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850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8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docx

厌学与流失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教育调研小额资助项目

“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之子课题

“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结题报告

 

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

课题组

2011年10月

“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之子课题

“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研究

研究(结题)报告

序:

职业教育中学生厌学与流失现象普遍而严重,课题组通过调研分析认为,虽然学生厌学有着很复杂的原因,包括社会、家庭、个人、学校原因,但学校的原因是主要的,也是可以控制和改进的。

学校方面的改进,主要还是从教学这个主渠道进行,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所以要从这个系统工程上改进。

因此,学校领导下定了决心,以“厌学与流失”研究为突破口,系统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指导思想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行动导向学习理论认为,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行动导向学习理论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自我控制、能力本位。

“以人为本”是条件要素,“自我控制”是过程要素,“能力本位”是目标要素。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技术和资料,通过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是:

情境、协商、会话、意义建构。

“情境”是条件要素,“协商”“会话”是过程要素,“意义建构”是一种能力,是目标要素。

(3)多元智力(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拥有多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观察-探索智力),每一个人都是用各自独特的组合方式把各种智力组合在一起。

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了个体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多元智力理论为现代人才观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有多元智力,也就决定了人成才的多元化,这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因此,我们进行系统性教学改革的主导教学理念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主导的教学观是“能力本位”教学观。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应用模型如下:

 

2.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根据理论依据以及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我们确立的课题研究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渗透新理念—“职业行动导向”教学;

树立新观点—能力本位教学观;

建立新课程—工学结合(工作过程导向);

实施新模式—“一体化”教学;

应用新方法—“任务”导向(做中学、学中做);

创建新课堂—高效课堂(“活化”性高);

培养新能力—职业能力(就业力),创新能力(竞争力、发展力),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力)。

这也是课题研究或教学改革的目标(成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或教学改革的目标或成果是:

1.建立基于能力本位教学观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组织。

2.探索基于能力本位教学观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3.探索基于能力本位观的教学考核。

三、课题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

我校本课题研究涉及机电、数控、焊接三个专业。

研究人员主要是三个专业教研组长及其任课教师:

车希海(课题组长)、胡震忠、李友胜、李正伟、谢明、沈杰、李斌、王金岭、马新文、章定鸣、董连红、黄燕平、王新贞、王莉萍、吕光辉、于学田、高兴。

课题组长负责制。

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研究策略:

(1)实施课题研究的“三部曲”:

领导重视+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导执行力=生产力,学校是把该课题研究(教学改革)列入校长一把手工程来抓;在系统工程上贯彻落实(涉及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等诸多环节),不能停留在某个环节或教法层面上,要实施全员培训——管理层面(教学策略校长篇)、教师层面(教学策略教师篇)、学生层面(教学策略学生篇);通过校本研究指导教学改革。

(2)采取先试点(试点班)后推开的策略,首先在选定的试点班中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中期后全部在三个专业所有班级中普及;先教改后课改,就是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改革,教师按照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产生课改需求后再进行课程改革,教改、课改一起推进。

四、研究过程或成果

1.课堂“一体化”教学探索

探索课堂一体化教学,必然涉及到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教学组织。

基于行动导向学习理论,根据职业核心能力要素,以“能力本位”教学观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塔式1234),如下图所示。

在该教学模式中全面渗透了能力本位教学观中的5个特性(系统性,就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落实能力培养;针对性就是针对具体内容落实能力培养;能力的层次性;能力的发展性;行动性,就是将知识转变为能力,也称知识的“活化”性。

 

图1课堂“一体化”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组织模型如图2所示。

 

在教学组织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内容专家,而是过程专家—运用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处理任务或问题,让学生体验任务或问题的解决过程,使知识与技能得到应用和迁移;预习不是课堂教学的组织环节,而是课后学习的环节。

教师利用“预习提纲”或“任务书”将课后学习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利用自主学习将学生课后的学习活动调动起来,并引导到教学目标中来。

如图3所示,课堂教学现场。

图3课堂教学现场

在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创建了三个层次的课堂(如图4所示):

有效课堂:

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学生的学习有效(知识“活化”、素养提升)。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高,知识“活化”高,学生参与度高,能力与素养提升高。

精品课堂:

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做到完美。

学校通过说课这种形式,将课堂教学研究与精品课堂的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创新课堂教学研究的形式,

 

车希海老师设计的“原画绘制”教案获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成果评比二等奖,根据该教案进行的说课获山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第一名)。

2.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理论与实践、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课程,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

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按照工作过程、以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知识与技能,形成“一体化”的课程(动态课程)。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和机制下的课程开发要通过市场调研、企业研讨论证或引进企业参与开发,以职业活动领域中岗位或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即将岗位工作任务模块转化为学习领域或学习单元,这样开发的课程是以能力为本位的“一体化”课程。

课程开发策略——“三部曲”,如图5所示。

(1)建立校本课程标准

①通过市场调研,分析专业岗位及工作过程,填写《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及知识、技能、职业素养需求分析表》,见表1。

表1XXX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及知识、技能、职业素养需求分析表

序号

岗位

工作过程

知识需求

技能需求

技能等级

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②反复进行市场(相关企业或行业)调研和论证,修改、补充、完善《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及知识、技能、职业素养需求分析表》。

③对《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及知识、技能、职业素养需求分析表》中的各岗位或工作过程中的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同类项进行合并或优化,形成以学习领域(或学习单元)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见表2。

表2XXX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序号

课程名称

学习领域

(或学习单元)

