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95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总结详细版.docx

心理总结详细版

心理医学

1、医学心理学:

是心理学与医学想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

是心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它研究医学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侧重于研究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以及在它们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和规律。

2、心理科学的诞生是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里实验室。

3、医学模式:

是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4、医学模式包括: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6、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

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情感过程(喜、怒、忧、悲、恐、惊等)

意志过程(有意识地确定目的、客服困难、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

人格: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观点、信念等)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7、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8、感觉:

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9、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的相互作用、

联觉、

感觉性的发展与补偿

10、知觉:

是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1、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2、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

早期经验、产生疼痛的原因和对后果的评价、情绪、注意、暗示、人格、文化教育。

13、记忆:

是人脑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以后的再现(再认、回忆)的心理过程。

14、记忆的种类:

根据信息加工、编码方式和储存时间长短不同:

感觉记忆:

信息不经过加工、以感觉痕迹的形式保存、有鲜明的现象形、容量较大、保持时间短,0.25-2秒。

短时记忆:

容量相当的有限,一般为7±2个祖快,即正常成年人为5-9个模块,信息保持时间不超过1分钟,

长时记忆:

保持1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身、容量是没有限制、编码方式是语义编码。

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15、遗忘曲线:

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方法对记忆的保持进行系统的研究。

16、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遗忘的速度较快,不会完全遗忘

17、抵制遗忘的方法:

识记后及时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

复习形式多样化,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尽可能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充分利用各种记忆手段。

学习者的个人因素:

情绪、兴趣、动机等。

18、思维:

是人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19、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20、想象:

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1、创造或创造活动:

是指为社会提供新颖的、首创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想法或事物)的活动。

22、情绪、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3、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24、心境:

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5、激情: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26、道德感:

根据一定社会政治道德标准,评价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27、理智感:

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与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8、美感:

事物是否符合个人审美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29、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

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30、情感产生的三个要素:

刺激要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

31、情绪、情感的作用:

(大题)一、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适中的焦虑程度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

过分的焦虑或焦虑程度很低都不能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成绩。

从情绪的个别差异方面来分析,一般情况是,平时情绪比较稳定、不容易过分焦虑的人比容易激动和焦虑的人有较好的学习成绩。

从学习情景压力和焦虑程度的个别差异的关系来看,一般情况是,情绪较稳定、不易激动的人在情绪压力下可提高学习效率,而高焦虑的人学习效率常因情绪压力的影响而降低。

从学习的情景压力与学习任务的性质关系来看,一般情况是,简单的工作常因情绪压力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复杂的工作则受压力的影响而降低效率。

二、情绪、情感对心身健康的影响:

所有心理活动都在一定的情绪基础上进行,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映成分,直接关系到心身健康,因而情绪成为心身联系的纽带,正性的情绪如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等能使人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保持健康,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烦闷等则会损害人的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

区别项目

情绪

情感

需要层次高低级

情绪是有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

情感是有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高级且复杂的体验

特性

动物和人所共有的

情感是人所独有的

特点

情境性、不稳定性

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表现

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较微弱,较少冲动性,外部表现不明显

发生关系

情绪反应出现在前

情感体验发生在后

三、情绪、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情绪、情感对人际沟通的影响

人际情感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肯定的情绪情感:

增力作用:

良好的人际情感表现为:

自信感、相互信任感、相互理解感、相互忠诚感、自尊和相互尊重感

否定的情绪情感:

减力作用:

不良的人际情感表现为:

自卑感,嫉妒感,恐惧感,猜疑感,报复感

32、情感与情绪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情绪依赖于情感。

情绪的各种变化一般都受到已形成的情感及特点的制约,情感的深度决定于情绪表达的强度,情感的性质决定情绪的表现形式

(2)情感也依赖于情绪,稳定的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的情绪中得到表现。

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能显示地存在。

(3)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有不同的情绪表现。

33、人格:

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34、人格的特征:

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和倾向性。

35、能力:

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36、气质:

是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色彩。

37、气质类型:

根据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说,可以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4种类型。

巴甫洛夫根据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性的不同结合,把高级神经活动分为4种类型:

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和抑制型。

38、性格:

是人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39、需要:

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表现为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40、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现实的需要:

理想、抱负

尊重的需要:

成就、权利、名誉

归属和爱的需要:

社交、归属、爱等

安全的需要:

回避危险和恐惧等

生理的需要:

空气、食物、水、性等

41、动机:

能一起、维持一个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意念活动。

42、动机冲动的三种基本类型

(1)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2)双避冲突(后有追兵,前遇大河)

