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1733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黔之驴教学设计.docx

黔之驴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房县万峪中学唐凤鸣

教学目标:

1、理解、翻译课文,并理解“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的含义。

2、赏析文中关于虎畏驴、识驴直至食驴过程的精彩描写。

3、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文中关于虎畏驴、识驴直至食驴过程的精彩描写。

2、探究这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借助教辅资料和网络了解《黔之驴》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概况;

(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试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虎年”话题趣味性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屏幕显示“预习提示”)

1、请一位学生简介作者。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准备评读。

3、学生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5、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与工具书,解决预习中遇见的字、词、句的疑难,并尝试口译课文。

三、理清故事线索:

请同学们尝试用三字(或四字)短语填写下面各空。

事情的起因:

(驴入黔)

事情的经过:

(虎畏驴)——(虎识驴)——(虎狎驴)

事情的结果:

(虎食驴)

四、赏析:

请同学们将文中自己喜爱的语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当能作出恰当评点,并适时地拿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与学生交流)

五、探究寓意:

“寓”就是寄寓、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有所寄托的故事。

我们能从《黔之驴》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1、让学生谈对寓意的理解。

(应该能从“虎”的角度得出一些结论)

2、教师引导,得出一些另外的探究结论。

(如引用材料——选入教材的《黔之驴》删去了的结尾部分进行探究。

六、找成语:

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中有三个就来源于本文,请大家将它们找出来,并说一说其大体意思。

1、庞然大物:

形容庞大的东西。

也形容表面上强大,实际上没什么了不起的本事。

2、黔驴之技: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

3、黔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七、课堂小结:

短短的124个字,就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此生动有趣的故事,就能让我们明白这么多精深的道理,柳宗元确实无愧于他大文豪的头衔,而寓言这种体裁也确实挺有趣的,希望大家今后能阅读更多这类有趣、有益的文学作品。

八、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②蔽林间窥之。

③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④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⑤技止此耳!

(2)

庞然大物也

然往来视之

以为神

以为且噬己也

九、课后思考与练习

1、请用“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三个成语各造一个句子,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说一段话,同时含有这三个成语。

2、想一想并与同学讨论一下,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

说一说为什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武陵区常德英语实验学校叶丹

教学设想: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在自主探讨中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张岱,欣赏美景,体悟“痴”的生命境界。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词汇,有感情地诵读并最终背诵课文。

2、鉴赏作者纯用白描的写景手法,领悟“诗的小品,小品的诗”的内涵。

3、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知人论世,体悟作者的“痴”情。

4、培养学生高尚优雅的审美情趣,不随流俗的人生态度。

媒体平台

教具学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学生谈自己积累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2、学生简介写作背景及作者。

3、指名学生说说张岱描写了怎样一幅西湖雪景(用文句回答)。

二、初读,读通文句。

1、试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师配乐范读:

生听清字音及句读。

(多媒体出示全文,并标出重点字词的读音)

3、指名读(多人分段读):

检查学生是否读通文句。

4、齐读并思考:

文中哪一个字形象地概括了张岱的形象?

三、理读,读懂句意。

(一)理读痴行:

(多媒体出示问题及语段)

1、提问:

文章结尾“舟子”说: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相公痴”?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用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指名回答。

(用课文中的句子)

3、师随机讲解重点字词:

绝、是、更

4、指导朗读:

我们在朗读时应该重读哪些字词,来突出作者的“痴”?

(大、绝、独)

5、指名读,师生简评。

6、齐读。

(二)理读痴遇:

(多媒体出示问题及语段)

1、提问:

为什么说湖中人比“相公”更痴?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2、指名学生回答。

(用课文中的句子)

3、师随机讲解重点字词:

大喜、焉、得、更、强、白、客

4、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要读出怎样的情感?

(惊喜、激动)

5、自由读

6、指名读,师生简评。

7、齐读

(三)理读痴景(多媒体出示问题及语段)

1、提问:

因为作者的痴行,他才有如此的痴遇,并看到了与众不同的西湖雪景,他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用原文回答)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指名回答并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雪景。

3、指导朗读:

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怎样的意境?

(苍茫)要重读哪些字词?

(与、痕、点、芥、粒)

4、指名读,点评。

5、师范读。

6、齐读。

四、研读,读懂文意。

(一)合作探究:

(多媒体出示问题)

1、作者描绘的这一幅湖山夜雪图有什么特点?

