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学案历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8934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47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编学案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自编学案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自编学案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自编学案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自编学案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编学案历史.docx

《自编学案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编学案历史.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编学案历史.docx

自编学案历史

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实质和意义。

2.了解中共八大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3.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概况和后果。

4.了解“文化大革命”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的严重破坏。

1.知道国民经济实施的“八字”方针及其作用。

2.知道周恩来、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作的努力。

 

一、知识结构

没收帝国主义在华投资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没收官僚资本

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目的:

把我国建设成工业化强国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任务:

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它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难题

农业原则: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

形式: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

其步骤与农业改造大致相同

政策:

赎买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3—1956年)

私营工商业

初中级:

委托加工、计划

形式订货、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

高级: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意义及存在问题

①基本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③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也给社会发展留下了许多问题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开始了

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中共既要借鉴外国经验,更应注意本

国经验

《论十大关系》(1956年)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

曲折发展的十年

良好

开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八大“正确决策

主要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

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中国

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曲折和

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征: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后果:

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十年建设的主要成就

工业:

交通:

“文革”全面爆发(1966年)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

时间:

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措施:

效果:

第四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时间:

重申在20世纪内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

措施: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效果:

中断:

“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建设造成的恶果

二、基础训练

(一)填空

1.到_______年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建立在_______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实际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力量。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________、对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3.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使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___________。

4.到_________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从而初步建立了_______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上作《__________》的报告。

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一条与___________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6.“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二)选择题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的政策是

A.公私合营B.和平赎买C.加工订货D.没收

3.新中国成立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是在

A.1950年B.1952年底C.1953年底D.1954年底

4.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A.实现国家工业化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C.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D.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6.1960年冬,党对国民经济实施的八字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C.积极发展稳步前进D.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7.1956年至1966年的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的两大钢铁基地是

①鞍山②包头③宝山④武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8.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其突破口是

A.教育B.科技C.军事D.铁路

9.《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2年

10.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能力拓展

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

用什么办法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

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

……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继续稳定发展。

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材料三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

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回答:

①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新道路”指的是什么?

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

③材料三反映出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

你认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比上年

1966年

2.534亿元

+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5%

1968年

2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材料二1973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

3967亿元

比上年增长9.2%

国家财政总收入

809.7亿元

比上年增长5.6%

国民收入

2318亿元

比上年增长8.3%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提供的数据分析,1967—1968年和197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经济状况和趋势怎样?

有何不同?

②试分析造成以上不同的原因。

问答题

1.中共八大召开于哪一年?

这次会议做出了哪些正确决策?

“八大”的正确决策在实践中未能贯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长时期中,我党在两个问题上一再失误。

试问这个问题是什么?

你认为如何防止这样的失误再发生。

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基础训练

(一)填空

1.1956;没收官僚资本。

2.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商业。

3.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4.1956;社会主义。

5.论十大关系;苏联。

6.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B

D

B

A

C

D

B

C

能力拓展

材料题

1.①农民贫困,生产资料缺乏,自然灾害严重;“新道路”指的是实行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②互助合作符合农民的愿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农业合作化的速度过快,强迫农民入社,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当从当时生产力水平出发,实事求是。

2.①1967~1968年国民经济状况呈下降趋势,而1973年则呈增长趋势。

②1967~1968年“文革”出现“全面夺权”的狂潮,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恢复调整国民经济,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

问答题

1.1956年。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需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在经济建设上,八大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建设方针。

八大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八大的路线在实践中没有得到有效贯彻。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缺乏深刻认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犯了“左”倾错误。

2.两大问题: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内主要矛盾的问题,即如何理解阶级斗争的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即如何确定规模和速度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要认清国情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规律办事。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3.概述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1.认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感受对外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带来的变化。

4.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一、知识结构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1978年底

①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

会主要内容

②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工作重心

转移

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实行改革开放

①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③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①农村改革的必要性

②安徽、四川省首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农村改革

③不久,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

式的责任制

④意义:

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

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的经济体制全面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由此展开,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按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

则,国营企业改变经营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

经营自主权

①对外开放首先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②1979年,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

和灵活措施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③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④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沿海14座城市

⑤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闵东南

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⑥将海南全省辟为经济特区

⑦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

⑧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

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

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基础训练

(一)填空

1.______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________召开。

2.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________”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上来的战略决策。

3.中国的改革首先从________起步。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_______农民自发秘密实行包产到户。

4.1980年,_______省广汉县的一个公社挂出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成为全国第一个取消___________的地方。

5.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

中国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由此展开。

6.实行_______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_________开始的。

7.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_______省委、_______省委的报告,决定对两个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

8.20世纪90年代,________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二)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A.城市B.农村C.沿海地区D.长江三角洲

3.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大丰收,这从根本上表明

A.这种形式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B.这种形式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C.这种形式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

D.这种形式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率先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B.广东、福建C.江苏、浙江D.湖南、湖北

5.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D.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

6.1980年正式设立的经济特区有

①深圳②珠海③汕头④广州⑤厦门⑥上海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③⑥D.①②③⑤

7.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座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地处江苏境内的有

A.连云港、南通B.南通、苏州C.连云港、盐城D.南通、扬州

8.20世纪90年代初,下列哪一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海南D.上海浦东

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是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海南省,将其划为经济特区

1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有

①政企分开②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③“包产到户”④承包经营责任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三.能力拓展

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1979年1月,安徽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个农民搞起了大包干,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试点。

从此以后,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全国普遍实行。

当时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体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一是包工包产,联产计酬(可包干到户)。

后来,全国主要采用把土地包干到户经营,不计酬,不统一分配,有人形象地称为“自负盈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什么?

其背景是什么?

②如何从本质上理解上述现象?

③这一历史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2.阅读下列摘自《邓小平文选》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总结时说: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力就要停止了。

就要亡党亡国。

材料二邓小平在全面、深入地观察了各个国家,包括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之后,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材料三邓小平说: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回答:

①根据三段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主张,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

②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些思想主张的?

问答题

1.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重大决策。

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的实践结果有何差异?

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从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2.“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你认为应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第二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基础训练

(一)填空

1.1978;北京。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

3.农村;小岗村。

4.四川;人民公社。

5.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6.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7.广东、福建。

8.上海浦东。

(二)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C

B

C

A

B

D

A

D

A

A

能力拓展

材料解析题:

1.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

其背景是:

中国农业集体化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②本质是改革农村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③是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①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

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探索、要改革,不要搞僵化模式的思想。

材料三说明要对外开放。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与此同时,对外开放,由设立经济特区到全方位的开放。

问答题

1.实践结果:

“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文革”开始后,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被打断,国民经济损失严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瞻目的成就。

原因:

①“八大”以后,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之前阶级矛盾仍然是国内主要矛盾,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忽视经济规律,造成“左”倾错误的发展。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客观规律办事,开创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验教训: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待领袖,禁止个人崇拜;党和国家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1.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了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1)国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

(2)国内: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内容:

(1)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2)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__________,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意义:

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

内容:

(1)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经济体制。

(2)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意义: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

(1)内容

①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②坚持以__________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勾画出社会主义________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②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2.中共十五大(1997年)

(1)内容

①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⑤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