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73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

 

第16课设计与制作:

我们的小乐器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4课。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设计制作的能力,本单元安排了设计制作课《设计与制作:

我们的小乐器》。

要求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寻找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可以发出高低、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本课属于“设计与制作”课,为技术与工程的内容,对应课程标准技术工程领域主要概念为:

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所以本课的核心是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在制造产品的活动当中解决设计、制作等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动手做一直都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四年级的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前面几课当中,特别是上一课活动2的内容,其实已经非常接近于本课要求学生制作的小乐器。

学生了解了物体产生强弱不同、高低不同声音的科学原理后,应该可以有目的地进行乐器设计和材料收集。

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困难,但只要教师指导到位,学生应该能够克服困难,完成作品的制作展示和评价。

三、教学目标

1.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2.能按照一定步骤进行设计、制作和调试小乐器。

3.对自己或他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提出意见和改进建议。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制作一个可以产生强弱、高低不同的声音的小乐器。

教学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及制作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2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课件、相关图片等。

学具准备:

制作小乐器的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

同学们用自制小乐器演奏。

问题:

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强弱、声音的高低,能不能做小乐器?

(二)活动探究1.任务

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自带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以发出高低或强弱不同声音的小乐器。

交流:

分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2.设计

媒体:

展示排箫的照片,观察排箫的结构,并思考利用哪种材料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小排箫。

交流:

分组汇报各自的想法,教师及同学进行点评和补充。

小结:

以排箫制作为例,说明自制小乐器的环节、步骤及注意事项。

活动:

指导学生确定自制乐器的类型、选用的材料和工具、设计草图(学生活动手册)。

3.制作

活动:

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图进行制作小乐器,强调动手、协作能力的培养。

4.测试

活动:

组织全班开展小小演奏会的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小乐器上台演奏。

演示:

学生轮流上台演奏,并介绍自己的小乐器结构与特点。

演奏时其他同学根据学生活动手册的评价表进行评价。

小结:

教师对参加演奏的同学提出表扬。

讨论:

小组同学根据评价结果,思考各自的小乐器如何改进,并进行组内交流。

汇报:

请学生对有代表性的几个小乐器做出点评。

小结:

指导学生认识到任何产品都有改进的空间,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才能让产品越来越完善。

5.改进

任务:

布置学生课后进行产品的改进。

七、板书设计

第16课设计与制作:

我们的小乐器设计制作测试改进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上第四单元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学设计

 

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2课。

本课活动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认识电路,引导学生用基本的电路元件连接电路,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观察和比较这些电路的连接方法,通过取出其中一个灯泡的方法来认识到连接方法有两种,从而引导学生对闭合回路有更进一步的认知。

本课共由2个活动和1个实践活动组成。

活动1“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的电路连接方法有两种。

活动2“电路是怎样连接的”是让学生通过取出一个灯泡,观察和比较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的特点。

实践活动自制“数学游戏机”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闭合回路的原理,自制“数字游戏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基础上,已经知道了用导线如何连接灯泡、电源能使灯泡亮起来,本节课增加一个灯泡,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对学生来说不算很大难度。

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是串联的方法,而并联的方法他们可能需要教师引导或者激发他们发散思维,让他们想多些可能的连接方法。

通过取下其中各灯泡再观察另外一个灯泡的观察方法,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串联和并联的不同,这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进一步了解闭合回路。

自制“数字游戏机”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游戏机是十分感兴趣的,能积极主动思考怎么利用简单电路的原理去设计这个游戏机。

三、教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让电路中的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2.通过多种方法对简单电路进行探究,进一步认识电路形成的条件。

3.愿意与同学合作,养成相互交流的习惯。

 

2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设想、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两个灯泡,让它们同时发光。

教学难点:

通过设想、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两个灯泡,让它们同时发光。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有两个灯泡的电灯笼、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灯泡、导线、电池、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

晚上,几个小朋友在玩电灯笼,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小车电灯笼中的两个车灯灯泡都在发光,其他小朋友的电灯笼只有一个灯泡发光。

问题:

这个灯笼里的两个灯泡是怎么连起来的?

