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522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docx

同步测试培优《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历史人教必修2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纵轴为“影响力”),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A.A理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B.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在B理论指导下开始的

C.B理论崇尚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做好“守夜人”角色

D.A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是经济“滞胀”

2.“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 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加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

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了大力度的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实施的措施成效显著,解救了经济危机

4.到1933年3月,胡佛当政的最后一周,美国全国18600家银行大多数已没有支付能力,相继关门;财政部已发不出联邦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

美国的“破产”从本质上表明(  )

A.美国的财政金融已陷于崩溃局面B.美国承受经济危机的能力较差

C.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D.美国的经济地位在迅速地下降

5.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大型钢铁厂,都是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

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美德试图争取苏联结盟

C.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D.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

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7.看图直接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矛盾是(  )

A.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大资本家与小投资者之间的矛盾D.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8.1930年美国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

该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

据统计,1932年美国从欧洲进口总值仅3.9亿美元,而1929年为13.34亿美元;1932年,美国向欧洲出口总值为784亿美元,而1929年高达23.41亿美元。

该法案()

A.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根源B.促进了美国就业率的上升

C.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D.表明国家干预经济时代的开始

9.19世纪30年代美国流传的一首民谣说: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该民谣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危机给美国敲响了警钟B.美国总统的威信在迅速下降

C.美国经济政策引起民众不满D.危机给美国带来灾难性破坏

10.霍布斯鲍姆把1914-1991年这一时期定义为“极端的年代”,他认为经历了1914-1945年的“大灾难”时期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兴起了一股重大的改革与重组之潮.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的共同之处是(  )

A.经济改革转向政治改革B.扩大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C.继续推行自由主义思想D.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11.如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金融市场风险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12.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13.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

这体现出(  )

A.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14.下图反映的是1929年1月~1933年3月75个主要贸易国家的总进口额(按百万金本位美元计算)此图说明了这一时期()

A.各国贸易逆差十分严重B.美元本位制度已经破产

C.贸易保护主义大行其道D.经济危机重创世界经济

15.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斯大林模式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16.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

“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  )

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B.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

C.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17.观察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由此可以判断()

A.关税税率取决于国家经济实力B.自由贸易政策促成了科技革命

C.经济危机冲击贸易自由化政策D.布雷顿森林体系促使税率下降

18.“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

”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甚至有人认定这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

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世界各国追求进步的人们,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可是,当他们亲自踏上那块真实的土地时,反应是多么的不同啊!

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的同时,甚至断言:

“……布尔什维克可能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

——摘编自《在苏联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什么》

材料二 1935年6月,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应高尔基邀请,和妻子玛丽亚一起访问苏联。

他把自己敏锐的观察和思考,写入了《罗曼·罗兰日记》。

在日记中罗曼·罗兰写道:

“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

‘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一方面又认为那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必须承认这一切……青年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的成就相比较。

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这样的事,就会产生动荡’。

——摘自《〈莫斯科日记〉:

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材料三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

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

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不从供求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的内在的错误……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表现对建筑材料等等的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摘编自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1928年9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的苏联成为东西方人共同向往之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泰戈尔和罗曼·罗兰在苏联看到了什么?

作为苏联经济学家的布哈林又看到了什么?

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20.国际贸易是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

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材料二 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据《中国近代史史料集》整理

材料三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

……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1932年英国议会通过《进口关税法》,规定除小麦、肉类和英国不生产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进口商品都要征收进口税。

欧美日等国进口关税税率也基本提升到52%。

——以上材料摘自《贸易战争》

材料四“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征。

分析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3)二战后西方国家找到的“有秩序的方法”是什么?

效果如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曲线图可知,A理论是自由放任主义政策,B理论是凯恩斯主义。

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

美国罗斯福新政只是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而不是指导,故B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滞涨阶段,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干预,发挥市场的作用,使得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复苏,故D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A项说的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项是说的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工人工资水平低,造成购买能力低,这样就出现生产相对过剩,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故C正确;D项说的是政策原因,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材料中“胡佛任总统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国家公园增加了40%,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大危机中,美国总统胡佛并没有一味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而是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其做法还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所以答案选C。

A项与题意内容不符,BD项与所学知识不符,故排除。

故选C。

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仍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结果加剧危机,这说明应改变自由放任政策成为当务之急,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故选C。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斯大林模式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苏联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受到西方国家的排挤、干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32年”列宁已经逝世,且斯大林已放弃新经济政策,实施工业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32年”可知,西方正爆发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而苏联正值社会主义高速发展的阶段,所以才会出现“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美国和德国帮助建造”的现象,故D项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题干时间1936年说明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材料中“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信息说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故本题选择D项。

A中罗斯福是国家干预经济体现,不符合“为私营企业”题意;罗斯福体现两种结合,故B项错误;C中“政治自由”与材料中“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不符。

