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93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三年级下数学第一二单元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两课时

(1)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运动会开始了,这是团体操的比赛现场,我们来观察一下,看看你们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

目标预设

1、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讨论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问题。

学法预设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学校的运动会开始了,大家想去看看吗?

我们先去团体操比赛现场看看看。

一、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提出问题:

22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团体操比赛?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

根据你提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它们呢?

3、分组活动

P21页课堂活动

(二)教学例2

提出问题: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有多少瓶矿泉水?

探索算法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

2、练习四1——4题

四、课堂小结

 

观察图画,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有22所学校,一所学校站4列,每所学校参赛人数都差不多

提问:

一所学校多少人?

22所学校多少人?

独立解答第一个问题

分组讨论第二个问题讨论解题方法,讨论估算方法,全班交流。

先讨论出方法,在动手操作

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在交流订正

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

例1:

18X4=72例2:

36÷3=12(瓶)

72X22≈12X25=300(瓶)

答:

答: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目标预设

1、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法预设

 独立探索,小组交流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教师播放夏令营外出活动的录像。

问:

你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排队上车)

2、在生活中这样的排队现象里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师出示例3的有关条件,并提出问题:

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2、根据你了解的信息,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方法一:

先算共坐了几辆车,再算这些车上坐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二:

先算已经走了多少人,再算

又走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4、指导学生看书验证,并填写在书上。

三、应用拓展

1、课堂活动。

a)学生看图后独立进行选购。

b)同桌互相议一议,商量选购办法。

c)汇报选购情况。

2、根据购物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独立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四8、9、10题

1、 学生观看录像。

2、互相交流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粗里交流。

2、探讨算法。

3、看书验证。

1、学生看图后,先独立进行选购。

2、生提出数学问题。

3、独立解决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

方法一:

40X7=280(人)方法二:

7+3=10(辆)

40X3=120(人)40X10=400(人)

280+120=400(人)

答:

答: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从主题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目标预设

1、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在合作学习中探讨计算方法,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学法预设

 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同桌互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 出示主题图,师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到过体育馆看过比赛吗?

几个小朋友来到了北碚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

这儿听听,那儿瞧瞧。

发现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那些数学问题?

能列式表示吗?

3、这些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见过吗?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二、探索新知

(一)首次探索

出示例1图:

1、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

这个问题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是怎样想的?

2、怎样计算48×10=?

说说你的想法

师:

你们想出的这些方法都不错,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棒!

3、回忆同学们想出的这些计算方法,你更愿意用那种方法计算

(二)及时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填一填:

96×1054×885×10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再次探索

出示例2情景图和左边男孩子的问话:

“一共有多少袋面粉?

你们能帮他计算吗?

1、怎样列式?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与例1的计算相比较,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例3:

20×40

1、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怎样口算最简便。

三、课堂小结

1、我们这节课讨论的是什么计算?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完成P3,P5的课堂活动。

1、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完成练习一第1、2、3题。

 

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况,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善于集体讨论,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和倾听。

产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

看懂题意,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

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加以比较,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生1:

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

生2:

48×9=432,再加上48,就是

480.

生3:

48的10倍是480。

……

1、先独立计算。

2、同桌相互说说计算方法,并相互评判

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

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先独立计算。

同桌相互评价。

观察并发现算式的特征,回顾并整理本节课的收获

1、。

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2、学生看卡片口答。

完成练习一第1、2、3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例1、48X10=480(个)想:

48个10是480

例2、25X30=750(千克)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引导学生回忆上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质疑两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目标预设

1、 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学法预设

 利用旧知迁移类推,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重温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

熊猫阿姨的小卖部有许多商品,学校买了11个皮球,大约要多少钱?

你能帮忙算一算吗?

出示例4图:

1、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估算方法。

指名说说。

三、反馈练习

练习一第7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算法。

四、课堂练习

1、P6~4

1、P6~6,怎样列式计算?

2、P6~5,夺红旗游戏。

解决问题:

P7~8题。

学生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3个小问题,最后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回忆估算方法

294X5怎样估算?

1、先自主探索估算方法。

2、同桌互相说一说。

(1)18×11,买10个要180元,买11个要比180元多一些。

1个大约20元,10个大约200元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算法。

1、学生独立连线,说说怎样想、算最快。

2、写出算式并计算。

3、在小组中积极表现,增强集体荣誉感。

4、解决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再全班交流。

全班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例4、18X11≈180﹙元﹚18×11≈220﹙元﹚18×11≈200﹙元﹚

例5、35×19≈700﹙元﹚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

三课时(1课时)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复习旧知,尝试计算,纠错引入

目标预设

1、 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学法预设

 尝试计算,讨论交流,适时总结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复习铺垫(口算)

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例1:

课件出示例题图,

算这些卷笔刀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板书:

12×14

1、可以怎样计算?

2、在竖式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

4、重点理解第一步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应该怎样书写?

5、尝试练习(题略)

再次探索

例2:

出示例题图

1、看懂图意,列出算式。

2、在竖式里怎样计算?

(集体讨论)

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使学生在理解每部分积是怎样得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并板书。

3、讨论:

例1、例2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尝试练习

议一议:

怎样笔算79×80,一人板书,其余同练。

再算一算:

73×2196×1545×18

三、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独立口算,集体订正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1、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

2、与计算方法的讨论。

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还可以竖式计算。

3、在竖式计算中探讨计算方法。

先算什么?

积表示什么?

再算什么?

积又表示什么?

怎样书写?

