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873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师大附中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二试卷

名句默写(16分,每空1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荷塘月色》中描写密密的荷叶被风吹过而留下一道痕迹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写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短歌行》中,表现贤才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6)《归园田居》中,用远景镜头描绘出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7)《游褒禅山记》中议论性语句“________,_______;”照应了上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8)《赤壁赋》叙写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

(2).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3).

(2)夙兴夜寐,(4).靡有朝矣。

(5).(3)宁溘死以流亡兮,(6).余不忍为此态也(7).(4)还顾望旧乡,(8).长路漫浩浩(9).(5)契阔谈䜩,(10).心念旧恩(11).(6)暧暧远人村,(12).依依墟里烟。

(13).(7)夫夷以近,(14).则游者众(15).(8)盈虚者如彼,(16).而卒莫消长也。

..................

二、基础知识(28分,每题4分)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参差(cī)否(pǐ)泰小人所腓(féi)将(jiāng)子无怒

B.给(jǐ)予造诣(zhǐ)一椽破屋(chuán)冯(píng)虚御风

C.奄奄(yǎn)守拙(zhuó)淇水汤汤(shāng)蓊蓊郁郁(wěng)

D.伶俜(pīng)侘傺(chì)妖童媛女(yuán)管窥蠡(lí)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汉字字音。

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

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

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

A项,将(jiāng)子无怒,“将”读qiāng,意思是请。

B项,造诣(zhǐ),“诣”读yì。

造诣,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

C项,守拙(zhuó),“拙”读zhuō。

封建士大夫自诩清高,不做官,清贫自守,叫守拙。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辟 桑葚 祈祷 砥砺言简意赅

B.惦记 蜿延 谬误 歧视安之若素

C.目眩 殒落 枷锁 商榷曲水流觞

D.箕踞 履行 真谛 洋溢义愤填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以义为纲,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

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

①字形结构分析法。

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

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

A项,“幽辟”应为“幽僻”。

B项,“蜿延”应为“蜿蜒”。

C项,“殒落”应为“陨落”。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幽:

幽深内藏的

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

满足

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

问候

B.①纵一苇之所如如:

②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下:

屈服

③少无适俗韵韵:

本性

C.①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

享有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

命名

③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却:

然而

D.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尚:

尚且

②而又不随以怠怠:

停止

③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腓:

遮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B项,下,使……委屈。

C项,却,转身,回头。

D项,怠,懈怠。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泉侧出 ②齐彭殇为妄作③步余马于兰皋兮

④火尚足以明也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卿当日胜贵 ⑦逆以煎我怀 

⑧天下归心⑨顺流而东也⑩千万不复全

A.①/②⑤/③⑥⑨/⑦⑧/④/⑩B.①⑥/②⑤/③⑦⑧/⑨/④⑩

C.①⑥⑨/②③⑤/④⑩/⑦/⑧D.①⑥/②③⑤/④⑨⑩/⑦/⑧

【答案】B

6.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仰观宇宙之大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客有吹洞箫者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⑧有碑仆道

A.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①③/②⑤/④⑧/⑥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有:

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

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

①③⑥句为判断句,②⑤句为定语后置句,④句为被动句,⑦句为状语后置句,⑧句为省略句。

7.下列对课文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氓》是一首叙事诗,它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口吻,讲述了她自己的婚恋悲剧。

诗中大量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如“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形象表现女子容颜的衰老,也暗示了后文感情变冷的情节。

B.重章叠句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

《采薇》这首诗前三节就采用这一手法,节与节之间句型相似,字面也大体相同,以关键处个别字词的更换来变现时间的流逝,表现主人公痛苦的加深,使得情感的抒发有了递进。

C.《孔雀东南飞》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这是采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以美禽比拟夫妇的手法。

《孔雀东南飞》的民歌风味还体现在铺陈手法的运用,如开头兰芝自陈,太守迎亲时的描写以及府吏自杀前徘徊犹豫的描写。

D.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言志诗,全篇书写了年华易逝的感慨,流露出对友朋的怀念和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大志。

这首诗沉郁而不消沉,充满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充分表现建安风骨特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考生平时要认真学习复习课文相关内容,比如写作的主要内容,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的思想情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作品的语言特点等。

C项,“铺陈手法的运用,如……府吏自杀前徘徊犹豫的描写”,判断有误,府吏自杀前描写不属于铺陈。

8.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B.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早年做官,后弃官归隐,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作品,开创田园诗一派。

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名帖,又是一篇“序”的佳作,流传久远。

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与“跋”同属一类,列于卷首叫“跋”,列于卷末叫“序”。

主要内容是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等。

D.《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其中“壬戌”是采用干支纪年法,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既望”是指农历十六,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C项,“列于卷首叫‘跋’,列于卷末叫‘序’”,表达有误。

