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560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docx

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共2期

2009届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2008年11月份第1期)

1.阅读下列材料:

(36分)

材料一:

当时,尤其是十五世纪,绝大多数人口是自由的自耕农,尽管他们的所有权还隐藏在封建的招牌后面。

——在十七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自耕农即独立农民还比租地农民阶级的人数多。

——大约在1750年,自耕农消灭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人口统计表

时期

农村人口数

城市人口数

16世纪

337.5万

112.5万

19世纪前期

400万左右

900万左右

材料三:

 

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乡居民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这种变化对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12分)

(2)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城市化进程的情况。

材料三图所显示的AB、DE和EF三个不同时间段的城镇人口各有什么变化?

出现这些不同变化的原因各是什么?

(14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举例简要说明英国和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体现出的主要不同特点。

(4分)

 

(4)根据中英两国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有关情况,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分)

 

2.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另外,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35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

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

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官

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东西律例,

以法为宗。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

“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

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第二百一十三条云:

“凡为妇者,

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

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

陈独秀尖锐地指出:

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

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

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

“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材料四放眼将来,具有儒家特色的现代性,在东亚出现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东亚

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

[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

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

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1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

(6分)

 

(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

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9分)

 

(4)材料四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8分)

 

3.阅读下列经济发展状况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0分)

材料一:

1929年至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材料二: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在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的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与1913年对比:

项目

增长幅度%

工业产量

500

生产资料生产

900

机器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

1900

机床、汽车、拖拉机、航空、化学工业

建立起崭新的工业部门

(1)阅读材料一、二,从两段材料这间的联系,说明材料呈现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8分)

 

(2)材料一中受打击的最大的是哪国?

在相同的打击面前,两国试图摆脱危机的道路为何不同?

(10分)

 

(3)材料一中的内容显示,日本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但仍对其全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了什么结果?

结合史实说明其影响有哪些?

(14分)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联已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苏联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8分)

 

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0分)

材料一张謇是晚清状元,立宪派的领袖人物。

但他并没有热心官场;而是以极大的爱国热忱创办实业。

他认为“富国强民之本实在于工”,明确主张应“尽速讲求商务、工艺,以谋抵制洋货倾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他创办了18个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

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然而,好景不长,1922年,仅大生一厂就亏损39万多两,二厂亏损29万多两。

昔日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人教版高中课本)、《近代中国工商人物志》

材料二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强调指出: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

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

的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

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

材料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

民族。

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

——摘自邓小平《振兴中华民族》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张謇创办实业,提出了什么主张?

在近代中国,张謇企业等民族实业发展艰难,其根本原因在何在?

(10分)

 

(2)分析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什么主张?

(4分)

 

(3)分析材料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应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联系材料二并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说明,从“七大”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上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领导人民扫清了中国工业化前进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重大决策,开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18分)

(4)分析材料四,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工业化前进道路上,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什么?

(6分)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曲折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2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

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摘自马恩全集第15卷《1860年·中国纪事》

材料三: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4分)

 

(2)请为这两种观点分别阐述理由。

(9分)

 

20081113

参考答案

1.(36分)

(1)变化:

从15—18世纪,英国农村自耕农逐渐减少,最终消失;16—19世纪,农村居民增加缓慢,城市居民迅速增加。

(4分)原因:

圈地运动使自耕农失去土地,消灭了自耕农;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4分)影响:

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为工业革命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这是工业革命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量劳动力从农村流向城市,使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分)

(2)AB段:

城镇人口有所增加。

这一时期,伴随着工业的优先发展,“一五”计划顺利完成,许多农民进入城镇和工矿就业。

(4分)DE段: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

由于十年“文革”以及经济工作指导思想的失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分)EF段:

城镇人口明显增长。

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城镇人口增长较快;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城市经济活力进一步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

(6分)

(3)英国:

受经济活动的影响较大,如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中国:

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如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等。

(4分)

(4)城市化进程往往受政治运动或经济活动的影响。

(3分)

以下按两方面分别给分:

①良好的经济、政治活动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恰当的经济、政治活动却会延缓甚至停滞城市化的进程。

(3分)②在城市化进程日趋明显的今天,更需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以及良好的政策措施作保障。

(3分)(上述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但此小题总分不得超过6分)

2.

