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0260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docx

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

 

2017年电商零售科技分析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亚马逊发展经历了重资产投物流提升体验、高研发投技术提升效率、物流+技术优势提升盈利三阶段;国内电商进入品牌红利阶段,三大巨头所处阶段不同,各具优势。

亚马逊历经23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电商公司,其发展经历对电商行业具有标杆意义。

纵观亚马逊成长经验,其经历了重资产投物流提升体验、高研发投技术提升效率、铸就护城河提升盈利三阶段,并在第一阶段中和第三阶段初出现两次盈利拐点。

国内电商从流量红利进入品牌红利阶段,寡头优势愈发明显,三大巨头各具优势:

对比亚马逊发展阶段,苏宁、京东正处于第一阶段重资产投入前期、末期,阿里平台模式跳过第一阶段,基本处于第三阶段初期。

建议增持:

苏宁云商;美股受益标的:

京东、阿里巴巴、宝尊电商。

电商行业标杆亚马逊的发展三阶段。

亚马逊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阶段,对电商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2002-2009年,亚马逊大量资本性支出投入仓储物流基础设施,以物流体验作为核心竞争力,在此阶段公司资本性支出占收入比重2%左右,毛利率维持在23%附近,并在2005年后取得了3%左右稳定净利率;②2010-2015为应对线下企业竞争,扩大第三方平台,亚马逊在2010年开始加大在云服务等科技领域投入,资本性开支占收入比重提升至5%左右,而受益于第三方平台和云服务等收入增加,公司毛利率逐渐提升至33%,但整体盈利由于研发费用影响下滑至1%左右。

③2016-通过前期投入,公司在技术、物流两方面形成了宽护城河,云服务收入占比已经超过10%,公司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35%以上,后续资本支出占比下降,公司净利率水平有望显著提升。

国内电商巨头各具优势,所处阶段不同未来发展路径殊途同归。

国内电商形成阿里、京东、苏宁三大综合电商寡头垄断格局。

阿里以平台运营为主,资产轻,依靠技术进步、流量获取强化平台能力成为主要战略,因此,阿里目前主要投入在云服务、金融服务等软实力建设上,跳过亚马逊第一阶段,目前基本同处于第三阶段初期。

京东以亚马逊为直接模板,经历多年重资产投入,2017年Q1终于盈利,当前仍处于第一阶段重资产投物流提升体验的末期,有望进入第一个盈利拐点。

苏宁云商以线下起步,目前仍处于重资产投入第一阶段,但受益于线下门店盈利提升及成熟物流体系的核心优势,2017年开始有望加速迈过第一阶段,线下盈利提升、线上减亏整体业绩拐点可期。

一、亚马逊发展三部曲:

在线零售、云计算、线上线下融合,从零售向科技的跨越

亚马逊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2002-2009年)资本支出以物流建设为主,受益于规模效应,毛利率保持平稳但净利率上升明显;第二阶段(2010-2015年)资本支出集中在云计算业务,受益于AWS规模的快速增长,毛利率改善明显但由于费用率较高,净利率的改善滞后于毛利率。

第三阶段(2016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云服务收入大幅提升,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物流+科技反哺零售业务,高效率+高科技切入线下业务。

亚马逊,作为最早进军B2C领域的企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已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之一。

市场覆盖全球大部分地区,占全球市场份额高达13%,收入仍以平均每年约30%的速度高速增长,除了传统的线上销售业务,亚马逊云(AWS)近年来成为其又一个重要利润增长点。

在如此亮丽的成绩下,亚马逊俨然成为电商行业的标杆企业,其发展战略也被众多新兴电商企业纷纷效仿。

创新和以客户为中心一直是亚马逊最为重要的企业文化。

亚马逊成立于1995年,给消费者提供比实体书店更为便捷的购书体验,是杰夫•贝佐斯创立亚马逊的初衷。

当线上书店业务逐步走上正轨后,亚马逊开始向销售多元化产品的综合性电商转变,产品种类逐年增长,涵盖了媒体类(CD、DVD),电子产品类(Kindle)以及各式各样的日用品。

随后,亚马逊斥巨资打造了全球现代物流体系,并引入了大量第三方卖家,由纯自营电商转型为自营+平台的混合电商。

自2005年起,亚马逊敏锐地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大数据时代,开始布局亚马逊云服务,形成了集零售、平台和科技为一体的商业生态圈。

亚马逊作为电商行业的标杆企业,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新锐身上或多或少能看到亚马逊发展的轨迹。

