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588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docx

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

 

2019年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分析报告

 

一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但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一)勘探不断获得重要发现,储量总体保持高位增长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温和回升,中国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逐步增加。

统计显示,2017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投资2213.5亿元,同比增长18.9%,2018年投资继续增加,预计达2400亿元左右,但明显低于“十二五”年均投资规模,总体仍处于相对低投资水平。

统计显示,2008~2018年,全国石油勘探先后获得23个亿吨级以上油气发现,探明亿吨级以上大型油田或油气区13个,合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7.5亿吨,约占同期全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32.6%。

在鄂尔多斯、渤海湾、塔里木等盆地,相继探明了塔河、华庆、姬塬(3次新增)、环江、蓬莱等超过2.0亿吨的大型油田。

2017年,全国石油勘探新发现2个亿吨级油田,分别为鄂尔多斯盆地的姬塬油田和华庆油田,均为在已发现油田基础上通过新探井实现了新增储量,同时在塔里木盆地塔中碳酸盐岩、准噶尔盆地中拐北斜坡上乌尔禾组以及松辽盆地南部乾安、龙西、渤海湾大港歧口等领域获得5个探明储量超过千万吨的重要石油发现,在渤海湾济阳坳陷、渤海渤中、柴达木等盆地及二连浩特、银额等中小盆地获得油气勘探新发现。

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9.7亿吨,探明率31%,其中90%以上探明储量分布在渤海湾、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珠江口、柴达木等主力含油气盆地。

2018年,全国油气勘探获得积极进展,在渤海成功评价渤中19-6,探明了亿吨级油气田,在黄河口凹陷通过精细勘探落实了渤中29-6亿吨级油田。

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石油勘探获重要发现,沙探1井取得突破,有望形成玛湖-沙湾凹陷大型石油富集区。

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吉兰泰构造带石油勘探获重要发现,完钻11口探井,7口获工业油流,

5口高产,有望形成亿吨级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勘探取得进展,87口

井获得工业油流,23口的石油日产量超过20吨。

伴随着勘探投资的变化,新增石油储量呈现相似的变化特征。

统计显示,2008~2017年,全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114.9亿吨,年均约11.5吨,总体延续了21世纪以来的高位增长。

近年来,受低油价的影响,随着投入下降,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明显下降,2016年新增探明储量为9.14亿吨,较2015年下降18.3%,为近10年来首次低于10亿吨,2017年继续下跌至8.77亿吨。

预计,2018年全国新增石油探明地质储量有望达10.0亿吨左右(见图1)。

图12008~2018年全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统计直方图

∗为预测值。

数据来源:

《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

 

(二)石油开发在经历持续增产后,石油产量出现连续减少

2008年以来,在高油价、高投入的驱动下,中国石油开发与生产出现了持续增加,2010年产量突破2.0亿吨大关,到2015年增产至2.15亿吨,8年间年均增产约300万吨,年均增长约2.0%(见图2),高于同期世界石油产量增速。

近年来,受持续低油价的影响,油气开发业务普遍亏损,石油企业面临

 

 

图22008~2018年全国石油产量统计直方图

∗为预测值。

数据来源:

综合《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通报》《全国油气矿产储量通报》和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

巨大经营压力,大幅削减开发投入,关闭了成本高、效益低的生产井,同时减少了产能建设规模,石油产量出现了持续减少。

2016年全国石油产量跌至2.0亿吨,产能建设规模约为“十二五”平均水平的30%,2017年继续减产至1.92亿吨,预计2018年进一步减产至1.88亿吨,跌回十年前的产量规模,出现连续3年减产。

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生产石油67.7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5.4亿吨,剩余经济可采储量25.3亿吨,储采比分别为18.4年、13.2年。

统计显示,石油产量主要集中于渤海湾(陆上)、松辽、渤海、鄂尔多斯、珠江口、准噶尔和塔里木等主力含油气盆地,上述盆地石油产量合计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85%以上。

石油增产量主要来自渤海和鄂尔多斯盆地,减产量主要来自渤海湾和松辽。

统计显示,2008~2015年,渤海、鄂尔多斯增产量合计约2700万吨,渤海湾和松辽合计减产930万吨,到2017年,渤海、鄂尔多斯增产量下降至2400万吨,渤海湾和松辽减产量升至2100万吨。

 

(三)石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供需缺口不断拉大

近年来,一方面国内石油产量不断下降,另一方面石油需求量却持续快速增长,导致供需缺口不断拉大。

统计显示,2008~2017年,国内石油消费量由3.64亿吨增加到6.09亿吨,年均增加2500万吨,年均增长5.9%,为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年均增速的4~5倍;同期,国内石油产量在经历了持续增长后,在3年内跌回十年前水平,国产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下降至30%,为21世纪以来最低水平(见图3)。

