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单元单元测评B卷.docx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单元单元测评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单元单元测评B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第1单元单元测评B卷
单元测评
(一)B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僻(pì) 椽子(chuán)瞥见(piě)弥望(mí)
B.脉脉(mò)落寞(mò)猗郁(yī)倩影(qiàn)
C.敛裾(jū)嘶叫(sī)蕈菌(xùn)驯鸽(xùn)
D.袅娜(nuó)落蕊(ruǐ)纤细(xiān)涸辙(h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脉博 精彩 参差斑驳 惹是生非
B.掂记苍茫梳梳落落平平仄仄
C.箫索嘶叫一泻千里以逸待劳
D.瞥见婆娑急不暇择视同至宝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90后”的思想和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敢于________,有着不同于前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虽然不乏批评之声,但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②“表叔”才倒下,“房叔”就出来了,这不禁让人发问:
到底还有多少个“表叔”“房叔”?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所有官员应当________,公布财产,接受公众监督。
③许多中介为促成交易,________,做出迎合买卖双方交易意向的虚假承诺,使得消费者往往缺乏有效的书面证据,不能依法维权。
A.标新立异 等量齐观 口若悬河
B.独树一帜一视同仁口若悬河
C.标新立异一视同仁信口开河
D.独树一帜等量齐观信口开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普通人来说,每天应喝温的或凉的白开水,因为它能很快被人体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B.今年,我省将加大对洛阳、郑州两大片区,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3条线性遗产,巩义宋陵等16处大遗址的保护工作。
C.即使生活艰辛,但只要还有爱我的父母,还有我疼爱的妹妹,幸福就不会消失,希望就还会存在,我就还会顽强地奋斗着。
D.南京市主要领导否决了环保部门提出的青奥会期间是否实行普通汽车单双号限行的方案,要求“保障青奥,不扰民”。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歌应该是植种在灵魂深处的一颗种子,它可以在适当的时刻发芽,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即便生出来了也是个怪胎。
①任何对诗歌不负责的心
②而这种情感必须是真情实感
③都不能生长出健康的诗歌
④这需要时间孕育
⑤更需要心和情感的呵护
⑥这颗心也必须是责任心
A.④⑥⑤②③①B.②⑤①④⑥③
C.④⑤②⑥①③D.②⑥①⑤③④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威尼斯(节选)
朱自清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
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
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
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另有小河道四百八十条,这些就是小胡同。
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
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八十七座,有的是。
只要不怕拐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威尼斯是“海中的城”,在意大利半岛的东北角上,是一群小岛,外面一道沙堤隔开亚得里亚海。
在圣马克方场的钟楼上看,花团锦簇似的东一块、西一块地在绿波里荡漾着。
远处是水天相接,一片茫茫。
这里没有什么煤烟,天空干干净净的;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
威尼斯不单是明媚,在圣马克方场走走就知道。
这个方场南面邻着一道运河;场中偏东南便是那可以望远的钟楼。
威尼斯最热闹的地方是这儿,最华妙庄严的地方也是这儿。
除了西边,围着的都是三百年以上的建筑,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
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
紧接着教堂,直伸向运河去的是公爷府;这个一半属于小方场,另一半便属于运河了。
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庄严华妙,兼而有之。
这正是威尼斯人的漂亮劲儿。
教堂里屋顶与墙壁上满是碎玻璃嵌成的画,大概是真金色的地,蓝色或红色的圣灵像。
这些像做得非常肃穆。
教堂的地是用大理石铺的,颜色花样种种不同。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
教堂左右那两溜儿楼房,式样各别,并不对称。
钟楼高三百二十二英尺,也偏在一边儿。
这方场中的建筑,节奏其实是和谐不过的。
公爷府里有好些名人的壁画和屋顶画,但更重要的是它建筑的价值。
它巧妙的结构,加上艳而雅的颜色,令人有惝恍迷离之感。
威尼斯的夜曲是很著名的。
晚上在圣马克方场的河边上,看见河中有红绿的纸球灯,便是唱夜曲的船。
唱曲的有男有女,围着一张桌子坐,轮到了便起来唱,旁边有音乐和着。
音乐节奏繁密,声情热烈。
在微微摇摆的红绿球灯底下,颤着酽酽的歌喉,运河上一片朦胧的夜,也似乎透出玫瑰红的样子。
从圣马克方场向西北去,有两个教堂在艺术上是很重要的。
一个是圣罗珂堂,一个是佛拉利堂。
佛拉利堂的神坛后面挂着大画家铁沁的《圣处女升天图》,那朱红和亮蓝两种颜色鲜明极了,全幅气韵流动,如风行水上。
从圣马克方场沿河直向东去,有一处公园,国际艺术展览会每两年在这里举办一次,参展国家众多,参展作品种类繁极。
颜色大概鲜明,教人眼前发亮;建筑也是新式,简捷不啰唆,痛快之至。
6.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节奏”,本是音乐方面的术语,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物排列整齐,鳞次栉比,像音乐节奏那样和谐。
B.“酽”,本指液汁浓,味厚,这里借用来形容歌声的浑厚、甜润,有韵味。
以味觉之效补充听觉之效,令人有更真切的感受。
C.“流动”,本指液体或气体的移动。
它和含义抽象的“气韵”搭配,强调了画的意境和韵味,十分生动传神。
D.“简捷不啰唆”本指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爽快、直率,这里来形容建筑物,既写出了建筑物造型的简单,又写出了造型给人的主观感受。
