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884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docx

写在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

你们在简陋的工作条件下,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谱写着教育的篇章。

你们用坚守,诠释着教师的职责,哺育着祖国的未来,让希望在田野上茁壮成长,为乡村教育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为孩子的明天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

你们辛苦了!

向你们学习!

向你们致敬!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当课改十年来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的反思反思呢?

1、你对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认识是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2、你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成为了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实现了角色转换?

3、你的教学方式是否实现了转变?

4、你是否建立了终身学习与反思的自觉行为意识?

5、你是否获得了专业发展提升了课堂执行能力、实现了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6、你的教学是否能给孩子一生最重要的东西最有用的东西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7、你的课堂上还有多少看客?

是否实现了所有学生与老师的生命在场和平等对话?

8、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能不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9、你的学生是否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倍感兴趣?

10、在你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学习主体、课堂主人?

总之,我们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对学习的本质内涵有多少追问与理解呢?

我们的观念有了哪些改变,我们的课堂有了哪些改观?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我们的课堂的改变微乎其微!

(邯郸学步,一问一答,有形无实的小组学习,仅仅是组织者)

为什么?

外部原因

一是当今浮躁社会的影响。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社会比现在更加的喧嚣和浮躁。

尽管喧嚣的社会需要安静的校园,浮躁的社会需要沉静的老师,尽管教育改革比任何一个时期喊的更响,但是,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动物。

不可能不受环境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老师很难做到沉静。

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级动物,对自身的行动有着本能性的反思辨别。

可惜的是这种本应很强烈的自觉的追求改革的意识,也被社会的浮躁之风淡漠了。

二是教育管理没有真正切入推进改革的实质性层面。

包括评价的舆论引导,包括学校内部的管理措施。

洋思中学、上海静教学院附中、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学校的经验已经证明,同时他们的经验启示我们:

教学改革是我们的方向,是我们的出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为什么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教师的疑虑:

我不讲学生能会吗?

你没让学生你怎么知道学生不会?

如果我讲了学生还不会怎么办?

这种疑虑早就变成了无数的事实,我都讲了,都强调了!

学生还是不会!

讲了三遍学生还是不会!

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

罚学生写了10遍还是错。

这种现象不是很奇怪吗?

该怨老师还是该怨学生?

这不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看看教师自身的原因

内部原因:

第一、我们不了解学习的本质和教学的本质。

学习究竟是什么?

“学”形声。

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

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

——“學”。

子,孩子。

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

“学,效也。

近而愈明者学也。

”(《尚书大传》)

(甲骨文);

(小篆)。

“习”,会意。

从羽,与鸟飞有关。

本义:

小鸟反复地试飞,“习,数飞也”。

(《说文》)引申为反覆练习,钻研。

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学习的本质是自我的更新,新我代替旧我。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提出:

在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既不是个人的孤立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

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

一个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前30分钟问张校长三道物理题,张校长说不用做题了,但学生说要是下午考到这个题怎么办,张校长就讲了一遍,下午考试真的有其中一道题,张校长非常庆幸给她讲了,但考试结束后,张校长再见到这个女孩,女孩却说我还是没有做出来。

学生不是听会的,不是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习”会的。

最高效率的学习是应用和教给别人。

著名教育专家李镇西说“最好的学习就是讲给别人听。

教学是什么?

“教”字的本义是效法,说文解字的解释:

“教者效也,上所施下所效”。

(教的结构分析:

左边是孝,老字头,子字底——长辈有责任教育晚辈,晚辈要孝敬长辈;右边是攵,手中拿个鞭子或者木棍,有督促、监督、惩戒之意)教的本义就是上行下效。

在上位者要作好示范,一言一行,要让下位者模仿和效法。

上位者即是君、亲、师。

君是作领导者、或者引领社会走向者,亲即是父母和长辈,师是为人师者,是那些从事教育工作的人。

下位者即是臣民、子女、弟子学生。

先有所施,后有所效。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构成,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不需要教的目的。

教师要先知学,后识教,先研究学,后研究教,张思明:

先做学生,后做老师。

北师大教授王陆“善教者首先是善学者”

四教原则:

先学后教,因学定教,因学施教,多学少教。

让学生在线,让教师隐身。

不是我要教什么,而是要学生学什么,学生需要教什么!