其中,2008~2015年,石油消费年均增长6.0%,约为同期石油产量增速的3倍,国产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障程度由51.9%下降到39.2%;2015~2017年,国内石油产量持续下降,减产2300万吨,而消费量却增加6100万吨,国产资源供应保障程度进一步下降到30%。

2018年,石油产量继续减少,预计降至1.88亿吨,而国内石油消费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将达到6.4亿吨,国产石油资源对需求的保障程度跌至30%以下(见图3)。

图32008~2018年中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及年增速对比

∗为预测值。

数据来源:

石油消费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按照这一发展趋势,预计到2020年,国内石油产量将减少至1.8亿吨左右,而消费量将增至约6.7亿吨,石油供需缺口将高达4.9亿吨左右,国产石油的供应保障程度下降至26.9%;相应的,进口对外依存度将提高至73.1%,供需形势更加严峻。

二石油增储上产有资源基础,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石油资源潜力大,增储上产有资源基础

据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结果,全国石油地质资源量1257亿吨,可采资源量301亿吨。

其中,陆上石油地质资源量1018亿吨,可采资源量229亿吨;近海石油地质资源量239亿吨、可采资源量72亿吨。

截至

2017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9.7亿吨,探明率为31.0%,总体已进入中期勘探阶段,储量高位稳定增长;累计可采储量103.1亿吨,累计产量67.7亿吨,可采资源采出程度约22.5%(见表1)。

表1中国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程度统计表

资源系列

资源量

(亿吨)

探明储量

(亿吨)

探明率

(%)

待探明资源量

(亿吨)

剩余储量

(亿吨)

累计产量

(亿吨)

采出程度(%)

资源量

探明储量

地质资源

1257

389.7

31.0

867

322

67.7

5.5

17.4

可采资源

301

103.1

34.2

198

35.4

67.7

22.5

65.6

数据来源:

《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全国油气矿产储量公报》,经整理加工分析。

截至2017年底,全国待探明石油地质资源量867亿吨,其中77.2%分布在九大含油气盆地(见图4),54.6%分布在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准噶尔、渤海五大盆地。

据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结果,全国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46.6亿吨,约81.6%分布在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准噶尔、四川五大盆地。

目前致密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尚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已相继在松辽盆地龙西、准噶尔盆地玛湖等取得突破。

 

图4中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石油资源勘探程度统计直方图

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探明未开发石油地质储量高达94.2亿吨,约占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四分之一,具有较大建产规模,是目前石油开发增产最现实的方向。

统计显示,2008~2017年,年新增储量中未开发比例为49%~75%,平均为63%。

其次是新增储量开发产能建设,目前石油资源勘探总体进入中期勘探阶段,储量处于高位平稳增长期,是石油增储上产的主要潜力来源,但必须以加强勘探、不断增加储量为前提。

提高采收率,加强剩余油开发,努力稳定东部高含水老油田产量,或者减缓其减产步伐,是我国石油产量稳中有增、保2.0亿吨目标的基础。

初步测算表明,全国石油储量平均采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新增可采储量约3.0亿吨,相当于新发现5个以上亿吨级油田。

总体上,中国石油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较低,潜力大,如果考虑深水海域和处于探索阶段的致密油/页岩油等资源,发展空间广阔,增储上产具有资源基础。

(二)勘探开发面临历史困境,增储上产难度加大

石油资源品位持续下降,东部主力油田稳产难度加大。

尽管石油资源丰富,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资源禀赋较差、品位较低,而且随着勘探开发程

度提高,资源劣质化加剧。

近十年,全国每年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品位总体呈下降态势。

统计显示,2008~2017年,年均新增探明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之比由20.2%下降至17.7%,下降2.5个百分点;低品位储量占比明显提高,低渗透、特低渗油储量比例平均为64%,2017年高达74%;采收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十年间下降3个百分点,2017年降至26.4%。

评价结果显示,待探明石油资源品位总体较差,超过40%属于低渗透资源,16%位于深水海域,25.7%位于深层和超深层,勘探开发难度加大。

同时,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达65.6%,剩余可采储量不足(见表1)。

东部主力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部分主力油田,如萨尔图、杏树岗、喇嘛庙等,采收率超过50%,提升空间日益收窄,稳产难度越来越大。

总体上,资源总量大但劣质化加剧、剩余储量不足、增产乏力的石油资源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勘探开发,推进增储上产。

石油勘探对象日趋复杂,油气地质理论和关键技术瓶颈突出。

随着勘探程度提高,油气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深层、深水、非常规日益成为重要接续领域,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中新生界碎屑岩构造—岩性圈闭、前陆冲断带、致密油气等成为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

