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381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造技术基础 考点.docx

制造技术基础考点

第十六章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加工表面:

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已加工表面,P192

切削用量三要素:

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P192

切削层参数:

切削厚度、切削宽度、切削面积,P193

车刀切削部分的组成:

(三面两线一点),P194

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车刀的标注角度:

(五个),P195~197

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

理解各标注角度的作用

刀具的结构形式(以车刀为例):

P197

整体式车刀、焊接式车刀、机夹重磨式车刀、可转位式车刀

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P199

1)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2)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3)高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

4)良好的工艺性;5)经济性

常用的刀具材料:

工具钢、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超硬材料

理解高速钢、硬质合金的特点及适用范围,P201~202

三个变形区:

注意区分所在位置,P205

第Ⅰ变形区变形形式:

剪切滑移

第Ⅱ变形区变形形式:

挤压

第Ⅲ变形区变形形式:

挤压

切屑类型:

带状切屑、节状切屑、粒状切屑(单元切屑)、崩碎切屑

理解各种切屑在何种切削条件下较容易获得课本p205

积屑瘤:

P206

形成过程:

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切屑底层与前刀面发生“冷焊”作用,致使切屑底层金属发生滞留现象,滞留层与前刀面黏结成一体,最后积累后长成积屑瘤。

积屑瘤对切削加工的影响:

增大实际前角、保护刀具、增大切削厚度、增大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加工硬化:

见制造质量那一章

切削力的分解:

P208

切削合力可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力:

主切削力Fc、进给力Ff、背向力Fp。

切削热:

P211

生热区:

剪切面、切屑与前刀面接触区、后刀面与过渡表面接触区

切削热的传导途径:

切屑、工件、刀具及周围介质

影响切削温度的因素:

P211~212

1)切削用量切削速度、进给量增大和被吃刀量增大,都会导致切削温度升高

2)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强度及硬度越高,切削温度越高

3)刀具材料导热性好的材料,可降低切削温度

4)刀具角度减小主偏角可降低切削温度,前角也会影响切削温度

切削液:

P212

作用:

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排屑作用、清洗和防锈作用

类型:

水类、油类

刀具磨损:

P213

刀具磨损形式:

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刀具磨损机理:

磨粒磨损、黏结磨损、扩散磨损、相变磨损

刀具磨损过程:

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刀具的磨钝标准:

以后刀面的磨损程度作为标准

第十七章金属切屑机床

机床的分类:

P222

机床按加工方法或加工对象可分为:

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床、拉床、插床、锯床、特种加工机床及其他机床等

机床按应用范围可分为:

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机床型号:

由基本部分和辅助部分组成。

P224~225

基本部分的组成:

类别代号;特性代号(分通用特性代号和结构特性代号);组别、系别代号;主参数、第二主参数和设计顺序号;重大改进顺序号;其他特性代号

理解机床型号中的各个代号所表示的意思

机床的基本组成部分:

P227

动力源、主传动部件、进给传动部件、工件安装装置、刀具安装装置、支承件

第十八章机械加工方法与机床

车削:

PPT与P223~246

主运动:

工件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

刀具的移动

车削的特点:

1)易于保证加工面间的位置精度;2)切削过程比较平稳;3)适合于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工;4)刀具简单

铣削:

PPT与P247~251

主运动:

铣刀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

工件的直线移动

铣刀的分类:

圆柱铣刀、端铣刀、盘铣刀、立铣刀、键槽铣刀、角度铣刀、成形铣刀

铣削平面时,有两种铣削方式:

周铣和端铣

周铣:

用刀齿分布在圆周表面的铣刀进行铣削的方式。

周铣又可分为逆铣和顺铣。

端铣:

用刀齿分布在圆柱端面上的铣刀进行铣削的方式。

逆铣:

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

顺铣:

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

逆铣与顺铣的优缺点比较

铣削的特点:

1)铣刀为多刃刀具,生产效率高;2)切削过程不平稳;3)刀齿冷却条件好

 

