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399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docx

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4含答案

跟踪强化训练(十四)

一、选择题

(2017·甘肃天水一中月考)我国每年造林约8000万亩至9000万亩,而每年自产木材要消耗约3000万亩森林,非法采伐、林地流失、火灾、病虫害等都使森林减少。

许多地方出现“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

下表为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单位:

年)。

读图完成1~2题。

1.对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述合理的是(  )

①一般同一营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区域,成林年限较短 ②成林年限长短与热量关系不大 ③同一区域封山育林的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较长 ④同一营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乔木短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2.我国是世界上植树造林最多的国家,改变“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

A.要认真养护林地并提高养护技术

B.建设“森林城市”,严禁大搞“大树进城”“一夜成林”

C.抓好良种苗木,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坚持乔木优先

D.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可以加大封山育林以恢复植被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生态建设。

第1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同一营造方式的成林年限与降水和热量有密切关系,即同一营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区域成林年限较短,南方地区成林年限较北方地区短;同一区域封山育林的营造方式成林年限最长;同一营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乔木短。

故选A。

第2题,植树之后应认真养护,提高成活率,促使其健康生长;大规模地采挖、移植大树进城,违背林木生长规律,造成原生地生态环境破坏;因地制宜造林,但不一定要以乔木优先,也可以种草或灌木;封山育林较人工种植单一树种的生态群落要稳定,且成本更低。

故选C。

[答案] 1.A 2.C

(2017·山西中期诊断)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冻土是一种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土体介质,含有丰富的地下冰,因此冻土具有流变性。

读我国北方某地冻土层冻融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冻土冻融过程的特征是(  )

A.10月至3月,冻土最大深度在减小

B.10月至7月,冻土层厚度在增加

C.3月至7月,表层土壤在冻结

D.7月至9月,冻土层逐渐消融

4.冻土给该地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土壤肥力

B.危害当地生态环境

C.使土层疏松,利于农耕

D.流变性大,不利于开发利用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3题,读图,10月至3月,冻土最大深度在增加;10月至7月,冻土层厚度先增加后减小;3月至7月,表层土壤没有冻结,A、B、C错;7月至9月,冻土层逐渐消融甚至消失。

故选D。

第4题,土壤肥力、生态环境与冻土关系不大,A、B错;冻土使土层疏松,流变性大,不利于农耕与开发利用,C错,故选D。

[答案] 3.D 4.D

(2017·安徽合肥第三次模拟)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  )

A.偏东风B.偏南风

C.偏西风D.偏北风

[解析] 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侵蚀能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C对。

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A、B、D错。

[答案] C

6.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

A.风速快B.植被多

C.坡度缓D.降水多

[解析] 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减弱风速,利于沙尘沉积,B对。

风速慢,A错。

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C错。

沙漠区,降水少,D错。

[答案] B

7.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 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减弱风力侵蚀,②对。

区域降水少,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造林。

且该地位于温带,不能生长常绿阔叶林,①错。

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保护植被,③对。

沙漠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④错。

C对,A、B、D错。

[答案] C

(2017·内蒙古赤峰一模)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争取到2020年使非化石能源的比重达到15%。

为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清洁能源。

近年来河西走廊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读图,回答8~9题。

8.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

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  )

A.位于冬季风源地,风力强劲

B.处于干旱地区,多大风天气

C.地形狭长,形成峡管效应

D.沙漠广布,风力受阻力小

[解析] 玉门地区被称为“世界风口”。

从该地卫星图信息可推知,玉门地区成为“世界风口”的重要原因是地形狭长,形成峡管效应,所以C正确。

[答案] C

9.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业。

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技术不成熟B.产业转型起步晚

C.生态环境限制大D.远离市场输电难

[解析] 玉门是我国最老的石油产区,已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玉门市转型的支柱产业,当前新能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远离市场输电难,所以D正确。

[答案] D

(2017·福建龙海第二中学期初考试)“资源诅咒”是指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

陕北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下图示意新常态下“资源诅咒”的规避与城镇化增长变化的关系,读图,回答10~11题。

10.陕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的可能原因是(  )