有利目标优选、油气层识别等难度增大,地震、钻井、测试等施工难度加大,探井成功率总体呈下降态势,风险加大,成本不断攀升。

面对日益复杂的勘探对象、不断拓展的勘探领域,油气地质理论和关键技术瓶颈日益突出。

其中,高温高压、古老地层碳酸盐岩的油气成藏理论、致密油/页岩油的形成与富集规律认识的局限制约了深层、深水及非常规等新领域油气勘探。

致密油/页岩油开发面临关键技术瓶颈,制约了规模效益开发。

油气体制改革滞后,竞争乏力,勘探开发投入不足。

近年来,油气上游领域市场化改革探索取得积极进展,但开放程度依然十分有限,超过95%的油气矿业权仍集中在极少数企业,竞争活力不足,而且油气矿业权在矿业企业间缺乏有效流转机制,充分竞争、有序发展的勘探开发市场格局远未形成。

在持续低油价、资源劣质化加剧等多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不足,工作量大幅减少,探明储量增幅下降,新建产能规模下降。

计显示,2017年,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投资2213.5亿元,同比增长18.9%,预计2018年将达24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0%,但仍远低于2013年的高峰值3660.1亿元,比“十二五”年均投资规模下降30%,总体仍处于相对较低的勘探投入水平。

2016~2017年,年均新增石油储量8.95亿吨,比“十二五”年均新增储量规模(12.25亿吨)下降26.9%。

油气资源开发政策体系不协调不健全,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油气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协调不够。

一方面,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污染、破坏环境的开发生产活动在个别油气田开发中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有些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存在不科学、不合理、随意性大等问题,对促进油气增储上产、增强能源安全的现实需要考虑不够,以至于相当规模已发现、已建产油气田

(区)被划入自然保护区,对油气开发生产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增储上产。

另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政策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对东部高含水老油田稳产和致密油/页岩油等高成本、高风险资源开发缺少有力而灵活多样的支持政策;已有的支持政策侧重于直接的财政补贴或者税费减免,方式单一,而用地、安全、环评等非经济性支持政策严重不足。

(三)增储上产依然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与有利条件

尽管存在上述严峻挑战与问题,加强勘探开发、增储上产依然具有良好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如前述,石油资源潜力大,增储上产有资源基础,同时,还具有如下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

①国家对油气勘探开发提出了新要求,为新形势下加强油气上游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近年来,伴随着中高速经济增长,油气需求呈现持续强劲增长态势,国内产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供需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对外依存度持续快速攀升。

统计显示,2015~2017年,石油对外依存度由约61%快速攀升至约69%,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由约31%增加到约39%。

同时,国内油气储备体系建设、储备能力不足,特别是战略储备严重不足。

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不断升级,国际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境外油气进口贸易的潜在风险加大。

多种因素叠加,我国能源

(油气)安全形势日趋严峻,迫切需要加强国内油气资源开发增产增供。

2018年7月,国家及时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有关政府部门、石油企业“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增强国家能源安全”,吹响了新时代下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的号角,为处于困境中油气上游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油气勘探开发迎来了春天。

②不断深化油气体制机制改革,为加快油气上游打通快速发展的制度通道。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加快油气体制改革的方案,旨在消除制约油气快速发展的制度障碍。

随着有关具体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油气勘探开发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激活资源潜力,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环保力度的加大,为加强国内油气开发增产带来动力。

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同时大力开展空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对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需求必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强刚性增长。

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为国内油气生产供应提出了新要求,为勘探开发带来了新机遇,为加大投资、加强油气勘探开发、提高产量、增加供应提供了强劲的市场驱动力。

三石油储量有望保持高位增长,稳产增产有潜力

未来2~3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各石油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战略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投入,增加工作量,石油探明储量有望保持高位增长,石油稳产增产有前景。

(一)石油储量保持高位增长

1.石油储量增长前景

预计“十三五”后三年,即2018~2020年,全国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亿~33亿吨,年均新增储量10亿~11亿吨,年均探明率为1.2%~1.3%,截至2020年底,累计探明率达约33.5%。

预计2021~2025年,即“十四五”期间,随着上游投入进一步加大,勘探工作量不断增加,油气勘探发现不断

获得新突破,储量增幅有望扩大,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亿~60亿吨,年均新增储量11亿~12亿吨,年均探明率1.3%~1.5%。

2.主要勘探领域与方向

加强低勘探程度地区、新区、新领域的风险勘探,包括中西部前陆盆地、深部地层、南黄海、台西南及南方碳酸盐岩等,探索战略接续领域,力争大发现,寻找规模接续储量。

其中,中西部前陆盆地勘探和研究程度总体较低,是目前和今后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更是陆上油气勘探的主要接替领域。

近年来,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勘探由单个油气田发现向富油气构造带发展,勘探有利目的层埋深不断增加,冲断带仍是勘探重点,同时斜坡带构造—岩性油气藏日益成为重要勘探目标。

