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7讲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7讲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7讲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历史第17讲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7讲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目标解读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4.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重大史实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西方对华商品输出;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 地区。
②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①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
②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 。
(3)影响:
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易错点拨】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但就整体而言,其解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陷入 的窘境。
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统治阶级中一部分当权人物发动了“求强”“求富”的洋务新政。
(2)兴起:
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3)活动
①创办军事工业:
以“自强”为旗号,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创办民用工业:
以“求富”为旗号,创办 、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
③筹划近代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 三支海军。
④兴办近代教育:
创办了 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问题思索】洋务经济
清政府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和官僚管理运营,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使其具有买办性;采用机器生产,民用企业生产面向市场,又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和近代性;以垄断面目出现,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4)失败:
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5)影响
①引进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 的发展。
②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③对本国 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官办企业占主体情况下民营企业的产生)
(1)背景
①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其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②外商企业的丰厚利润,起到了刺激作用。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 ,起到了诱导作用。
(2)表现
人物
地点
企业
方举赞
上海
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广东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朱其昂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3)影响:
在中国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了 生产方式。
【问题思索】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不是完全由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常发展来的,而是深受“欧风美雨”的影响。
这种现象和中国逐渐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环境有关。
4.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的变迁
①原因:
西方文化逐步渗透;晚清政府的推动;中外民众的交流。
②表现
服饰: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饮食:
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出现西餐馆、咖啡店等;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住宅:
中国官员和商人建起欧式洋房、中西合璧的豪宅。
(2)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
①交通:
鸦片战争后,列强在华设立轮船公司;1872年,洋务派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19世纪70年代,列强建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建唐胥铁路。
②通信:
19世纪70年代,丹麦电报公司在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19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人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③大众传媒: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开始自办报刊。
考点一 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晚清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
(1)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2)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3)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史论结合】
史料 (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能出口。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
解读 史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输入的洋布、洋棉侵占了中国的市场,东南沿海的传统棉纺织品销量不断下降,商业贸易逐渐衰退。
这说明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趋于解体,其实质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问题 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然经济解体的含义及影响。
考点二 洋务运动
全面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洋务运动缩短了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时间,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进程,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起到了重要作用。
(1)思想: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
“中体西用”的思想是洋务派企图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来维护落后的封建统治。
统治阶级承认了“中学”的不足,寄希望于“西学”。
(2)经济
①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在生产技术方面发生了空前的大变革。
②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工业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为基础,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它打破了中国市场上外国商品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国经济近代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政治
①洋务运动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无产阶级成长。
②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中国产生了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后来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及教育:
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和教育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军事上,不仅筹划了近代海防,还注重培养近代军事人才;教育上,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史论结合】
史料1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史料2 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解读
(1)史料1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议和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洋务运动的发起者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镇压农民起义、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封建统治。
(2)史料2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客观影响。
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问题 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洋务运动。
高考试题
考查内容
命题立意
2017·全国卷Ⅱ·28
洋务运动之福州船政局
依托历史记载,考查洋务企业的生存环境
2017·全国卷Ⅰ·28
洋务运动之开平煤矿
从开平煤矿的税政切入,综合考查洋务运动
2016·全国卷Ⅰ·28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创设新情境,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2016·全国卷Ⅱ·28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晚清融入世界市场的情况
2015·全国卷Ⅱ·28
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从不同洋务派人物情况切入,考查洋务运动期间的社会观念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8
中、印两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情况
从比较的角度切入,考查中、印两国融入世界市场程度的差异及原因
考题1[2018·江苏卷]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
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洋务企业(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考题2[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考题3[2017·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考题4[2017·天津卷]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是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
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考题5[2016·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考题6[2016·江苏卷]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
“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考题7[2015·全国卷Ⅱ]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考题8[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考向1 晚清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2018·新疆乌鲁木齐诊断]下表为1840年、1894年国产粮食商品量、商品值估计表,这从侧面反映出( )
国产粮食商品量
国产粮食商品值
亿斤
占产量(%)
万两白银
1840年
233.0
10.0
15533.3
1894年
372.5
15.8
37250.0
A.农业生产有了长足进步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2.[2018·广东肇庆三模]鸦片战争前后,国内用棉还靠印度输入补充,但19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棉花出口剧增,从1868年的58万两激增到1895年的1000余万两。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基本让位于商品经济
B.传统手工纺纱业的衰落
C.政府放宽对棉花出口的限制
D.传统小农经济蓬勃发展
考向2 洋务运动
3.[2018·北京昌平期末]李鸿章在奏章中写道:
“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这一认识有利于( )
A.军事企业的创办B.民用企业的创办
C.近代海军的建立D.近代教育的创办
4.[2018·四川绵阳诊断]1878年,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机器设备均从美国引进,聘请美国技术人员担任总工程师,“期渐收回利源”,并规定“十年以内,不准另行设局”。
这一举措客观上( )
A.解决了军事工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B.抵制了欧美列强经济侵略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政府放宽了实业限制
考向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2018·山东烟台模拟]下表为晚清两个不同年份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
对此表信息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项目年代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其他收入
总收入
数额
(万两)
比重
(%)
数额
(万两)
比重
(%)
数额
(万两)
比重
(%)
数额
(万两)
比重
(%)
1849年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
1885年
1885
32
3293
56
714
12
5892
100
A.列强在华投资办厂增多B.“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
C.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6.[2018·辽宁辽南协作校一模]“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
……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
”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
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 )
A.经济发展受外部环境制约
B.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C.侧重轻工业而忽视重工业
D.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