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005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doc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

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

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

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

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

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

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

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

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

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

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

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巩固训练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1、2、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四、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难点:

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三)课时安排:

5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学难点:

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年历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

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

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

“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

“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年”字。

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年历

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

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

(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

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

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

国庆节呢?

教师节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

香港回归是哪一年?

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

(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

(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

哪几个月是31天?

哪几个月是30天?

二月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

31天: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个)

1年12个月30天:

四、六、九、十一小月(4个)

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

2、记忆大、小月

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

那么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呢?

(1)课本上介绍了一种好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数,怎么数呢?

请同学们看书本48页最上面一段话。

教师检查学习情况,电脑显示:

左手拳头图。

全班齐数一次。

(2)师:

老师再介绍一首儿歌,帮你记住一年中的大月。

(出示儿歌)教师讲解儿歌,让学生自由记忆儿歌。

(3)游戏练习。

老师任报一个月份,是大月就请男生起立,是小月就请女生起立,谁站错,站慢就算输了。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

1、一年有()个大月,有()小月。

2、9月1日开学的前一天是()月()日;

3、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

4、你的生日是()月()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考考同学们?

四、总结竞猜:

1、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2、猜谜语。

师:

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

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

出示:

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

师:

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

(珍惜时间)

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会用24时计时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钟面、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

2、组织交流有关的信息,提出问题:

21:

00是几时。

3、组织学生猜测。

4、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动手操作,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0小时。

6、老师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

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7、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

(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

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

练习:

抢答: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

00上班,下午16:

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

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

”(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课时安排:

8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

20×5、30×6、4×70、100×5、3×200

3×200、500×3、1000×6、23×2、12×3

7×11、5×60、50×4、22×3、15×3

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3、抢答:

(1)3个十是()30是()个十?

(2)300是()个百?

60是()个十?

(3)9个十是()?

3个30是()?

小结:

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

口算乘法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分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可以提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

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要送多少封信?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第一个问题算式

300×10、60×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

b.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10=3000(份)

同理:

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

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要送多少封信?

(1)学生独立解答。

a.300×30,60×30分别表示什么?

(2)汇报口算方法:

b.你怎么口算?

(3)小组讨论:

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