(1)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地位:

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2分)

(2)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说明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6分)(3)儒家伦理道理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

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9分)(4)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

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4分)评价:

学生无论对此观点持肯定或否定态度。

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即酌情给分。

(4分)

3.

(1)材料反映的是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各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幸免。

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8分)

(2)美国和德国。

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原因:

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经济实力不同,统治者个人素质不同。

(10分)

(3)原因:

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

结果:

经济危机使阶级矛盾尖锐,导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军事法西斯专政最终建立。

影响:

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形成了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14分)

(4)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问题:

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8分)

4.(40分)

(1)反对外国经济侵略,主张“实业救国”;(4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6分)

(2)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工业化纲领。

(4分)(3)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转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6分)

政治上:

领导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并由此结束了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

经济上:

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通过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上述举措使中国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地位,从而为中国工业化前进道路扫清了主要障碍。

(10分)实施“一五”计划。

(2分)(4)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4分)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2分)(5)中国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业化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和领导者。

(2分)(言之成理给分)

5.

(1)材料一是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建剥削压迫和民族抗争、反侵略反殖民的感情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

(2分)材料二、三是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意识进步立场上否定太平天国的。

(2分)

(2)材料一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太平天国的斗争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迫使清政府开始改革自强;还打破了西方殖民者将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

第二,太平天国斗争水平高于以往农民战争,其领袖还主张各国通商贸易和最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第三,太平天国与亚洲各国人民组成革命风暴,共同打击西方殖民统治。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

(5分)

材料二、三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定都之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

第二,《天朝田亩制度》实为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20081113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不但没有进步意义,而且一旦胜利将是中国历史的倒退。

(4分)

2009届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创新设计(2008年8月份第2期)

1.(32分)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孟之道"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分)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分)有何进步意义?

(3分)

 

(2)汉武帝时,为什么会"独尊儒术"?

(3分)董仲舒新儒学的特征是什么?

(3分)

 

(3)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目标。

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10分)其积极作用如何?

(2分)

 

(4)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同时,为什么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4分)

 

(5)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传统儒学?

(2分)

 

2.(32分)2005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庆贺的历史性纪念日——台湾光复60周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三藩之乱后其子郑经仍以明朝遗臣身份率兵进攻福

建等地;1682年,郑氏集团派人与清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

”结果遭到康熙帝拒绝;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1684年,请政府设立台湾府。

(1)简要评价材料一中的郑氏父子及康熙帝的活动。

(10分)

 

材料二:

《台湾军民痛击日本侵略军》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4分)

 

材料三:

1941年12月9日,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时声称:

“所有一切条约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

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

“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

”立法院长孙科指出:

“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宣方中宣布:

“日本在中国攫取的一切土地,包括满州、台湾和澎湖列岛无条件收复。

(3)在光复台湾问题上,材料三说明了哪些问题?

试评价国民政府在光复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6分)

材料四:

第二条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反分裂国家法》

(4)目前海峡两岸虽然处于分离状态,但是在领土和主权意义上讲是没有分割的。

分离状态是指治理、治权的分离。

台湾现在只有治权而没有主权,两岸是分离而不是分裂。

请综合分析造成海峡两岸50余年处于分离状态的主要原因。

(12分)

3.(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0年初成立的国际联盟声称,其目的是在于“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材料二:

1944年8月至10月,美、英、苏、中四大国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拟定了关于建立联合国的建议案。

与会国并达成以下协议:

一、鉴于国联全体一致原则对维护国际和平失败的历史教训,联合国大会重要决议只需得到会员国的2/3多数通过即可,大国为常任理事国并享有否决权,所有会员国必须接受安理会决议的约束并予以执行。