第二、教师不相信学生。

教学改革从相信学生开始!

“因为爱,所以担心;因为担心,所以握紧。

这是教师普遍心理。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总是不敢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敢让他们合作探究,不敢让他们体验从探索走向成功的愉悦。

”(魏洪彬)

(静教院附校)常把教师的讲解作为学生的习得的唯一途径。

他们认为:

我不讲,学生就不懂;我多讲,学生就多懂;我少讲,学生就少懂;我一成不变重复地讲,才能使更多的学生搞懂。

甚至有的教师振振有词地说:

“讲不讲是教师的责任,懂不懂是学生的问题”。

曾有一位初三的数学教师拿着备课笔记对我说:

“你看看:

这门中考题目与我上课讲解的几乎一样,许多学生还说做不出,这能怪我吗?

”还有教师说:

“这个问题我一模一样讲了三遍,学生还说听不懂,这能怪我吗?

”自然,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就是没讲自己怎么讲。

(那要怪谁呢)

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差,没有一个孩子希望自己被忽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

“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人的发展都是主动的,一个人当他主动的想去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什么都挡不住。

主动性的表现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好的,内心里头都是有那种很纯朴的,很原始的冲动,就是想好的冲动。

我们的教育者就是应该高度的尊重这个主动性。

据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专家在北京市20多所学校的调查,由于不爱学、不会学而烦恼的孩子,初中达到了58.6%,高中达到了72.4%,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

这些孩子又不得不学,长期压抑,痛苦不堪。

孩子不爱学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主动性的缺失。

教育者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教育设计,迫使孩子们“就范”,忽视甚至控制了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先看一篇文章,在看这篇文章的教学视频片段

幸福人的衬衣.doc

孙双金01_3.VOB(《幸福的衬衣》教学视频片段)

孙双金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深切地认识到:

我们必须要相信学生。

只要你相信学生,学生定会还你精彩,还你奇迹。

克服担心,相信学生。

教学改革,从真正相信学生开始!

第三、教师不相信自己。

教师对自己改革的成功预期缺乏信心。

让学生学习,让学生提问,我解答不上来怎么办?

——这正是真正促使你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动力,讲——只会让你照本宣科,从不动脑思考哪里需要讲,哪里不需要讲。

(老师自己的备课最后有教学建议123——从出版的教案上复制过来的。

)敢于让学生提问是对自己的挑战!

教学改革,从挑战自己开始!

教学改革——让事实说话

2008年的一个开放日,任教才两年的物理教师范佳薇正在上课,这时张人利推门进来随堂听课。

他一言不发地坐在教室后面观察着脑子里思考着什么。

评课时张人利开口了:

“范老师,所有的东西你都讲得对,而且讲的很好、很仔细,但是我感觉讲得太多了。

听了这句话后,在场的物理组全体老师默不作声,大家在心里直犯嘀咕:

“附校物理课一周才三节,在其他学校都翻一番,怎么还说我们讲得多?

任教物理的副校长周俊斗胆反问:

“那您说哪些可以不讲呢?

张人利以商量的口吻说:

“是不是有些东西可以不讲,让学生们自己去学呢?

周俊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多讲几遍都不一定能懂,更别说不讲了。

长期以来,教室早已习惯了在课堂里从头讲到尾,“不讲”简直是天方夜谭。

“能不能先试一堂课?

”张人利并没有松口的意思。

老师们不知道,校长此次是有备而来,他心中自有一本明白账。

经过长期调研,张人利总结出现阶段课堂教学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教师总体讲得太多,但大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讲的太多,因为教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认为自己的讲解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

二是问题暴露不够,学生学习中的不同理解即“相异构想”没有充分暴露,更没有得到解决。

许多教师紧紧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没有关注学生是怎么想的。

三是教师每一个教育行为的价值取向不明确,比如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小组讨论,等等,许多教师讲不清楚,所以盲地学形式。

四是教师对教学中学的差异问题常常束手无策,似乎除了布置大量的练习和补课之外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这四个突出问题直接导致课堂效能低下。

”张人利直指要害。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呢?

张人利认为影响教学效能的因素有三个——师德修养、教学艺术和教学科学。

而在前两个因素很难突变的情况下,要改变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必须依靠教学科学,“教学的科学是提高教学效能的突破口。

教学讲科学意味着教学是有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颠覆常态教学中的四大弊病。

那么,规律何在呢?