未来2~3年,力争在塔里木库车前陆区古隆起、克拉苏深层、塔西南地区、南天山前陆温宿凸起周缘等取得重要发现,发现一批大中型油气藏;在准噶尔盆地山前构造带力争探明亿吨级石油储量;在柴达木盆地大型复杂山前构造区优选有利勘探领域和方向,力争取得突破。

力争“十四五”期间在前陆盆地获得重大突破,发现2~3个亿吨级以上整装油田,成为新增储量的重要来源。

同时,加强近海风险油气勘探,特别要加强深水海域、南黄海、东海及台西南盆地的勘探,抓住机遇继续加强南海中南部油气风险勘探。

海相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底,碳酸盐岩石油、天然气资源探明率分别为10.8%和12%,剩余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剩余资源的30%、40%,勘探潜力大。

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是主要勘探目标层系,部分区带勘探程度较高,但寒武系勘探程度很低;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是目前主力层系,川中古隆起区高石梯

—磨溪地区勘探程度较高,其他地区及盆地奥陶系勘探程度低;前寒武系勘探程度更低,除四川盆地震旦系以外,其余盆地几乎是勘探空白领域。

未来2~3年乃至“十四五”期间,海相碳酸盐岩勘探以四川盆地及邻区、塔里木、鄂尔多斯及邻区的下古生界为重点,兼顾中新元古界新领域、新层系,同时继续积极探索中下扬子、滇黔桂地区,以深层、超深层为重点领域,岩性型、地层型(礁滩型、岩溶型)等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目标逐渐成为主体。

力争提出一批重大预探及风险目标,获2~3个战略性新发现,开辟新的规模储量区。

预计未来2~3年及“十四五”期间,新增储量的30%以上将来自海相碳酸盐岩领域。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勘探领域,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碎屑岩岩性地层油气藏剩余石油资源约占40%、天然气约占15%,仍是目前和今后陆上勘探油气增储的主要领域之一,重点勘探盆地包括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松辽、渤海湾等。

坳陷湖盆大油区成藏理论不断完善,岩性地层油气藏储量规模持续增长,立足区带评价,勘探成效显著,相继获得一批规模储量。

渤海湾盆地已探明储量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通过成熟探区增储领域持续挖潜,深化研究,拓展有效勘探空间,落实增储新领域。

持续强化老油区精细挖潜勘探,以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陆上)为重点,突出致密油、页岩油,增加接续储量。

富油凹/洼陷是近海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主要场所,也是近海盆地石油勘探实现增储的主战场;同时古近系和潜山是重要的勘探潜力层系。

古近系是珠江口盆地石油勘探重要接替领域。

渤中凹陷是目前我国近海海域深大富油气凹陷,边缘洼陷勘探思路创新引领发现了BZ36-1大型油田。

“十三五”以来,调整潜山勘探思路,由高向低、由浅到深、由油向气转变,大大拓展了勘探领域,并发现了渤中19-6千亿方级凝析气田周围发育众多潜山带,勘探前景良好。

(二)石油产量回升有前景

1.石油产量回升前景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8年1~11月,全国石油产量1.73亿吨,预计全年产量约1.88亿吨,继续呈下降态势,同比2017年下降2.1%。

“十三五”后两年,随着开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产能建设加快,致密油开发示范项目取得积极成效,老油田采收率普遍提高,石油产量将出现回升态势,预计2020年将增产至1.95亿吨左右,比2018年增加500万~700万吨。

“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产能建设继续加快,探明未开

发储量得到有效动用和开发,新增储量有序开发投产,致密油/页岩油等非常规资源实现规模效益开发,预计2022年前后,石油产量将回升到2.0亿吨/年,其中致密油/页岩油产量有望突破300万吨/年,随后稳产至2025年甚至更长时间,借助高油价可能稳中有升,回升到历史高位2.1亿吨/年以上,致密油/页岩油产量有望达到500万~800万吨/年。

2.开发领域和方向

强化老油区挖潜,探边扩层,着重加强大庆、胜利、辽河等东部主力高含水老油田剩余油开发,不断提高采收率,努力控制递减率,减缓产量下降步伐,力争稳产。

加强大庆特高含水老油田控水提效提高采收率等示范区建设,形成特高含水后期水驱精准开发控水提效配套技术工艺,实现水驱示范区提高采收率0.5~1个百分点;加强剩余油聚合物驱提效开发,形成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开发配套技术系列,大幅提高采收率,提高剩余油开发利用水平,努力控制产量递减率。

加强胜利油田高温高盐油藏、复杂断块油藏等开发先导试验,加大难动用储量的开发力度并不断提高采收率。

提高已开发稠油、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提高单井产量,延长稳产期。

陆上稠油开发是中国油气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依托辽河、克拉玛依等陆上稠油开发示范工程建设和重大开发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