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

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以促进国际合作。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当天美国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诬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侵略者”的决议。

7月7日,美国又操纵安理会通过一项盗用联合国旗号掩盖美国武装干涉的决议,成立了“联合国军”建立由麦克阿瑟任总司令的统一司令部。

以后美国纠集了15国组成的“联合国军”直接参战,使朝鲜战争国际化。

材料四:

1973年12月,联合国在委内瑞拉召开了第三次海洋会议,经过9年11次会议,1982年4月30日,终于以压倒多数票(美国反对、苏联弃权)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公约规定各沿海国有权确定至多达12海里的领海宽度,沿海国有对其大陆架进行勘探和资源开发主权。

——以上均摘自黄山书社《世界现代当代史》

回答:

(1)举一例驳斥材料一中国联“声称”的目的。

国联的实质是什么?

(8分)

 

(2)材料二中的“建议案”“协议”、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宗旨的背景是什么?

中国能出席四大国敦巴顿会议的原因是什么?

(8分)

 

(3)材料三中美国为什么能够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政?

其影响如何?

(8分)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有何重要意义?

(8分)

 

4.(32分)2005年关于山西煤炭商人如何一掷千金、如何挥金如土、如何醉生梦死的传闻在媒体上不时出现着。

那几则消息——“一次性购走十辆悍马车”、“在北京买房一出手就是一栋楼”,强力搅拌着大多数中国人的视觉神经。

追溯并总结明清时代山西商人的历史,对于现代山西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7分)

材料一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

明人章懋说:

“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粟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明初山西的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的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

“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有什么变化?

(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12分)

 

(4)被列入世界遗产的中国遗产中有一处在山西,它反映了晋商昔日的繁荣,它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3分)

 

(5)现代山西商人应该从上述材料中吸收哪些教训?

(5分)

 

5.(32分)历史反复证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如今,国共合作、和平统一在海峡两岸的呼声更趋高涨。

材料一:

1924年1927年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

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

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

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破裂告终,但……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

十年之后,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际,国共两党终于又一次握手。

——摘自《第一次握手》

(1)国共前两次握手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又分别有何巨大作用?

(8分)

 

材料二: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现在,我愿趁此机会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一)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三)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

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四)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

……摘自叶剑英: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可以概括为什么方针政策?

(2分)

 

(3)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央政府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2分)为什么不同?

(6分)

 

材料三:

2005年3月28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团飞抵广州,实现了56年来首次以政党名义的大陆之旅。

中国新闻网以《最难风雨故人来--评江丙坤大陆破冰之旅》为题,评论江炳坤的访问:

江丙坤访问大陆,引出又一种两岸交往的模式。

越来越多的民间推动,将使台湾当局的消极政策,更加暴露无遗,使台独伎俩更加没有市场。

我们真诚希望,热烈拥护国共两党,乃至更多台湾政党或团体,在“中国人”的名义下携手,借江氏成功破冰的东风,创造出越来越多的两岸交往渠道与模式,共赴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未来之旅。

(4)江丙坤访问大陆,是国共高层56年来的首次“亲密接触”,这次访问有何重要意义?

(4分)

 

(5)以美国近代历史为例,说明国家统一与民族振兴之间的关系。

(6分)

 

参考答案

1.(32分)

(1)核心内容:

"仁""仁政";强调"礼",维护统治秩序,主张以德治民。

(3分)

背景:

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

(2分)

作用:

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3分)

20080827

(2)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政治统一需要思想的统一来维护。

采纳董仲舒建议统一思想,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3分)新儒学特点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兼采"百家"。

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3分)

(3)唐太宗举措

政治方面:

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2分)

经济方面:

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戒奢从简。

(3分)

文化方面:

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3分)

民族关系:

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2分)

积极作用:

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2分)。

(4)原因: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将矛头指向封建统治思想基础儒家学说。

(4分)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分)

2.

(1)清朝初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确立后,郑氏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