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31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docx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含文献和致谢

摘要

近年来中国利用外商投资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世界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东道国之一。

农业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早的行业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农业利用外资在中国全部利用外资中所占的比重却较低。

当前,我国农业继续加速扩大利用外资,将对于全国农业具体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农业经济跨越发展并快速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特点与成就,探讨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业利用外资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利用外资WTO投资环境政策调整

 

Abstract

Inrecentyears,theuseofoverseascommerceinvestmenthasdevelopedquicklyinChina.SothatChinahasbecameoneofthebiggestamphitryonsallovertheworld,whichhavebeenattractingdirectoverseasinvestment.Agricultureisoneoftheearliestindustryofabsorbingdirectoverseascommerceinvestment.Nevertheless,itsproportiontothewholeuseofoverseasinvestmentinourcountryhasbeenexceedinglylowforalongtime.Basingonthelandscapeorientationandportraitangles,thisarticleanalysedtheactualityandcharacteristicsoftheuseofoverseasinvestmentinagricultureaspect.AlsoitanalysedthepastachievementsinChina.Thenitpointedoutourmainproblems,furthermore,analysedthereasonsforpooruseofinvestment.Finally,itcameupwithsomepoliciesandadvice,whichwereusedtoadvancetheChineseagriculture’suseofoverseascommerceinvestmentinthefuture.

【Keyword】Agriculture,UseofOverseasCommerceInvestment,WTO,ConditionofInvestment,PolicyAdjustment

目录

1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与成就2

1.1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2

1.2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取得的成就4

2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5

2.1外资数量少且分布不平衡5

2.2外资进入的项目少、项目规模偏小且缺乏合理性6

2.3资金筹措困难6

3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的原因6

3.1投资国方面的原因7

3.2我国方面的原因7

4促进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8

4.1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外商投资我国农业奠定基础8

4.2大力改善农业投资环境9

4.3明确产业导向,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合理产业引导10

4.4拓宽引资渠道与方式10

4.5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做好示范推广工作11

4.6提高资金的滚动利用效果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偏低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资引进国,外资的大量进入对推动制度变迁、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国际收支、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经济技术结构和促成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虽然我国农业利用外资过去20年来在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方面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发展状况相比,与各级政府对农业利用外资的预期和努力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或发展滞后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1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与成就

1.1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从零起步,逐步扩大。

我国农业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遍及所有省市。

利用外资的领域包括了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渔业、农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粮食流通与基础设施还有农村的政策调整,农村金融以及农业金融教育科研及推广等十几个领域。

农业利用外资结构日趋优化。

从外资的渠道来源看,既有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农业和金融组织,也有政府、民间组织及其它渠道。

从外资利用方式看,既有国际发展援助,对外借款,也有外商直接投资。

从外资的使用方向看,既有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深加工,也有高科技产业的开发。

根据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两大突破点,即1992年和2001年,将改革开放初期至今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起步阶段(1979-1992年)。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全国累计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约1092亿美元。

外商在我国投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和水利)的项目数达到2764个,占总项目数的1.4%。

协议外资额约1906亿美元,占总协议外资额的1.8%。

改革开放初期年均利用外资额约0.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38%。

这期间,我国农业利用外资项目按资金来源划分,国外贷款占48%,外商投资占44%,国外援助占8%。

第二,推进阶段(1993-2001年)。

从1993年到2001年,我国农业利用外商投资项目7700个,合同外资金额175.79亿美元。

2001年,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887个,占全部项目数的3.39%。

合同外资金额为17.62亿美元,占总合同外资金额的2.54%。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9.00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2%。

农业外资利用年均增长率为5.00%。

在此阶段,国际机构和双边政府贷款项目协议金额均占40%,援助项目协议金额约占5%,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协议金额约占55%。

利用“国外援助”,包括粮援和技术援助的数额明显减少,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贷款项目有所增长,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金额大幅上升,所占比例呈直线上升趋势,这是发展方向上的新变化。

第三,一体化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到2004年,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3221个,占全部项目数的2.71%。