(3)趋避冲突(想吃鱼又怕腥)

43、人格形成的关键:

人格形成的关键是自我意识的确立和社会化的完善。

前者标志着个体形成了有别于他人的心理内涵,后者标志着个体完成了社会角色的认同。

44、人格形成的决定因素:

(大题)

遗传潜能遗传对人格的影响,在人格的不同方面,影响的大小有所不同,单纯的遗传因素仅预示着一种潜能,后天的学习、经验以及发展条件等是潜能得以显示要条件。

共同经验指不同个体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中所接受的某些共同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

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文化圈:

不同的社会、文化、种族等,可以影响人格的大体背景和方向。

亚文化群:

可由地域、经济阶层、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来划分。

亚文化群的共同文化又给人格以不同的影响。

角色规范:

社会文化对各种角色行为有一定的期望和要求。

独特的经验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经验也不一样。

尽管许多文化因素是共同的,但每个人都是以独特的方式对环境的要求作出反应。

总之,人格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

重视这些因素,对于认识、把握人格具有重要价值。

45、人格形成的标志:

自我意识的确立社会化的完善

45心理卫生:

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造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46、健康心理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

47、心理卫生:

也称心理健康,指以积极有益的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48、心理应激:

是个体“察觉”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

心理过程分四个部分:

输入,中介,反应,结果。

49、应激过程的模式:

输入部分—应激源中介因素—对应激源的察觉与评价应激反应结果

50、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应激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可以以症状和体征的形式见之于临床;成为人们身体不适、虚弱和精神痛苦的根源和就医寻求帮组的原因;

(2)应激可以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的疾病,或使这些疾病复发;(3)应激可以造成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并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新的精神和躯体疾病。

50、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适度的应激是促进人的生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离不开刺激,适度的刺激和应激有助于维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51、应激的应对策略:

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知态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心理环境防御机制放松技术

52、心身疾病:

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作为主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广义的心身疾病包括那些具有明显躯体症状的器官性神经症或心理生理障碍。

52、心理疾病的心理社会影响原因有哪些?

一、情绪因素和心身疾病

(1)情绪与心身疾病的相关关系

愉快和积极地情绪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起到良好的作用,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机体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是人体保持健康。

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诸如愤怒,恐惧、焦虑、忧愁、悲伤、痛苦等,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导致神经活动的机能失调,因而有害于健康。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研究,已肯定消极而长期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病程和转归起着不良的作用。

(2)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心理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急梗死、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3)动物实验表明:

紧张的情绪可以诱发高血压、溃疡等疾病的发生。

(4)临床观察表明:

紧张的情绪可以导致疾病或使疾病恶化。

二、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

病人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与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可作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又可以改变疾病的过程。

因此,病人对待某种疾病的态度及其与人格有关的反映方式,又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三社会环境因素与心身疾病

(1)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紧张不良的社会事件可以引起人们患各种心身疾病。

(2)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调查表明生活事件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损害健康的主要应激源。

四、身体器官的脆弱性

应激反应只能在脆弱个体的脆弱器官上造成组织损伤,因此身体器官的脆弱性是心理社会因素导致心身疾病的一个重要条件。

心理和社会水平上的干预、治疗主要围绕三个目标

(1)努力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极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例如消除应激源

(2)提高患者对应激的认识水平,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

(3)努力矫正有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

具体方法:

适应环境;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53、冠心病:

v冠心病的传统影响因素:

遗传素质、高血脂、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运动过少

v心理应激:

不能用传统危险因素解释的现象

›1、不同社会生活环境对冠心病的影响

›2、不同社会分工对冠心病的影响

›3、不同生活遭遇对冠心病的影响

vA型行为特征

›1、争强好胜,喜爱竞争,有强烈的成就动机,总想多出成绩,在任何职业或非职业的活动中,都力求超过别人。

›2、常有时间紧迫感和匆忙感,性情急噪,缺乏耐心,珍惜时间,做事求快,行动迅速。

›3、情绪易波动,爱发脾气,常有敌意情绪倾向。

冠心病行为预防对策

1、普及宣传有关心血管病的知识和各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作用。

2、调整、矫正和减弱A型行为的表现特征

3、设法避免或减少A型行为的不良影响

4、加强行为保健措施

›适当控制和降低紧张度

›生活多元化,增加娱乐活动,劳逸结合

›增加体力活动

›推广自我保健方法和放松训练

5、调整或改变饮食行为

›以清淡饮食代替过咸过甜饮食习惯

›积极开展劝阻吸烟和酗酒行为的活动

54、恶性肿瘤

v情绪与癌症的发生——不正常的情绪可能是癌症发生的“活化剂”

vC型人格特征:

v不善应表达和宣泄焦虑、抑郁情绪,竭力压制本该发泄的愤怒情绪

v过于屈从、过于自我控制、回避矛盾、姑息迁就、忍耐、依顺、合作性强,因怕得罪人而放弃自己的需求,因无力应付生活的压力而感到绝望。

v心理治疗

v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增强信心和抗病能力

v有助于缓解和应付各种对症治疗措施副作用

1、鼓励病人保持最佳功能(包括语言、社会和家庭)