因此研究亚马逊不同发展时期资本支出的不同特点,对于二级市场电商行业的选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结合资本支出方向和主营业务毛利率、净利率的变化趋势,我们将亚马逊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2-2009年,突出特点是现代物流体系助力亚马逊线上零售快速发展,传统电商业务依然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资本支出集中在物流体系等重资产的投入,资本性支出占收入比重稳定在2%作用。

第二阶段为2010-2015年,突出特点是亚马逊开启了云时代,亚马逊云服务的收入占比逐步提升,前一阶段物流体系的建设基本完成,资本支出集中在购置支撑云服务发展的大型服务器,资本性支出2010-2012年呈现跳跃式增长,增速超过100%,资本性支出占收入比重大幅提升,2012年后资本性支出占比稳定在4%左右的较高水平。

2016年亚马逊开启了第三阶段的大门,得益于基础设施如大型服务器的建设基本完成,云服务收入大幅提升,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且对亚马逊的净利率有较大的贡献。

第一阶段中和第三阶段初亚马逊盈利能力出现两次提升拐点。

1、2002-2009:

现代物流体系助力亚马逊线上零售快速发展

第一阶段亚马逊资本支出以物流建设为主,斥巨资打造遍布全球的现代物流体系,同时开放第三方销售平台,利用低廉的价格、便捷的物流配送着力打造流量帝国。

由于采用低价战略抢占市场削弱了品类改善带来的毛利改善,毛利率稳中略降。

受益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履约费用率的下降带来了净利率的明显提升,2003年,亚马逊上市仅六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

此阶段亚马逊主要业务集中在线上零售,做大规模是其主要经营目标,因此灵活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是其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

压缩上游成本、提高效率、让利消费者是亚马逊这一阶段的主要盈利模式。

发展初期亚马逊通过低价战略吸引了大量的顾客,并以丰富的产品种类和快捷的物流服务增强消费者粘性,提升重复购买率,形成规模效应后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和对供应商溢价能力来实现盈利。

21世纪恰逢互联网人口红利期,得益于此亚马逊规模增长迅速,2003年亚马逊便实现了首次盈利。

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线上购物体验,这一阶段亚马逊的资本性支出主要用于打造遍布全球的现代物流体系以及网站的研发上。

亚马逊资本支出在2003-2008年均增速高达50%,主要用于全球物流中心的建设,包括软件、硬件的购置。

截至2016年年末,亚马逊全球仓库面积高达1485万平方米,随着亚马逊全球性业务扩张的需要,北美以外地区的仓储面积占比逐步提升,由2003年19%占比提高到2008年的27%,2016年占比达到34%。

受益于遍布全球的现代物流体系,亚马逊的物流配送之快屡远超消费者预期。

3000万种物品在全球35个城市能实现两日内送达,在曼哈顿等城市推出了日常用品一小时急速送达服务。

在此基础上,亚马逊继而推出Prime会员计划,为会员提供免费配送、免费影音的增值服务。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IRP2017年3月的最新报告指出亚马逊北美Prime会员人数超过8000万,在刚刚过去的Prime会员日,InternetRetailer测算亚马逊当天销售额近22亿美元,较2016年的18亿美元上涨了约21%。

如果按CIRP2015年报告结果Prime会员平均每年在亚马逊消费1500美元进行测算,每年Prime会员能为亚马逊创造高达千亿的GMV。

开放第三方销售平台,利用流量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

2007年起亚马逊向第三方卖家开放平台服务,通过为第三方卖家提供物流服务(FBA)不仅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单位固定费用得以摊薄,并且由于流量的增大为亚马逊最优化其物流体系提供了空间。

同时,第三方卖家的进驻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对Prime会员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而流量的增长又会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卖家进驻,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加固亚马逊电商巨头的地位。

规模效应显现,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体系运行效率提高。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逐年平稳上升,与销售收入增长趋势高度相似,相关系数高达80%,由此可见,亚马逊对供应商溢价能力的上升主要源自于其规模的扩大。

亚马逊GMV增长迅速,2010年达到520亿美元,2015年达到2250亿美元。

从物流体系的运行效率来看,虽然存货周转率、订单履约成本占收入比重下降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收入中只包括自营销售收入和第三方销售平台的佣金收入,而履约成本却包括了为第三方卖家提供付款等服务部分,尤其随着第三方销售平台销售额以远高于自营部分增速快速增长,订单履约成本占比实际是低估了亚马逊物流运营效率。

净运输成本占比趋于平稳,略有上升,主要是亚马逊大幅降低免运费门槛、为Prime会员提供免费运输服务等物流促销活动导致的。

如果用考虑了自营和第三方销售平台的整体销售收入的GMV数据替代收入作为分母,分子分母口径一致更贴近实际的履约成本、运输成本,调整后的履约成本、运输成本占比呈下降趋势,说明物流体系运行效率是有显著的改善的。

