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0138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7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docx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下)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主备老师:

徐小春参与成员:

王力夏任华罗芳

集体

备课

个性化批注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正比例关系数据在有坐标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根据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知识结构】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3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3课时

3.比例的应用……………………………………………………………6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老师:

徐小春参与研讨老师:

王力、罗芳、夏任华

课题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理解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

PPT

 

 

 

 

 

复习导入

1.教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

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

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学生:

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

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

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4.5∶2.7=10∶6。

课件显示:

“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

为什么?

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

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

比例。

【新课讲授】

1.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

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

比例有什么特点?

师:

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

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②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③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

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

2.4∶1.6=

;60∶40=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

2.4∶1.6=60∶40,也可以写成

师:

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做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

两个比比值相等

教师: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教师用课件显示: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3.找比例。

师:

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猜想另外两面国旗长、宽的比值。

求出国旗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订正。

2.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答案:

1.

(1)能组成比例,6∶10=9∶15。

(2)不能组成比例。

(3)能组成比例,12∶13=6∶4。

(4)能组成比例,0.6∶0.2=34∶14。

2.可以组成8个比例。

3∶1.5=4∶23∶4=1.5∶22∶1.5=4∶32∶4=1.5∶3

1.5∶3=2∶41.5∶2=3∶44∶3=2∶1.54∶2=3∶1.5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吗?

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阳光同学第26页全部。

教学反思

评课:

教师从复习比例的意义旧知着手,先让学生认识比例的四个数,从而认识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外项,内项。

通过验证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关键是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这是一节概念课,而这节概念课不是对知识简单的重复和再现。

在简单的提问中,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总结出“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归纳,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正确地组成比例。

课前准备

PPT

 

 

 

 

 

1.教师提问:

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师:

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新课讲授】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41页第1行、第2行的内容。

教师板书:

2.4∶1.6=60∶40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

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

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

现在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教师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组成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探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如:

∶0.5=1.2∶

,两个外项的积是

×

=0.6,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

=

,3×15=5×9。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教师:

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齐读两遍。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教师: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

两种方法:

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课堂作业】

教材第41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答案:

(1)不可以组成比例;

(2)可以组成比例;(3)可以组成比例;(4)不可以组成比例

板书设计

第2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作业布置

完成阳光同学第27页全部。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最后验证得到比例的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多次验证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都是课堂语言精炼,对学生很有亲和力,在评价方面语言巧妙生动,很有感染力。

1.在教学比例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中,应该特别强调哪是外项,哪是内项。

2.给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的时间,让他们发现并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3.将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多角度观察比例,为后面的解比例学习打下基础。

课题

解比例(数学书第42页)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课前准备

PPT

 

 

 

 

 

情景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

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

解比例。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

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

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

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

x∶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

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

学生回答: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

师接着板书:

10x=320×1。

教师说明:

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

小结:

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

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

2.4x=1.5×6

x=

x=3.75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阳光同学第页的第1-5题,培优题选择做。

教学反思

 

教学中以扶代讲,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理解并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解题能力、归纳能力都得到提高。

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