7.下列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威尼斯是个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城市,远看似花团锦簇,干净透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市环境非常优雅。
B.圣马克方场是本文描述的中心,庄严华妙,这里荟萃了威尼斯的文化艺术,置身其中,让你觉得伟丽、森严。
C.圣马克方场中建筑的布局并不对称。
圣马克堂左边是“老衙门”,右边是“新衙门”,再往右侧有钟楼偏在一边儿。
D.在威尼斯,唱夜曲有一定的规矩,成一方习俗。
人们在欣赏夜曲的同时,又欣赏了颇具民族特色的运河夜景,因此,听夜曲又是一种享受。
8.下列对本文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荷塘月色》同为朱自清的名篇,写作时期不同,《荷塘月色》表达了他在那时的“淡淡的忧愁”,本文则表达了他轻松愉悦的情感,虽然两者的抒情风格不同,但他那种热爱美、表现美的追求始终没有变。
B.作者眼里的“海中的城”——威尼斯,是十分美丽的,它不仅有水乡泽国的自然美,还有历史名城的艺术美和威尼斯人的气质美。
文章同时也体现了威尼斯的历史沧桑,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C.文章运用一系列贴切、形象的比喻,如将大运河比作“反写的S”和“大街”,将运河中的轮船比作“公共汽车”,将小河道比作“小胡同”。
这些比喻把威尼斯这座“水网之城”的“别致”特色生动地显示出来了。
D.作者在《欧游杂记·自序》中说,写此文在“记叙时可也费了一些心在文字上”。
他“费心”的文字主要体现在朴素的现代口语和叠词的运用上,前者读来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后者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汤和,字鼎臣,濠人,与太祖同里闬。
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部勒群儿。
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
郭子兴初起,和帅壮士十馀人归之,以功授千户。
从太祖攻大洪山,克滁州,授管军总管。
从取和州。
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
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取金坛、常州,和防御严密,敌莫能窥。
以右副将军从大将军败扩廓于定西,遂定宁夏。
四年拜征西将军,引军入重庆。
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顾谓和曰:
“卿虽老,强为朕一行。
”和请与方鸣谦俱。
鸣谦,国珍从子也,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
鸣谦曰:
“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
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
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
”帝以为然。
和乃度地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
役夫往往过望,而民不能无扰,浙人颇苦之。
或谓和曰:
“民
①矣,奈何?
”和曰: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复有
者,齿吾剑。
”逾年而城成。
稽军次,定考格,立赏令。
浙东民四丁以上者,户取一丁戍之,凡得五万八千七百馀人。
明年,闽中并海城工竣,和还报命,中都新第亦成。
并降玺书褒谕,诸功臣莫得比焉。
二十三年朝正旦,感疾失音。
帝即日临视,惋叹久之,遣还里。
二十七年,病浸笃不能兴。
帝思见之,诏以安车入觐。
明年八月卒,年七十。
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
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
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嘉靖间,东南苦倭患,和所筑沿海城戍,皆坚致②,久且不圮,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六》)
①
(dú):
诽谤,怨言。
②致(zhì):
紧密、严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军入重庆 引:
带领
B.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患:
担忧
C.可无烦客兵也客:
以……为宾客
D.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坐:
因……犯罪
1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是个多义词,可以形容人卓越,不同寻常;也可以形容人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
文中的意思指前者。
B.“倭寇”一指明代14-16世纪屡次骚扰抢劫朝鲜和我国的日本海盗,文中意思即此;二是指“倭”与“寇”两个词语,意思是倭寇骚扰(侵犯)。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与今人说的棉布不同,文中的“布衣”,借指平民。
D.“正旦”指传统戏曲角色名,俗称“青衣”,如《窦娥冤》里的窦娥角色;还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文中意思是后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和与太祖同乡,多计谋策略。
汤和曾带领十多个勇士归顺郭子兴,后跟随太祖。
当时诸将领因某种原因多不肯做太祖的部下。
B.皇帝请求汤和赴沿海彻底消灭倭寇,汤和要求方鸣谦与他一同前往,因为方鸣谦熟悉海上战事,汤和可随时向他咨询抵御倭寇的策略。
C.汤和在沿海设置多个防卫所,挑选多名少壮的人来修筑,当时打扰了当地的百姓。
浙江人认为修建防卫所是令他们苦恼的事情。
D.后来汤和因感染疾病而失声,皇帝当日还亲临探视,表示叹惋;皇帝想见汤和,下诏用可以乘坐的车载他入朝觐见,可见君臣关系很好。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17分)
四、(24分)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5分)
(2)和所筑沿海城戍,皆坚致,久且不圮,浙人赖以自保,多歌思之。
(5分)
1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寄乡友
王僧孺
旅心已多恨,春至尚离群。
翠枝结①斜影,绿水散圆文。
戏鱼两相顾,游鸟半藏云。
何时不悯②默,是日最思君。
①结:
交叠。
②悯:
哀伤。
(1)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表现了春日的哪些特点?