张人利最初对此也比较懵懂,但他坚信改革的第一步必须迈出,改总比不改好,事情肯定是越做越清晰。

于是他决定在自己的老本行——物理学科开辟“实验田”。

张人利向周俊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的时弊,希望物理教研组能尝试着做些改变,尽量减少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多讨论多动手。

“要尝试只能我来尝试,而且初三绝对不行。

”带着几份疑虑,周俊“被迫”成为了后“茶馆式”教学改革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11月,周俊在初二找了两个基础相仿的班级上同一节课“力的概念”,第一个班按他原来的办法上,第二个班,周俊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先看书,然后创设情境,重点讨论学生搞不懂的地方,再做做题目。

课后对两个班进行检测,第二个班考得好。

“十余年来,难道我真的讲了许多不该讲的话?

”周俊并不服气:

“这一定是个偶然。

”他再找来三个班,还是用传统办法上,讲得更仔细,并且对几道难题还特意多讲了几遍,结果检测下来,还是不如第二个班好。

这下周俊动摇了。

“有些东西确实是小孩自己能学会的,而且学会的程度比老师讲还要好。

于是,物理学科开始全面推行教学改革实践。

改革的先锋队永远是最辛苦的,“当时没人相信,只好硬着头皮上。

”一节课一节课地试着,摸着石头过河。

物理组几乎每天都在集体备课,讨论学生可能会有什么相异构想,配套什么情景去暴露和解决。

大半年后,八年级全区统考,附校学生的物理成绩史无前例地在全区遥遥领先,而且学生普遍反映,物理学起来更轻松、更有趣、更自信了,课堂更有效了。

美国功勋教师德·鲍拉说:

“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说。

一位法国教育家的“奇谈怪论”:

“21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是,让教师闭上他的嘴!

我们能不能试试看?

我们敢不敢试试看?

需要澄清的认识误区:

(一)三维目标≠三个目标

一是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有偏差

人类从事任何活动必定有一定的具体的行为方式,否则就没法进行。

学习也是一样,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一定的知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这就形成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必定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或喜悦或厌烦)——即产生对所学知识意义的认识,使得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某种倾向(或明显或微弱)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绝没有不带任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行为活动,也没有不具备具体形式(方式方法)的抽象的学习活动。

三维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依存,互相联系,融为一体;而不是三个目标。

过程与方法支撑着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与提高;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受控并影响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维是学习的对象,要求是学会;第二维是学习的载体,目的是会学;第三维是学习的目的,要求乐学。

为了阐释与陈述的方便,课程标准按照不同的维度分条加以陈述。

“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目的之间,把整个教学分割开来,例如分成技能的获得(如阅读、拼字法、写字、图画和背诵)、知识的掌握(如历史和地理)和思维的训练,这种做法使三种目的都不能有效达到。

”“持久地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唯一直接途径,在于把注意集中在严格要求思维、促进思维和检验思维的种种条件上。

思维就是明智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要使用心智,也使心智获得酬报。

”——约翰·杜威

二是在教学中没有实现目标的转化。

课堂目标要在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用能够观察到的行为动词令教师将课标进行细化将课程目标转换成可观察、可检测、可执行的课堂教学目标,而不是照搬课程标准上笼统要求。

要,从而对课标目标对课程目标的转化。

要明确课标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区别。

例如:

《百分数意义》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指导学生在理解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的同时,认识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指向不明(是教师还是学生?

)笼统描述(怎么观察检测?

(修改后)

1、会正确读写百分数,并用自己的话解释百分数的意义;

2、在实际操作中,分析、概括出百分数也是表示两个量间的倍数关系,指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及发展变化规律。

(对理解的行为外化)

变化后的红字部分都是“行为动词”,要用能够观察到的行为动词将课标进行细化,从而实现课标目标向课堂目标的转化。

物理案例:

1.通过观察感受浮力的存在,理解浮力的概念;

2.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浮力的实验,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答和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修改后

1、体验推导过程,能找出浮力概念中几个关键词语,并用能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

2、最少能提出一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在实验中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并能概括出至少一个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4、能用公式计算有关浮力的简单问题。

目标设计的原则:

明确的指向性,适当的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

课堂的目标应该是一种近在眼前的当下目标,其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理想的最高要求。