合同外资金额为72.35亿美元,占总合同外资金额的2.06%。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金额32.43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94%。

年均增加39.2%。

2005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2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19%。

2006年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为1409个,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44亿美元。

2007年1-3月,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09个,合同外资金额10.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7亿美元。

引进外资规模逐年扩大,外商对华投资信心增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外商投资首选地区之一。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利用外资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

外资来源中官方资本比重逐步下降,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上升。

但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农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比例仍然很小,总体水平不高。

如表1所示,我国农业即第一产业利用外资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比重很小,一直在2%左右的低位徘徊。

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我国的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投资相对较少,特别是对第一产业投资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表12000-2005年三产业外商直接投资额和所占比重(单位:

亿美元)

年份

总额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绝对数

比重(%)

绝对数

比重(%)

绝对数

比重(%)

2000

407.15

6.67

1.66

295.75

72.64

104.64

25.7

2001

468.78

8.99

1.92

347.98

74.23

111.81

23.85

2002

527.43

10.28

1.95

394.65

74.83

122.5

23.23

2003

535.05

10.01

1.87

391.8

73.23

133.25

24.9

2004

606.3

11.14

1.84

454.63

74.98

140.53

23.18

2005

603.25

7.2

1.19

446.8

74.07

149.24

24.74

数据来源:

根据中国统计局2000-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

1.2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业科技水平快速提高,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国农业积极利用外商投资是密不可分的。

外商投资的介入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业的建设步伐,也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也促进了农产品的出口。

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

通过吸引外资加大了我国农业资金投入,促进了农业稳步发展,为我国农业规模扩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利用外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整治、荒山荒地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购置农业机械、农用电网、农村公路建设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效率,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促进了农业技术进步。

通过外资项目我国引进了10万多份动植物种资源和大批先进实用、效益显著的技术成果,如地膜覆盖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农业遥感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养鸡、网箱养鱼、水果蔬菜保鲜加工技术等。

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近百种作物上应用,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已在10多个省推广,应用面积达2亿多亩,引进效益均超过了10亿元。

第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外商投资集中在农产品加工领域,这些加工企业与农产建立起利益共同体,有效地延伸农业产业链,成为产业化的龙头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外资项目对农业的直接影响包括带来了现代农业的经营观念,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五,带动农业外向型经济发展。

外商投资的同时带来了国外的销售渠道,目前农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创汇额已占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三分之一。

第六,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素质。

无偿援款连同部分优惠贷款一起成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要资金,利用这部分资金对边远、贫穷落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治理,消除农村中的贫困因素,为项目区农牧民增加收入,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加快脱贫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七,推进了农业改革。

外资项目在农业推广机构改革、农业信息体系建立、动植物检验检疫规范管理、农村金融(小额信贷)试点研究、农业普查、农业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等多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推动了国家的农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改革。

2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外资数量少且分布不平衡

   从外资布局来看,广东、江苏、福建、山东四省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额占全国很大比重,而包括四川、河南、安徽、湖北等农业大省在内的广大中西部地区农业利用外资额则少得可怜。

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不平横性则更为突出,仅广东、福建、山东三省农业外商投资协议金额就占了全国的近70%。

这种农业外资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从外资数量上来看,规模小,比例少。

目前,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小,外方合作伙伴多是中小企业,跨国公司投资农业的比重较低。

从投资规模上看,农业投资的平均规模都比较小,主要在100万-500万美元之间。

从协议金额的相对比重看,农业利用外资的比例仅为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3%,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金额占全国外商投资协议金额的比重与农业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形成鲜明反差。

2.2外资进入的项目少、项目规模偏小且缺乏合理性

    在农业项目中,除少数大型种植业项目和涉及配额、许可证的项目外,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由于投资过多、回收期较长、风险较大、外商投资则较少,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另外外商对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也缺乏兴趣,因而难以提高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而且我国农业外资项目绝大多数是50万美元以下的小项目,大大低于外商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

项目规模过小决定了其作用的局限性,难以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及在更深的程度上和更广的范围内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