应该是,列于卷首是“序”,列于卷末是“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鼓山记吴海

岁乙巳秋,郡人黄伯弘,约予与广平程伯崇、建安徐宗度,自河口买舟,顺流而下,抵白云廨寺。

过东际石桥,桥覆以舟。

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

近里许,有亭曰“乘云”。

近亭有窾泉,行者掬以饮。

又里许到半山亭,亭后小溪,俯瞰山下。

又里许,有阁曰“玄通”,阁外疏竹斜映,倚栏平睇,江流二道,如白虹游龙,萦带长洲,靡焉而东趋,渔歌互答,西山凝晖,碧翠异状。

前登岭路,影射人背。

转而右,见奇光玲珑,筛林若金色,点缀树上,如花婴条,如果有叶,华彩相映,瑰丽不可名状。

转而上,皆幽林清树,半里许,夹道有小松,曰“松关”。

日已下山,促行。

下小坂,皆干途,迤逦达寺,已昏黑,宿超凡阁。

明日径寺右,行蔬畦间,度松林二三百步,入丛篁中,径傍小竹,微露缀其上如珠,时滴人衣,觉清爽。

出篁竹微蹊,二里许,登小顶峰,峰直寺后,下视殿阁,若骑其危。

西望都城,列雉数千,市廛阛阓①,台前府寺,释老之宫,辉耀崇丽,州邑之雄,可谓罕丽。

由小顶而上,又里许至大顶。

使僮仆伐披棘,拟步而后可进,若是二百武②,少转而南,然后造乎鼓山之巅。

乃拂石刻,观晦翁大字,读沈公仪铭,摩挲徐鹿卿《请雨记》。

记漫,久不可辨。

中宵月色如午,罡风忽起,联立东望扶桑,以候朝旭,奔星矢驰,四面相射,有玄云横亘在海面,高四五丈,不得视其初出之景,须臾日上已高,山烟水霏苍茫,远近隐显迭出,恍然如画图中,又一奇也。

至寺已近午。

寺左有灵源洞,石磴垂梯,两岸崇塘,通以石梁,白云亭其上。

坐稍久,洞谷生风,时来袭人。

起观蔡君谟书,有奇石立道侧,号将军石。

于是履危栈,度石门,求晦翁题名,赵子直诗,抵“天风海涛”之亭极焉。

孤撑巉岩,凭栏欲堕,川分谷擘,江面如沼,险绝清旷,遂兼得之。

夫升培塿③者隘一方,陟冈阜者薄百里,乃今纵目力于霄汉,纳溟渤④于胸次,晦冥昼夜,收拾举尽。

岂非所处者益高,所见者益远,所造者益深,则所获益富邪?

(选自《闻过斋集》,有删改)

[注]①阛阓:

市场,商场。

②武:

半步,泛指脚步。

③培塿:

小土丘。

④溟渤:

指溟海和渤海。

这里泛指大海。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已下山,促行促:

催促

B.如花婴条婴:

缠绕

C.记漫,久不可辨漫:

弥漫

D.远近隐显迭出迭:

交替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表述了“我”和其他三人一同游览鼓山的经历:

首先雇船向东,下船后登鼓山,晚上住在了白云廨寺;第二天从寺院的右边再次登山,在山上看了日出的景象,然后回到白云廨寺,观看了灵源洞相关的景物。

B.作者在游览鼓山时,不仅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十分注重对文化景观的观察,比如在大顶峰看沈公仪的碑铭、徐鹿卿的文字,在灵源洞时不怕危险,踏着栈道走过石门看晦翁的题名以及赵子直的诗歌等。

C.作者游览的景色中有个名叫“乘云”的亭子,它在鼓山的半山腰,亭子的后面有一条小溪流,它的上方有个叫“玄通”的阁楼,站在这个阁楼上可以看到稀疏的竹子、如白练的江流以及听到渔歌互答等。

D.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这篇文章以记叙为主,文章的结尾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在游览鼓山后的感受。

我们学过的《游褒禅山记》也属于这种文体。

11.请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

(2)使僮仆伐披棘,拟步而后可进,若是二百武,少转而南,然后造乎鼓山之巅。

【答案】9.C10.C

11.

