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382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 21页.docx

精品文档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word范文模板2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篇一: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荷马史诗:

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

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

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

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

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

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

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

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

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

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

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

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

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

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

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

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

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

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英雄史诗:

又叫英雄叙事诗是在民间长期口口相传,以歌颂民族英雄为内容的人民文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成就。

根据史诗形成的时间和表现内容,可分为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

《神曲》:

是但丁流放期间费时14年创作的一部长诗,是他的代表作作品原名为《喜剧》题目隐含了作品由悲到喜、由黑暗到光明的意义。

后人因对作品的赞赏,在原名之前冠以形容词“神圣的”故书名意译为《神曲》。

《神曲》是中世纪黑暗年代和文艺复兴初期的曙光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表现了鲜明的进步倾向,闪现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另一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宗教神学和禁欲主义的观念。

文艺复兴(运动):

指14世纪至16世纪末,先发生在意大利然后在许多欧洲国家产生广泛影响的一次思想和文化运动。

这个运动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古典文学和学术的复兴;二是指艺术的复兴这是一场在复兴希腊文化的名义下反抗希伯来文化的近代文化运动和近代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流浪汉小说:

16世纪中叶,西班牙产生的一种新的小说类型。

这种小说和中古市民文学有相通之处。

它多半描写城市下层生活,并从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和讽刺一些社会现象。

主人公常是无业者,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时代,靠个人机智谋求生存。

他们没有什么道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往往表现出玩世不恭的态度。

这种小说所采取的题材正与当时的骑士传奇文学相反,它反映的是下层生活,满足的是下层的阅读需求。

大学才子:

指16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群特殊的作家。

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很有才华。

虽然他们都对英国的戏剧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倾向并不完全相同。

巴洛克文学:

指17世纪人文主义衰落之时继之占据主流的一种文学思潮与创作,它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巴洛克文学的内容多数带有神秘色彩,偏向于对生的意义、灵与肉的关系、人生的归宿等问题作终极的拷问。

艺术上追求奇特的效果,采用奇特的比喻、夸张的意象、冷僻的典故、强烈的对比、梦幻的手法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段。

代表作家有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戈拉、卡尔德隆和德国的格里美豪森等人。

古典主义文学:

指提倡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

的一种文艺思潮。

古典主义产生于17世纪初的法国,在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过它的成长时期,于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

古典主义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崇尚理性,拥护王权,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在艺术上,它要求符合规范化的艺术形式。

在法国,古典主义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如奥比尼亚克、布瓦洛、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人,他们创作出了一批影响全欧乃至全世界的文艺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

三一律:

指在戏剧中,时间、地点和故事情节三者必须完整统一。

戏剧中的故事只能发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时限短的3个小时,长的30个小时)故事从头到尾只能在一个地点发生,故事情节只能服从一个主题。

三一律使戏剧作品结构紧凑,但也束缚了作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

启蒙运动:

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所进行的第二次反对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提倡科学技术,把理性推崇为思想行为的基础。

启蒙,意为启迪,在启蒙运动中引申为用近代哲学和文化知识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与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恢复理性的权威。

这一运动不仅在文学艺术中展开,同时也涉及法律、经济、哲学乃至社会制度及社会风俗等方面。

市民剧:

亦称正剧或严肃剧。

这种剧首先在内容方面要反映一般市民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反对“穿着华丽衣服、打扮得矫揉造作的人物所出现的场面”要把帝王将相和贵妇人赶出舞台。

其次是在表现方面要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幻觉,打动观众的感情,产生促进道德风尚的社会效果。

墓园诗派:

18世纪英国作家格雷(1716-1771)的《墓园哀歌》以完美的古典主义诗歌形式表达他对农民的同情。

这个时期还有一些其他诗人也以死、坟墓为题材写诗,形成所谓墓园诗派。

哥特式小说:

这种小说主要描写恐怖、暴力、神怪,以及对中世纪的向往。

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哥特式建筑中,尤其是在阴暗、荒凉的古堡中。

最早的哥特式小说是《奥特朗托堡》作者是贺拉斯·华尔浦尔。

他根据夜间做的噩梦,写了一个古堡闹鬼的故事。

它以中世纪的意大利为背景,反映18世纪人们对于中世纪(又称哥特时期)的看法。

这部小说对当时正在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了19世纪初

英国小说家瓦尔特·司各特的历史小说。

感伤主义:

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是感伤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感伤的旅行》写自己在英法战争时期取道法国去意大利旅行的经历以及对一些所见所闻的感受和异想。

作者对别人的心情也极为敏感,要求彻底解放感情,宣扬感情至上。

他的作品追求琐细的感受、幽默的情趣、新奇的表现手法。

感伤主义就是以这部小说命名的。

百科全书派:

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编纂法国《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典》)数学家达朗贝尓任副主编,法国文化界一些名流如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爱尓维修、霍尔巴赫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摩来里和马布利等人都参加了工作。

他们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通力合作。

他们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狂飙突进:

18世纪70年代起,在德国兴起了狂飙突进运动,主要参加者多是市民阶层的青年作家。

“狂飙突进”这个名称来源于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暴突进》文学史称这一时期为“天才时期”。

旧的德国文学史多把这一运动看作启蒙运动的反动,说它是德国人民的生活与艺术摆脱启蒙运动理性的枷锁。

新的研究则认为它不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动,而是对启蒙运动的继续与发展。

启蒙运动的思想倾向在狂暴突进运动中都得到了加强。

《草叶集》:

是美国后期浪漫主义最重要的诗人惠特曼穷尽一生的精力完成的一部诗集,反映了美国19世纪的民主精神,反映了普通美国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乐观向上精神。

“草叶”是普通人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是发展中的美国的象征。

《草叶集》风格豪迈、粗犷,语言充满张力。

惠特曼为了表现激越的感情,还常用重叠句、平行句。

他创造了每行字数不定、以短句为基础的无韵自由体诗。

这种热情奔放、无羁无束的自由诗体是文学史上的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耶拿派:

即德国早期浪漫派,出现于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一些美学见解相同的理论家或作家、诗人,以耶拿为活动中心,创办《雅典女神殿》(1798-1800)杂志,人称耶拿派。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施莱格尔兄弟、诺瓦利斯、蒂克。

海德堡派:

1805年后,一批新的作家聚集海德堡,创办刊物,形成晚期浪漫派,人称海德堡派。

湖畔派:

18世纪末19世纪初,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在英格兰北部湖滨区进

行诗歌创作,人称湖畔派。

他们醉心于湖光山色,讴歌自然之美,缅怀中古社会,向往宗法制社会,厌恶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诅咒城市文明,试图用中世纪宗法制下具有牧歌情调的宁静生活方式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拜伦式英雄:

《东方诗篇》中都有一个富于叛逆精神、不惜与命运抗争的主人公,他们是同现实尖锐对立的个人主义英雄,也是远离社会的孤独、高傲、阴郁的叛逆者,还是意志坚强、斗争坚决、英勇不屈的反抗者,更是目的不明确、结局悲惨的失败的英雄。

他们都带有拜伦的某些特点,因而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美丑对比的原则:

1827年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文学创作的美丑对比的原则。

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两种不同要素的对比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应该再现这个对比。

在雨果看来,古典主义者只描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略了“丑怪粗野”的一面,违反了自然法则。

多余人:

它是普希金开创的19世纪俄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的人物形象系列。

“多余人”是俄国19世纪青年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他们生活在沙皇专制农奴制下,在上流社会中感到窒息,不愿与腐朽的贵族同流合污,但因远离人民,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无所事事,成为社会上的“多余人”。

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开创了社会问题剧的新形式,他以现实主义的态度,严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罪恶,重在揭露和探讨资本主义社会道德、法律、婚姻问题。

他把戏剧作为反映社会、讨论社会问题的工具,吧舞台当作讨论社会问题的讲坛。

他重在提出问题,而不直接在剧中回答问题,以此激发观众思考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延长了戏剧效果,并引发了欧洲近代戏剧的改革。

易卜生也因此被后人称为“伟大的问号”。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九十多部小说的总标题。

《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

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

第一部分风俗研究是《人间喜剧》主干部分,内容最为丰富,包括小说最多。

这一部分又分为六个门类:

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威塞克斯小说:

哈代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包括了他全部重要作品。

其主旨是反映人在现实生活中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性格与环境的小说都以作家的家乡道塞特郡为背景,反映英国西南部农村生活。

道塞特郡古称威塞克斯地区,因此,

篇二: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汇总

1、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亚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埃斯库罗斯:

被誉为古希腊悲剧之父,是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

相传他创作了70部悲剧,留存下7部,代表作为《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他对希腊悲剧艺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把演员从一个增加到两个,加强了对话部分,在演出技巧上也做了不少改革。

其悲剧风格庄严崇高,抒情气氛浓,但情节较简单,人物性格一般没有发展。

3、《俄底浦斯王》:

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

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剧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4、阿里斯托芬:

被誉为喜剧之父。

他留下的完整剧本有11部,代表作为《阿卡奈人》,他的喜剧涉及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尤其关心。

其喜剧手法夸张,妙趣横生,在嬉笑怒骂中表达了严肃的主题,被恩格斯称为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5、教会文学:

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6、骑士文学:

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7、英雄史诗:

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英雄史诗形成于中世纪初期,具有较浓的神魔色彩和巫术气氛,著名的有《贝奥武甫》、《埃达》等,歌颂部落英雄的光荣事迹。