    在农业项目中,由于国家在宏观上对其没有政策引导,而是由各地政府自行审批,从而导致了外商投资集中于小型的一般农产品加工项目,集中于少数省市的部分地区,没有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

同时,由于外商投资集中于小型的农产品加工项目,高科技含量、高新技术与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低,影响了农业比较效益的提高。

2.3资金筹措困难

   一方面,我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渠道主要是官方资本,形式单一,与农村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不相适应,同时外资的到位率很低;另一方面,农业外资项目的国内配套资金筹措困难,存在着政策上、管理上的问题,又受到国内银行贷款指标难以全部落实的制约,使配套投资的资金不能完全到位,导致配套资金贫乏.

3我国农业利用外资偏少的原因

关于我国农业利用FDI总量不足的原因,本文欲依托邓宁(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衷论来分析。

邓宁认为:

对外投资就是企业将所有权优势和东道国特定的区位优势通过市场内部化结合起来的过程。

其中,投资国的所有权优势包括:

技术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垄断优势和组织管理优势等;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包括:

自然禀赋优势和投资环境优势。

下面就分别从投资国和东道国两方面逐一分析。

3.1投资国方面的原因

农业本身的特质决定农业是一个最接近完全竞争的行业,投资者投向农业,难以形成一定的所有权优势,尤其是垄断优势。

这就使得农业在获得垄断利润回报方面缺乏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技术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资源,技术优势是投资国企业最重要的资本。

然而农业技术存在较强的地域性,使外商投资农业难以利用其拥有的技术方面的垄断优势。

因为,农业技术总是与一定的土壤、气候和水文条件相关联,过大的土壤、气候和水文条件差异会使一国的优势农业技术难以直接移植到另一国。

因此,一些拥有先进农业技术的国家由于这种技术移植存在先天“水土不符”,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投资别国农业的动机。

第二,农业生产是在户外进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使得竞争者之间关于农业技术模仿、传播变得极为容易且成本较低。

这就使一种先进农业技术难以较长时间维持其垄断优势。

因此从这一角度看,也会大大降低以垄断的技术优势投资农业的外商积极性。

3.2我国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的初级阶段,尚未脱离弱质产业特征。

农业的弱质,主要是结构上的不合理,市场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缺乏规模效益。

第一,目前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人工劳动占统治地位。

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分工基础上的企业化生产方式较为少见。

而国外投资者的规模化、机械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则要求国内有相应的生产组织形式与之对接。

缺乏一个现代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载体,必然造成FDI项目难以展开有效的管理和运作,这是外商较少投资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中国农业在同国外农业的竞争中缺乏绝对优势。

我国农业资源(耕地、水等)人均拥有量少,劳动力过剩,农业生产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先天和后天诱发的因素致使我国农业在国际比较中总体处于绝对劣势。

鉴于此,使得那些投资农业的外商不愿将资本投向我国。

第三,我国农业投资环境缺乏对外商的吸引力。

除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外,在投资软环境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迄今,我国政府尚未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在农业面临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情况下,外商也同我国的几亿小农一样,很难形成稳定的收入预期;农业虽然是我国引进外资中一直鼓励的产业,但是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得到的是低国民待遇,比如外商企业难以得到有关银行用于农业的建设性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

4促进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政策建议

我们要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利用外资的重点行业是工业、服务业,而农业利用外商投资与这些行业相比是较少的。

但是外商来中国投资农业领域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政府正在加紧调整农业相关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事实上,外商投资于农业的环境在中国得到了不断的改善,而且空间也是比较大的。

今后我们应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积极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不断调整和优化各项政策,以便为外商投资农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这其中包括以下几点。

4.1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外商投资我国农业奠定基础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对我国农业的功能、发展方向以及重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体来说,不合理的农业结构是造成我国农产品品种单一且质量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我国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应作为重中之重。

要注重挖掘和发挥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农业的比较优势,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

虽然,在国际比较中,我国农业总体缺乏绝对优势,但是,不同农业部门和地区仍然存在相对比较优势。

例如,在粮食生产的国际竞争力日渐式微的同时,肉类的国际竞争力却在不断提升。

我国农业调整部门结构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不仅存在于种植业与畜牧业之间,还存在于种植业与园艺业之间,以及种植业内部。