(二)教材内容≠教学内容

整合后的教材内容才是教学内容

提炼后的教材内容才教学内容

必须有所选择地教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因学施教,三三达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全面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真正的教学灵魂而不是摆设)

2、要有明确的达标策略和方法(对应性的)(体验)

3、要有学生自学交流质疑环节,(教师了解学情的环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这样说:

“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学习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同化和顺应)主动构建的过程,因而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有效的学习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

没有儿童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构建,任何脱离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

教师必须了解学情

4、要有师生共研教师点拨释疑的环节

5、要有总结升华的环节

6、要有检测反馈环节(达标训练检测环节)

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的学习。

转变从备课开始:

从教师准备讲什么,转到备学生学什么;从教师想讲什么转到学生需要讲什么;从我想怎么讲转到如何引导学生学。

美国教育学家罗伯特·加涅说要“为学习而设计教学”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设计学习活动:

1、做什么?

——学习目标任务(学有方向,让目标引领学习)

2、怎么做?

——具体方法要求、时间安排(学有方法,将学法指导进行到底)

3、怎样落实?

——交流展示、点播释疑(学有约束,要让学生暴露问题)

4、做的怎样?

——反馈评价(学有收获,激励努力)

课堂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建立学习小组:

小学小组以4至6人为宜,小学4人,中学6人

为每个小学成员编号

根据编号分配角色任务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培养好小组长。

对于组长的培养,班主任要有耐心和爱心,这是一份相当细致而又坚巨的任务。

①做好小组长的思想工作;②明确小组长应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

诚实、刚正、以身作则;③明确小组长的职责——要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④在实践中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资料员:

负责收集本组的学习资料,包括作业、课堂笔记等。

发言人:

采用轮换制,代表本小组进行发言,在课堂设置必答部分,由某个编号的成员来回答。

纪律监督员:

负责本组的组员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使小组的合作学习始终保持活泼、严谨的活动状态;监督学生思维(如开小差、走神等);监督学生动手;监督学生掌握程度。

声音控制员(四人小组由监督员兼):

负责小组声音符合合作学习的要求,两人用两人声音,四人时四人听到就可以了,八人时用八人的声音,在全班发言时,要保证全班都能听到,并且负责小组内不能发出噪声,让学生学会倾听。

时间控制员(四人小组由监督员兼):

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时间控制,督促组员高效合理的利用合作机会,确保讨论的高效性,避免纠缠和拖延;控制学生发言时间,避免有的学生独占时间,影响课堂。

小组角色和任务根据各小组的构成情况而有所区别,并经常轮流,让每位同学获得更多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小组学习的管理

小组学习的程序:

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解决自己学习的部分疑难)——班级共研学习(首先是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提出小组疑难)——师生共研学习(教师点拨讲解,解决小组疑难,根据小组展示判断学习疑难,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学生一对一,学生多对多。

机会均等:

每一个小组的交流展示机会均等,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交流展示机会均等

评价单位与评价内容——评价单位是小组而不是个人,评价的内容是态度与方法而不是结论,不是答案的对错;包括上课纪律,作业完成,学业成绩;课堂上的评价与检测评价,与期中期末成绩的评价结合起来,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激励措施:

设立学科全优组,单科全优组,最佳某某组等。

(教室里可以设计小组评价栏或台纪律卫生学习生活包括宿舍,助人为乐等内容)

小组评价的意义:

(捆绑式评价——个人作用与集体荣誉感)

(示例1《生命生命》19、生命说课.ppt,示例2《陋室铭》陋室铭.ppt)

(学校要教制定相应的具体的课堂评价标准)

“我花了二十年时间,进过五千次课堂,方才知道,你要真正提高质量,只有——敞开每口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不断改进。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

我的教学体会

教师的预设永远赶不上学生的学习现实,永远不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完全吻合。

比如教学《孙权劝学》时预想到“孰若孤”“辞以军中多务”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但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不理解。

这是老师没想到的。

在教学《陋室铭》时,有学生竟然不理解“谈笑”,教师岂能想到?

