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845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docx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开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文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河南省开封市旅游局

2004年10月

 

《开封市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总顾问:

刘长春市长

顾问:

李艳萍市委副书记

杨水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谢冠超副市长

张秀珍市政协副主席

组长:

席建国副市长

副组长:

修振永市政府副秘书长

马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局长

魏振中市政府调研员

成员:

杨大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利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建委主任

张振东市计委主任

李学耕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邱志市交通局局长

张新珍市水利局局长

张胜国市农林局局长

郑雪萍市文化局局长

李凤刚市环保局局长

于善河市统计局局长

陈传智市公用局局长

王中义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孙富山市地方志主任

马健市宗教局局长

黄留承市档案局局长

崔武市河务局局长

樊清亮市委政研室主任

李文山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书记

董明福市建委副主任

左宪安兰考县政府副县长

尹建玲开封县政府副县长

房国民郊区政府副区长

刘顺安市文物处处长

韩鹏市旅游局局长助理、助理调研员

 

 

《开封市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

马璞

常务副主任:

魏振中

副主任:

宋喜信、肖文江、赛化峰、王树增、韩鹏

 

《开封市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组

 

技术负责周建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中心主任,高级规划师

周杰民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中心总设计师,高级规划师

赵中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所,高级规划师

组长尹泽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中心总规划师,研究员

副组长卢云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神州新纪录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成员王守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聘请专家,研究员

邹宝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聘请专家,研究员

方智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中心,规划师

柳新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旅游规划中心,规划师

李明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聘请专家,研究员

王英杰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

马保华开封市旅游局副局长

杨晓伟开封市旅游局计划统计科科长

印晓芸开封市旅游局计划统计科主任科员

张克彬开封市旅游局办公室副主任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范围

开封市整个市域,面积6444平方公里。

第二条任务

建立一个完整的旅游开发宏观性指导文件,成为全市旅游开发的依据。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部门支撑。

为开封市的旅游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创造条件。

为省、市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第三条依据

国家相关旅游标准。

国家、河南省、开封市旅游业发展及各种相关专业规划。

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旅游工作政策文件。

第四条成果

文本;

说明书;

专题报告(附件)。

第五条要求

为了解和掌握规划区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多方面专门研究。

尽量使用科学、准确、客观的研究分析资料,最大程度地引用定量数据。

与国家、河南省及开封市相应旅游和有关专业规划的合理衔接协调。

对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进行特性化设计。

第六条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

2005-2010年为近中期。

2011-2020年为远期(2011—2015年为第一阶段,2016—2020年为第二阶段)。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析

第七条旅游资源价值

1、旅游资源数值

规划旅游资源概查获得单体316处。

各主类拥有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

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遗址遗迹类、生物景观类、人文活动类、水域风光类、地文景观类。

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

龙亭区、顺河区、郊区、鼓楼区、南关区、尉氏县、开封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

2、旅游资源品质

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共124处,大多是历史文化遗产和仿古建筑,其次为近代陵园、纪念馆、休闲娱乐健身场所、地方旅游商品、自然河段等。

按行政区域统计优良级旅游资源的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

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区、开封县、南关区、郊区、尉氏县、兰考县、杞县、通许县。

3、旅游资源区域组合

开封城区是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

其中龙亭区资源组合最好,其次是鼓楼区、顺河区、郊区、南关区。

属县旅游资源较分散。

第八条旅游资源类型性质

1、旅游资源类型构成

旅游资源类型单体分属于7个主类、18个亚类、51个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的主类和亚类在全国旅游资源同比中较丰富。

基本类型种数上较少,不占明显优势。

旅游资源的属性较集中,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类突出,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设施主类内,其后为旅游商品、遗址与遗迹、生物景观、人文活动、水域风光、地文景观等主类。

2、旅游资源类型的区域分配

城区拥有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全市的61%,每10平方公里24处,远大于属县的39%和0.15处。

两者旅游资源的丰度相差甚远。

3、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性质差异

全市的自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比值为0.13,远远低于全国两者的比值0.85。

