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docx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它不仅能有力地促进是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对教师的成长、学生的发展也有重大的意义。
具体表现为:
1、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课程改革是由学校和教师具体实施的,成功与否,离不开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校和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
学校和教师参与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但充分体现三级课程管理的意义,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而且可以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使新课程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理解与实施。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作为支撑,而校本课程开发能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我校生物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生物学素养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不断的构建和重组,对教学实践也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究。
他们注重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而不是开发的结果。
在开发过程中,生物老师们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专业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
同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使生物学满足了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需要,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意识。
改变了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爱好、兴趣等进行个性化学习,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另外,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也有明显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㈠课题确立
校本课程研究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
我们紧密结合本职教学工作去开展校本研究,使教学工作和教研工作能融为一体。
在新课程生物学课本中,象“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等内容,要求学生能说出植物的名称、形态结构特点、生活环境、开花的习性、用途或价值、分布状况、相似物种的识别方法、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预防措施、栽培技术及繁殖方法等内容,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知之甚少,但他们却非常感兴趣,总是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有的还采来很多标本让老师一一给他们讲解。
看到求知欲这么强烈的学生,生物老师们被感染了,于是商讨如何利用好学校的植物资源,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
因为我校是花园式绿化单位:
校园绿化面积近10000平方米,有近30个科,50多种绿化植物。
为此,我们决定编辑“棋山第四中学植物志”,作为生物校本课程之一。
㈡课程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能力、价值观、品质、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具体为:
⑴通过收集植物分类的有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加工资料的能力,知道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⑵了解植物分类的目的、方法和分类单位,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
⑶认识常见的校园绿化植物;知道他们的名称;了解他们的主要形态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用途等;养成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意识。
⑷通过查阅、收集、整理校园绿化植物的有关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⑸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调查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实践能力。
⑹了解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的一般方法、目的和意义。
⑺尝试采集和制作制作植物标本。
知道采集制作标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保护植物、保护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的环境。
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和交流,学会自信,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主动性。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成为研究型、学习型的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学校发展目标
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突出办学特色,使学校成为开放型、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一流示范性学校。
㈢课程结构
校本课程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学目标、评价表、练习与作业、活动拓展、观察记录表、成果展示。
㈣课程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生物校本课程组成员:
全体生物老师
负责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教学资料的编辑、设计、印刷以及课程的具体实施。
2、加强教师培训,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由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组织,对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和资料,转变课程理念,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培训,让学生明确校本课程的意义、目标,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
3、制定生物校本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实施方案、评价表等。
4、由生物老师及部分学生收集、整理有关校园植物的文字资料和照片,设计版面,编辑印刷成册。
5、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生物老师具体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
6、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成果,进行校本课程的评价。
7、做好总结和反思。
㈤课程评价
1、对校本课程的评价
⑴对课程设置的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在实施中的具体情况,评价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和学生活动是否充分;评价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是否能够体现教师的专长;课程在实施中能否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
⑵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
学校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审议、实施、评价的机构和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职责,认真加以落实,使校本课程能够按课程的设置计划加以实施。
⑶对校本课程实施措施的评价。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认真加以落实,并采取得力的措施。
学校优先满足校本课程在实施中教师学习、培训以及资源方面的需要。
莒县棋山四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价标准
任课教师 课程名称 日期
评价项目
评价要点及特征描述
评价等级
得分
A
B
C
D
课程目标
20分
切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
目标表述明确、清楚
课程内容
40分
内容的选择适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成长规律
内容的设计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内容的设计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
所需的课程资源能够有效的获取
课程组织
20分
课程组织规范恰当,具备可行性
组织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课程评价
20分
评价方式方法恰当、多样
评价内容全面,体现教学目标
点评
2、对学生的评价
⑴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评价时注重了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发展性评价,除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合作、交往方面的表现和行为习惯养成等。
⑵管理型评价与激励性评价性结合,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在评价中,不能用教师的标准去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评价要“宽容”些。
评价标准从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
注重学生过程性学习情况,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以发展的观点正确对待学生研究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注意评价始终在宽容、友爱、信任、尊重的氛围中进行,多肯定、多鼓励,以体现评价的激励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意识。
评价从学生的参加情况、作业、态度、情感体验、合作情况等方面进行定量评价。
⑶个人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以个人评价为主。
在进行个人评价时,要使学生能认识到自己参与学习的内容、职责、工作态度,使学生既不有意抬高,也不有意贬低自己。
不求人人都赏识,但求自我能认识,从而使学生能自立、自信、自励、自为。
在进行他人评估时,注意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评价主体可以是指导教师、小组组长、小组成员或家长等。
这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能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莒县棋山四中学校本课程学生学习评价表
评价项目
具体内容
评价等级
自评
A
B
C
D
情感态度
积极参与活动,自觉遵守纪律
善于观察、主动提出问题、建议
不怕困难、勇于克服
小组评价
合作交流
主动和同学配合、相互合作
乐于帮助同学、资源共享
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大胆发表个人意见
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作出贡献
家长评价
学习技能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活动方案构思新颖
会用多种方法搜集、处理信息
实践方法、方式多样
实践活动
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参与
教师评价
会与别人交往
活动有新意
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意识
成果展示
论文、调查报告等
标本、竞赛、汇报、生物报、图片、视频
成果有新意
㈥课程完善与保障
1、统一认识,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课程理念
学校组织师生认真学习校本课程的有关文件及资料,采取专家讲座、师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做法,不断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明确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和目标,促进校本课程顺利发展。
2、制度保证,政策配套
在宣传发动、分析课程开发内外环境的同时,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方案,成立课程开发机构,制定课程开发规章制度,对组织机构、责任分工、课程性质、课程计划、教学原则要求、学习要求、课程评价、课程调控、课程推广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
还建立制约与激励机制,完善评估评价制度,定期进行课程方案、教学的评价,并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列入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年度评优评先工作之中。
努力使课程实施过程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特点。
3、争取支持,加大投入
对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中必需的设备、经费、器材、时间、场地、服务等资源,应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估,统一调配,提供保障,充分利用。
投入一定的经费切实加强图书馆、电子备课室、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使承担课程的教师、学习课程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