(1)(我们)沿着山脚逐渐攀登,左边有轰鸣的涧水,聚集在一起的荔枝树荫下,有可以坐的大石头。

(2)让僮仆砍伐荆棘,踏着僮仆的脚印才能登上去,像这样走了两百多步,小路慢慢转向南面,然后登上了鼓山的山顶。

【解析】

9.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C项,漫:

模糊不清。

10.试题分析: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

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

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亭子后面有小溪流的是“半山亭”,不是“乘云亭”。

11.试题分析: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该题第一句中,稍,逐渐;伐,砍伐;披,拨开;若是,像这样;南,向南走;造,登上。

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游鼓山记

吴海

乙巳年秋天,同郡的黄伯弘,约我和广平的程伯崇、建安的徐宗度,从河口雇船,顺水流向东,抵达白云廨寺。

经过东面的石桥,把船停在桥边。

(我们)沿着山脚逐渐攀登,左边有轰鸣的涧水,聚集在一起的荔枝树荫下,有可以坐的大石头。

走了大概一里,有一个叫作“乘云”的亭子。

靠近亭子有泉水,行路的人可以用手捧着喝。

又有一里地左右到了半山亭,亭子后有小溪,(站在亭子中)可以俯瞰山下的景色。

又大概一里,有一个叫作“玄通”的楼阁,楼阁外面是相互掩映的稀疏竹子,倚靠栏杆平视,看到两条江流,像白虹、游龙一样,缠绕着长洲,沿着长洲向东流,(站在“玄通”阁,能够听到)互答的渔歌,(能够看到)西山凝聚着斜晖,碧绿、青翠,形状不一。

前面登岭的路上,太阳光照射在人的背上。

转向右面,看见玲珑的光色,从树叶中透露出的光就像金子一样,点缀在树上,就像花朵缠绕着树的枝干,就像果实旁边生长叶子一样,光华与色彩相互映衬,其色彩的瑰丽不能用语言表述。

转身向上爬,都是幽深的树林和青翠的树,走了半里地左右,路两边有小小的松树,叫作“松关”。

夕阳西下,大家都催促着走。

走下小山坡,都是主道,曲折地到达白云廨寺,天已经昏黑,(我们)住在了白云廨寺的超凡阁。

第二天走白云廨寺的右面,行走在菜畦间,过松林走了二三百步,进入一片翠竹中,路边的竹子,露水点缀在竹叶上好像珍珠一样,不时滴在人的衣服上,(让人)觉得很清爽。

走出竹林有一条小路,走了二里左右,登上小顶峰,山峰就在白云廨寺的后面,向下看(白云廨寺的)宫殿楼阁,像骑在高高的山崖上。

向西望都城长洲,有几千个城垛,栈房、集市、高台寺院、佛教和道教的宫殿等,光辉照耀、崇大富丽,雄壮的州城,可以说是罕见的美丽。

从小顶峰向上,又一里多到大顶峰。

让僮仆砍伐荆棘,踏着僮仆的脚印才能登上去,像这样走了两百多步,小路慢慢转向南面,然后登上了鼓山的山顶。

就拂去石刻上的灰土,观看晦翁的题字,阅读沈公仪的碑铭,抚摸徐鹿卿的《请雨记》。

但文字模糊,很长时间也不能辨别。

夜半,月色像正午的太阳,忽然刮起了劲风,我们站在一起向东望着,等待朝阳的出现,光像奔跑的星星、射出的箭一样,射向四面八方,海面上有黑色的云彩,有四五丈高,不能够看到太阳初升的景象,不一会儿太阳就已经升起很高了,山中的雾气、水中的烟气苍茫一片,远远近近忽隐忽现,恍如人在图画中一样,这又是一种奇观。

回到白云廨寺已经接近中午,白云廨寺的左面有灵源洞,有像垂下的梯子一样的石阶,洞的两边有比较大的水塘,有石梁连接,白云亭就建在上面。

坐了一会儿,洞中吹来凉风,时时吹拂着人。

(于是,我们)站起来看蔡君谟写的字,(并且看到)有一块叫作将军石的奇石立在路旁。

于是,我们踏着高高的栈道,越过石门,看晦翁的题名,赵子直的诗歌,到“天风海涛”亭的边上。

亭子用支柱撑在悬崖上,站在栏杆边上,就像摇摇欲坠一样,河流分开山谷,江面就像沼泽,险峻、清绝、旷远的景色,于是都看到了。

登上小土丘只能观看景色,登上山冈只能看到百里的景色,如今向天空中极目远眺,在胸中接纳大海,白天黑夜明明暗暗,全都能看到。

这难道不是站的地方越高,看见的事物越多,到达的地方越远,获得的感受越丰富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

分明怀素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①怀素:

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

12.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以疑问开篇,问而未答,好像十分激动地问主人:

“您从哪里得到的这个屏风?

”以疑问引出本文主要描述的重点,引人注目。

B.从诗人立刻就认出这是怀素的笔迹,可见诗人平日对书法极为留心,尤其是对怀素的草书风格十分熟悉,一眼便认了出来。

C.颔联下句中的“墨痕浓”的“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已经把整幅字的风格和意境初步传达给读者。

D.前四句一句一转,“何处”“分明”“虽多”“犹见”,在转折中步步顿宕,峰回路转,体现了诗人对名家真迹蒙尘的惋惜伤感之情。

13.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怀素的书法?

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答案】12.D13.

