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外来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来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来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外来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草稿)
洛阳市36中学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也是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跨区域的人员流动也日益增多。
如何使外来工子女在流入地得到同等教育的机会,如何使外来工子女能尽快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是全社会高度关注也亟需解决的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要求“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生活的教育,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使这些外来学生能较快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去”。
外来务工人员为流入地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只有给他们的子女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才能使他们更安心地为所在地区的建设作贡献。
由此可见,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教育,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更是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外来务工人员与日俱增,大量随迁子女涌入我市学校就读。
他们在参与、支持洛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市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洛阳市委市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
作为一所地处洛阳市区城乡结合部的公办初中,学校周边生活着数量较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近几年,学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接收外来工子女到我校就读,使我校外来工子女的入学率在不断递增,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成了我校的主要生源。
目前,我校的外来工子女已接近学生总数的70%。
随着我校外来工子女的持续增长,他们在诸多方面的不良习惯逐渐显现出来。
特别是在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相对来说,他们的生活习惯差,如不经常洗头、洗澡,衣着不整洁,乱丢纸屑,随地吐痰,说话不文明、讲粗话、脏话、对人不礼貌,缺乏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等;学习习惯也差,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缺乏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怕困难,对教师的言语指示理解能力差,反应慢,做作业不认真,马虎,甚至不愿做,读写能力不足,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等等。
虽然我校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积极而有效的配合,加上有些学生经常会在中途转入或转出我校,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老师的付出也难见成效。
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不免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其创新意识和教育热情也随之逐渐消退。
由此可见,激发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创新意识,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综观上述,本课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既符合了国家对整个德育教育发展的要求趋向,更立足于学校现有的德育问题,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外来工子女”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外来工通常指的是从外省外市来本地城市务工的人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一般只能在本地劳动密集型企业从事低端工作,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工子女”。
2、“行为习惯”的界定:
是指人在一定情境中所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一种行为方式,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本课题中,依据我校外来工子女的特点,主要定位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研究。
3、“养成教育”的界定:
“养成”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养成教育策略”是指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4、外来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
主要是在既尊重、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优良习惯的基础上,针对他们在初中阶段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着重探索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以及实施教育的课程设置与优化等策略,使他们逐步养成符合道德规范、健康标准的生活习惯,符合科学规律、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等。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外来工子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新群体,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国外无此研究。
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对外来工子女的教育比较关注,各地已纷纷开展相关的研究。
在社会教育研究中,郑蓉在《当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中认为,社会教育非常薄弱,不良的社会环境和风气时时影响着流动人口的子女,对流动人口子女社会教育,应该从转变观念、制度创新、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区教育等方面入手,来达到加强社会教育的目的。
在家庭教育研究中,周芳在《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干预》中指出,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期望孩子能够上大学、研究生,期望孩子将来能够有一个好的出路,从事较好的职业。
在学业状况研究中,外来工子女大多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有较强的家庭责任感,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学习压力大,对学习方法的领会和掌握方面有明显欠缺,由此表现出学习能力的不足和学习效果的低下。
2、本课题研究价值
在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与和支持对本地城市的发展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他们的子女越来越多进入我市公办学校。
目前,我校的外来工子女人数接近我校学生总数的70%。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外来工子女较难融入本地学生群体之中,已引发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家与民族命运的大事。
习惯会造就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对外来务工子女进行行为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对外来工子女的研究与教育,能促进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之间,外来务工人员与学校、社区的联系和沟通,使他们能尽快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化解矛盾、隔阂,融洽情感,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外来工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明显。
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从这一意义上讲,无疑能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对外来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进行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学校管理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工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实践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原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
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2、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3、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更新教育观念是前提,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基础。
外来工子女教育的特殊性已成为和谐教育的绊脚石,我校提出外来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正是基于和谐教育的目的。
五、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主体目标:
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和改革实践,使我校外来工子女在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有明显提高;探索出适合本校提高学生特别是外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
2、具体目标:
(1)明确影响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的潜在因素;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等观点,在实际锻炼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转变对外来工子女教育的措施与方法,形成适当的提高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的有些有效途径。
加强学校德育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和规范校园常规管理,
(3)解决外来工子女行为习惯差的问题。
充分发挥家校共管同育作用,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科学严谨、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管理新模式。
(二)研究内容
外来工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渗透于学习、生活、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主要包括良好的做人、做事、学习习惯。
做人教育,课题的核心理念是培养爱心、责任心,体现为:
感情真挚、勇负责任、明礼诚信、乐观开朗。
做事教育,课题的核心理念是遵纪守法,做事前有计划,做事中善于合作、不怕挫折,做事后有成效。
学习教育,课题的核心理念是持之以恒、开拓创新。
体现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学用结合,敢于创新。
1、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和研究:
(1)影响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问题的潜在因素研究;
围绕“调查分析外来工子女,了解他们养成教育问题”这一前提下,针对我校外来工子女的特点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研究的方案,包括:
A、调查对象:
外来工子女及其家长、相关教师、同班同学;
B、调查内容:
家庭的教育环境、学校对外来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外来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行为习惯及思想态度等;
(2)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外来工子女自身心理现状对养成教育提高的影响研究;
A、对相关教师(包括班主任)和周围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眼中这些外来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和思想现状;
B、通过直接对外来工子女观察、咨询、个别谈话等,了解外来工子女的心理素质及对待自身养成教育问题的认识;
(3)分析调查结果。
经过充分调查了解之后,从内外因素两方面着手,对所获资料进行详细地分析和处理,从每个细处入手写好调查报告,做好记录分析,得出影响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的主要潜在因素的结论,以备以后具体实施转化方法。
2、个案研究:
(1)寻找外来工子女典型,通过改善家庭教育对提高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的跟踪研究;
(2)寻找外来工子女典型,通过优化心理素质对提高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的跟踪研究;
3、反馈评价。
(1)评价方法:
A、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B、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相结合;
C、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相结合;
(2)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包括家庭教育情况评价、教师情感态度评价、外来工子女心理素质的评价、外来工子女兴趣、态度的评价、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的评价等。
(3)评价结果:
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吸取实验中的经验,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再实验再分析,以取得最优化方案。
六、研究步骤与方法
1、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做好课题方案的设计和论证工作。
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对外来工子女的行为现状、心理现状、家庭及其教育现状、学校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搜集整理有关资料
(1)成立课题组和课题领导组,专人负责,分工明确。
(2)调查了解国内外外来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现状。
(3)申请立项,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