独立练习,校对答案,错误及时订正。

1、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

2、理解算理,正确地用算式计算。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留下完整的印象。

独立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同桌互说,在指名全班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课时

 三课时(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旧知引入

目标预设

1、 通过讨论,加深对两位数成两位数笔算方法的理解。

2、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3、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可以验算乘法。

学法预设

 合作讨论,知识迁移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基本练习

口算:

35×1020×2354×2030×50

计算:

3528

×12×16

两人板演,全班齐算,集体订正

二、合作讨论,知识迁移

例3:

课件展示例题图。

1、理解题意,养鸡场有多少只鸡?

该怎样列式计算?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3、重点关注积的连续进位。

强调板书:

85

×41

85

340

3485

4、像这样再算一次。

41

×85

5、比较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6、算一算:

3842

×42×38

三、课堂活动

独立完成P11~3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

四、独立练习

练习二1、2、3、4、5题

1、 学生口算。

2、先独立笔算,再集体评讲。

1、学习解决与乘法有关的现实问题。

2、在计算方法的讨论中,能运用知识迁移构建新的点:

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认真完成算一算,评价自己的计算方法掌握情况

同桌互相说一说。

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85×41=3485

85

×41

85

340

3485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探索规律

课时

两课时

(1)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比赛计算汽车行驶路程,制成表格,发现其中规律

目标预设

1、 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学习通过现象探索发现某些简单规律的方法。

2、能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3、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学法预设

 观察发现,讨论交流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情景引入

师出示例1主题图。

1、逐一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并通过他们的对话的情景。

2、告诉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情况,并将小汽车的行驶情况列成表。

每时行驶(km)

60

行驶时间(时)

1

2

6

12

行驶路程(km)

60

120

 

二、探索新知

根据学生填好的表格,让学生说明自己填表的方法。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a)从表上看,你发现了什么?

b)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汇报。

生1:

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用得越多,行的路程就越多。

生2:

每小时行的路程不变,时间扩大几倍,路程也就扩大几倍。

生3:

它们的速度不变,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

3、在生活中你遇见过这样的问题吗?

说一说。

四、反馈练习

课堂活动:

1、看算式,找规律。

学生观察交流后得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看算式找规律,再计算出结果。

注重观察的方法,几个数重复出现,有几组这样的数。

五、独立练习

练习三第1、3、5、6题。

第5题□里还可以填哪些数?

有多少种填法?

使学生在运用规律练习的过程中感受到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给解题带来的方便,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填表

1、学生说一说自己填表的方法。

2、先独立观察表格,再小组合作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

1、生先独立观察,再交流发现的规律。

2、观察发现规律后,在全班说一说,再计算出结果。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速度X时间=路程

每时行驶(km)

60

行驶时间(时)

1

2

6

12

行驶路程(km)

60

120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探索规律

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

目标预设

1、 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学法预设

 合作探索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故事引入

教师:

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杨辉。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课件出示例2)

二、合作探索新知

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

生1:

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1,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

生2:

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

生3:

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次是1、2、3、4……

生4:

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个数都是1,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该填哪些数吗?

试一试。

再填出第6、7排各数。

按这样的规律再往下面填,还会填吗?

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事物内部隐藏的规律,就能正确地天出未知的各数。

三、巩固提高

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2、4、7、8题。

四、找窍门

思考题:

引导学生先计算,再观察例子并思考。

要求人人悟出

认真倾听

1、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小组合作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二)

11

121

1331

14641

……………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两课时

(1)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运动会开始了,这是团体操的比赛现场,我们来观察一下,看看你们能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

目标预设

3、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讨论中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4、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问题。

学法预设

 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学校的运动会开始了,大家想去看看吗?

我们先去团体操比赛现场看看看。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1、提出问题:

22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团体操比赛?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4、解决问题

根据你提的问题,能不能自己解决它们呢?

5、分组活动

P21页课堂活动

(二)教学例2

提出问题:

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有多少瓶矿泉水?

探索算法

四、巩固练习

3、课堂活动

4、练习四1——4题

四、课堂小结

 

观察图画,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有22所学校,一所学校站4列,每所学校参赛人数都差不多

提问:

一所学校多少人?

22所学校多少人?

独立解答第一个问题

分组讨论第二个问题讨论解题方法,讨论估算方法,全班交流。

先讨论出方法,在动手操作

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

独立完成,在交流订正

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

例1:

18X4=72例2:

36÷3=12(瓶)

72X22≈12X25=300(瓶)

答:

答:

教学反思

 

华蓥市双河小学   三年级全体数学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新授

自学准备

导课设计

激发动机

 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目标预设

4、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探索综合运用乘、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法预设

 独立探索,小组交流

导学过程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评价下,灵活运用独立自学、合作互帮探究等策略,达成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二、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教师播放夏令营外出活动的录像。

问:

你从情景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排队上车)

2、在生活中这样的排队现象里也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3、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5、师出示例3的有关条件,并提出问题:

参加春游的同学有多少人?

6、根据你了解的信息,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一问题?

7、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方法一:

先算共坐了几辆车,再算这些车上坐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二:

先算已经走了多少人,再算

又走了多少人,最后算一共有多少人。

8、指导学生看书验证,并填写在书上。

三、应用拓展

1、课堂活动。

a)学生看图后独立进行选购。

b)同桌互相议一议,商量选购办法。

c)汇报选购情况。

2、根据购物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独立解决提出的数学问题。

4、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四8、9、10题

3、 学生观看录像。

4、互相交流从图中知道了那些信息?

4、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粗里交流。

5、探讨算法。

6、看书验证。

5、学生看图后,先独立进行选购。

6、生提出数学问题。

7、独立解决问题。

8、全班交流汇报。

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

方法一:

40X7=280(人)方法二: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