(1)手法①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歌把怀素书法中的笔画比作奔秋涧水的怪石,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等,写出怀素书法狂放、苍劲有力的特点。

②想象的写作手法(或:

化静为动)。

诗人想象如果把这个屏风放到水边的话,怀素的字就会化成入水的龙,写出怀素书法的灵动矫健。

【解析】

12.试题分析:

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D项,不是惋惜伤感,而是发现真迹的惊喜、愉悦之情。

13.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回答诗歌的后两联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怀素的书法,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全诗的内容。

第三联“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是用景物来描绘怀素的书法如奔秋涧水的怪石,如倒挂在古松上的枯藤,比喻的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是,写出怀素书法狂放、苍劲有力的特点。

最后一联诗人说,如果把这个屏风放到水边的话,怀素的字就会化成入水的龙,运用想象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怀素书法的灵动矫健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致命的江南潘向黎

读诗可能尚不明显,读词,简直触目就是江南。

对这个词有着强烈的偏爱,觉得它唤起的是湿润而明媚的印象,而且连它的字形都那么亭匀有致,音节也那么悦耳动听。

六岁时第一次到杭州,于是对江南的最早的印象就是那柔柔的柳丝、明媚的西湖,还有父母温暖的双手。

那真是绝好的启蒙教育。

有人说,在历史上“杏花春雨江南”总不是“骏马秋风塞北”的对手,纤柔的南方一次次败给骁勇的北方。

如果这是宿命,我想大多数江南人宁可接受这样的命运,也要守着江南,寸步不离,永不叛逃。

最早记得的是白居易的《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是关于江南流传最广、最艺术的广告。

而最浓艳消魂的是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是写给江南的情书,表达的已经是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的爱恋了。

韵味深长、风神独具的是皇甫松的《忆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在烛火黯淡的光线下,在有着美人蕉图案的屏风边,诗人梦见了江南。

梅子黄熟的时节,夜雨潇潇,诗人(或有人)在船上吹着笛子,桥上传来低低的吴侬软语。

这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

这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

江南如果仅仅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那还不足以称“致命”。

但是江南似乎真的是“致命”的。

它可以使人放弃前途。

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水龙吟》)”提到的季鹰,名叫张翰,西晋人。

《世说新语·识鉴篇》说他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

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就说:

“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弃官南归。

这就是著名的莼鲈之思的典故。

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看清形势的聪明人脱身的借口,但是谁能否认,莼鲈之思,也是张翰决定的原因之一?

因为我始终相信,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有着这样的魅力,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是这种选择的另一个版本,稍涉香艳而已。

它可以使人放下刀戈、率众来降。

丘迟的一篇《与陈伯之书》,是一篇招降书,写得文采斐然,情景交融,动人心弦: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

”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率八千人来降。

与其说这是文学的胜利,不如说是江南的胜利。

它甚至是江山变色、生灵涂炭的缘起。

柳永的《望海潮》将江南的繁华猗旎写到了十分,“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传说金主完颜亮读了这首词,慕西湖胜景,就起了挥鞭渡江、立马吴山之意。

我不怀疑江南有这样的吸引力,会让人起觊觎之心,但是将王朝的覆灭,归罪于一阕词,未免荒谬。

朱东润先生说得公允:

“说金主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但是这都是前尘往事了。

留下来的只是关于江南的美丽的咏叹,只是关于江南的千古传说。

江南,是一个文化的空间,一个人性的空间,是中国人永远的梦境。

在这里,我们滤去了现实中的不洁、不美、所有的缺憾,只留下山明水秀、草长莺飞,才子佳人,美酒佳茗……虽然那些笙箫吟唱的烟波画船已经去得很远。

(选自《才女书百篇女性散文经典》)

1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穿越历史的时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南的美景,抒发了江南美景不在,只能成为中国人的永远的梦境的惋惜之情。

B.“江花”“江水”承载着江南特有的招牌景致,而垆边人皓腕霜雪等场景散发着中国文化最深处的芬芳气息,引发了无数人有关江南的心事与情思。

C.“让人平息尘心俗念,放弃对仕途经济的热衷”,作者借解释张翰隐退的原因,表明自己顿悟世事、追求内心平静的人生态度。

[

D.“逃奔北魏的陈伯之读了,抵挡不住乡思的攻势”一句,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说明了乡思、乡愁是陈伯之心中最柔软的一角和最本能的情感。

15.作者说江南“使人难忘难舍、魂牵梦萦”,请联系文本内容分析江南使人难忘难舍的原因。

16.文中大量引用了与江南有关的古诗文,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14.B15.因为1、江南是个笼罩着迷蒙烟水汽的世界,既温暖又惆怅,既迷离又清新。

是画境,是诗境,也是梦境,有非常优美的风景。

2、江南是个文化的空间,历代文人留下无数赞美江南的诗作,江南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3、江南作为人性的栖居之地,它能让人平息尘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