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大纲--(三)哲学模拟练习题.doc
《0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大纲--(三)哲学模拟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大纲--(三)哲学模拟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资格考试复习资料(三)
哲学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B)。
A思维和存在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意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关系
B理论和实践关系
C整体与部分关系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A英国古典经济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理论
4.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是(C)观点。
A唯物论
B辩证法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实践性
C直接性
D可知性
6.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是(D)。
A思维和存在
B变化和发展
C斗争和同一
D联系和发展
7.“扬弃”是指(A)。
A既克服又保留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完全抛弃
8.事物发展的源泉是(A)。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外部矛盾
C.辩证的否定
D否定之否定
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哲学依据是(A)。
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在于(B)。
A理性认识表面,感性认识深刻
B感性认识具体,理性认识抽象
C理性认识直接,感性认识间接
D理性认识初级,感性认识高级
1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是(B)。
A唯物论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12.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为表明政绩,弄虚作假和浮夸风严重,必须制止。
因为它违背了(C)。
A实践
B真理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科学理论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A)。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有条件的,静止的无条件的
C运动是绝对的,不存在静止
D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14.事物矛盾的精髓是(A)。
A矛盾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质量互变规律
1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的(A)。
A动力和源泉
B状态和过程
C道路和趋势
D联系和发展
1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理是(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C)。
A.感性到理性
B理性到感性
C理性到实践
D实践到实践
1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B)。
A阶级斗争
B社会的基本矛盾
C生产方式
D社会革命
19.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哲学
D科学技术
20.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占主体地位的是(C)。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工具
20.社会存在是指(A)。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B社会环境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结合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AB)。
A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C实现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D实现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BC)。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斗争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三大自然科学基础是(ABC)。
A细胞学说
B能量守衡与转换定律
C生物进化论
D价值规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BC)。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C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D是科学之科学
5.“建大楼先设计图纸,然后建楼房”,这说明(BC)。
A意识决定存在
B物质决定意识
C物质第一性
D图纸决定房子
6.意识的本质是(CD)。
A自然界的产物
B社会的产物
C人脑的机能
D客观存在的反映
7.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ABC)。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是贯穿辩证法的中心线索
C是区别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试金石
D是唯物论的重要规律
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B)。
A共性和个性关系
B一般和个别关系
C普遍性表现特殊性
D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BCD)。
A事物发展的环节
B事物联系的环节
C“扬弃”
D事物自己否定自己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ABC)。
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辩证法的观点
C是直观反映论
D是能动的反映论
1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强调(AB)。
A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
B把辩证法用于反映论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
1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BC)。
A二者相互包含
B二者相互依存
C真理的两种特性
D绝对真理是有条件的,相对真理是无条件的
13.感性认识的特点是(ABC)。
A表面性
B具体性
C直接性
D深刻性
1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ABC)。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社会意识
15.社会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
A具有历史继承性
B发展不平衡性
C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D发展超前性
16.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主要表现为(ABCD)。
A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D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
17.关于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认为(ABC)。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D是英雄创造历史
18.人生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们是(AB)。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自然属性
D社会属性
1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
A是物质财富创造者
B是精神财富创造者
C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D是历史的剧中人
20.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BC)。
A深刻性
B抽象性
C间接性
D生动性
三、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意识是特有的精神活动。
(√)
3.世界统一于物质。
(√)
4.存在就是被感知。
(×)存在包括物质,也包括意识
5.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因此,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6.否定就是否定一切。
(×)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7.真理和谬误是绝对对立的。
(×)真理和谬误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8.人的价值就是指个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9.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
10.主观能动性发挥越充分,人生价值就越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11有用即真理。
(×)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12.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思维将取代人类思维。
(×)
13.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矛盾越多,发展的动力就越大。
(×)
15.绝对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两重属性。
(√)
16.我们说话、办事跟着感觉走,才不会犯错误。
(×)
17.内因是条件,外因是根据。
(×)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
18.任何量变都会引起质变。
(√)
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中人。
20.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世界,而且能创造客观世界。
(×)能改造客观世界
21.人们不能穷尽对世界的认识,因此,世界是不可知的。
(×)世界是可知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