这就告诉我们:

教学不能从零开始。

学生的已知已会才是教学的起点。

教师必须了解学情,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思维状况,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个别指导与集体讲解相结合。

这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更需要教学民主。

教师一厢情愿的臆断预设,往往是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的,教师如果不能真正尊重学生、允许学生发问质疑,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那么教师的“教”就只会“自说自话”,而不为学生所需。

我的教学反馈:

在教学《乡愁》时,同样是将学法指导进行到底。

指导朗读,了解内容,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将每一节诗歌变成一个生动鲜活的情景画面,从而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感悟,然后才是品味鉴赏。

使我没想到的是,这节课竟然能给学生那么大的收获与鼓舞力量。

有位同学在课后感受中说“这节课虽然短暂,但是老师却教给了我许多知识,这些恐怕是在书本上永远也找不到的。

老师的朗读能力更是让我叹为观止:

诗中有情,情中有诗。

”刘晓曼同学说:

“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怎样学习一篇诗歌,怎样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

”王茹同学也说“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地了解了该如何学习诗歌,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

”刘泽慧同学则说的更明白“当我上完这堂课之后,学到了许多的知识,我不仅仅体会到作家余光中的爱国情怀,而且我还学会了学习诗歌的三大步骤,先朗读,后品味,然后联想和想象。

”同时《乡愁》的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在感悟中产生共鸣,陶冶情操,获得启迪”教学理念,达到了由情感的内化而形成品质的教学境界。

学生的感受便是有力的明证。

“老师讲的这首诗令我潸然泪下。

虽没有背井离乡的愁,也没有生老病死、永离亲人的痛,但其中的愁与苦,是我难忘的,在心中生根的,好怕失去这幸福的一切。

要永远爱父母,爱故乡,爱亲人,爱我的——祖国!

”(宫琳)“最值得一提的并不是余光中对母亲对家人的思念及作者对祖国的怀念,而是听到老师您在台上讲叙自己的悲痛历史,让我们大家真正的体会到人间的情,人间最纯的情最纯的爱——母爱。

我真心的感谢老师为我们传授的这节课”(刘泽慧)“感谢老师为我们讲这节珍贵的课。

你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您对我们的期望。

”(柳康)“您的这节课让我很感动,如果老师的成就是我的成就的话,那该多好啊!

可惜只是梦想。

我知道现在的我只要用力,将来的某一天我一定会超过您,比您的成就更高。

”(孔鹏)“老师讲课非常好,读书也非常好,很有感情。

以后我会向上学习。

”(倪建栋)(因为均是学生原话,未作只字改动,所以个别地方有错别字和语病)

翟小宁的学生给他的信中这样说:

“翟老师:

我上您的课时间不长,可是在语文这个学科上,您是对我改变最大的老师。

您给我的启示就是:

学语文不是为了争分数,而是为了提高人文素养。

“我想,假如我没有遇见您,我将仍然只为了考试这唯一目标奋斗,荒废我黄金般的高中生活,多年之后我的头脑中将会什么都不剩。

而您,教给了我学习的精华,那就是自主探索与发现的精神,这是怎么也忘不掉的。

这种精神会让我一生受益!

在以前只为考试而活的学习之路上,我每天的心情完全由分数与排名决定。

考得好,世界就灿烂;考不好,世界就灰暗。

是您告诉了我,即使作为学生,生活也不能被考试占据。

从此,我开始发现生活的美丽,以一个幼童似的期待的目光发现美丽。

“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中国永远不缺少喊口号的人,缺少的恰恰是脚踏实地把细节做好的人。

等待会使一切事情化为泡影,尽管你的打算很美好,你的目标很远大,你的理想很诱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习之,不亦惑乎?

如果你觉得我讲的有道理,那么,立即行动!

将它们应用到你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阳光真好》

周雪峰  

阳光真好

让骨头硬起来

让胸膛挺起来

让头颅昂起来

对着自己说一声

我们伟大

我们爱

 

阳光真好

让眼睛亮起来

让胸襟大起来

让境界高起来

对着世界说一声

我们智慧

我们爱

 

阳光真好

让心情爽起来

让柔情淌起来

让激情燃起来

对着孩子说一声

我们快乐

我们爱

阳光真好

让学生动起来

让课堂活起来

让思维飞起来

对着时代说一声

我们改革

我们豪迈

因为我们的内心

充满了大爱

⏹本节课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学习者如何表现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材料?

⏹如何观察和了解学习者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

⏹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实施具有哪些亮点?

⏹如果已经有很好的练习题去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用教学目标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