2、与病人一起对付否认作用,使病人安宁和接受必要的照顾

3、说服病人不要放弃一般的快乐

4、帮助病人不要产生超过病情以外的痛苦和紧张

55、心理评估: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作出的鉴定。

56、心理评估常用方法:

1、调查法2、观察法3、会谈法4、作品分析法5、心理测验法

57:

对评估者的要求包括专业知识和心理素质(观察能力:

智力水平:

自我认识能力:

沟通能力:

)个基本要求。

58、1905,比奈—西蒙量表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技术指标包括:

信度、效度和常模

59、误差:

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测验结果不稳定或不准确的效应

60、信度:

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它反映工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1、效度:

测验可以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

62、常模:

测量取样的平均值,即正常的或平均的成绩。

63、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要求:

1、标准化原则2、保密原则3、客观原则

64、常用智力测验量表:

1、比奈智力测验量表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65、客观性测验:

1、明尼苏达多相人人格调查表(MMPI)2、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66、心理治疗:

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或咨访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67、心理治疗的性质:

自主性学习性实效性

68、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异同:

相同点在于:

其理论与方法是相同的;咨询与治疗的过程不能完全分开;即使有差异,也是本质的。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工作对象

可称来访者:

适应或发展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可称病人:

主要是精神病、神经症、心身疾病、心理障碍等病人。

工作者

咨询心理学家

精神科医生、医学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

工作任务

人际关系、学习、升学、婚姻

人格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性变态

工作方式

教育与发展,需一次-数次

人格的改造和行为的矫正,需数周-数年

69、心理治疗的原则:

1、真诚原则2、保密原则3、计划原则4、“中立”原则5、回避原则

70、治疗关系建立原则:

单向性系统性正式性时限性

71、对治疗师的要求:

要有一颗帮助别人的心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要具备乐观的生活态度要遵守职业道德

71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

(1)精神分析治疗基本技术手段:

自由联想、移情、梦的分析;

(2)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

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标记奖励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疗法(3)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

以人为中心;把心理治疗看成是一个转变过程;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4)家庭治疗(5)其他治疗(催眠疗法、认知疗法、集体心理治疗、森田疗法)

72、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手段:

1、自由联想2、移请与反移情3、梦的分析

73、精神分析治疗的常用方法:

1、采取直接全面的交谈方式2、初次会见时,要病人及家属叙述病状产生、发展的历史和具体内容,尽可能在1小时内叙述完。

3、在以后的会见中,继续询问病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的有关经验。

4、随后与病人一起分析症状的性质,引导他相信这些症状大多是幼稚的、不符合成人思维逻辑规律的感情或行动。

4、当病人对上述解释和分析有了初步认知和体会后,即向病人进一步解释病的根源在于过去、甚至幼年。

75、行为治疗的具体方法:

系统脱敏法冲击疗法厌恶疗法标记奖励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法

76、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

1以人为中心2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3非指令性治疗的技巧

77、心理咨询:

心理工作者应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给有心理问题或有心理困惑的求助者的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78、心理咨询的方式:

门诊心理咨询信函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专题心理咨询互联网心理咨询

79、心理咨询的手段:

(1)宣泄

(2)领悟(3)强化自我控制(4)增强自信心

80、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是人际关系在医疗情景中的一种具体化形式。

它是指以医务人员为一方,以病人为另一方的人际关系。

其中医生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核心。

81、医患关系模式:

1、主动——被动型2、指导——合作型3、共同参与型

82、医患交往的两种形式:

言语形式的沟通和非语言形式的沟通。

83、医患交往的两种水平:

技术水平和非技术水平

84、病人角色适应不良主要有5中类型:

角色行为阙如;角色冲突;决死行为减退;角色行为强化;角色行为异常

85、心理护理:

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家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

86、临终病人的辛苦特点:

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接受期

87、个体一旦患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患者整个的心理活动都会受到影响,包括认知方式的改变情绪情感的改变,意志活动特点的改变和人格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