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375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docx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作者:

投资商贸科  徐建萍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

2011-6-27

开放型经济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的经济生活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并与之共生共长的一种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流选择。

近年来,广东省提出了“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发展战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珠三角被赋予了五个“国家级”定位——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广东以及港澳台地区来说,珠三角的发展将由此迎来新的一轮转型升级发展机遇。

湖南“南大门”郴州作为全省距离深圳和珠三角最近的地级市,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抢抓当前国际国内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重大机遇、增强长远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缩小郴州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由之路。

本文就郴州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情况,与周边地市存在的差距,以及如何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作浅显分析。

一、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开放是郴州的主旋律。

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坚持开放带动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

(一)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成效

1、抓项目保总量,招商引资全省争先。

2010年共接待外商来郴考察3700人次,出动小分队招商2600人次,洽谈项目1439个,签订协议合同项目773个,签约金额514.6亿元,履约项目657个,履约率84.5%。

成功举办了2010年湖南郴州(东莞)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2010年湖南与长三角地区经贸交流合作月暨湖南郴州(上海)招商推介会等5次重大招商活动,认真组织了15场次招商座谈会,现场签约项目165个,引进资金361.9亿元人民币。

2010年,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83个,完成合同外资4.89亿美元,同比增长46.7%;实际到位外资5.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8%,连续9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第二位。

实施内联引资项目782个,实际到位内资182.18亿元,同比增长16%,连续6年实际到位内资总量排全省第二位。

2、建园区筑平台,承接产业转移湘南率先。

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以34条政策为指导,放手先行先试,打造了相对完备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完善了支持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加快了与珠三角地区在思想观念、运行机制、基础设施、人才劳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全面对接,推进了郴州与珠三角和海外的市场融通、资源互补和产业承接。

引进了光大、交行、浦发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郴州,中信、广发、长沙等银行加快了在郴组建分支机构步伐。

启动了申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工作,郴州出口加工区二期、省农产品验放场、湘南国际物流园、铁路物流中心暨铁海联运等平台加快建设,构建了优良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和开放的网络体系。

推进了标准厂房建设,全年共新建成标准厂房203.6万平方米。

2010年,全市共引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98个,承接项目数量全省第一;新增有加工贸易实绩企业15家,增长数量全省最多。

全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发展加工贸易为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提供了较好经验,得到了商务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评价。

3、拓市场扩内需,外经贸湘粤赣省际领先。

2010年全市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企业260余家,较上年增加20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79亿美元,增长77.4%,进出口总额全省排第五,排位上升一位,进口增幅排全省第二位,是我市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北湖、永兴等县区、园区外贸进出口总量突破2亿美元大关,加入全省总量十强县市区俱乐部。

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50.4%,北湖、宜章两区县加工贸易总量进入全省十强。

外贸进出口拉动全市GDP增长0.8个百分点。

服务外包工作呈现新气象,郴州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为“湖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对外经济合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外派劳务1725人,增长20%;新签合同2362万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2297万美元,增长74.8%。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3亿元,增长19.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高出韶关、赣州0.5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消费拉动全市GDP增长6.1个百分点。

(二)承接产业转移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主要举措

1、打造相对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以开放的精神争取和制定政策。

市政府与省商务厅签订了《湖南省商务厅、郴州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并实施《湖南省商务厅、郴州市人民政府2010年厅市合作工作要点》。

在出台《关于加快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意见》、《郴州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实施细则等3个文件的通知》、《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规定》等政策性文件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园区企业用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考评体系。

健全了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发展加工贸易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考核评价范围。

将实际到位外资、实际到位内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及增幅、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及增幅、发展加工贸易企业个数、标准厂房竣工面积等作为对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园区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年初由市政府与县市区和省级以上园区签订责任状,县市区又与辖区内的工业园区、乡镇层层签订责任状,将年终评先评优和干部的选拔调整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直接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引导和鞭策全市上下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2、打造优良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放大武广高铁带来的与广州、长沙的“同城效应”,着力构建了四大承接平台,加强与珠三角的全面对接和融合。

一是项目对接平台。

把标准厂房建设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突破口和转移项目落地的首要平台来抓,实行政府主导规划建设、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从2009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引导产业园区新建5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

二是产业对接平台。

坚持规划先行、统一布局、突出特色、适度集聚,在全市重点规划建设了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9个省级承接园区、2个省级承接示范县及一批特色工业小区,各类园区分别对接不同的产业,提升了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企业集聚的能力。

