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2403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docx

龙源期刊网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作者:

杨艳

来源:

《旅游纵览·行业版》2014年第07期

济南市乡村旅游近两年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研究对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应采取的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体验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乡村旅游以其活动内容轻松灵活、活动方式更亲近生态自然、活动内涵更注重低碳环保而备受旅游者的青睐。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愈来愈大,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使人们产生了一种“久在樊笼里”,迫切希望返璞归真,“复得返自然”。

乡村旅游以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随性,正迎合这部分人的心理诉求。

所谓乡村旅游,就是以具有乡村气质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俗为吸引物,依托乡村地区具有乡村性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度假、休闲等的旅游活动,包括农村休闲旅游、农业体验旅游以及集会务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

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

80年代末,但是发展迅速。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乡村旅游已得到了长足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喜人,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负荷重,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问题。

笔者以济南市为例,对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策略。

一、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概况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周围分布着广阔的乡村地带,近几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

2006年,济南市政府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以“泉城乡村游”为主题,通过鼓励“农家乐”建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事业。

2013年,济南市旅游局启动《环城游憩带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积极实施“北跨战略”,扶持商河、济阳等县发展乡村旅游活动。

同时,章丘市、历城区、长清区的16个乡镇、72个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中,南部山区仲宫、柳埠、西营3镇拥有生态景区10

余处,休闲园30余处,农家乐500余家。

根据济南市旅游政府网公布著名旅游景区名录,济南市50余家著名景区(点)中有70%

是乡村旅游景区(点)。

其中,4A级景区1个,国家及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

通过对各大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区位位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济南市乡村旅游地主要分布在长清区、历城区、章丘市、商河县、平阴县,其中,章丘市、长清区和历城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分布密度最高,仅南部山区的乡村旅游景点就有20余个,形成了一定的乡村旅游集聚区。

济南市通过加强管理,打造了系列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评定工作,规范农家乐的经营。

并通过推进旅游强镇、旅游特色村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作,发展了12个省级旅游强乡镇,14个省级旅游示范点。

通过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培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按照“春季赏花踏青游、夏季农家乐清凉游、秋季果品采摘游、冬季健身滑雪游、全年农家乐亲情游”四季乡村旅游主题,开展特色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完善了乡村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积极整合乡村旅游产品资源集中采购的优势媒体资源,进行统一推介宣传,有效提升了济南市乡村旅游的品牌知名度。

二、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分析

经过近8年的发展,济南市乡村旅游经历了探索中开发、发展中成长到逐步成熟的三个阶段,在济南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旅游需求多样,乡村旅游市场广阔

截至2012年,济南市常住人口695万,其中,城镇人口约占52.6%,且城镇人口的人均收入较高,2012年,济南市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570元。

城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假制度的改革和普及使得城镇居民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充裕。

近几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外出旅游的动机日趋激烈。

由于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尚没有达到长途旅游的条件,因此,性价比高、行程适中的乡村旅游成为城镇人口外出旅游的首选。

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对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随着近几年来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外来旅游者对乡村气息浓郁、富有地方特色、蕴含民间风俗的济南市乡村旅游充满兴趣。

(二)乡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层次鲜明,开发趋于成熟

济南市具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更是数量丰富,类型多样。

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包括地文景观、水域风光和生物景观等。

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乡村古建筑民居、古村镇、历史古迹和民俗风情等。

自2006年济南市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来,有关部门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断探索,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各相关管理部门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使得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日趋成熟。

(三)乡村旅游供给充足,“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密切配合

从目前济南市乡村旅游产品的供给情况来看,基本处于总量丰富、种类日趋齐全、内涵不断提升的阶段,乡村旅游的六大环节,即食、住、行、游、购、娱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以确保乡村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满意度最大化。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和细化,要求乡村旅游在供给方面不仅要追求量的提高,更要注重质的升华。

六大环节的密切配合使得济南市乡村旅游基本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题、以农家小院为特色、以寻古问幽为形式、以游山玩水为内容、以身心放松为目的”的良性供给局面。

三、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济南市乡村旅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村旅游规模仍然较小,分布比较分散,经营方式仍较粗放

济南市乡村旅游主要以家庭散户经营为主,集体户经营的数量较少,这就使得乡村旅游很难进行规模上的扩张,影响了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

再加上济南市乡村旅游项目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分散,以家庭为主的经营方式比较粗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游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

(二)产品重复性现象比较明显,质量与特色仍显不足

目前,济南市乡村旅游产品以“农家乐”、“农家采摘”、“生态观光”为主线,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等处的乡村旅游产品基本雷同,缺乏地方特色。

且乡村旅游产品的低质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商业包装。

产品的雷同化和低质化使得乡村旅游经营者之间以打“价格战”为主来进行恶性竞争,甚至相互拆台,进而导致济南市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政府管理职能尚不完善

尽管济南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表明,政府管理职能仍然欠缺。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在政策优惠、财政支持、资源整合、经营管理和体制保障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四)消费者引导不到位,消费行为不成熟

目前,消费者对乡村旅游的理解主要局限于一顿可口生态的“农家宴”、一段走马观花式的乡村观光、一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农家采摘等形式单一的旅游活动,忽视了乡村中的风俗民情、文化传统等旅游要素,并没有中短期的体验农家生活,参与到农事生产,“与民同

乐”。

消费行为停留在肤浅的层面,没有深刻体会乡村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五)乡村旅游中文化风俗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力

济南市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尽管对农村当地的文化风俗和生态环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乡村的文化风俗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有的为了迎合商业需要,有些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民情被扭曲甚至被摒弃。

而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游客一走垃圾遍地,生态环境超负荷运转等现象,生态环境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

四、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针对以上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济南市乡村旅游应该扬长避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创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挖乡村风俗文化,突出特色,规模化、集中性、科学化开发经营。

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将零散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培养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采用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集约化经营管理。

其次,加强政府调控职能,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开发建设。

加强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的制度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夯实法律法规基础。

规范乡村旅游开发行为和市场竞争行为,杜绝恶性竞争,保证乡村旅游良性合理发展。

第三,积极引导消费者行为,全方位多层次地调动乡村旅游参与的积极性。

进一步密切乡村旅游“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之间的联系,使旅游者不仅“吃在农家”,更要“住进农舍、行走乡道、游山玩水、购买农产、与民同乐”。

最后,要保护好乡村风俗文化和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化保护的良性互动。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农民利益和破坏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应该统筹各方利益,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