫必蕃。

姞,吉人也。

’”又《昭公四年》:

“晉楚唯天所相,不可與爭。

造句:

既然庚貼返去,原聘也必然還璧。

但吉人天相,令郎尊恙,終有好日,還要三思而行。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九)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近義詞:

大吉大利官運亨通

反義詞:

多災多難禍不單行

經天緯地

讀音:

jīngtiānwěidì

釋義:

經、緯:

織物的豎線叫“經”,橫線叫“緯”,比喻規劃。

規劃天地。

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做非常偉大的事業。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經緯天地曰文。

”《國語·周語》:

“天六地五,數之常也。

經之以天,緯之以地。

造句:

想先生意中,必以為這一篇經天緯地的妙文,定能使《新青年》諸記者拜服得五體投地。

(劉半農《奉答王敬軒先生》)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治國安民經緯天下

反義詞:

無所作為才疏學淺

屨賤踴貴

讀音:

jùjiànyǒngguì

釋義:

原指被砍鄶的人很多,致使鞋子價賤而踴價貴。

後形容刑罰既重又濫。

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國之諸市,屨賤踴貴,民人痛疾。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形容刑罰既重又濫

寬猛相濟

讀音:

kuānměngxiāngjì

釋義:

寬:

寬容;猛:

嚴厲,猛烈;濟:

相輔而行。

指政治措施要寬和嚴互相補充。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年》:

“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

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造句:

為政之道,須在寬猛相濟。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政治措施要寬大和嚴厲互相補充

近義詞:

寬猛並濟

嫠不恤緯

讀音:

líbùxùwěi

釋義:

嫠:

寡婦;恤:

憂慮;緯:

織布用的緯紗。

寡婦不怕織得少,而怕亡國之禍。

舊時比喻憂國忘家。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四年》:

“嫠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隕,為將及焉。

造句:

嫠不恤其緯,憂天如杞人。

(清·龔自珍《乞糴保陽》詩)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比喻憂國而忘家

量力而行

讀音:

liànglìérxíng

釋義:

量:

估量;行:

行事。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出自:

《左傳·昭公十五年》:

“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

造句:

只有量力而行,才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指做事實事求是的態度

近義詞:

實事求是量入為出

反義詞:

力不從心不自量力

磨礪以須

讀音:

mólìyǐxū

釋義:

磨快刀子等待。

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

出自:

《左傳·昭公十二年》:

“摩以厲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做好等待的準備

近義詞:

磨刀霍霍

反義詞:

臨陣磨刀

摩厲以須

讀音:

mólìyǐxū

釋義:

磨快刀子等待。

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

出自:

《左傳·昭公十二年》:

“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造句:

至是始得以間道生還之故遷拜拾遺,得居言路,摩厲以須。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五)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比喻做好準備,等待時機

近義詞:

摩厲以需摩礪以須

木本水源

讀音:

mùběnshuǐyuán

釋義:

樹的根本,水的源頭。

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

出自:

《左傳·昭公九年》:

“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謀主也。

淒風苦雨

讀音:

qīfēngkǔyǔ

釋義:

淒風:

寒冷的風;苦雨:

久下成災的雨。

形容天氣惡劣。

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出自:

《左傳·昭公四年》:

“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用法:

聯合式;作主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風雨交加風雨如晦

反義詞:

風和日麗和風細雨

其貌不揚

讀音:

qímàobùyáng

釋義:

不揚:

不好看。

形容人容貌難看。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今子少不揚,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

”杜預注:

“顏貌不顯揚。

”唐·裴度《自題寫真贊》:

“爾才不長,爾貌不揚。

造句:

別看他其貌不揚,可學習特別好。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賊眉鼠眼獐頭鼠目

反義詞:

眉清目秀一表人才

挈瓶之知

讀音:

qièpíngzhīzhì

釋義:

挈瓶:

汲水用的瓶,它裝不了多少水。

比喻知識淺薄,不能深明事理。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雖有挈瓶之知(智),守不假器,禮也。

”《戰國策·趙策一》:

“人有言,挈瓶之知(智),不失守器。

取精用弘

讀音:

qǔjīngyònghóng

釋義:

精:

精華;用:

享受,佔有;弘:

大。

從豐富的材料裏提取精華。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仁言利博

讀音:

rényánlìbó

釋義:

博:

多,廣。

指有仁德的人說一句話,別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處。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仁人之言,其利博哉。

晏子一言而齊侯省刑。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仁言利溥

三墳五典

讀音:

sānfénwǔdiǎn

釋義:

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出自:

《左傳·昭公十二年》:

“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三命而俯

讀音:

sānmìngérfǔ

釋義:

舊是指官職步步上升,態度也愈加謙虛。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生死肉骨

讀音:

shēngsǐròugǔ

釋義:

生、肉:

用作動詞。

使死人複生,白骨長肉。

形容恩惠極大。

出自: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造句:

文致詆欺之法,久矣不行;生死肉骨之恩,今焉創見。

(宋·陳亮《謝鄭侍郎啟》)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生死骨肉

食毛踐土

讀音:

shímáojiàntǔ

釋義:

毛:

指地面所生之穀物;賤:

踩。

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

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造句:

食毛踐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亂頌揚。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用於感戴恩德

室怒市色

讀音:

shìnùshìsè

釋義:

室:

家;市:

指在外面;色:

臉色。

指在家裏受氣,到外邊遷怒於人。

出自:

《左傳·昭公十九年》:

“諺所謂‘室於怒,市於色’者,楚之謂矣。

”《戰國策·韓策二》:

“怒於室者色於市,今公叔怨齊無奈何也。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含貶義

數典忘祖

讀音:

shǔdiǎnwàngzǔ

釋義:

數:

數著說;典:

指歷來的制度、事蹟。

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蹟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

比喻忘本。

也比喻對於本國歷史的無知。

出自:

《左傳·昭公十五年》:

“籍父其無後乎!

數典而忘其祖。

造句:

我們要重視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免得出現數典忘祖的笑話。

用法:

我們要重視中國歷史知識的學習,免得出現~的笑話。

貪得無厭

讀音:

tāndéwúyàn

釋義:

厭:

滿足。

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貪婪無厭,忿類無期。

造句:

他貪得無厭的性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殘忍了。

(梁斌《紅旗譜》八)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人的貪婪

近義詞:

得寸進尺貪心不足

反義詞:

一塵不染知足常樂

貪墨成風

讀音:

tānmòchéngfēng

釋義:

墨:

不潔;貪墨:

官吏受賄。

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

形容吏治腐敗。

出自:

《左傳·昭公十四年》:

“貪以敗官為墨。

天地經緯

讀音:

tiāndìjīngwěi

釋義:

指天地間理所應當、無可非議的道理。

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天經地義

讀音:

tiānjīngdìyì

釋義:

經:

規範,原則;義:

正理。

天地間曆久不變的常道。

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

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造句:

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是每個學生天經地義的事。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理所當然千真萬確

反義詞:

天理難容豈有此理

天生尤物

讀音:

tiānshēngyóuwù

釋義:

指容貌豔麗的女子。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夫有尤物,足以移人。

用法:

偏正式;作賓語;指天生容貌豔麗的女子

同室操戈

讀音:

tóngshìcāogē

釋義:

同室:

一家,指自己人;操:

拿起;戈:

古代的兵器。

自家人動刀槍。

指兄弟爭吵。

泛指內部鬥爭。

出自:

《左傳·昭西元年》

造句:

為宋學者,不第攻漢儒而已也,仰且同室操戈矣。

(清·江藩《宋學淵源記序》卷上)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相煎何急自相殘殺

反義詞:

同仇敵愾同心協力

唯鄰是蔔

讀音:

wéilínshìbǔ

釋義:

指找住房應該選擇鄰居。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非宅是蔔,唯鄰是蔔。

唯命是從

讀音:

wéimìngshìcóng

釋義:

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出自:

《左傳·昭公十二年》:

“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造句:

爾本貴人,故重其值,但輸券之後,當唯命是從,不得韋許。

(明·邵景詹《覓燈因話·姚公子傳》)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百依百順

反義詞:

桀驁不馴

唯命是聽

讀音:

wéimìngshìtīng

釋義:

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出自:

《左傳·昭公十二年》:

“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敢不唯命是聽。

造句:

那我不費俄頃的的遲疑,或許早就是唯命是聽的。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唯命是從

唯唯否否

讀音:

wěiwěifǒufǒu

釋義:

唯唯:

回答時表示同意的應聲;否否:

別人說否,自己也跟著說否。

形容膽小怕事,一味順從。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年》:

“君所謂可,據(指梁邱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造句:

請你作出明確的回答,不要唯唯否否。

用法:

請你作出明確的回答,不要~。

尾大不掉

讀音:

wěidàbùdiào

釋義:

掉:

搖動。

尾巴太大,掉轉不靈。

舊時比喻部下的勢力很大,無法指揮調度。

現比喻機構龐大,指揮不靈。

出自:

《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用法:

複雜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獻可替否

讀音:

xiànkětìfǒu

釋義:

獻:

進;替:

廢。

指勸善歸過,提出興革的建議。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年》:

“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後漢書·胡廣傳》:

“臣聞君以兼覽博照為德,臣以獻可替否為忠。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獻可替不

相驚伯有

讀音:

xiāngjīngbóyǒu

釋義:

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鄭人相驚以伯有,曰:

‘伯有至矣。

’則皆走,不知所往。

相忍為國

讀音:

xiāngrěnwèiguó

釋義:

為了國家的利益而作一定的讓步。

出自:

《左傳·昭西元年》:

“魯以相忍為國也,忍其外不忍其內,焉用之。

造句:

我們除向國民黨提出抗議和善後條件外,仍然相忍為國。

(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委曲求全

反義詞:

針鋒相對

心長髮短

讀音:

xīnchángfàduǎn

釋義:

心長:

智謀深;發短:

指年老。

頭髮稀少,心計很多。

形容年老而智謀高。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彼其發短而心甚長,其或寢處我矣。

造句:

雖然我六旬過,血氣衰,我猶敢把三五石家硬弓開,便小覷的我心長髮短漸斑白,我可也怎肯伏年高邁。

(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發短心長

信而有征

讀音:

xìnéryǒuzhēng

釋義:

信:

確實;征:

征驗,證據。

可靠而且有證據。

出自:

《左傳·昭公八年》: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

造句:

稱多則吾豈敢,言拙信而有征。

(晉·潘嶽《閒居賦》)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

有憑有據千真萬確

反義詞:

捕風捉影

以水濟水

讀音:

yǐshuǐjǐshuǐ

釋義:

用水來給水增味。

比喻隨聲附和,對事情沒有好處。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年》:

“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

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

造句:

有可而無否,其弊必至於以水濟水之喻。

(宋·楊萬裏《駁配向不當議》)

用法:

有可而無否,其弊必至於~之喻。

◎宋·楊萬裏《駁配向不當議》

有加無已

讀音:

yǒujiāwǔyǐ

釋義:

已:

停止。

不停地增加或事態發展越來越厲害。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並走群望,有加而無瘳。

”宋·陳亮《複杜伯高書》:

“然而左右獨以為不然,時以書相勞問,意有加而無已。

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與日俱增

反義詞:

每況愈下

又弱一個

讀音:

yòuruòyīgè

釋義:

弱:

喪失,減少。

又少了一個。

表示哀悼人去世。

出自:

《左傳·昭公三年》:

“二惠競爽猶可,又弱一個焉,薑其危哉!

欲蓋彌彰

讀音:

yùgàimízhāng

釋義:

想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更明顯地暴露出來。

出自:

《左傳·昭公三十一年》:

“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造句:

這種~的掩飾,更加暴露了他的野心。

朝不謀夕

讀音:

zhāobùmóuxī

釋義: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

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出自:

《左傳·昭西元年》:

“吾儕偷食,朝不謀夕。

造句:

這位老人病勢垂危,已經氣息奄奄,朝不謀夕。

錐刀之末

讀音:

zhuīdāozhīmò

釋義:

比喻微小的利益。

也比喻極小的事情。

出自:

《左傳·昭公六年》:

“錐刀之末,將盡爭之。

自相驚憂

讀音:

zìxiāngjīngrǎo

釋義:

自己人互相驚動擾亂,造成不安。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鄭人相驚以伯有,曰:

‘伯有至矣!