人文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及其单体数量都大大地超过自然旅游资源。

4、人文类旅游资源的优势类型

开封遗留下来的人文类旅游资源类型多,数量大,品位高,不但在地上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还有一些埋藏在地下的旅游资源,它们构成开封市最有亮色的优质旅游资源群体。

第九条旅游资源基本特征

旅游资源集聚度大,总体质量高。

水域类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人文类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反映宋文化的旅游资源形成完整的群体。

“环境变迁-文明兴衰”旅游资源形成系列。

城区和郊县旅游资源类型区域结构不均。

第三章旅游市场分析

第十条海外客源市场

2002年入境游客79448人次。

海外游客以外国人为主,港、台、澳同胞次之。

外国人游客以亚洲为主,其次是欧洲、美洲、大洋洲。

国际旅游创汇2002年1680万美元。

1999—2002年国际旅游创汇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4.2—4.7%,相当全市GDP的0.46—0.53%。

比重偏低。

海外游客日人均消费以刚性消费稍多(占52.4%),弹性消费较少(占47.6%)。

弹性消费中,购物花费比例高(占35.7%),娱乐消费很少(占4%)。

第十一条国内客源市场

1、数量变化

1999-2002年以年均19.8%速度快速增长,2002年1202.06万人次。

2002年住宿游客90万人次。

人均为1.13天,基本属于一日观光游范畴。

2、旅游收入情况

1999-2002年以年平均14.8%的速度增长,2002年为32.77亿元。

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对全市GDP贡献份额为12.7%。

3、市场细分

游客数量排列前12名的省市分别是:

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山西、陕西、广东、北京、黑龙江、浙江、安徽、四川。

青壮年游客占绝对数量(占69.9%)。

以观光旅游为主(占40.2%),其余为休闲度假、会议与商务旅游、探亲访友等。

旅游方式以家庭或亲朋结伴出游、单位组织旅游为主,其次为个人旅游,旅行社组织的居后。

4、对开封市旅游印象及反映的问题

总的印象:

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5.2%。

希望改进的意见:

旅游区(点)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市容和周边环境卫生应加强改善;人造景观仿古建筑偏多。

第十二条客源市场发展水平

接待国际游客数量、旅游创汇均位居全省第3位。

国内客源市场发展迅速,态势良好。

2001年国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达到1200万人次。

1999—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保持在95.3—95.8%之间,呈稳步上升趋势。

第十三条客源市场定位

1、国内客源目标市场

核心客源目标市场:

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等8省市。

基本客源目标市场:

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福建、湖南、重庆等8省市。

机会客源目标市场: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西藏,海南、江西等15个省、自治区。

2、入境游客源目标市场

核心客源目标市场:

东亚(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以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基本客源目标市场:

欧洲市场和美洲市场(英、法、德、意、荷、俄、西、美)。

机会目标市场:

大洋洲地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非洲市场、南亚市场、中东市场。

第十四条旅游市场目标预测

1、游客数量

(1)海外游客

2005-2010年平均由7.9万人次增至9.73万人次。

6年总计为53.7万人次。

2011-2015年平均由10.56万人次增至11.06万人次。

5年总计为57.55万人次。

2016-2020年平均由14.25万人次增至17.41万人次。

5年总计为78.95万人次。

2005-2020年全市预计接待海外游客总数为190.20万人次。

(2)国内游客人次

2005-2010年平均由1280.24万人次增至1754.62万人次。

6年总计为9044.55万人次。

2011-2015年平均由1851.38万人次增至2390.54万人次。

5年总计

万人次。

2016-2020年平均由2422.11万人次增至34.19万人次。

5年总计为

万人次。

2005-2020年期间国内游客总数为

万人次。

(3)国内外游客总人数

2005-2010年平均由1288.44万人次增加到1764.34万人次,6年总计为

5万人次。

2011-2015年平均由1861.94万人次增加到2308.83万人次,5年总计为10492.41万人次。

2016-2020年平均由2436.36万人次增加到3021.60万人次,5年总计为

5万人次。

2005-2020年海内外游客人数预测16年总计为33195.91万人次。

2、旅游收入

(1)海外旅游收入

2005-2010年海外旅游创汇相当于人民币由1.51亿元增加到2.18亿元,6年总计

亿元。

2011-2015年由2.47亿元增加到3.37亿元,5年总计为

亿元。

2016-2020年由4.13亿元增加到5.99亿元,5年总计为

亿元。

2005-2020年开封市海外游客旅游外汇收入总数相当于人民币51.45亿元。

(2)国内旅游收入

2005-2010年预测国内旅游收入由35.4亿元增加到60.46亿元,6年总计284.37亿元。

2011-2015年由66.5亿元增加到97.00亿元,5年总计384.05亿元。

2016-2020年由106.65亿元增加到156.35亿元,5年651.6总计亿元。

2005-2020年预测国内旅游收入1320.02亿元。

(3)海内外旅游总收入

2005-2010年国内外旅游收入由36.91亿元增加到62.64亿元,6年总计

亿元。

2011-2015年由68.94亿元增加到100.76亿元,5年总计

亿元。

2016-2020年由100.78亿元增加到162.34亿元,5年总计

亿元。

2005-2020年16年预测总收入为

亿元。

3、旅游收入相当GDP比例预测

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对于全市GDP贡献率为11.1%;

2010年为13.13%;

2015年为14.76%;

2020年为16.45%。

 

4、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目标预测

表31开封市2005年—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预测

方案

项目

2002

近中期

远期

2005

2010

2015

2020

低方案

海外游客人数(万人次)

7.9

8.14

9.43

11.81

14.35

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次)

1202.1

1274.23

1705.20

2176.34

2777.63

海内外游客总人数(万人次)

1210.0

1282.37

1714.63

2188.15

2791.98

海外创汇相当于人民币(亿元)

1.39

1.48

2.18

3.76

5.99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

32.8

34.0

55.2

81.8

121.1

旅游业总收入(人民币,亿元)

34.19

35.48

56.86

84.69

125.18

相当于GDP(%)

12.7

10.75

12.20

12.83

13.34

高方案

海外游客人数(万人次)

7.9

8.26

10.02

15.30

20.47

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次)

1202.1

1286.25

1804.03

2835.36

3021.60

海内外游客总人数(万人次)

.0

1294.51

1923.52

2575.27

3521.52

海外创汇相当于人民币(亿元)

1.39

1.53

2.37

4.62

7.90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

32.8

36.8

65.7

112.2

191.6

旅游业总收入(人民币,亿元)

相当于GDP(%)

12.7

11.44

14.06

16.68

19.56

平均值

海外游客人数(万人次)

7.9

8.2

9.73

11.06

17.41

国内游客人数(万人次)

1202.1

1283.24

1754.62

4590.54

3004.19

海内外游客总人数(万人次)

.0

1288.44

1764.34

2308.83

3021.60

海外创汇相当于人民币(亿元)

1.39

1.51

2.18

3.76

5.99

国内业旅游收入(亿元,人民币)

32.8

35.4

60.46

97.00

156.35

旅游总收入(人民币,亿元)

36.91

62.64

100.76

162.34

相当于GDP(%)

12.70

11.10

13.13

14.76

16.45

第四章旅游开发条件分析

第十五条旅游开发形势

1、旅游区域定位

在国家旅游局“十五”旅游业发展布局中,开封市位于“中部地区”,这一地区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位于河南省“一带四区”的传统旅游开发带上。

2、旅游开发主题

确定“古(都)、人(名人)、文(宋文化)、水(黄河、湖)、食(传统美食)、花(菊)”的旅游开发主题。

第十六条开发条件分析

1、优势

(1)具有不可替代的系列宋文化旅游资源

开封市是北宋的都城,其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宋文化旅游资源与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融合得很好。

(2)开发脉络清晰成绩显著

旅游开发目标明确:

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和培植旅游支柱产业。

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化步伐,推进文化产业及新兴服务业发展。

(3)空间布局紧凑,品牌形象突出

开封市20多个主要旅游区(点)集中在城区内,旅游的整体品牌显著。

(4)政策支撑步伐一致,社会认同形成合力

开发旅游已经成为全市各行业、各部门的共识。

开发旅游已经形成了全市的一种社会凝聚力。

(5)蕴含着文化旅游开发的深层空间

开封“城摞城”的奇特现象与黄河地上河河段,分别组成了各自的旅游资源组合,是十分典型和生动的人与自然抗争的深层次旅游开发主题。

2、不足

(1)自然环境比较单调,生态系统相对脆弱

开封市地势较单调。

黄河原生生态系统典型,但较脆弱。

(2)深层次开发面临的困难

用于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的资金缺口较大。

地下文物旅游资源实际开发会遇到很多制约因素,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3)旅游管理体制与促销力度不够

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管理人员缺乏。

旅游市场促销力度需加大。

对外宣传力度小。

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理顺体制的任务较重。

3、机遇

(1)国内外文化旅游潮流带动开封宋文化旅游开发

文化旅游开发正在向深广层次发展,开封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为这一开发趋势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区域联合趋势促进开封旅游空间扩大

中国古都旅游、宋文化旅游、花会城市旅游、中国“水城”城市旅游、中国民间书画城市和地区的合作旅游开发等,为开封旅游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4、威胁

(1)竞争使客源流失

周边地区旅游的强劲开发在分流客源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某些环境质量欠佳

水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超过国家标准。

某些水域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水面景观单调,生命现象缺乏。

地下水过度开采现象严重。

黄河防汛与城市排涝任务较艰巨。

(3)人造景观生命周期的限制

防止人造景观顺势下滑趋势。

 

第五章旅游开发战略

第十七条开发目标

1、区域定位

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旅游名城。

中国最具声望的宋文化旅游地。

河南省沿黄“三点一线”旅游带上的强势亮点。

创新型的中国文化旅游城市。

2、产业地位

保持和扩展在开封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地位。

3、产品品牌目标

构建国家级优质旅游产品群体,其中:

国家级5A级旅游区(点)2处;

国家级4A级旅游区(点)6处;

国家级3A级旅游区(点)4-6处。

开封菊花花会成为全国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

4、社会目标

提升开封市的知名度,促进开封市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

到2020年游客累计达到33100多万人次,开封市将越来越多地为世人所认识,知名度将有更大提高。

旅游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投资环境的改善,商务、公务、会议旅游的发展可能加快,有助于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的投入和开发速度。

可以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开封市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预计到2020年可达到25∶34∶41。

为城市再就业提供空间,到2020年旅游业可增加约10万个就业机会。

5、经济目标

预测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为60.46亿元,相当GDP的13.13%;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为156.35亿元,相当GDP的16.45%。

 

6、环境目标

加强生态型旅游产品开发,构建优良旅游框架结构,改善全市旅游环境。

城市“三废”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市区湖泊、主要河流、城市空气质量、城市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优良级标准。

第十八条开发思路与开发战略

1、推进旅游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实现多元开发

开发宋代建筑、市井文化、科学与文学艺术、道德文化的宋文化旅游产品,树立“宋都”的整体旅游开发形象。

将黄河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开发,包括悬河景观、黄河演化与开封城市变迁的关联、黄河与历史人文、黄河的休闲度假环境等,转化为反映深层次人地关系的科学教育和文化观光旅游产品。

2、与城市建设高度统一,策划鲜明的优秀旅游城市的整体形象

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联合,创立国家最佳优秀旅游城市。

加强城市建筑布局与建筑风格、标志性建筑、旅游街区、城市夜景、公共信息显示等。

完善与旅游开发关系密切的基础设施。

完善城市秩序维持系统和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如城市管理法规、管理法规、安全应急措施等、居民的文明素质、城市语言环境、提供服务的方式方法等。

3、全面整合现有旅游区(点),挖掘深层次旅游资源

从宏观的角度对主题公园进行整合、改造,将内容相同的旅游项目集中到少数现有或新建旅游区(点),营造规模效应,坚持民族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对现有和计划新建的人造景观旅游点加强协调管理,突出特个性,提升档次。