注:

平台GMV用第三方佣金收入除以平均佣金率测算,第三方佣金收入为净服务收入与其他收入差值

2、2010-2015:

云计算业务大放异彩,从零售向科技跨越

亚马逊由传统的线上零售公司向科技公司转型,资本支出集中在云计算等技术投入,资本支出占比大幅提升。

2010年以来AWS收入增长迅速,成为前一阶段积累的巨大流量转化为利润的新出口,毛利率改善明显但由于费用率较高,净利率的改善滞后于毛利率。

此阶段亚马逊斥巨资布局云计算,由传统电商向科技类公司转型。

亚马逊布局云计算由来已久,2006年正式推出亚马逊网络服务(AWS),是最早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之一。

最初亚马逊只是将用于网上购物平台的存储、计算资源,在闲置的时间打包出售给企业,后来云计算业务逐渐成长为亚马逊的支柱业务,以其约20%的高经营利润率显著改善亚马逊整体盈利能力。

2010年起亚马逊资本性支出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资本性支出占收入比重在2012年达到6%,远远超过之前3%左右的年平均水平。

据亚马逊年报披露的信息,此阶段资本支出主要用于AWS的投入,包括购买大型服务器设备。

同时,用于新产品研发等的技术费用也有大幅的上涨,从2009年5%上涨至2016年近12%。

对于云计算服务,亚马逊秉承了一贯的低价、以客户为中心、靠规模效应盈利的竞争战略,精准切中了中小企业有数据存储分析的需求却没有能力购置大型服务器的痛点,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经过数年的发展,亚马逊AWS服务累积了来自190多个国家的数十万家企业和机构客户,不仅包括约90%的硅谷创业公司,更包括Adobe、Netflix等大型企业,哈佛、麻省理工等高等院校。

如果说最初的低价战略为亚马逊吸引了大量中小企业客户,其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思路则是其巩固市场份额,拓展大型企业、机构的制胜法宝。

2011年8月,针对政府机构高安全性的需求,亚马逊推出了AWSGovCloud产品,超过100个美国政府机构使用了该项服务,其中包括对信息安全性要求极高的美国中央情报局。

目前AWS提供超过70项服务涵盖存储、分析、计算、数据库、企业应用等领域,最主要的两项服务为S3存储服务和EC2数据分析服务,全球客户数超过一百万。

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的各种云服务需求,仅2015年亚马逊云九推出了722项新服务并且五次下调价格,有效解决了困扰客户的高成本、产权及有效期问题。

AWS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对亚马逊经营利润率贡献突出,成为亚马逊的明星业务。

由于亚马逊2013年以前AWS收入并没有单独披露,而是划分到其他收入当中。

根据2015、2016年披露的年报信息,AWS占AWS和其他收入和的90%左右,其他服务收入如广告、联名信用卡的收入占比很小,因此2013年以前其他收入数据在很大程度能代表AWS业务规模的增长。

2006年以来其他收入(90%为AWS收入)增长迅速,尤其是2010年以后呈现加速增长趋势,AWS收入占比逐年上升,2013年仅为4%,2016年已达到近9%。

由于AWS业务主要成本为固定成本,经营利润率较高,2013年以来AWS业务对整体经营利润的贡献快速提升,2016年AWS部门经营利润占公司总经营利润50%以上。

受益于AWS收入快速增长,亚马逊毛利率实现跨越式提升,2012年出现毛利率改善拐点,但AWS仍需大量后续投入,净利率的改善滞后于毛利率。

2012年亚马逊出现毛利率改善拐点,之后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2016年达到35%以上,比2010年的22%上升13个百分点。

但云计算仍属于新兴业务,后续依然需要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因此毛利的显著改善并没有迅速地传递到净利率的改善。

鉴于目前云计算占总收入的比重还较低未来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预期随着AWS收入规模的进一步增加,投入期结束后,AWS将成为亚马逊利润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3、2016-未来:

云服务盈利能力初显,新科技助力线上线下融合

通过前期投入,公司在技术、物流两方面形成了宽护城河,资本支出占比趋于稳定,线上销售平台发展进入稳定期,云服务成为流量变现的新出口,云服务收入增长迅速,对公司经营利润率贡献突出,助力净利率回升至2%以上,盈利能力显著提升,着手布局新零售。

据亚马逊最新公布的季度报表,2017年第一季度AWS收入达到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占总收入超过10%。

AWS分部经营利润率进一步提升至2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同期公司整体经营利润率仅有3%,净利率上升至2%,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