’則皆走,不知所往。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驚魂未定驚慌失措

反義詞:

泰然處之泰然自若

拔本塞源

讀音:

báběnsèyuán

釋義:

本:

根本,根源。

拔起樹根,塞住水源。

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

出自:

《左傳·昭公九年》:

“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造句:

這也是個好辦法,而且簡單易行,不過還不是拔本塞源之計。

(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

道殣相望

讀音:

dàojìnxiāngwàng

釋義:

殣:

餓死。

道路上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出自:

《左傳·昭公二年》:

“宮室茲侈,道殣相望。

”漢·劉向《新序·善謀下》:

“相攻擊十年,兵凋民勞,百姓空虛,道殣想望,槥車相屬,寇盜滿山,天下搖動。

分貧振窮

讀音:

fēnpínzhènqióng

釋義:

分財物救助窮困的人。

出自:

《左傳·昭公四年》:

“且撫其民,分貧振窮,長孤幼,養老疾。

光可鑒人

讀音:

guāngkějiànrén

釋義:

光:

光亮;鑒:

照。

閃閃的光亮可以照見人影。

形容頭髮烏黑,肌膚潤澤豔麗或器物光滑明亮。

出自: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基美,光可以鑒。

割臂之盟

讀音:

gēbìzhīméng

釋義:

割臂:

刺破胳臂;盟:

盟約。

原指春秋戰國時魯莊公與孟任割破胳臂,訂下婚約。

後泛指用割破手臂立誓寧約(指男女秘訂婚約)。

出自:

《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初,公築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

閟。

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

生子般焉。

造句:

如昭公諱孟子之姓,莊公強割臂之盟,是婚姻之禮廢了,那淫僻之亂莫不從此而生。

(清·李汝珍清《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用法:

如昭公諱孟子之姓,莊公強~,是婚姻之禮廢了,那淫僻之亂莫不從此而生。

◎清·李汝珍清《鏡花緣》第五十二回

踐土食毛

讀音:

jiàntǔshímáo

釋義:

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

毛,泛指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等植物。

出自:

語出《左傳昭公七年》:

“封略之內,何非君土?

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用法:

諸君~,義亦可死;但未食祿,亦可以無死。

◎清梁章钜《歸田瑣記·黃忠端公》

居利思義

讀音:

jūlìsīyì

釋義:

指臨財不苟得。

出自: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

見利思義

反義詞:

見利忘義

苦雨淒風

讀音:

kǔyǔqīfēng

釋義:

苦雨:

久下成災的雨;淒風:

寒冷的風。

形容天氣惡劣。

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出自:

《左傳·昭公四年》:

“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

淒風苦雨

反義詞:

和風細雨

翫歲愒月

釋義:

謂苟安歲月。

本作“翫歲而愒日”。

見《左傳·昭西元年》。

明張敬修《張文忠公行實》:

“乃當事者翫歲愒月,卒不能以實應。

”參見“翫愒”。

末大必折

讀音:

mòdàbìzhé

釋義:

末:

樹梢,末梢。

樹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幹。

喻下屬權重,危及上級。

出自:

《左傳·昭公十一年》: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掠人之美

讀音:

lüèrénzhīměi

釋義:

掠:

奪取。

奪取別人的成績、榮譽歸自己所有。

出自:

《左傳·昭公十四年》:

“己惡而掠美為昏。

造句:

我不能掠人之美,《生活》週刊並不是由我創辦的。

(鄒韜奮《二十年來的經歷·現實的教訓》)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

冒名頂替奪人之美

反義詞:

成人之美

民心不壹

讀音:

mínxīnbùyī

釋義:

人民的心意不一致。

出自:

《左傳·昭公七年》:

“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類,官職不則,同始異終,胡可常也?

用法:

永與陛下系出同宗,乃獨僭稱尊號,煽動華夷,惑民視聽……今若不先加除滅,恐~,後患方長,怎得謂不足深憂!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七十五回

淒風冷雨

讀音:

qīfēnglěngyǔ

釋義:

淒風:

寒冷的風;冷雨:

冰冷的雨。

形容天氣惡劣。

後用來比喻境遇悲慘淒涼。

出自:

《左傳·昭公四年》:

“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用法:

時遇秋天,怎當那~,過雁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