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382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每题2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的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亢奋(kàng)羁绊(jī)归省(xěng)斡旋(wò)蓦然(mù)

B.行辈(háng)静穆(mù)怅惘(wǎng)争讼(sòng)怠慢(dài)

C.撺掇(duo)棹船(zhào)戛然而止(gá)锵然(qiāng)姿意(zì)

D.凫水(fù)旺相(xiàng)晦暗(huì)竹篙(gāo)家眷(quàn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奠基绞肉秩序鞠躬尽悴

B.选聘谣言伴侣锋芒毕露

C.深霄澎湃碗碟深恶痛绝

D.抱歉硕果薪金妇儒皆知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的演奏戛然而止,但我的耳中还回想着那美妙的乐声。

B.和谐美,顾名思义就是相互尊重包容和默契。

C.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D.电脑上介绍了很多方法,我如法炮制,果然成功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8年登山节”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大大发展了泰安在全国的知名度。

B.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

C.通过在扬州钟书阁举办的《人间送小温》首发式,使更多年轻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

D.创建全国文明社会,不仅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更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

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和《仿徨》。

B.贺敬之,现代诗人、剧作家。

其代表作有小说《白毛女》,诗歌《朝阳花开》等。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人。

D.《灯笼》作者吴伯萧,原名熙成,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

6.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B.④③①②⑤C.④①②⑤③D.④②⑤③①

7.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________________。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

心未死,__________,和平可期,__________,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志不绝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意志坚民主自由

C.人民生活痛苦斗志昂民主有望

D.人心异常悲愤志不绝民主有望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B.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C.他说,“大船?

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D.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二、情景默写(16分)

10.默写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②,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 

③烽火连三月, 。

(杜甫《春望》) 

④,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⑥,——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贺敬之《回延安》)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在句法结构和情绪渲染上一致的句子是“”。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现落花的生命将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生命的真正价值的句子是“”。

三、诗歌鉴赏(4分)

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11.作者最难忘的是什么季节的杭州?

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1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角:

较量。

②列说:

游说。

③干:

求见。

④洫(X):

田间水道。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但当涉猎(________)

(2)见往事耳(________)

(3)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4)自谓可将十万(________)

1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B.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C.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D.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16.刘羽冲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古人欺骗了他,请你根据乙文分析刘羽冲失败的原因,并以刘羽冲好友的身份劝说他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失败。

(2分)

五、阅读分析

(一)灯 笼(6分)

吴伯萧

①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

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

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②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一跳又一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③记得,做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

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老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

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

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

到家常是二更时分。

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吗?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④“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⑤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

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

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⑥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

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

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

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⑦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给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

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

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

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⑧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

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⑨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儿,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

假定是暖迟迟的眷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

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做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雪夜入蔡[注],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注]雪夜入蔡:

指唐代大将李愬雪夜谋袭蔡州擒藩镇吴元济的故事。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以散文诗的自由笔法,围绕灯笼写了他关于灯笼的记忆和联想,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文章由个人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表现出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C.作者以灯笼为线索,依次回忆了夜晚挑灯接祖父,元宵节看灯猜谜,族姊远嫁看灯火,母亲叮嘱我上下灯学打灯笼,在纱灯上描宋体字等事件。

D.作者由灯笼想象到宫灯和塞外战场,虽意绪份繁,却主题突出,形散神不散,表现了乡情民俗和家国情怀。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文第一段由孩子喜欢火,喜欢光亮,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灯笼做了铺垫。

B.选文第2段用了排比的修辞,连用5个“想起”,将“我”由灯笼引起的一系列回忆娓娓道来,看似内容丰富,却淹没了中心,有点主次不明。

C.第3段中划线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我”心灵的纯洁无瑕。

D.第6段中,作者用孤行客的事例,说明了村头挂红灯笼有着行好的意思,使读者更易理解,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19.关于本文的语言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流畅,多是口语化。

B.多用典故,质朴典雅。

C.口语与书面语结合,晦涩绕口。

D.表达感情率直,直抒胸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

(共6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

(1)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

(2)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3)开船,在桥石上一磕(4),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于是架(5)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

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

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20.文中

(1)至(5)的动词,其表达作用是()

A.表现出少年朋友们熟练和敏捷的驾船技术。

B.表现出农家少年勤劳、能干的性格特点。

C.表现出孩子们看戏途中急切而又愉快的心情。

D.以上答案都正确。

21.如果给这几段文字加上小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

A.看戏途中B.渔火点点C.月夜行船D.水乡夜景

22.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B.语言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纯真的精神世界。

C.心理描写,表现了一个孩子复杂的精神状态。

D.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自由、欢快的心情。

23.节选文字第二自然段的描写角度依次是()

A.味觉--视觉--听觉B.嗅觉--听觉--视觉

C.嗅觉--视觉--听觉D.味觉--听觉--视觉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共8分)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

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

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

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

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

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

找到了!

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

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

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

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

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

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

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

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

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

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

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

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

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

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

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还可以吃。

我不信,这怎么吃。

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消失了。

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

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2017年5期,有删改)

24.文章围绕“香椿”写了盼香椿、_________、炸香椿、_________四部分内容,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分)

25.从修辞手法(任选一种)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4分)

 

26.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27.谈谈你对“香椿的味道”的理解。

(4分)

六作文(50分)

2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

生活百味,青春多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蓦然回首,原来:

凡事蕴理,万物成趣,人间有情;苦难也可成营养,美丽或许有缺憾,我也是一道风景……

请以“原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写一篇记叙性文章;(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要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9BBCBBDDCD

二、情景默写

10.

(1)①山岛竦峙 ②萧关逢候骑③家书抵万金 ④谈笑有鸿儒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千声万声呼唤你 

(2)①古道西风瘦马②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诗歌鉴赏

11.杭州之秋。

他写杭州之秋,一写灵隐寺赏月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

12.对杭州风物的热爱、赞美和眷恋之情。

四、文言文阅读

13.

(1)粗略地阅读

(2)指历史(3)到,等到

(4)带领,率领

14.C

15.

(1)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应该用另外的眼光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2)像这样一天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

16.(示例)刘羽冲失败的原因:

读书的方法死板,做事不切实际,没有灵活运用前人的经验。

劝说:

羽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书上的只是前人的经验,我们所处环境与前人不一样,怎么可以照搬书上的内容呢?

我们不能死读书,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失败并不可怕,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下次你就会成功了。

五、阅读分析

(一)17-19BBB

(二)20-23DBDC

(三)24.扒香椿吃香椿

25.示例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香椿芽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在枝尖绽放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示例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香椿树比作老者,把香椿芽比作蝴蝶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初绽时的美丽,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

26.生动传神(描写细腻),表现了母亲技艺娴熟(做事利落、勤劳能干)。

27.香椿本身的味道、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