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337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0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docx

物理小金刚系列中考物理研讨题型大解析第7讲运动和力篇教案

[2018-2019]

[物理]

 

中考物理专题研讨大解析

运动和力

第七讲决胜中考之运动和力篇

适用学科

初中物理

适用年级

初中三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

课时时长(分钟)

120

知识点

力的三要素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效果

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二力平衡的条件

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尺度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弹性形变物体的弹力

参照物

用匀速直线运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用刻度尺和钟表测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加以应用。

2:

理解牛顿定律和二力平衡、速度的概念,并会灵活应用。

3:

掌握实验方法,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牛顿定律,探究二力平衡,测量平均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4:

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6: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7:

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3: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4: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速度的计算、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力的基本知识、物体的惯性

教学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误差的产生。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过程

一、考纲解读:

考点归纳

内容

要求

题型

力的基本概念

里的基本性质及作用效果

认识

填空、选择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应用

实验探究等

理解重力三要素特点:

回应用公式G=mg计算物体的重力

理解、应用

实验探究

经历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理解

实验探究、综合应用

力与运动的关系

经历家利落的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理解

实验探究、填空

理解惯性并会解释惯性现象

了解

填空、选择、综合应用

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运动过程中受力特点

应用

实验探究、选择、综合应用

做受力分析示意图

用力的示意图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理解

选择、作图

测量的初步知识

根据日常经验估测常见物理量

了解

选择、填空

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方法

应用

实验探究、选择、填空

特殊测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应用

综合应用、选择、填空

机械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解释生活中的物理情景

应用

选择、填空

利用频闪照相判断物体的运动特点

了解

填空、选择等

理解S-t图像和v-t图像的物理意义,并用其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理解应用

填空、选择等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应用

填空、实验探究等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

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三种基本力;力与运动的关系;时间、长度的基本测量知识和特殊的测量技能、机械运动和简单的运动学公式的应用。

所研究的物理现象与实际紧密相连。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近年来中考试卷中被专题知识点所占分值较大。

对三种力的基本探究,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能用示意图描述力及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等都是考试的热点问题。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

测量的初步知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103米;1分米=10-1米,1厘米=10-2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

0.07mm地球的半径:

6400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考点/易错点2:

测量方法

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

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

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考点/易错点3: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速度不变)

5、速度:

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速度的单位是:

m/s;常用单位是:

km/h。

1米/秒=3.6千米/小时

7、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用路程 除以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v=s/t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考点/易错点4:

力的基本概念

1:

1、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

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2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6、力的三要素是: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7、力的示意图:

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2:

弹力

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1、弹簧秤的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用法:

(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节指针,使它指向零刻线;

(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秤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秤的测量限度。

3:

重力

1、重力:

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计算公式:

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4:

摩擦力

1、静摩擦:

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所受到的力。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

2、滑动摩擦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  相反

3、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1) 增大压力 ;(2)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

(1)使接触面更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考点/易错点5:

力和运动的关系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俐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易混淆辨析

一:

误差与错误

 

误差

错误

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产生原因

1、仪器精确度不够;2、实验方法不完善;3、环境对仪器的影响;4、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者记录测量结果是粗心的原因造成的

可否避免

不可避免

可以避免

特点

有误差的测量数据一般比较接近真实值

错误的数据一般远远偏离真实值

控制方法

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使用前校准测量仪器;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消除错误的方法:

1、正确的使用测量工具;2、正确读数和记录

 

二:

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

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用v表示瞬时速度

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路程运动的快慢程度。

用v表示平均速度

说明

汽车行驶时速度计上显示的使汽车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只有在指明是那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才有意义

区别

瞬时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的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情况

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整体运动情况

联系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瞬时速和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同。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在全程上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运动物体在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的平均值

三: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

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状态变化,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

存在形式

是一种理想情况下的运动。

实际生活中只有少数物体在短时间内属于此类

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直线运动都属此类

判断运动快慢方法

在任意一段时间内或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可用任意一段或全部的路程与对应的时间根据v=s/t表示速度

再粗略描述其运动情时,仍可使用v=s/t表示平均速度,但这个速度只表示特定的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运动快慢程度

受力分析

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运动方向上受力不平衡

四:

质量与重力

 

 

质量

重力

区别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吸引而是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m

G

量性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单位

千克kg

牛顿N

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无关

有关

公式

m=ρv

G=mg

测量工具

天平

测力计

联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G=mg(g=9.8N/kg)

五:

动摩擦与静摩擦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静摩擦

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