根据现在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在最近几年按照以下的思路,也就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建设,对农业的经济性结构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制定和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通过集中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把优势产区尽量地建设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区,同时进一步推动全国农业生产力布局的优化。

坚持产业化的方向,并且注重提高农民组织化的程度,从而能够加强与投资方的合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合作伙伴和合作环境。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应扬长避短,尽可能的发挥优势,避开劣势。

只有将农业结构调整合理,相对比较优势显现出来,才能更多的吸引外商投资中国农业。

目前,优势农产品不仅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国外企业家能够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具有这样比较优势的地区和项目上,这样才能推进中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4.2大力改善农业投资环境

建立一个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为外商投资中国农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加强投融资改革的步伐,充分调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农民和外商等多方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多渠道、多经济成分投资农业领域,从事农业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机制,为外商投资中国农业创造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逐步加大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并将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我国农业的领域和空间。

在继续加快农村和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重点改善投资软环境。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对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政策上应给予倾斜、优惠,帮助外商减少投资风险,为外商投资农业营造一个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政策环境;重新调整农业税收政策,为促进农业发展,进行了农村税费的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税收调整等财政手段的应用,首先通过取消农业特产税,逐渐降低农业税率来支持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加强特色农业的发展。

通过这种税费上的措施、改革能够为农业的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其次是对于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粗加工业所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

对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逐步转变政府的职能,为中国农业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为了适应、达到世贸组织的要求,中国政府需要不断清理、修改与世贸组织不相符合的政策、法律和规章,进一步完善有关农业领域吸收外资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审批程序,简化办事手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树立为企业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扩大农业保险的范围,使农业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更要加强市场机制建设,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制止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发生;在外商来华投资目录中,要调整和放宽了投资农业的重点和领域,修改农业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国外企业在投资我国农业时能享受到国民待遇,以便为外商企业来华投资农业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公平、统一的市场环境和完整的法律环境。

4.3明确产业导向,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合理产业引导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要求和外商投资特点,可大体确定外商投资农业的产业选择:

重点鼓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是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开垦宜农荒地、兴修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及开发低洼盐碱荒地、滩涂、浅海等方式,扩大种养规模,提高农产品质量;鼓励外商投资粮棉油糖果菜等农作物优良品种和新畜(禽)种、种苗的引进,农产品的储藏(保鲜)、深加工等综合开发项目、创汇农业项目等;允许外商投资一般农产品加工项目和供应城市的水果、蔬菜仓储、保鲜、运输项目。

地方政府主导,精心组织农业项目包装和推介。

为了避免农业利用外资工作的盲目性,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科学制定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划,进行农业项目包装,搞好外资进入的导向;另一方面,要精心组织,积极通过各种会议和媒体进行项目推介,努力开拓对外联系渠道。

在农业区划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针对自身的资源条件,立足于发挥本地比较优势,规划出农业利用外资的特色园区,通过精心包装后再向外商推介。

4.4拓宽引资渠道与方式

在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利用无偿援助、优惠贷款的同时,要努力开拓和利用新的外资、外援渠道,主要是开拓民间资本和国际商业资本的渠道。

从外资来源看,在继续吸收韩国、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投资的同时,要加大吸收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力度,重点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大商社、跨国公司投资。

除继续通过建立三资企业利用外资以外,对一些农业综合开发、创汇农业项目,特别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积极采用融资租赁、合作开发、项目融资、境外上市、跨国并购等方式。

对于一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凡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可采用BOT方式吸引外商投资。

建立农业利用外资项目库,定期对外公布重点招商项目名单,广泛采用上门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

4.5加强项目后期管护,做好示范推广工作

效益的高峰期一般是在项目建成后几年,甚至是十几年后才出现。

在项目竣工后还有必要调整力量,继续设计、扩大新项目,加大示范推广工作.扩大治理范围,巩固项目成果,扩大项目的影响。

4.6提高资金的滚动利用效果

项目后期建设中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无偿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