如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主要承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嘉禾工业园区主要承接铸造、锻造产业等。

三是物流对接平台。

在加快出境高速公路建设的同时以及2009年郴州海关开关、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郴州公路口岸对外开放的基础上,2010年湘南国际物流园和郴州铁路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湖南省供港澳及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放场、铁海联运即将投入运行,构建了大通关平台。

四是服务对接平台。

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进驻,光大、浦发银行郴州分行营业,中信、广发、交行、长沙等银行在郴分支机构加快组建,湘财、东海证券和金信期货抢滩郴州;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成立了6家民营小额贷款公司,为转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建立劳动就业定向培训补贴机制,市财政从2008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园区企业用工培训专项补贴资金,为转移企业提供熟练技术人才。

加强园区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为转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3、构建开放的网络体系。

一是在交通网络方面。

从2009年起,围绕构建“融入珠三角和长株潭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形成市域内‘半小时或1小时经济圈’”的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格局,力争3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2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和16条600多公里干线公路项目建设。

武广高铁和8条干线公路已建成通车。

二是在电力网络方面。

加快建设以500千伏输变电线路为支撑、220千伏线路为骨干、110千伏线路为基础的电网安全体系,水电与火电相补充、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发展、核发电超前规划的电源支撑体系。

三是在信息网络方面。

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为重点,全面推进“网上政府”和移动电子商务系统建设。

4、建设开放型政府。

坚持“打造开放型政府、建设开放的城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理念,推进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提升政府执行力。

创新行政审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以市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以“两集中、两到位”(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审批科室向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所有行政审批项目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到位、行政审批职能授权到位)为重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二、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竞争激烈

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郴州既面临产业转出地政府的本位性阻力,又面临各承接地之间的激烈竞争压力。

从周边地市的发展态势来看,前拦后截、左围右堵、态势逼人。

赣州着力打造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承接产业转移咄咄逼人,世界500强企业、全球最大的电子合约制造供应商伟创力考察郴州,落户赣州;韶关等粤北的“双转移”工业园则形成了拦截珠三角产业北上的屏障;省内衡阳市这两年对接16家央企,引进了7家世界500强企业,如前段时间引进的富士康、中兴通讯、欧姆龙等巨型航母,产业转移直接跃过郴州头顶,实现跳越式转移。

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一般只有3-5年。

能否抓住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决定着郴州未来的命运。

因此,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开放型经济竞争十分激烈。

(一)引进外资规模偏小、层次偏低

近年来,郴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虽然呈现出“总量扩张、增长加速”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全国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仍体现出“起步晚、规模小、层次低”的差距。

“十一五”期间,郴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在全省居第9位,比长沙低3.2个百分点、比衡阳和永州低1.9个百分点;在周边6个城市居第3位。

从总量来看,2010年,我市实际利用外资仅相当于长沙的23.6%,比长沙少17.1亿美元;仅相当于赣州的63.3%,比赣州少3.1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总额仅相当于长沙的16.1%,比长沙少51.1亿美元;仅相当于清远的30%,比清远少27.9亿美元;仅相当于赣州的60.1%,比赣州少6.5亿美元。

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还没有一家世界500强生产型企业落户郴州。

(二)外向型特征不突出、对外开放度偏低

当前研究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国际上通用的办法是通过计算对外开放度来比较,其计算方式是:

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国内生产总值(GDP)

外资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国内生产总值(GDP)

对外开放度是从经济层面出发衡量城市开放的最主要指标,其中外贸依存度是外贸额与GDP的比值,主要取决于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外资依存度是实际利用外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我市对外开放度与兄弟市州相比较的情况如下表:

郴州市对外开放度与省内外城市比较表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进出口额

(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

外贸依存度(%)

外资依存度(%)

对外开发度(%)