2016Q1至2017Q1资本支出占比稳定在5%左右,预计随着后续资本支出占比下降,公司净利率水平将显著提升。

凭借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庞大的经营规模,2016-2017年亚马逊布局线下零售的动作频频,继2016年底推出了无人便利店Amazongo后,2017年高价收购美国最大的天然食品零售商全食超市,成为亚马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业务。

AmazonGo引领“无人零售”新潮流。

人脸识别技术确认顾客身份,红外、压力、荷载传感器辅助手势识别技术确认顾客的选购情况,这些数据最终将传输到结算系统,直接从用户的亚马逊账户扣费,完全跳过了繁琐的排队收银过程,真正实现了“TakeandGo”,极大提升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给购物流程做减法,背后离不开多年来亚马逊在技术上的“加法”。

从购物流程上看,AmazonGo不仅用到了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时下最时髦的AI技术,数据传输、处理也离不开亚马逊云的支撑。

斥巨资收购全食超市,线上线下优势互补。

2017年6月16日亚马逊宣布以每股42美元(高出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约27%),总价137亿美元高价收购全食超市,立刻引起市场轰动,当天亚马逊股价大涨2.44%,而沃尔玛、克罗格等线下零售巨头的股价则应声下跌。

全食超市贡献线下流量、高端用户数据画像研究入口。

全食超市是美国最大的天然有机食品连锁超市,主要的卖点就是食品安全、健康。

全食超市主营的生鲜、杂货一直是亚马逊尚未覆盖的业务,随着电商流量红利时代的结束,线下零售店尤其生鲜类业务以其高毛利对亚马逊有极大的吸引力。

亚马逊曾经推出AmazonFresh业务但因履约成本过高未大面积推广,可预期全食超市的460家线下门店将成为亚马逊进军生鲜品类的新切入口。

亚马逊买下的不仅仅是全食超市美国、加拿大、英国的460家门店,还包括了这些黄金地段门店带来的巨大线下流量,全食超市积累的专业供应链资源。

对于亚马逊而言,全食超市提供了搜集线下高端顾客消费行为数据的入口,弥补了传统电商业务高端用户群体数据的缺失,消费者样本完整性的提升对于后续消费者行为研究,继而推送定制化产品、服务,提高线上线下的下单率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合已在AmazonGo试水的AI技术,可见亚马逊已基本攻克了线下消费者行为抓取和数据化的技术难关,在拥有了全食超市这个线下客户数据入口后,可预期亚马逊将在个性化产品、服务推送上获得长足发展,助力其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中占据有利先机。

亚马逊为全食超市经营注入新活力:

强大管理经验助力经营效率提升、无人零售概念支撑人工成本削减。

亚马逊强大的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能力将帮助全食超市经营效率产生质的提升,一改2014年以来由于沃尔玛等线下零售巨头低价进军有机食品市场导致收入增速乏力、利润开始下滑的颓势。

无人零售概念已在AmazonGo实现了落地,可预期未来很大可能会在全食超市进行推广,以削减日益制约线下超市发展的高昂人工成本。

亚马逊历经23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电商公司,其发展经历对电商行业具有标杆意义。

从最初的线上书店、发展到全世界电商的标杆企业、再到以AWS闻名的科技型企业,亚马逊每一步的发展都结合了最新科技的发展,致力于满足顾客的新兴需求。

其牢牢地把握住零售行业“提升体验、调高效率、削减成本”的本质,是其屹立于时代,历经四次零售变革不倒反而越变越强的独门秘诀。

纵观亚马逊成长经验,其经历了重资产投物流提升体验、高研发投技术提升效率、铸就护城河提升盈利三阶段,并在第一阶段中和第三阶段初出现两次盈利提升拐点。

二、中国电商泛流量时代结束,品牌红利强者恒强

中国电商泛红利时代结束,品牌红利时代巨头优势更加显著。

2016年中国网购市场规模5.3万亿,同比增速31.6%,占社零总额比重达到12.8%。

电商巨头市场份额已经稳定,从流量数据来看,2017年开始几大主流电商网站每月活跃用户数增长开始放缓,而线下零售的高频、高客单价流量成为线上企业争夺的新重点。

品牌电商时代,复购率、客单价提升成为竞争要点,用户体验提升关键依靠物流、技术的进步,这使得巨头竞争优势愈发显著,阿里、京东、苏宁三大巨头各具优势:

对比亚马逊发展阶段,苏宁、京东正处于第一阶段重资产投入前期、末期,阿里平台模式跳过第一阶段,基本处于第三阶段初期。

1、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增速趋稳

网购市场稳定增长,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

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3万亿,同比增长31.6%,与2015年相比,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着中高速的增长。

