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86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docx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

南京中考化学推断题专题训练试题

一、中考化学推断题

1.物质A﹣G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图中连线表示两种相邻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

已知D是一种盐,A、E、F常温下呈气态,A、B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

请回答相关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一个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3)写出E转化成F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大雁阵”中的G是一只漂亮的_____色“大雁”。

【答案】Na2CO3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CO2+C

2CO赤红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A﹣G分别代表氧气、碳酸钠、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一氧化碳、氧化铁、水七种物质中的一种,把它们排列成如图所示的“大雁阵”。

图中连线表示两种相邻物质之间能相互转化或相互反应。

已知D是一种盐,A、E、F常温下呈气态,A、B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两种最重要的物质”,则推测:

A为氧气,B为水,C为氢氧化钠,D为碳酸钠,E为二氧化碳,F为一氧化碳,G为氧化铁,代入检验。

【详解】

(1)根据分析,D的化学式是Na2CO3。

(2)写一个D转化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E转化成F,即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

2CO。

(4)“大雁阵”中的G为氧化铁,是一只漂亮的赤色“大雁”。

故答案为:

(1)Na2CO3;

(2)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

(3)CO2+C

2CO。

(4)赤红

【点睛】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2.某化学老师用自己的华为手机屏幕解锁图“Z”来构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关系。

图中数字代表一种物质,“—”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已知①、②、③、⑤、⑦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⑦、⑧、⑨为三种不同状态的同一类别的物质,①和②的反应是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③由三种元素组成,⑦是常见的气态灭火剂。

请回答:

(1)将一定量的②加入到③的溶液中,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⑤和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构成⑧的微粒是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⑨的一种用途是_____。

(5)图中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6)若保持①、⑦、⑧、⑨对应的物质不变,史将①、④、⑦、⑧、⑨相连,可构成简单的解锁图“L”。

则④可与原解锁图中_____(选填“③”或“⑤”)相同。

【答案】FeSO42NaOH+CO2=Na2CO3+H2O分子干燥剂分解反应⑤

【解析】

【分析】

①和②的反应是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则①②是硫酸铜和铁;⑦是常见的气态灭火剂,则⑦是二氧化碳;由于①、②、③、⑤、⑦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则③⑤是酸和碱,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的⑤是碱,③是酸;③和②能反应,则②是铁;①是硫酸铜;③由三种元素组成,且是酸,则③是硫酸;⑦、⑧、⑨为三种不同状态的同一类别的物质,则⑧是水,水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⑨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带入框图检验成立,推断合理。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将一定量的②加入到③的溶液中,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SO4;

(2)⑤是碱,⑦是二氧化碳,⑤和⑦反应可以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可能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合理即可);

(3)⑧是水,水是非金属氧化物,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则构成⑧的微粒是分子;

(4)⑨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

(5)图中①②、②③发生的是置换反应,③⑤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⑤⑦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一种,⑦⑧、⑧⑨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6)①是硫酸铜,⑦是二氧化碳,将①、④、⑦、⑧、⑨相连,即④既能和硫酸铜反应又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则④应是碱而不是酸,即④可与原解锁图中⑤相同。

【点睛】

此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利用顺向或逆向或两边向中间推,逐一导出其他结论。

 

3.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

(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A与B两溶液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一种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剂,C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D可用于制玻璃,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或溶质的化学式):

B___;D___。

(2)写出E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___。

(3)若F为铁锈的主要成分,写出F与足量A反应的实验现象___。

【答案】NaOHNa2CO3CaO+H2O=Ca(OH)2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解析】

【分析】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六种物质之间的关系图,A与B两溶液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一种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剂,即生成氯化钠,D可用于制玻璃,所以D是碳酸钠,C在农业上可用来配制波尔多液,C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A反应,所以A是盐酸,B是氢氧化钠,E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氢氧化钠会转化成E,所以E是水,F会转化成水,所以F是可以是金属氧化物或氢气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经分析,B是NaOH,D是Na2CO3;

(2)E转化为C的反应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3)若F为铁锈的主要成分,所以F是氧化铁,F与足量A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为红棕色固体,三价铁离子颜色为黄色,故实验现象为:

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4.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与F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F是有毒气体。

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反应③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反应;

(4)列举一项固态E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_____。

【答案】

CH4+2O2

CO2+2H2O化合人工降雨

【解析】

【分析】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由A与C的关系可知,A是过氧化氢,C是水,B是氧气;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是甲烷;E与F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且F是有毒气体,F是一氧化碳,E是二氧化碳,G是碳酸。

【详解】

由以上分析可知,A是过氧化氢;故填:

是甲烷,B是氧气,所以反应

是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CH4+2O2

CO2+2H2O。

是水,E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

化合;

是二氧化碳,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

人工降雨。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根据题目中所给物质的特征及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出其余物质是解题关键。

初中常见的组成元素相同且能转化的物质主要有:

水和双氧水,双氧水分解生成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

 

5.A~G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物质(“→”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F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氧化物;B、D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G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它们之间有如下图的相互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俗称是_,

(2)C的化学式为__。

(3)写出化学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②___________。

【答案】(4分,每空1分)

(1)烧碱

(2)Na2CO3

(3)CO2+Ca(OH)2==CaCO3↓+H2O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G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可想到是碳酸钙,E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可想到是盐酸,再根据B、D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两种碱,可想到B是氢氧化钠,D是氢氧化钙,A、是初中阶段常见的氧化物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即可推知A是二氧化碳,F是初中阶段常见的氧化物而且可有氢氧化钠反应得到,即可推知F是水,C既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又可以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可以想到C是碳酸钠

 

6.从盐酸、硫酸、石灰水、烧碱、氢氧化钡、纯碱、硝酸钠、氯化钡(均为溶液)八种物质中选出四种,使得各线条相连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且生成难溶物。

(1)写出①②③④的化学式: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2)写出连线

(2)(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答案】Ba(OH)2H2SO4BaCl2Na2CO3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间的变化规律,判断出①②③④各物质分别是谁,八种物质中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产生沉淀,所以符合题意的酸为硫酸,碱是氢氧化钡;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③是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纯碱反应有沉淀生成,所以④是纯碱。

从而写出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和

(2)(3)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

(1)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会产生沉淀,故①是氢氧化钡,②是硫酸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沉淀生成,故③是氯化钡

氢氧化钡与纯碱反应有沉淀生成,故④是纯碱

(2)是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3)是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7.102.(2018·河南中考模拟)某同学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

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

(1)请写出一个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2)同学们又对滤液中所含的物质作出多种猜想,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第一种猜想是滤液中含硝酸锌、硝酸铜,则另一种猜想应是什么?

________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第一种猜想。

________

【答案】Zn+2AgNO3

Zn(NO3)2+2Ag或Cu+2AgNO3

Cu(NO3)2+2Ag滤液中含AgNO3、Zn(NO3)2、Cu(NO3)2。

取样品少量,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证明溶液中没有AgNO3,只含Zn(NO3)2、Cu(NO3)2。

【解析】

(1)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银强,利用锌与硝酸银的反应规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锌铜银,推断将一小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得到固体和蓝色溶液,对反应后溶液的组成进行猜测;(3)根据三种金属活动性及氯离子与银离子不能共存的反应规律,设计验证猜想一。

(1)锌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同时得到硝酸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AgNO3=Zn(NO3)2+2Ag;

(2)由得到溶液呈蓝色,说明铜粉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锌会先于铜与硝酸银反应且锌粉可与硝酸铜反应,因此可判断锌粉已完全反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银是否完全反应则成为所要猜测的两种可能,若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硝酸铜,若硝酸银有剩余,则溶液中含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或AgNO3、Zn(NO3)2、Cu(NO3)2);(3)取样品少量,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证明溶液中没有AgNO3,因为溶液呈蓝色,所以一定有Cu(NO3)2,Zn和AgNO3反应生成了Zn(NO3)2,所以溶液中只有Zn(NO3)2、Cu(NO3)2,没有AgNO3。

点睛:

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8.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有些转化关系的反应条件和其它反应物等已略去)。

其中,A、B、C、D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E;A和B都是黑色固体,且A为氧化物,B为单质,两者也能反应生成E;C是常见的补钙剂中的主要成分;D与E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A和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物质D的一种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C+2CuO

2Cu+CO2↑2CO+O2

2CO2做燃料或冶炼金属(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根据“C是常见的补钙剂中的主要成分”,则C为碳酸钙;根据“D与E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A、B、C、D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生成E;A和B都是黑色固体,且A为氧化物,B为单质,两者也能反应生成E”,则推测A为氧化铜,B为碳,D为一氧化碳,E为二氧化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根据分析,E为二氧化碳,故E的化学式CO2。

(2)A和B发生反应,即碳与氧化铜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2↑。

(3)D→E反应,即一氧化碳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O2

2CO2。

(4)根据分析,物质D为一氧化碳,故D的一种用途:

做燃料。

故答案为:

(1)CO2;

(2)C+2CuO

2Cu+CO2↑;   (3)2CO+O2

2CO2;(4)做燃料或冶炼金属;(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9.根据图示推断(假设均完全反应),请回答问题:

(1)D是______(填化学式)。

(2)若B是水,则A是______(填化学式)。

(3)若B是酸,则与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上述图示中生成白色沉淀C和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白色沉淀C的反应:

______;

生成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

______。

【答案】FeCl3Fe2(SO4)3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3BaCl2=3BaSO4↓+2FeCl3FeCl3+3NaOH=Fe(OH)3↓+3NaCl

【解析】

【分析】

加入氯化钡后生成的白色沉淀C不溶于硝酸,且生成黄色溶液D,故C是硫酸钡,由于D加入氢氧化钠后会生成氯化钠和E氢氧化铁,则D是氯化铁,有色溶液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铁,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详解】