故选D。

7.【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直接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矛盾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故D正确;ABC均不是直接矛盾,排除。

故选D。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胡佛政府的关税政策,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故A项错误;美国政府的政策不仅不能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反而导致出口贸易受阻,导致出口企业破产,工人失业,故B项错误;D项指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排除;美国单方面提高关税,必然会引起别国的关税报复,破坏了国与国之间的互信机制,不利于世界贸易发展,C项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及正确认知的能力。

依据材料“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始于美国华尔街股票交易所的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工农业生产和金融领域的全面危机,从而反映危机给美国到来灾难性的破坏,故D正确;A项表述不全面,BC项在信息中无体现,故排除。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这股“改革与重组之潮”是指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是经济改革,没有转向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故B项正确;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非自由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美苏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ABC项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1932年罗斯福竞选当总统,而开始推行新政是在1933年罗斯福就职总统后,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在经济危机下,美国的产品出口受到一定限制,为保证产品出口,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国会通过了低关税率的《贸易协定法案》,故A正确;新政当时并没有结束,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反法西斯同盟,且法案的通过也不是为了反法西斯,故C错误;D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29年经济危机以后各国实行贸易壁垒,这样没有促进世界市场的发展,反而遏制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B.凯恩斯倡导的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主要是对内政策,而不是对外贸易。

C.各个国家纷纷实行关税壁垒,说明各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没有协调,缺乏沟通,各行其是,体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国际经济缺乏规则。

D.材料没有体现出政治危机的出现。

故选C。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1929-1933经济大危机时期各国总进口额不断下降,但无从得知各国总出口额的的基本状况,故A项错误;该时段国际上并未实行美元本位制,故B项错误;全球总进口额的下降可能与贸易保护主义有关但不能得出大行其道的结论,故C项错误;75个主要国家总进口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重创全球经济,故D项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大危机期间西方国家对苏联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分析比较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分析材料信息可见,1918年后即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敌视和封锁苏联,但到了30年代经济大危机期间美英将大量机器设备大量出口苏联,既满足了苏联经济发展的要求,又增加了国家的出口贸易收入,减缓了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说明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故D正确;苏联新经济政策到1928年就实际上停止了,与材料的时间不符,A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1933年罗斯福实施新政时采取的措施,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30年代英美等国把大量机器设备销往苏联,对苏联来说是抓住了巨大的机遇,转嫁危机至苏联与史实不符,C错误。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从材料“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可知,胡佛总统不是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故A错误;从材料“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可知,不是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而是政府的干预,故B错误;材料看不出胡佛总统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故C错误;根据材料“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预,故选D。

17.【答案】C

【解析】从材料图表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美国经济实力逐渐超过了英国,而在不同时期,英国的关税税率整体上低于美国,故A项错误。

自由贸易政策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

从表格信息看,与其他时间相比,1931时,英国和美国的关税税率都是比较高的,原因是经济危机时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故C项正确。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税税率升降无必然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旨在考查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并正确归因的能力。

题目中未提及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及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的弊端,故无法得出AD两项的结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器业和建筑业等工业部门显示出蓬勃生机。

商品丰富、物质充足。

故C项的说法错误;由题目中的信息“美国经济的不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可知生产相对过剩严重是造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重要原因,故选B。

19.【答案】

(1)原因:

20年代初:

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30年代中期: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

(2)他们一方面看到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而取得的工业成就;另一方面也看到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的现象,并引起担忧。

布哈林看到苏联没有按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过快。

启示: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平衡发展。

【解析】

(1)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一中“苏联建立后激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希望”并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出20年代初的原因为:

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看到了新的曙光,因此成为他们的向往之地;由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结合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不同的经济状况的相关知识,得出30年代中期: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打击,法西斯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日渐凸显,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吸引了西方人对苏联的热情。

(2)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二中的“大加赞赏苏联的成就”和“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等可以看出两个人看到了“苏联因掀起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建设高潮,充满青春活力,建设热情高涨而取得的工业成就”;同时,通过两个材料中的“只是一种治疗方法,但是这种疗法是不能持久的”和“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可以看出两个人还看到了另外一面,即“集权体制和特权阶层形成,践踏民主的现象,并引起担忧”。

第二小问由材料三中“在我们这里弦绷得太紧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布哈林看到苏联没有按客观经济规律发展工业,发展的速度过快。

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得出启示: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注重改善民生,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应协调、平衡发展。

20.【答案】

(1)特征: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使西方领先于东方;新交通工具(蒸汽机、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特征:

国际贸易几乎停滞,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原因:

一战造成帝国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贸易保护。

(3)方法:

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效果:

①稳定了世界货币金融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②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民主化的方向发展。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中期世界贸易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