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56成本会计.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20233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56成本会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0156成本会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0156成本会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0156成本会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156成本会计.doc

《00156成本会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56成本会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156成本会计.doc

成本会计复习题

1、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2、如果某种产品所耗原材料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很大,在产品成本的确定可使用的方法是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算法

3、某产品经过三个连续生产步骤完工,其成本计算方法采用逐步结转的综合结转法,则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次数是两次

4、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应按每批产品设置成本计算单

5、简化的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6、标准成本法中的“标准成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现实标准成本

7、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的缺点是计算的结果有一定的假定性

8、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对象应按产品品种分类

9、成本会计的任务:

1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3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4制定责任成本制度;

10、生产车间因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属于制造费用成本项目

11、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多种,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方法是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12、最早的成本会计起源于英国

13、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是直接分配法

14、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各种方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是在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

15、企业的生产按组织管理方式划分,可分为大量生产、单件生产、批量生产

16、按计划成本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的计算方法是该车间待分配费用加上分配转入的费用

17、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逐步结转(综合)分步法

18、简化分批法与一般分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分批计算在产品的成本

19、采用连环替代法时,各因素的顺序应按一定原则排列:

先数量后质量;相同性质的因素中,先主要后次要

20、定额法是为了下加强成本的定额管理而采用的

21、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的本月折旧费应计入的会计科目是制造费用,除了按年度计划分配制造费用以外,“制造费用”账户月末无余额

22、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需要分清的费用的界限:

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费用的界限;4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的界限。

23、构成产品成本的支出主要是生产性支出

24、若采用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则1-11月各月完工产品成本等于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

25、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材料费用,按其用途分配,应记下列科目借方的有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26、产品成本计算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品种法

27、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且已实行电算化的情况下,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代数分配法

28、成本的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29、原材料在生产开工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的投料程度应按100%计算。

30、狭义的在产品是指正在车间加工的在产品

31、在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方法下,年末“制造费用”科目的余额应调整至“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32、要素费用分配的程序:

1确定需要分配的要素费用的项目以及金额2确定具体要素费用项目的分配标准3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4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5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

33、用来核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34、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定额比例法的适用条件是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35、成本项目是生产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划分的类别

36、实施作业成本控制的作用:

1有利于成本控制的精确化和科学化;2有利于分清各作业中心的责任;3有利于加强成本控制;4有利于企业总目标的实现;5有利于打破集权型的经济管理体制。

37、产品成本是指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

38、废品报废损失是指修复废品扣除应收赔款后的净损失

39、一个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能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一个企业也可以

40、品种法的特点是既不分批又不分步,只分品种计算产品成本

41、分步法中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成本计算方法是综合结转分步法

42、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是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43、为了简化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记人“管理费用”帐户

44、成本会计各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又是制定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所确定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是对成本计划实施进行的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对成本计划是否完成的检验;成本分析是对成本计划完成与否的原因进行的研究;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计划的重要手段。

这七项职能中,成本核算是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他各项职能无法正常进行

45、在简化分批法下,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对于没有完工产品的月份,一般只登记原材料费用和生产工时

46、标准成本控制的程序:

1事先制定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2在成本形成过程中,按标准成本控制支出,揭示实际耗用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3积累实际成本资料,并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4计算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5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计算出成本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47、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

48、费用中心的成本一般是酌量性成本

49、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因素是生产产品的品种构成

50、区分各种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成本计算对象

51、在定额法下,如果本月产品成本中的月初定额变动差异是正数,说明以前月份生产耗费降低了

52、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其种类、项目、格式和编制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53、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

54、营业费用属于期间费用,因而不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中,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55、成本中心是成本发生的区域,它只能控制成本,即只负责成本

56、广义的在产品包括本步骤尚未加工完毕的在产品和本步骤已加工完毕,但仍在其他步骤中继续加工的在产品

57、划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的标准是对于计算产品实际成本是否必不可少

58、采用分项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时,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构成,因而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59、作业成本与传统成本核算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的分配标准为多元化期间费用

60、用来核算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计算产品制造成本的账户主要有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6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中直接分配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特点:

只对辅助生产部门以外的各单位进行分配,而不考虑辅助生产部门相互之间提供的劳务;适用范围:

在辅助生产内部互相提供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企业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62、运用定额比例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时,其适用条件是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

63、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采用在产品按完工产品计价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

64、最基本的成本报表分析方法是比较分析法

65、综合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优点:

按照实际成本综合结转,可以简化半成品成本的结转和登记工作,各步骤成本可以专项反映所耗半成品费用,便于考核和分析完工产品成本所耗半成品成本的水平;按照计划成本综合结转,还可以简化和加速半成品收发凭证的计价和登记工作,并且通过计算成本差异,反映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节约和超支对各步骤的影响,便于进行成本考核和分析。

缺点:

成本还原工作繁重、复杂

66、分类法的特点是按照产品类别归集费用、计算成本,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的各种费用均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确定

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

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2确定成本项目;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产量、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各种消耗量等。

对各项要素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费用应不应该开支;应开支的费用,应不应该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应计入的费用,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归集发生的全部费用,按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予以分配,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和产品单位成本。

对既有完工产品又有月末在产品的产品,需要将计入该种产品的生产费用,分别成本项目在其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5结转产品销售成本。

68、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叫做有利差,或顺差

69、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在产品区别:

逐步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在产品是指本步骤尚未完工,仍需要在本步骤继续加工的在产品,是狭义的在产品;平行结转分步法所指的在产品,是指本步骤尚未完工以及后面各步骤仍在加工,尚未最终完工的在产品,因此是广义的在产品。

70、采用系数法时,被选定作为标准产品的产品,应具备的条件1有产量较大、2生产比较稳定、3规格适中

71、成本会计的任务:

1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3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4制定责任成本制度。

72、根据成本与生产的相关关系不同,可将成本中心分为标准成本中心、费用成本中心

8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可以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97、根据费用与产品的关系,费用可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即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73、作业成本的产生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74、品种法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特点:

①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的品种;②按月计算成本。

75、影响定额变动差异的因素是定额本身变动

76、成本会计的对象包括生产经营成本、期间费用

77、责任中心的特征:

1责任中心是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实体2责任中心具有承担责任的条件3责任中心的责任和权利应具有可控性4责任中心有一定经营业务和财务收支活动5责任中心的建立要便于进行责任会计核算

78、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的是工程技术测量法、历史成本推算法、预测法

79、标准成本按其制定时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可分为正常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

80、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1)优点:

可简化和加速产品成本结转和登记工作,并直接提供规定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

(2)缺点:

①由于各步骤的成本计算均不是全部计算,不能全面反映各步骤生产耗费,不能提供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不能提供完工半成品资料,不利于各步骤进行成本管理;

②由于各步骤(除最后一个步骤外)成本计算中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均为广义在产品成本,使半成品实物转移与费用转移脱节,不利于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资料。

82、在进行成本报表分析时,计算诸如产值成本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所采用的方法是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83、作业成本法起源于美国,首先提出作业会计思想的是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科勒

84、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原则:

1制定适宜的质量成本;2成本记录数据真实可靠;3建立完善的成本决算体系;

85、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包括工程技术测量法、历史成本推算法、预测法

86、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是指辅助生产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分配

87、成本还原的对象是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

88、成本会计的各项职能中,最基础的是成本核算

89、企业采用分类法进行成本核算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的产品种类很多;2多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比较相似;3生产工艺相似的产品在同一生产部门进行生产;4同类产品之间有比较准确的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