网络零售市场不断“升温”,但相较于行业早前增长速度,已经有放缓趋势,网络购物行业日趋走向成熟。

根据艾瑞咨询预测到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7.5万亿元,预计未来两年的复合增速为22.5%。

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5亿人,相比2015年的4.6亿人,同比增长8.6%,线上人口红利时代基本结束。

2016年中国网购占社零总额比重达15%,较2015年进一步提升了2.4%,近几年以平均每年2个百分点的增速增长。

B2C交易规模反超C2C,推动网络购物发展。

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市场交易规模为2.97万亿元,在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中的占比达到54.9%,超过C2C近10个百分点,B2C市场将超越C2C成为网络购物行业的最大推动力。

其中天猫占据B2C市场份额的57.5%,稳居第一;京东以26.2%的份额列居第二。

2、移动购物迅速崛起,进入移动消费时代

增速放缓,移动端成网络零售主要入口。

随着手机app,掌上电脑等移动端的发展,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崛起。

2016年中国移动网购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比达到68.2%,比去年增长22.8个百分点,移动端已超过PC端成为网购市场更主要的消费场景,标志移动电商时代正式到来。

2016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57.9%,增速放缓,首次低于100%。

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阿里领跑移动购物市场。

从移动网络购物企业市场集中度来看,2016Q4阿里无线凭借淘宝天猫等在移动端整体网购交易规模中占比达到85.7%;手机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等第二梯队企业与其相较仍有较大差距。

总体而言,移动电商头部企业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中等企业内部变化相对较大,初创企业在新兴领域和新模式探索方面仍有一定发展机会。

3、市场细分,促进电商多元化发展

消费升级,跨境电商崛起。

2015年国务院发布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文件,从政策端为跨境电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自身收入水平的逐步提升和科技发展的快速变化,对零售产品的需求也在迅速的发生改变,从而促使国内传统电商纷纷开展跨境业务。

2016年,中国内地海淘用户规模达到0.41亿,同比增长78.3%。

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此后海淘用户规模增速会逐渐放缓,至2018年海淘用户预计达到0.74亿。

2016年,跨境电商零售市场的市场规模达到3054.7亿元,环比48%,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可达5110.2亿元,未来几年,进口电商零售市场仍将保持平稳增长。

供需两旺,农村电商市场呈现新动能。

2015年国务院会议部署加快农村电商发展,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相对于几近饱和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再到农村的消费市场仍有待挖掘。

在城市市场遭遇瓶颈的情况下,电商领域创业显得有些艰难。

于是,行业巨头和创业者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市场空间相对广阔的农村。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4823亿元,同比增长36.6%,预计2017年全年将突破6000亿元。

生鲜市场潜力巨大,生鲜电商迅速发展。

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到9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8.6%,增速相对前几年有所放缓。

根据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预计在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449.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6%。

预计到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3506.08亿元人民币。

4、泛流量红利结束,品牌红利、寡头优势显现

消费理性化,整体电商用户活跃度趋稳。

随着网络零售电商促销的常态化,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成熟和挑剔。

网络零售电商从最初的价格比拼,逐渐转变成更加注重品质,曾经依靠流量带来快速红利的阶段已经结束。

根据易观千帆2017年5月移动应用大数据显示,整体综合电商领域用户活跃度较4月呈现下降或增速放缓的趋势。

京东、天猫主流电商APP在2017年“618购物”节当天启动次数有所提升,整体曲线相较去年稍显平缓。

流量红利结束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流量成本所导致的获客成本大幅增加,以电商巨头的当年营销费用除以当年新增的活跃用户数量,粗略测算单位新增活跃用户成本,行业单位新增活跃用户成本都在快速上升。

提高毛利率成为寡头博弈新局面下的共识。

由于电商行业的寡头垄断基本形成,消费者人群日趋稳定,提高商品质量,提升毛利率成为电商巨头们的盈利增长点。

根据年报数据显示,京东的销售毛利率一直在持续上升,阿里巴巴的毛利率从2014年开始出现下滑,主要是由于物流,云计算服务等的成本增加。

但是毛利率的减速在逐渐收窄;苏宁的销售毛利率在最近一年也出现了上升的趋势。

三、京东:

规模效应、物流优势显现,第一阶段盈利拐点将至

京东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4年正式在美国上市。

在其发展历程中,京东以亚马逊为直接模板,前期一直在致力于重资产的投入,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完整物流体系,业务品类也从最早的电子产品向毛利率更高的家居日用品转变,从自营走向第三方平台开放。

对比亚马逊,我们认为京东当前已经处于第一阶段重资产投物流提升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