后期英雄史诗形成于封建国家逐渐形成的中世纪中期,中心主题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主要作品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斑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俄国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8、城市文学:

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

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城市内部各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9、文艺复兴:

是14-17世纪初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此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10、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主要内容表现在:

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在政治思想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的思想来自基督教精神,因此人文主义可以说是古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1、彼特拉克:

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歌集》歌颂诗人的爱情,表达作者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观。

《歌集》创造性地运用了意大利民歌的十四行诗体,使之成为欧洲诗歌中的一种新诗体,考试大祝你成功。

12、《十日谈》:

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理想,反对禁欲主义,用冷嘲热讽的手法揭露腐败的罗马教廷。

作者运用框形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

13、流浪汉小说:

产生于16世纪中叶,它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14、《罗密欧与朱丽叶》:

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中一部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青年男女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争取自由幸福,不惜以生命殉情,最终使家族世仇得到和解,这是一曲爱情的赞歌,考试大祝你牛年大吉。

15、福斯塔夫:

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

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是为有名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6、巴洛克:

语出意大利,原是畸形、矫饰的意思,曾用其标志16-18世纪的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的一种艺术风格,后借用到文学上。

巴洛克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彷徨、悲观、颓丧的特点,艺术上则刻意雕琢,追求怪谲,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成为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

17、《失乐园》:

弥尔顿的代表作。

长诗取材于《圣经》,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复娃受魔鬼诱惑触犯戒规,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诗中塑造了反叛上帝、果敢坚毅的撒旦形象,诗人在这个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革命激情。

18、古典主义:

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

其特征为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

2思想崇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19、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20、启蒙运动:

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

21、感伤主义:

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英国。

当时候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出现很多社会弊病,人们对资产阶级政权感到失望,但又无可奈何,便将许多不满与无奈投诸于艺术,由此产生一股新的文学潮流,由斯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而得名。

感伤主义文学在形式上注重心理感觉,因此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22、哲理小说:

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描绘社会现实,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23、狂飙运动:

18世纪70——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

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

他们崇高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

他们的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品有席勒的《强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这一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

24、浪漫主义文学:

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

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25、湖畔派: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

26、世纪病:

出现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

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气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

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有名的有版复多布里昂笔下的勒内,缪塞笔下的阿克达夫等。

27、多余人:

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

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

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

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著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

28、拜伦式英雄:

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

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

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

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

29、自然派——19世纪俄国文学的一个派别,该派别领袖是果戈理。

这一派的作家极力忠实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关注妇女的命运。

在题材上多以小官员、职员、农奴等小人物为主人公。

体裁以小说为主。

30、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自然科学实证哲学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确立,欧洲逐渐形成一种比较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文学上,浪漫主义逐渐衰退,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用人道主义批判社会弊病和人性缺陷,追求细节真实性,塑造典型性格,逐渐成为作家们的主要倾向。

20年代,斯丹达尔率先提出现实主义的文学纲领,后经巴尔扎克、俄国的别林斯基的进一步发展,形成理论支柱。

创作上各国出现一系列大作家,大作品,在19世纪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31、小人物特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种小人物形象,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底层,生活困苦,地位卑微,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已,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成为那些大人物统治的牺牲者,是被剥削、被欺凌的典型形象。

作家对他们寄予同情与怜悯,并通过这类形象批判沙皇专制制度。

32、宪章派文学:

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其间产生战斗性的诗歌,作者有工人活动家,也有普通群众,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反映工人的苦难生活,表达争取自由的愿望,抨击资本家的罪恶。

大多采用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有名的宪章派诗人有琼斯、林顿等人。

33、奥勃洛摩夫性格:

奥勃洛摩夫是俄国作家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

他受过良好的教育,禀赋聪慧,也有上进的要求,但贵族子弟那种长期的寄生生活方式,已使他丧失了实际生活能力,逐渐精神萎靡,思想麻木,整日睡在床上,成了一具活尸。

这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一种,人称奥勃洛摩夫性格。

34、自然主义:

流行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批判现实主义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流派。

其特点是第一,强调写真实,再现自然,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重典型化。

第二,强调客观性,要求作家不介入,不作价值评判,只做解剖家。

第三突出科学性即自然法则,认为人的性格、欲望、行为都受制于生物规律,尤其是遗传规律。

该派的代表作家是左拉。

35、唯美主义:

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一种形式主义文艺思潮,最初产生于绘画领域,后来扩展到诗歌、小说、戏剧领域。

这些艺术家反对浪漫主义的情绪外露诗风,也不满现实主义的真实化倾向,明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

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等人。

36、象征主义:

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派别,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流派。

在西欧的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象征主义称前期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相区别。

象征主义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暗示,讲究诗歌的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

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37、忤悔贵族:

主要出现在19世纪俄国文学中。

一般是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他们思想进步,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但由于腐朽、堕落的贵族生活环境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