(4分)
(2)诗歌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
(4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中用“花”和“燕”这两个意象来反映事物随着时光的流转而不断更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受上赏”和“受下赏”的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明“国恒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25分)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
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出“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
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
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
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
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
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
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
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
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
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
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
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
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
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
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
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
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
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
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
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
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
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
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17.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18.文中说:
“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
(8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六、(8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概括寓意。
(20字左右)(4分)
大慧禅师门下有一个弟子,参禅多年,仍不能开悟。
一天晚上,这个弟子诚恳地向大师诉说自己不能悟道的苦恼,并向大师求助。
大师说:
“我很高兴能够帮助你,不过有三件事我无能为力,你必须自己做。
”
弟子忙问是哪三件事。
大师说:
“当你肚子饿时,我不能帮你吃饭,你必须自己吃;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自己解决,我一点也帮不上忙;最后,除了你之外,谁也不能驮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
弟子听罢,心扉豁然开朗,快乐无比,他感到了自我的力量。
寓意是
20.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达上存在四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李先生,您好!
昨天,您光临贵府,恰好我因事外出,未能一见,非常遗憾。
我对您的学识、人品、才华佩服之至,改天我定会登门亲自求教,真诚地期待与您的见面。
(1)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也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
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
请以“______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单元测评
(一)B
1.A A项,“piě”应读“piē”。
2.D A项,脉博—脉搏;B项,掂记—惦记,梳梳落落—疏疏落落;C项,箫索—萧索。
3.C 标新立异:
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独树一帜:
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
与语境不符。
一视同仁:
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与句意不合。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
口若悬河:
说话像瀑布流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能言善辩。
4.A B项,动宾搭配不当,应为“加大……工作力度”或“加强……工作”。
C项,“即使”和“但”关联词不搭配。
可将“即使”改为“虽然”。
D项,不合逻辑,前后不对应,应去掉“是否”。
5.C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确定首句,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
这段文字横线前的内容是说诗歌就像种子一样,可以在适当的时刻发芽,根据文意,第一个横线处应该填④;而⑤中“更需要”一词紧承④中的“需要”,所以第二个横线处应该填⑤;②照应⑤中的“情感”并对其进行阐述,⑥针对⑤中的“心”进行阐述,且⑥中的“也”紧承②;①和③紧接着⑥从反面阐述。
据此可确定答案。
6.A “排列整齐,鳞次栉比”与文中“式样各别,并不对称”“偏在一边儿”相矛盾。
7.D A项,“花团锦簇”是在钟楼上俯瞰的景色,应为近景,“干净透明”应为远景。
说“城市”“干净透明”也不妥。
B项,“让你觉得伟丽、森严”的是圣马克堂,而非圣马克方场。
C项,原文为“东边居中是圣马克堂,却有了八九百年——钟楼便在它的右首。
再向右是‘新衙门’,教堂左首是‘老衙门’。
”
8.B “文章同时也体现了威尼斯的历史沧桑,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原文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
9.C “客”是“外地”“外来的(人)”的意思。
10.B 从“既而倭寇上海”句意来看,句中的谓语只能是“寇”,所以此处“倭”与“寇”是两个词语,应为“倭寇骚扰(侵犯)”。
11.B “皇帝请求汤和赴沿海彻底消灭倭寇”不合文意,皇帝只是请求汤和尽力替他行动一次。
12.
(1)成就长远打算的人不要顾念眼前(近期)的抱怨,担当重大责任的人不要顾虑细枝末节。
(2)汤和所修筑的沿海防卫所,都坚固严密,并且长久不倒塌,浙江人民靠防卫所来自我保护,有很多人歌颂、思念他。
注意理解句子中关键实词、虚词的意义,
(1)句的“远算者”“顾”“细谨”,
(2)句中的“赖”“以”“之”。
汤和,字鼎臣,是濠州(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人,和太祖是同乡。
(汤和)小时候有奇特的志向,游戏玩乐曾模仿(练习)骑马射箭,部署约束一群儿童。
等到(他)长大后,身高七尺,卓越而多谋略。
郭子兴开始起兵时,汤和带领十多个勇士归顺他,凭借功劳被授官千户。
(他)跟随太祖攻打大洪山,攻克滁州,授官管军总管。
跟随(太祖)取得和州。
当时各位将领多与太祖辈分、年龄或等级差不多,不肯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