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032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0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docx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附解析

专题19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

-2017年高考二轮核心考点历史

【母题再现】

高考选题:

(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

解题技巧:

组合型选择题做题方法①筛选法:

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

②“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

③“尾端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后的一件史实。

④“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

⑤“先两头,后中间”的判断法等。

解答此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

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具体各不相同。

(1)古希腊人文主义突出人自身,突出人的作用。

(2)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

(3)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4)启蒙知识分子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的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反对特权等。

【考点揭秘】

高频考点一:

西方的人文精神

【例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本题以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为切入点,考查考生理解材料的各种能力。

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人类”和主旨“神”等信息,再联系教材内容,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其余选项可以逐项排除。

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历史基本史实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

高频考点二:

西方的科技文艺

【例2】(2015年福建卷文综22)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

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

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A.进化论B.万有引力定律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6、17世纪”,“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据此排除ACD,进化论属于生物科学理论,而且由达尔文于19世纪中叶提出;量子论是关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而且由普朗克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虽然涉及对宇宙的认识,但是是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因此选B,牛顿在17世纪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考点定位】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力学体系。

【名师点睛】本题的解答一是注意考查的是近代科学,其实本题的解答与21小题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注意时间限定,只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记起ACD项都是出现在19世纪或20世纪,因此从时间上就可以排除这三个选项,得出答案。

二是注意善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

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二是指选项本身的说法就是错误的,首先就要排除。

【直击高考】

1.(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

“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D.强调人的价值

【答案】D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智者学派

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

右侧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分析材料给出的图片,材料中的画作重要的就是凸显人的美,展示人的性格和个性,因此是人文主义的代表画作。

在文艺复兴之前,绘画艺术大多都是描绘宗教人物的,只有在文艺复兴时期,画作才格外注重对人本身的描绘,所以排除A、B选项,D时期过晚,且强调的是理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定位】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D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

4.(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

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答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②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②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②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示例: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体现了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发散思维的考查。

本题向来是高考中的亮点题型。

从题目要求上对学生的要求减少,但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增强,不确定性增加。

在解答本题时可结合英美两国的政体结构来进行作答。

如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借鉴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观点,使孟德斯鸠的观点得到了实践。

又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则在一定程度上实践了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主权在民的思想。

但无论如何作答,都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结合所学内容论证相关观点,要求试论结合、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定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1787年宪法;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课后反馈】

夯实基础:

1.当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一种绝对重要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

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②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

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④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考点: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影响

2.《西方艺术史》认为:

“艺术应该从所有的思想领域中解放出来,自由和偶然哺育着灵感。

(某画家)从纸上的一滴墨水点或咖啡点出发去寻求变化,冲动的抒情取代了理性的劳作。

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与该描述相符合的美术作品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于是,与个人笔触联系在一起的色彩效果便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也损失了精细准确的画面。

”,这符合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特点。

D属于浪漫主义画作,故选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19世纪的文学艺术·浪漫主义

3.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乃是出于无知”,主张“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B.柏拉图

C.普罗泰格拉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

4.近代有一画派享有“光的诗人”之称,其善于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褐色的微妙变化,下列作品中属于该画派的是()

A、①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光的诗人”之称,其善于借助科技领域的光学成就,渗透光褐色的微妙变化”可以分析出本题要考查的是印象主义,结合所学可知②④是印象主义,所以本题答案选C,A、B、D不正确。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的辉煌·美术·印象主义。

5.老子《道德经·道经》中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强调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

下列文化现象,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印象派绘画

能力拓展:

1.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

“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

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

”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A.伦理学B.三段论C.中庸之道D.唯物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情况。

理念论是柏拉图的观点;三段论是传统逻辑中的一类主要推理,与材料内容吻合,故答案选择B项;中庸思想是秉持不偏不倚,不主张突出又甘于堕落的价值观;

点评:

关于亚里士多德,除了掌握其“逻辑三段论”外,还要注意亚里士多德的其他成就,如总结了泰利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

考点:

古今人物评说·亚里士多德·三段论

2.有关下图人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B.代表作品有《英雄交响曲》、《蓝色多瑙河》等

C.深受英国光荣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D.作品体现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片中的人物是贝多芬,根据史实可以得出。

《蓝色多瑙河》是约翰·施特劳斯代表作故B项错。

贝多芬受到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影响故C错。

D项不是贝多芬作品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A正确,故选A。

考点: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

3.TheBeatles即披头士,是一支成立于1960年的英国著名摇滚乐队,他们服饰怪异,使用乐器简单.随意,节奏“离调”,以反叛的形象表达他们对传统理性的否定。

这一艺术风格属于

A.理性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D

【解析】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现代主义

4.《西方文明史》记载: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

”材料中“普遍法则”的发现者是()

A.哥白尼B.伽利略C.牛顿D.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及其影响。

由材料关键信息“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普遍法则”,指的就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A、B、D三项均不正确,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

世界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及其影响

5.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

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

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

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答案】B

【解析】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的思想。

自我提升:

1.艺术是时代精神和风俗的一定反映。

关于下列四幅画的相关叙述中。

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抨击了俄国的落后和残酷,是标准的现实主义绘画

C.梵高的《向日葵》体现了绘画进行色彩时结合了当时光学研究的成果

D.《格尔尼卡》采用了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两大派画技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罪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表述正确,中国文人画重在抒发情感;B表述正确,《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于现实主义美术;C表述正确,梵高的《向日葵》属于印象派美术;D表述不正确,《格尔尼卡》采用了现代主义派画技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罪恶,因此符合题意。

考点:

中外美术

2.“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是广受中国学子喜爱的名句,它的作者是古希腊的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D

【解析】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的人文精神·亚里士多德

3.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

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D.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方人文精神。

根据所学知识,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起源、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其中“朦胧稚嫩”时期是智者运动时期,代表人物及言论是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4.1703年牛顿(1642—172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在任职期间,牛顿曾说:

“我愿以自然科学的研究来证明神的存在,以便更好地侍奉神。

”该现象主要表明

A.工业革命没有深刻冲击思想界

B.宗教改革对牛顿产生深刻影响

C.启蒙运动在英国影响不大

D.18世纪的科学发展还十分有限

【答案】D

【解析】

考点: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近代物理学·牛顿经典力学

5.有学者认为:

“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宗教改革兴起②启蒙运动兴起

③近代科学的迅速发展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1660-1789年西欧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①宗教改革兴起于1517年;②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于英国;③牛顿的经典力学创立,近代科学迅速发展;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

符合题干时间限制的有②③,故选C。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的主要成就·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名师小结】

在解答有关西方的人文精神和科技文艺类的试题时,一是需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

人是理性的动物,在人类理性中积淀着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

它追求普遍有效性和事物的完整性、合理性。

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理性精神,不仅是人运用智力去理解和应付现实的能力,而且更是人自己把握自己的能力以及人自身诸种复杂而对立的素质中的一股整合力量。

二是需要特别关注科技文艺的辉煌成果是建立在西方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