全省

159021200

1468886

518441

6.15

2.17

8.32

长沙市

45470600

608928

223757

8.90

3.28

12.20

株洲市

12748500

147587

40221

7.70

2.10

9.81

湘潭市

8940100

215851

40304

16.10

3.00

19.08

衡阳市

14203400

78759

40641

3.70

1.91

5.60

邵阳市

7303300

29710

7855

2.70

0.72

3.43

岳阳市

15393600

38511

15674

1.70

0.68

2.34

常德市

14915700

25788

25066

1.20

1.12

2.27

张家界市

2424800

2796

3636

0.80

1.00

1.77

益阳市

7122700

37598

10085

3.50

0.94

4.46

郴州市

10817600

97898

52897

6.00

3.26

9.28

永州市

7671600

11737

39345

1.00

3.42

4.43

怀化市

6749200

4680

6276

0.50

0.62

1.08

娄底市

6807200

144056

12082

14.10

1.18

15.28

湘西自治州

3034400

24984

602

5.50

0.13

5.62

韶关市

6831000

140135

21236

13.70

2.07

15.73

清远市

11125300

377183

32017

22.60

1.92

24.50

赣州市

11194700

163021

83560

9.70

4.97

14.67

注:

1、本表数据年度为2010年

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按6.6605计算

与兄弟城市相比,从外贸依存度来看,我市(6.0%)与湘潭(16.1%)、娄底(14.1%)、长沙(8.9%)、株洲(7.7%)还有一定的差距,也不及韶关(13.7%)、清远(22.6%)、赣州(9.7%),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5%),这反映出我市外贸经济规模尚小、实力不强。

从外资依存度来看,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不断取得新突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连续八年居全省第二位,使我市外资依存度逐步提高并连续多年在省内名列前茅。

2010年我市外资依存度为3.26%,高于邻省的韶关(2.07%),清远(1.92%),也高于我省的衡阳(1.19%)、湘潭(3.0%)株洲(2.10%)和全省平均值(2.17%),但低于邻近的永州(3.42%)和赣州(4.97%)。

从上表数据可知,目前我市对外开放度(9.28%),居全省第5位,不及韶关、赣州两市。

由相对较高外资依存度、相对较低外贸依存度相加而得出相对落后的对外开放度。

(三)外资企业经营不活、效益不佳

一是外商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较小。

2010年,我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11.3亿元中,其中外商投资为5.29亿元,仅占城镇以上总投资的6.5%。

二是外商投资产业分布不够合理。

外商投资大量集中在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技术水平中下的一般加工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而投向高技术项目以及农业、交通等基础产业和设施的项目偏少,投资增长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对推进郴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微弱。

统计结果显示,从“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三类划分看,属于鼓励类的企业个数只占17.5%;从“是否为先进技术企业”看,属于先进技术企业的只占4.6%。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来看,郴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规模依然偏小。

在12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19家,占0.15%,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

四是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2010年,全市12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实现盈利的只有32家,仅占25.8%;盈亏基本持平的25家,占20.2%;全年亏损的67家,占54%。

主要的税收贡献仍然来自于华润集团投资的3家企业,这3家企业的税收占据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纳税总额的70%。

(四)外商投资产业集群度不高、支撑力不强

据调查,郴州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导致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集群效应不高。

2010年我市企业的产业配套率最高的只有20%。

而郴州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较少,具有行业带动和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更少,目前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和成规模的产业集群,虽然台达电子和金贵银业等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从完整产业链和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方面看,还没有沿海城市的产业集群度高。

如广州仅汽车就有日本本田、丰田和日产三大知名企业投资;成都自英特尔投资后,有中芯国际、马来西亚的优尼森三大半导体投资商入驻,带动了该领域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为相关企业进驻创造了一个自发机制。

三、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郴州毗邻广东,靠近港澳,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是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

目前,珠三角地区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瓶颈。

从土地来看,珠三角地区仅4.17万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已相当有限;从人力资源来看,去年广东省结构性缺工已达30%;东莞号称“世界制造业名城”,年缺工已达30万左右;从人口和环境压力看,珠三角就业人口高度聚集,深圳市实际人口突破1000万人,超过了850万人的人口承载力。

东莞市户籍人口161万人,外来劳工超过600万人,环境承载能力严重透支;从政府层面看,自2008年7月,我国的加工贸易政策出现了重要转变,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发布了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新目录体现了对中西部地区的区别对待,这使沿海企业从事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的运营成本大幅上升,生存空间被极大压缩,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可见,不论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已经开始形成并呈加快转移之势,特别是加工贸易产业,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有可能加速内移。

因此,提高对接珠三角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无论是从郴州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还是从促进经济快速跨越发展都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

1、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一是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

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重点围绕郴州“十二五”规划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招商项目库建设,增强招商选资的针对性。