A.当前煤炭等能源价格低

B.能源的开采量没达最大值

C.工业以能源的开采和初加工为主

D.陕北距能源消费主要市场较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原因。

由“资源诅咒”概念可知,丰裕的资源对地区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陕北地区虽是我国能源富集区,但由于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处在工业发展的低端水平,故城市化水平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答案选C。

[答案] C

11.新常态下要规避资源诅咒,提高城镇化水平,转型期内,陕北地区应该(  )

A.大力提高能源开采量

B.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C.延长能源工业产业链

D.改变当地能源消费结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及提高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要规避“资源诅咒”,就应该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故答案选C项。

[答案] C

(2017·浙江温州中学3月模拟)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江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量,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

完成12~13题。

12.“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  )

①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3.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解析] 根据图示线路分布位置和材料信息,了解“引江济汉”工程的目的,判断对汉江的影响。

该工程不属于南水北调工程。

工程建设主要考虑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尽可能节约能源。

第12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利于缓解因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①对。

不能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②错。

利于增大汉江下游流量,减少汉江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③对。

不能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④错。

B对,A、C、D错。

第13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D对。

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造成不利影响,A影响大。

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B影响大。

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需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C影响大。

[答案] 12.B 13.D

二、综合题

14.(2017·广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尔埃希多地区(下图小方框所示)曾是西班牙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随着政府颁布了一系列调动农业开发者积极性的政策,土壤“三明治式”的改良——当地农户利用沙土(表层)、有机肥(中层)和黏土(下层)令新土壤剖面呈现出三层结构,温室截留雨水和农业高科技的广泛应用,过去的贫瘠之地变成了“欧洲蔬菜之都”。

塑料温室大棚连成一片、一望无际,曾经荒凉的村落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综合性城镇。

(1)分析埃尔埃希多地区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

(2)说出埃尔埃希多地区采用“三明治式”改良土壤的优点。

(3)埃尔埃希多地区温室农业迅猛发展导致了本地区荒漠化日益严重,请综合分析其原因。

[解析] 

(1)从等高线信息可判断地形类型;从图中地中海及纬度位置可判断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处于西风的山地背风坡而降水少;由此可知土壤多为荒漠土且贫瘠。

(2)沙土具有透气性、黏土能减少水肥下渗、有机肥提供养分。

(3)荒漠化的根源在于水的减少。

温室农业过度发展,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需求增大,从而使土地沙化;同时在干旱区,温室农业的发展,可能加剧盐碱化,也会加剧土壤退化。

[答案] 

(1)地形主要为山地、丘陵;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干燥;冬季受山地阻挡,西风难以影响;全年气候干旱,土壤为荒漠土(沙化),土地贫瘠。

(2)上层沙土透水通气性好;中间层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下层黏土保水保肥,避免养分、水分下渗。

(3)气候终年干旱;河流、地下水等水资源缺乏;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温室大棚(截留雨水)不仅在沿海滩涂、丘陵,甚至发展到山地,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引起土地沙化、盐碱化进一步加剧。

15.(2017·宁夏银川第二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开发区,是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区域内煤炭资源储量大,是优质化工和动力用煤。

距首府银川市40公里,与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榆林共同构成了中国能源化工的金三角,区域同时蕴含丰富的油气、光能、风能资源。

(1)简述宁东地质历史时期煤炭形成的地理环境。

(2)分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优势。

(3)宁夏煤炭资源丰富,为何还要大力发展光伏、风能产业?

[解析] 

(1)宁东地质历史时期煤炭形成的地理环境要结合煤炭资源的形成原因考虑。

煤炭资源属于沉积岩,是古代森林化石,而古代森林的生长需要有温暖湿润的环境,后来要有沉积环境,形成沉积岩。

(2)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优势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分析。

能源化工基地的区位条件包括资源、水源、劳动力、交通等。

读图可知,宁夏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储量大,靠近黄河用水便利,地形平缓、开阔,土地丰富廉价,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协作条件好,靠近省会城市、综合服务配套设施良好,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等有利条件。

(3)宁夏煤炭资源丰富,还要大力发展光伏、风能产业的原因要从煤炭资源的劣势及光伏、风能资源的优点等角度考虑。

该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从市场来看,国家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市场广阔,从对环境的影响来看,清洁能源,对环境、生态影响小,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