慎重建设新的人造景观,控制其数量和规模。

避免各点独立运作出现雷同。

4、改善水环境,提高水城品位

开辟水源,贯通城内与城外水系,作为城内河湖水系水源的主入口。

对西北湖、龙亭湖、包公湖现有水面进行改造,种植菱藕、芦苇等水生植物,突现自然风光。

5、建设旅游项目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旅游地

遵循国家的各项质量标准,规划、建设、整合各类旅游区(点),形成梯级态势。

重点建设文化传统观光型、知识教育与科学普及型、生态型、游乐型等旅游区(点)。

6、加大旅游开发中的科技含量,将知识经济全面引入旅游业

在项目的策划、设计、建设中加大科学技术内涵,如展示、演示、导游内容和方式。

在政府行驶管理职能、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旅游管理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内部交流、旅游专家咨询等方面加强管理机制信息化。

第十九条旅游形象策划

1、旅游开发形象

中国宋都。

2、旅游宣传口号

“七朝地,宋之源”。

“宋之都,水之城,菊之乡”。

“黄河安澜与汴城兴衰同步,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共生”。

 

第六章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

第二十条旅游区(点)旅游产品开发

1、观光旅游产品

都市观光。

文化观光。

自然观光。

2、自然生态和考古发现旅游

环境变迁科学体验。

历史考古地点文化体验。

文博科教旅游。

修学旅游。

3、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假日休闲。

游乐活动。

度假。

农时采摘活动。

土地租种假日休闲。

4、民俗旅游产品

美食旅游。

民间演艺欣赏。

传统工艺习作。

民情民俗考察。

5、宗亲朝觐与纪念地旅游产品

宗教朝觐活动。

宗族活动。

纪念地瞻仰与凭吊。

第二十一条线路旅游产品开发

1、城区内的旅游线

开辟各旅游区(点)之间的旅游线路。

开辟连通五湖的水上旅游线,其中重点开发龙亭湖-铁塔湖的广济河水上旅游线。

2、市域内旅游线

继续运行开封-朱仙镇、开封-兰考、开封-柳园口的传统旅游线和城区内的若干条旅游线。

开辟新的旅游线:

柳园口黄河景区-东坝头黄河景区水上和陆上旅游线、开封-陈桥驿的旅游线。

3、与外围圈层协调的旅游线

可以协调开发开封市外围的三个旅游圈层(分别距开封100公里内、100-200公里内和200-300公里内的内圈、中圈和外圈区域)。

这三个圈层将开封市和外围旅游区域的传统产品与创新产品、天然产品与人工产品、强势产品与弱势产品、物质产品与非物质产品、静态产品与动态产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旅游产品类型趋向多元,形成相互支撑的稳定结构。

第二十二条节庆旅游产品开发

继续举办开封菊花花会。

加强菊花花卉生产基地建设,改造和设立专门菊花观赏园,开辟菊花或花卉展销市场,开通开封菊花科研—生产—销售—旅游为一体的信息网站。

继续办好各地和景区景点开发的节庆活动。

提升、扩大节庆的品位与规模。

第二十三条产品营销规划

1、营销策略与目标

突出宋都宋文化特色旅游,提高开封市在国内外知名度。

以“三点一线”为依托,构建国内外旅游市场营销体系。

与省内外重点城市和地区组建盟友式的网络销售渠道。

在海外核心客源市场设立促销机构,加大海外市场份额。

2、营销手段

(1)城市旅游形象展示

设计具有开封特色的旅游城市标徽。

在城区和主要城镇的核心区域、旅游区(点)、旅游接待地点树立统一旅游标识。

统一制作对外旅游宣传品,显示开封市旅游形象口号、旅游区(点)介绍、旅游要素信息。

(2)客源市场的营销宣传

利用媒体和户外广告在核心客源目标市场的主要城市进行营销宣传、举办旅游展览会。

在基本客源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