要依托郴州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品资源优势和已落户的台达电子、华磊光电等骨干企业,坚持内外资并举、大小项目并重,既要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省企、民企的对接合作,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着力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民营500强企业和东部产业转移地区上市公司、知名企业,着力引进产业配套项目和优势资源深加工项目,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又要把引进大项目与发展中小项目结合起来,注重现有重点优势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延长产业链,增强配套能力;着力引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产业链长的综合项目,带动上下游关联产业配套跟进。

二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既要有效组织全市性的大型招商活动,更要注重有针对性的小规模招商活动。

采取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有重点地在珠三角、在境外设立招商代表处,建立珠三角、境外郴州人网络,广开招商引资门路,推进招商信息国际化、招商引资产业化、招商运作机制多元化和招商队伍专业化。

三是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注重理性招商,严格按照“三不选”原则引进项目,即不选明令禁止的项目,不选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不选资源浪费大且工艺落后、附加值不高的项目。

积极有效拓展和利用境外资本市场,鼓励外商风险投资公司和投资基金来郴投资。

抓好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

2、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外贸扩总量转方式

一是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引导加工贸易向高端环节集群集约发展,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要帮助符合条件的一般贸易企业尽快转型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帮助新增的各类加工贸易备案企业早日产生加工贸易实绩。

对生产在郴州销售在沿海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鼓励在郴州设立经营公司,力促其加工贸易业绩在郴州体现。

要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实行“非禁即可”。

要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重点引进加工贸易企业,突出引进一些能生产著名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

二是积极扩大外贸出口。

要持续深入开展“品牌兴贸”和“科技兴贸”工程,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扶持新型出口拳头商品。

要着力完善现有贸易促进体系,用好用活贸易促进政策,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各种贸易展会活动,鼓励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业务。

充分发挥通关平台完备、便捷的优势,帮助省外通关企业实现市内通关出口。

三是优化外贸出口结构。

要优化外贸主体结构,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出口品牌的大型外贸集团;优化外贸商品结构,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优化外贸市场结构,巩固和扩大香港、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大力拓展台湾、东盟、中东、南美、非洲等新兴市场。

3、扩大金融开放度,加快现代服务业开放发展

一是努力扩大金融开放度。

要积极引进外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推动郴州商业银行与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合作。

要加强新引进的光大、浦发银行对郴州企业的信贷支持,要加快引进中信、广发、交行、长沙等银行在郴设分支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转移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二是着力培育现代商贸领军企业。

要加快实现对现有商贸市场格局的超越,特别是对传统商业形态的超越,引进一批规模适中、业态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商业设施作为商贸服务市场的领头羊,城市商业发展的推动者,发挥郴州自身的潜力,支撑“两城”建设目标实现。

三是加快重点区域现代服务业开发力度。

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带名企云集,商务往来活跃,物流需求旺盛,已形成上规模的工业走廊,成为全市六大优势产业的聚集地和发源地。

要以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带作为郴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开发带,高标准规划建设生态旅游服务基地、出口贸易物流基地、区域企业总部基地,要在五星级酒店、城市商业综合体、现代物流体系、展贸型市场规划建设方面加快开放开发。

4、加快旅游产业升级,着力提升旅游产业国际化水平一是大力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

坚持以国际化水准打造郴州“林邑之城、休闲之都”旅游品牌,力争将东江湖、莽山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优先将苏仙岭、王仙岭、天堂温泉、龙女温泉、仰天湖、五盖山授猎场等建成国内旅游精品景区。

高品味设计系列旅游精品线路,加快将郴州旅游推向省外、境外的进程。

二是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要从郴州旅游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人才结构等方面入手,提高旅游产业要素素质、大力拓展客源市场、着力构建企业集团、营销打造旅游精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创新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

要积极引进一批知名旅游企业集团和管理公司,支持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到国内外投资,推进旅游资本国际化和旅游管理国际化。

努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争取每年境外游客人次有较大幅度增长。

5、加快园区发展速度、突出园区开放的主阵地作用

一是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

要创新园区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直管、托管、代管、共建和一区多园、多区一园等多元化园区管理经营模式,探索跨市跨区联合开发、委托战略投资者和跨国公司成片开发等多元化开发机制,使园区真正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

二是加大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力度。

要打造一批主业突出、外资来源地相对集中的特色园区,推进园区产业集聚发展和特色发展。

要切实加强园区的产业建设,增强规模效益,引导建立产业集群。

在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