知识

标准

技能

标准

职业素养标准

参考

课时

应达到的

技能等级

就业

趋向

(2)开发校本课程

按照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学习领域为内容单元,以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表达”为逻辑线索,以“任务”为基本编写内容单位,以整合的理念(以“任务”为整合的中心,以知识、技能、情感及职业行为为整合的元素)编写教材。

在“任务”的设计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渗透,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点,注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行为的养成。

通过本课题研究或教学改革,编写出版了《机械基础》《数控车床加工技术》《普通车床加工技术》《职业素养》《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7本教材。

校本课程教材结构如图6所示,

 

(3)精品课程建设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我们提出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向,并准备启动这项工程。

精品课程建设的方向是:

知识、技能、素养的一体化;集成度高(跨学科整合);配套教学资源好(教学课件、教学任务、教学策略、教学方案、试题库等);具有发展性、前瞻性、开放性。

3.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改革包括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学业考试改革两部分。

(1)课堂教学评价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以教学效果的评价为主(教学效果是目的),教学过程评价为辅。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能力的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对任务或问题的处理、过程与方法、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行为养成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任务设计、过程与方法设计等是否符合教学目标)及教学组织(教学组织过程、环节等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贯彻教师是过程专家的思想。

课堂教学评价量标见表3。

(2)学生学业考核制度

依据多元智力理论,倡导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按照能力本位的要求,实施“一体化”的教学考核。

坚持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学习、发展、提高的全过程。

①纸介考试采取终结性评价。

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试卷考试配题中,知识性命题与应用性命题的比例搭配一般为3:

7、4:

6或5:

5。

命题比较:

考核知识与技术命题(传统命题):

1)铁路货物运输的方式分为()()()。

2)大宗货物运输的条件与办理方式?

3)危险货物运输的条件与办理方式?

考核能力命题(“能力本位”命题):

1)某客户在铁路托运一批粮食,则货运人员为其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2)某客户提交的货物运输清单如下,假如你是货运人员,请你为客户设计运输方案。

序号

品名

数量

去向

1

电冰箱

50台

广州

2

布匹

100匹

沈阳

3

木材

300立方

青岛

4

化学药品

10吨

上海

表3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课堂教学评价量标

日期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学习领域

 

学习单元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

量化得分

回顾导学

(15分)

1

知识回顾方式灵活,目的性强,有效性强

5

4

3

2

巧妙导入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设定符合学情,联系实际

5

4

3

3

教学语言流畅,教学手段先进,提高教学效率

5

4

3

任务处理

(30分)

4

任务设置合理、明确,引导问题灵活、有深度

5

4

3

5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参与度大、积极性高

5

4

3

6

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诱导学生思维,参与设问导疑、点拨导思,讨论气氛热烈

10

8

6

7

学生善于合理利用所学知识及信息资源,合作探究,集思广益,任务处理体现知识形成且有创新

10

4

3

交流评价(35分)

8

学生踊跃交流展示,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表现大方得体

5

4

3

9

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工作实际,相互质疑释疑、提问答疑、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展示成果质量高

10

8

6

10

师生点评精辟、评价合理,反馈及时,矫正迅速,反思有效

10

8

6

11

教师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采用鼓励、激励机制,坚定学习信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环境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10

8

6

效果检测与价值

(20分)

12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学生较好地掌握新学知识技能

10

8

6

13

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职业行为养成,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5

4

3

14

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5

4

3

100分

总分

 

 

②以实践操作方式考核能力,可以用项目或任务处理方式、作品制作、产品制作等方式,采取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如,对某任务的过程考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项目

方案拟定

任务质量

工艺规范

过程与方法

职业素养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③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学生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的。

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表达交流技能、职业行为养成等进行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某学科):

终结性考核+过程考核。

终结性考核与过程考核的比例4:

6、5:

5或6:

4。

④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以档案记录的方式,采取发展性评价。

主要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特别技能、发展潜能、个性特长、职业素养几个方面,以定性表述为主,每学期评价一次。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前后是否有变化或进步。

考核应用:

贯彻就业导向,以就业促学习、促教学,提高就业质量,促进招生质量。

实施学分制管理(学分包括:

课程学分、奖励学分、素养学分三部分组成),达到规定学分要求可提前进入就业程序。

五、取得效果

1.转变了教育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的过程。

观念是生产力,观念也是教学质量。

“能力本位”“以人为本”“发展性教育”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民主开放的课程观、和谐平等的师生观、人人可以成才的现代人才观逐步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意识不断增强与提高。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系统化的研究与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遏制厌学与流失。

3.发展了学生整体素质

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整体性改革,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研究探索能力、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和专业能力。

培养了学生自尊自信的健全人格,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4.促进了教师业务提升

通过本课题作为教学改革的契机和潜能开发平台,老师们转变了观念,转变了角色,转变了教学方式,提高了业务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丰富了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与教材编写等教学研究能力显著提高,研究型教师队伍日益壮大。

一体化的“N师型”(“讲师”“技师”“师傅”“职业指导师”“心理辅导师”“教学研究师”)师资队伍初步形成。

5.形成了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实现教学活动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学生乐学了、会学了,而且拓展了学习的过程、时间和空间。

“预习提纲”和“任务书”成为学生的“学案”,将课外学习与课堂学习活动联系起来,成为完整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实践性的“任务”,联系职业实际,实现了从封闭式学习模式到开放式学习模式的转变。

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本课题在研究中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推广。

2.校本课程体系有待于优化,校本课程开发力度有待于加大,精品课程建设有待于加快。

3.通过精品班级、精品课堂、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说课活动的深入,将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深入与创新。

本课题尽管结题了,但研究并没有结束。

我们将本课题的持续研究与今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硬件建设为保障,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立足新起点、锁定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再上新台阶,开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

课题组

2011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