交流:

对教科书中妍妍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任务:

连接电路,让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

(二)活动探究1.活动1:

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出示:

有两个灯泡同时亮的灯笼实物或图片。

提示:

这个灯笼有两个灯泡,两个灯泡能同时亮起来。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电源、导线、灯泡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后,灯泡就会亮起来了。

任务:

用导线连接灯泡、电池,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

要求:

把可能的方法画下来,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如何连接两个灯泡才能两个灯泡亮起来。

汇报:

展示连接方法的记录单。

评价:

根据连接图上的方法是否能形成闭合回路、是否能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进行评价。

任务:

根据自己的想法连接电路,观察是否成功让两个灯泡亮起来。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连接图的方法进行连接,验证自己的想法。

交流:

是否能成功连接。

2.活动2:

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提出:

有多种方法都能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这些连接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任务:

比较不同连接方法的不同。

要求:

取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灯泡是否仍在发光。

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内容。

活动:

学生取下其中一个灯泡,观察另外一个灯泡是否发光。

汇报:

展示观察结果,提出分析理由。

评价:

根据学生是否能够从闭合回路的方面来分析和解释进行评价。

小结:

这两种连接方法都能使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但是一种方法是有一条闭合回路,另外一种方法是有两条闭合回路。

3.实践:

自制“数学游戏机”

出示:

“数学游戏机”的图片。

任务:

根据简单电路的原理,设计并制作一个用于学习数学公式的游戏机,用灯泡亮与灭的方式来表示答案正确与否。

要求:

先构思用什么材料制作,再想硬纸板的背面应该怎么连接才能让“数学游戏机”正常使用。

根据自己的需要,除了这四个数学公式外,还可以用其他的公式替换。

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与制作。

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一边讲解设计与制作过程,一边展示如何使用。

七、板书设计

第20课电路的研究

 

让两个灯泡同时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电路是怎样连接的

取下一只灯泡后,另一个灯泡会怎样?

不亮

继续亮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教案教学设计

 

第4课《专题探究:

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4课。

在前3课研究种子繁殖的基础上,本课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与实践,知道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也能繁殖后代。

本课由五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

除了种子之外,植物的其他器官也可以繁殖后代吗?

第二个环节“作出猜测”: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个环节“制订计划”:

根据猜测,选择一种植物的根(或茎、叶)进行扦插。

第四个环节“搜集证据”:

持续观察并记录柳枝、马铃薯、落地生根、番薯的变化。

第五个环节“得出结论”:

通过繁殖活动以及对结果的分析,知道有的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等器官繁殖后代。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种植蔬菜,已经知道很多植物都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同时他们已学习过一株完整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组成。

虽然学生可能在生活中见过人们用根、茎、叶育苗的实例,也见过马铃薯发芽、绿萝的茎长出气生根等自然现象,但是他们往往不会把这些现象与植物繁殖方式联系起来。

经过前面种植番茄的活动,学生能够独立种植、管理植物,能对植物种植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因此,本课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和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去探究植物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能否繁殖后代。

三、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来繁殖后代。

2.初步学会用茎和叶繁殖新植株的方法。

3.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搜集和整理信息。

4.能持续地对植物繁殖进行研究。

 

2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教学难点:

在调查活动中能搜集和整理信息。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图片(落地生根、长出新苗的落地生根、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红薯、发芽的红薯、柳条或绿萝枝条)、长根的柳条或绿萝枝条。

学具准备:

花盆、土壤、小铲子、透明杯、花剪、小刀、泡沫块、卡纸、马铃薯、红薯、柳树(或绿萝)的枝条、落地生根的叶片、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

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琪琪和波波到郊区的亲戚家做客,院落的栅栏由柳枝围闭而成。

琪琪看见用来做栅栏的柳枝长出了嫩叶。

问题:

柳枝插到土里就能活吗?

交流: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柳枝插到土里就可以繁殖出新植株吗?

(二)活动探究1.提出问题

讲述:

大部分绿色开花植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可以像番茄那样由种子繁殖出新的植株,使生命得以延续。

问题:

一株完整的植物由哪六大器官组成?

小结:

一株完整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组成。

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植物都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如番茄、豌豆。

除了种子之外,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可以繁殖后代吗?

2.作出猜测

讨论:

观察发芽的马铃薯、叶缘长出小植株的落地生根等图片。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是否可以利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繁殖后代,并说明理由。

交流:

各小组分享猜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3.制订计划

活动:

各小组根据猜测,选择一种植物的根(或茎、叶),扦插在沙土或水中,每隔两天观察和记录一次生根、发芽情况。

讲述:

介绍扦插柳枝、马铃薯和落地生根的方法。

提醒:

扦好后置放于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半阴处,待生根后可以逐步增加光照,并注意浇水,使沙盆保持湿润。

容器要罩上不透光的纸或塑料袋,黑暗环境有利于根的生长。

4.搜集证据

持续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植物的根(或茎、叶)生根、发芽情况。

5.得出结论

分享:

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

交流:

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可以繁殖后代吗?

小结:

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这些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七、板书设计

第4课专题探究:

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可以繁殖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