孔加工的特点:

P251

刚性差,容易产生弯曲和振动;刀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将直接影响孔的加工精度;排屑及散热条件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都不易控制。

钻削:

PPT与P251~255

主运动:

刀具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

刀具的直线运动

理解钻孔、扩孔、铰孔的工艺特点

镗削:

PPT与P256~257

一般而言,主运动:

镗刀的旋转运动;进给运动:

工件的纵向移动或镗刀的轴向移动。

理解单刃镗刀和双刃镗刀的工艺特点

镗削的特点:

1)适合加工孔内环槽、大直径孔;

2)适合箱体类零件的孔系加工;

3)镗大而浅的孔时可悬臂安装镗刀,镗深孔或距主轴端较远孔时应在镗杆尾部进行支承

磨削:

PPT与P260~266

分为外圆磨削、内圆磨削、平面磨削及无心磨削。

理解这几种磨削的主运动及进给运动。

磨削的特点:

1)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2)砂轮有自锐作用;3)径向力(又称背向力)较大,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4)不宜加工较软的有色金属;5)磨削温度高

刨削:

PPT与P258

主运动:

刨刀的往复直线运动;进给运动:

工作台或刀架的间歇运动

刨削特点:

1)刨床结构简单,调整操作方便;2)刨刀形状简单;3)刨削适应性好,但生产效率不高

拉削:

PPT与P259~260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均由拉刀完成

拉削的特点:

1)拉削范围广,加工质量好;

2)生产效率高,一次拉削时多刀刃同时参加工作;

3)拉刀耐用度高,使用寿命长;

4)拉削容屑、排屑及散热较困难;

5)拉刀制造复杂、成本高

齿轮加工:

PPT与P269~270

理解滚齿加工和插齿加工的工作原理,理解他们的各种切削运动

特种加工:

PPT与P271~290

主要有电火花加工、线切割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三束加工(光子束、电子束、离子束)。

理解各特种加工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第十九章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

定位:

确定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加工位置的过程

夹紧:

工件定位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装夹方法(方式):

找正装夹(分直接找正和划线找正两种方法)、夹具装夹

 

夹具的作用:

PPT

1)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2)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3)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生产成本;4)扩大机床工艺范围

夹具的分类:

PPT

机床夹具按使用特点分:

机床附件类夹具、可调夹具、随行夹具、组合夹具和专用夹具

夹具的组成:

PPT

定位元件、夹紧元件、对刀元件、导引元件、夹具体、连接元件和连接表面、其他装置

定位:

PPT基准可分为:

六点定位原理:

PPT

用正确分布的六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得到正确位置的规律

理解常见典型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

完全定位:

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被限制的定位状态。

不完全定位:

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数目少于6个,但能保证加工要求时的定位状态。

过定位:

工件的某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承点重复限制的情况。

欠定位:

指工件实际限制的自由度数目,少于按其加工要求所必需限制的自由度数目的情况。

常见定位方式:

PPT

理解典型表面的定位方法和定位元件(以平面定位、以圆孔定位、以外圆柱面定位、以组合表面定位)

平面定位的元件:

固定支承、可调支承、自位支承、辅助支承(不起定位作用)

圆孔定位的元件:

定位销(有长销和短销之分)、锥销、心轴

外圆柱面定位的元件:

V形块(有长短之分)、定位套筒、半圆孔定位座、外圆定心夹紧机构

夹紧:

PPT

夹紧装置的组成:

力源装置、中间传力机构(三个作用:

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使夹紧实现自锁)、夹紧元件

夹紧力的确定:

夹紧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夹紧力方向确定的原则:

1)夹紧力的方向应垂直于主要定位基准面

2)夹紧力作用方向应使所需夹紧力最小

3)夹紧力作用方向应使工件变形尽可能小

夹紧力作用点确定的原则:

1)夹紧力作用点应落在支承元件或几个支承元件形成的稳定受力区域

2)夹紧力作用点应落在工件刚性好的部位

3)夹紧力作用点应尽量靠近加工表面

典型夹紧机构:

斜楔夹紧机构、螺旋夹紧机构、偏心夹紧机构

斜楔夹紧机构的特点:

1)有增力作用,但不大

2)夹紧行程小。

斜角越时自锁性越好,但夹紧行程越小

3)结构简单,但操作不方便

螺旋夹紧机构的特点:

1)结构简单,自锁性好,夹紧可靠

2)扩力比大

3)夹紧行程不受限制

4)夹紧动作慢,辅助时间长,效率低

各类机床夹具:

车床夹具平衡块的作用:

消除回转不平衡引起的振动

铣床夹具对刀装置的作用:

确定刀具相对夹具定位元件的位置

钻床夹具钻套的形式:

固定钻套、可换钻套、快换钻套、特殊钻套

钻套的作用:

1)提高刀具刚度,防止钻头引入后引偏;2)有利于提高被加工孔的尺寸、形状、位置精度;3)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4)由于不需划线和找正,因而可显著提高生产率。

定位误差分析:

PPT

产生定位误差的两个原因:

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

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不重合

基准位移误差:

定位副制造不准确,使得定位基准相对于夹具的调刀基准发生位移而产生的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的计算题:

计算定位的两种方法:

1)公式法,Δdw=Δjb+Δjw

 

2)极法

例题1:

底面3与侧面4已加工好,现需加工顶面2和台阶面1。

解析:

工序1:

加工顶面2。

定位面为底面和侧面,调刀基准是与底面3相接触的定位平面,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为底面3,均与调刀基准重合,加工时,使刀具调整尺寸与工序尺寸一致,C=H±△H(对一批工件,可视为常量)。

此时的定位误差△dw=0

工序2:

加工顶面1时,定位面为底面和侧面,定位基准为底面3,与调刀基准一致,设计基准为顶面2,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

即使本工序刀具以底面为基准调整绝对准确,无加工误差,仍会由于上道工序1加工顶面2时,使顶面2在H±△H范围内变动(针对一批零件而言),导致加工尺寸A±△A变为A±△A±△H,此误差为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

此时的定位误差△dw=±△H。

(即:

将定位基准到设计基准间的尺寸称为联系尺寸,则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联系尺寸的公差。

例题2:

求工件用V型块定位时的定位误差计算。

工件直径为d(0,-Δd),在V型块上定位铣平面,加工表面的工序尺寸有三种不同的标注方式:

1)要求保证上母线到加工面的尺寸为H1,即设计基准为B,如图a

2)要求保证下母线到加工面的尺寸为H2,即设计基准为C,如图b

3)要求保证轴心线到加工面的尺寸为H3,即设计基准为O,如图c

1)尺寸H1的定位误差(图a)

此时设计基准的最大位置变动量为B1B2,即定位误差:

2)尺寸H2的定位误差(图b)

此时设计基准的最大位置变动量为C1C2,即定位误差:

3)尺寸H3的定位误差(图c)

此时设计基准的最大位置变动量为O1O2,即定位误差:

第二十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制造质量=加工质量)

加工精度:

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图样规定的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符合的程度。

加工误差:

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图样规定的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的偏离。

加工经济精度:

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位置精度的获得:

与工件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法有关

形状精度的获得:

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尺寸精度的获得:

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工艺系统的误差称为原始误差,原始误差的组成:

理解:

原理误差、机床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工艺系统热变形、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PPT

加工误差分析:

正态分布曲线法:

(理解这种方法的特点)

表面质量:

PPT

理解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耐磨性、疲劳强度、配合质量等)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

PPT

减小切削时的粗糙度的途径:

采用较高切削速度;切削韧性材料时粗糙度较

大;增大前角、增大后角;减小主偏角、减小副偏角、增大刀尖圆角半径;减小

进给量等

加工硬化:

PPT

切削(磨削)过程中表面层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体间产生剪切滑移,金格严

重扭曲,并产生晶粒的拉长、破碎和纤维化,引起材料的强化,这时它的强度和

硬度都提高了,这就是加工硬化现象。

残余应力:

理解残余拉应力和残余压应力对零件使用性能不同影响。

振动:

PPT

工艺系统的振动按性质可分为:

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激振动

自由振动:

工艺系统受初始干扰力或原有干扰力取消后产生的振动

强迫振动:

工艺系统在外部激振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特征:

强迫振动的频

率总是与干扰力的频率相等或是它的整倍数。

自激振动:

工艺系统在输入输出之间有反馈特性,并由能源补充而产生的振

动。

又称“颤振”。

特征:

1)没有周期性干扰力;

2)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某一固有频率;

3)自激振动不因有阻尼存在而衰减为零。

产生自激振动的

条件:

E吸收>E消耗

第二十一章工艺规程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工序:

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同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是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安装:

在一道工序中,工件每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安装。

工位:

工件在机床上占据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为工位。

工步:

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走刀:

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又称“工作行程”,是构成工艺过程的最小单元。

他们之间的关系:

生产类型:

PPT

根据生产纲领和产品本身的大小及结构复杂性,产品的制造可分为三种生产类型:

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批量生产。

其中批量生产又分为:

小批量生产、中批生产、大批生产。

各生产类型与不同组织方式之间的关系,PPT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PPT

 

基准的选择:

PPT

定位基准可分为:

精基准、粗基准、辅助基准。

精基准:

经过机械加工表面的定位基准

粗基准:

未经机械加工的表面的定位基准

辅助基准:

零件上根据机械加工工艺需要而专门设计的定位基准,如轴类零件的中心孔、工艺凸台等。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PPT

1)基准重合原则;2)统一基准原则;3)互为基准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PPT

1)余量均匀分配原则;2)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3)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加工阶段的划分:

PPT

加工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粗加工阶段;2)半精加工阶段;3)精加工阶段;4)光整加工阶段

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

1)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2)便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3)便于热处理工序的安排;4)及早发现毛坯的缺陷,以减少损失

工序集中与分散:

PPT

工序集中:

使每个工序中包括尽可能多的工步内容,从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

如加工中心生产。

优点:

1)有利于采用高效专用装备,生产效率高;2)减少了设备的数量,也减少了操作工人和生产面积;3)减少了工序数目,缩短了工艺路线,简化了生产计划工作;4)缩短了加工时间,减少了运输工作量,因而缩短了生产周期;5)减少了工件的安装次数,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而也易于保证这些表面间的位置精度。

工序分散:

使每个工序的工步内容相对较少,从而使总的工序数目较多。

如流水线生产。

优点:

1)可采用较简单的机床,工艺装备的调整也较容易;2)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3)生产准备工作量小;4)设备和工人的数量多,生产面积大

切削加工顺序的安排:

PPT

1)先基面后其他;2)先粗后精;3)先主后次;4)先面后孔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

PPT

加工总余量:

由毛坯变成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

工序余量:

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有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之分

工序尺寸的公差,一般规定按“入体原则”单向标注,而在毛坯的尺寸公差一般采用双向标注。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上道工序的表面粗糙度;2)上道工序的表面破坏层;3)上道工序的尺寸公差;4)需要单独考虑的误差,如形状和位置误差;5)本工序的安装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

工艺尺寸链:

PPT

工艺尺寸链:

在加工过程中,由同一零件有关工序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尺寸链的两个特征:

1)封闭性;2)关联性

尺寸链的组成:

1)封闭环;2)组成环,又分为增环和减环

 

时间定额:

PPT

单件时间的组成部分:

1)基本时间;2)辅助时间;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4)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

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PPT

装配的生产类型:

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

理解各种生产类型的装配工作特点

装配方法:

PPT

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工艺方法:

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和调整法

互换法又分:

完全互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选配法又分:

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理解各种装配方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