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952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四川省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中江中学高2015级高一上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说明:

本部分共24题,每题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清军将领采取消极抵抗的政策

C.部分官员闭目塞听,愚昧无知D.清政府动员各界力量参加抗英

2.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它体现了洪仁玕学习先进、效仿西方,立志把中国改造成一个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可贵理想。

”文中的“纲领”是指()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八一宣言》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4.庄秋水在《武昌三日:

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

“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5.1919年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游行示威。

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与这场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A.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B.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C.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6.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先驱》发刊词中提出,应把“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当作第一要务”,这个“第一要务”是指()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B.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C.确立国共合作方针D.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7.某论文里有关键词:

国共合作、广州、国民革命军、“打倒列强,除军阀”。

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8.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这里”指的是(   )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9.“下午6时,副总司令召集全部职员在大礼堂训话。

大意谓‘……如其坚决不允,兵谏是我做的,罪名该我顶受。

我也必须亲身护送蒋到南京,俟中央政府的发落。

大丈夫做事要磊磊落落,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密密麻麻地挤在泛黄的宣纸本上,这一页日记的右上角清楚地写着“十二月十二日,十月二十九戊辰,晴”。

这位叫汤宝田的文职军官,记录下的这件大事,标志着()

A.国共十年内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抗日战争爆发D.国共两党矛盾已经解除

10.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

“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

”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11.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

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2.“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

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

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3.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

“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一国两制

14.表1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表1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时期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15.有学者记载,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对他的辫子觉得怪异,都在发笑。

辜鸿铭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

”(海天、肖玮《沉重的转身——晚清文人实录》)“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那么好剪了”的根本原因是()

A.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政体已经发生改变

C.专制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政治生活开始

16.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7.1955年8月,中美大使级会谈举行前,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了11名在朝鲜战争期间俘获的美国飞行员。

后来,会谈经过多次磋商,美方也允许钱学森等中国留学生离开美国。

这表明当时()

A.中国放弃了“一边倒”政策

B.中美两国都试图缓和紧张关系

C.美国改变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D.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8.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19.1972年,陈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派驻联合国的外交官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工作。

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那时,“我们对在联合国名义下干涉别国的事情,持保留或者反对态度”。

“对联合国大多数经济方面的问题,我们的态度是比较超脱的”,“不参加投票”。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外交政策还不成熟   B.对联合国的作用认识不足

C.缺少联合国工作经验   D.力图避免卷入大国间的争斗

20、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问题,后者是殖民遗留问题

B、前者是殖民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问题

C、港澳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问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21、一学者在其文章中提到:

“它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不仅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而且能够证明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模式。

”这一学者文中的“模式”是指()

A.三民主义B.改革开放C.一国两制D.科教兴国

22、省级自治区中,在建国前建立的是()

A.广西壮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D.宁夏回族自治区

23、据新华社报道:

“2008年11月7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包括空运、海运、邮政与食品安全4项协议,实现了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三通。

”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问题的历史根据是()

A.20世纪40年代的内战遗留问题B.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C.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D.“台独”势力造成

2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B、决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错误地认为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修正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22分)中国的对外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外交事务比以前各代有所增加,特别是清代后期,与世界很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交事务繁杂是此前任何一个朝代无法相比的。

因此,有清一代外交机构的设立,亦与前代有所不同。

清代前期,既保留了传统的鸿胪寺建制,又设立理藩院,会同四译馆管理外交事务,清代后期根据国内国际形式改革官制,先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在美国、西班牙等国的要求下于1901年7月24日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具体负责外交事务,鸿胪寺与理藩院的外交职能相应转向国内。

           

--陈彦辉《中国古代外交人员及机构名称严格述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初年和清朝晚期外交方面的突出变化。

(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在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有专门进行外交官、领事官的考试,既是为了给使领馆招募合格的官员,又是为了提高外交官、领事官乃至外交部官员的素质。

应试人必须先通过外交部举行的甄录试,这意味着外交部对于将来的录取者有初审权。

通过初审后便通知举行面试。

面试有两项:

一是作文,用中文和外文笔试;二是口试外语。

甄录试及格者,由外交部咨送参加正试。

--朱汉国、杨群《中华民国史·志三》

(2)材料二反映了民国政府时期外交建设方面的哪些现象?

(2分)并列举民国时期重要的外交成就。

(最少两例)(4分)

 

材料三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

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环境,所以,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四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

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不断进行接触。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

(3)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6分)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2分)

 

26.(26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反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国现代化历程》

(1)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

(6分)这部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6分)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体现了什么原则?

(3分)在新中国初期,该宪法确定和保障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3分)

 

材料三 1950年,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律《婚姻法》诞生;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文革”前的17年,国家制定的法律、法令和法规多达1500多件。

社会主义法制由此奠基。

材料四 1979年,无疑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刑事诉讼法》、《选举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7部法律。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17年来和1979年中国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8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法律文件的共同点(2分)。

你能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2分)

 

中江中学高2015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CBBBD6-10ABCBA11-15DDABC16-20CBADB21-24CCBA

25.(22分)

(1)

(1)外交政策的变化:

由闭关锁国到“开放”外交;(2分)外交机构的变化:

由传统外交、无机构外交到近代外交、成立专门机构外交(2分)

主要原因:

列强打开中国国门,侵华不断加深;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列强加强控制中国的需要;中国近代化进程加快的需要。

(任写两点即可)(4分)

(2)重视外交人才的选拔;制定严格的考试制度(2分)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收复汉口九江英租界;收回治外法权(任写两点即可)(4分)

(3)原因:

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

(答对其中3点即可,6分)问题:

台湾问题。

(2分)

26、(30分)

(1)原则:

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国和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责任内阁制原则;(任答两点得4分)

 意义:

《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2分);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丰碑;(任答三点得6分)

(2)(3)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制度:

根本:

人民代表大会制;基本: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分)

(3)新中国成立17年来:

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阶段;成就显著,制定了包括宪法在内的多部法律、法令和法规。

(4分)1979年:

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转折点;在刑事、民主政治、经济等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突破;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

(任答两点得4分)

(4)共同点:

都是成文法律;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性;都对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分)

认识:

人类法制化不断发展,民主化不断提高,国家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