(1)D是氯化铁,化学式为FeCl3;

(2)若B是水,A是溶解后形成的硫酸铁溶液,故A是硫酸铁固体,化学式为Fe2(SO4)3;

(3)若B是酸,则与A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该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4)上述图示中生成白色沉淀C和红褐色沉淀E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SO4)3+3BaCl2=3BaSO4↓+2FeCl3、FeCl3+3NaOH=Fe(OH)3↓+3NaCl。

 

10.小习在玩“密室逃脱”的第一关中,就遇到了一道寻找7位数字的通关密码题目。

请你来帮他解决难题。

如图所示:

墙上有一个这样的六边形图案,编号分别对应一种物质,已经在图上给出。

通过寻找,小习找到的线索Ⅰ:

在六边形中的8种物质,如果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对应的编号才能依次构成相邻的密码数字。

Mg能H2SO4与发生反应,不能与NaOH和Na2CO3反应,所以密码顺序为:

①③。

(1)请利用编号①﹣⑧位置上的物质,按照规则把缺失的通关密码依次补全:

___

___

___

___

 

线索Ⅱ:

(2)写出①和⑧两种物质参加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___;___。

线索Ⅲ:

(3)选择一组物质,写出纯碱制烧碱的化学方程式:

___;写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写一个即可)。

祝贺你完成以上任务,获得开启第一间密室的钥匙。

【答案】④⑦⑥⑤Mg+H2SO4=MgSO4+H2↑3CO+Fe2O3

2Fe+3CO2Ca(OH)2+Na2CO3=CaCO3↓+2NaOHCa(OH)2+2HCl=CaCl2+2H2O

【解析】

【详解】

(1)硫酸会与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但是氢氧化钠不会与氧化铁反应,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所以第三位是④,第四位是⑦,氢氧化钙会与盐酸反应,不会与一氧化碳反应,所以第五位是⑥,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铁反应,不会与盐酸反应,所以第六位是⑤,所以

 

(2)①参与的反应是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⑧参加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两个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2↑;3CO+Fe2O3

2Fe+3CO2;

(3)纯碱制烧碱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中和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1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CuSO4、CaCO3、BaCl2、Na2SO4、KOH、K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证明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2)向实验

(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3)向实验

(1)得到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得到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

②写出(3)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Na2SO4CaCO3、BaCl2BaCO3

【解析】

【详解】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说明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碳酸钙或硫酸钠和氯化钡;向实验

(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说明一定含有碳酸钙,硫酸钠和氯化钡不能同时存在;向实验

(1)得到的滤液中通入CO2气体,得到白色沉淀。

说明一定含有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钠。

①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①CuSO4、Na2SO4;一定含有CaCO3、BaCl2。

②(3)中白色沉淀的化学式BaCO3。

考点:

物质的推断及转化

 

1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A和G均为红色固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G物质的化学式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

(3)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写出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___。

【答案】Cu冶炼金属或做燃料3CO+Fe2O3

2Fe+3CO2CO+CuO

Cu+CO2分子构成不同

【解析】

【详解】

(1)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且F为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所以F是银,A和G均为红色固体,G会转化成银,所以G是铜,A和B生成的E会与转化成铜,所以A是氧化铁,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C反应会生成铜,所以C是氧化铜,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是Cu;

(2)B是一氧化碳,用途有冶金、做燃料;

(3)反应①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3CO+Fe2O3

2Fe+3CO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CO+CuO

Cu+CO2;

(4)从微观角度解释B和D两种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

 

13.下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常见用途为____(任写一条)。

(2)反应①的现象为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作燃料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解析】

【分析】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为甲烷;甲烷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C为二氧化碳;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则E为硫酸铜;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代入验证,推理正确。

【详解】

(1)A是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作燃料,故填:

作燃料。

(2)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填:

黑色固体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反应③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故填: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4.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Fe2O3、CuSO4、NaCl、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判断:

(1)固体D的化学式是_____,红褐色沉淀H的化学式是_____。

(2)a、b、c表示同一操作,其名称是_____。

(3)无色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酸根离子是_____,无色溶液I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

(4)写出过程③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固体粉末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6)固体粉末A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

原因是_____。

【答案】CuFe(OH)3过滤硫酸根离子钠离子Na2SO4+Ba(OH)2=BaSO4↓+2NaOHCu、Fe2O3、Na2SO4CuSO4溶液C是无色的

【解析】

【分析】

固体粉末A加入足量水,过滤,得到固体物质B和无色溶液C,硫酸铜显蓝色,则A中不含硫酸铜,黄色溶液E和无色溶液F会生成红褐色沉淀H,所以H是氢氧化铁沉淀,F中含有氢氧根,E是B中加入盐酸生成的,所以E中含有氯化铁,铜和氧化铁都难溶于水,所以B中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