2、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里,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文中提到明朝故都——金陵,并且用明朝纪年——崇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二)生交流讨论,交互解答。

(三)师补充讲解痴景。

(结合图片)

1、白描;

2、天地广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强烈对比,抒发了作者“渺沧海之一粟”的深沉感慨,表达了悠远脱俗的精神追求。

(四)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深入理解作者的痴心。

五、品读,读出美感。

1、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请同学用心地自由品读课文,体悟作者的痴心。

2、指名读,师生简评。

3、朗诵留白。

4、师生齐诵。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联系以前学过的写景寄情文言文诗文,以“我看古人寄情山水之痴”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附:

板书设计

湖思念故国

亭清高孤傲痴悠远脱俗

看张

雪岱

钟情山水

 

附:

湖心亭看雪

预习提示:

1、收集有关西湖的古诗文。

2、收集有关雪景的古诗文。

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关经历,著作。

4、理解文章的大意,在字、词、句方面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杨布打狗》教学设计

澧县小渡口中学田静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弄懂文章大意。

2.领悟寓意:

认识事物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如果别人对你态度发生了变化,应先从自身出发分析原因,不能一味责怪别人。

教学重难点:

领悟寓意

教学方式与方法:

朗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A.老师的“礼物”。

B.口头作文:

说说学过的寓言并讲出寓意。

老师示范:

《掩耳盗铃》,唤醒学生旧知。

掩耳盗铃,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

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学生自己看图说寓言。

(二)新课讲授

1、诵读课文,琅琅上口

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衣(yì)素衣(yī)而出

衣(yì)缁衣(yī)而返

天雨(yù)

2、译读课文,读懂故事

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

重点句子:

a、衣素衣而出

衣(yì):

动词,穿。

衣(yī):

名词,衣服。

穿着白衣服出门。

b、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扑:

打。

你不要打它,你自己也会是这样的。

c、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向者:

刚才,从前。

使:

假使。

岂:

难道。

刚才假使你的狗白着出去,黑着回来,你难道会不觉得奇怪吗?

3、悟读课文,明白寓意

学生辩论:

这只狗该打,不该打?

该打,那是因为狗只认衣衫,不识主人。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不该打,那是因为杨布白色衣服出行黑色衣服回来,别人对你态度发生了变化,应先从自身出发分析原因,不能一味责怪别人。

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寓意

A.从狗的角度: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B.从杨布的角度:

别人对你态度发生了变化,应先从自身出发分析原因,不能一味责怪别人。

4、扩读《智子疑邻》

先诵读,再解疑,后悟意。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

“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难解字词:

雨:

yù(古今异义)下雨。

名词用作动词

智:

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认为……是聪明的”

亦云:

也这样说。

云:

说;亦:

父:

fǔ,老头

寓意:

它告诫人们在给人提正确的意见时,要考虑自己与听者的关系,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或者:

听意见只应听取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绝对不能持偏见。

链接:

《智子疑邻》与《杨布打狗》在寓意上有什么共通之处?

5、作业布置

必做题:

背诵《杨布打狗》

选做题:

《智子疑邻》读后感

 

《爱莲说》教学设计

临澧县丁玲学校叶海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及意思,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用读贯穿全文,领悟课文内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育学生在当今社会也应“出淤泥而不染”。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体会莲——君子的美好形象。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正衬与反衬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谈话导入

1、出示各种鲜花图,生选择自己的最爱并谈原因。

2、引出周敦颐爱莲及课题。

二、板书课题、作者

三、释题

1、“说”是什么意思?

(生回答)

2、具体阐述说(生读)。

3、师小结。

四、听课文录音

五、出示自学目标,生自读课文

1、读准音,读顺文。

2、抓字词,说文意。

六、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音、读顺文

(1)出示重点字让学生注音。

(2)指名读课文,生从字音和节奏两方面加以评价。

(3)重点指导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男、女生分段朗读课文。

(5)师评价小结。

2、抓字词、说文意

(1)检测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

(2)生质疑:

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3)师特意讲解“之”、“也”、“而”等文言词的意思,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

(4)学生活动:

“我来当老师。

3、师小结,齐读课文

七、深入探究,悟出情感

1、课文哪些句子对莲进行了直接描写?

它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

2、作者爱莲不仅是因为它的外形?

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是哪种人的化身?

3、莲与君子有何相似之处?

重点指导朗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之君子者也。

4、文章主要通过写莲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为何还要写菊和牡丹?

重点指导朗读: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师小结。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拓展延伸

1、结合自身环境,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现实意义。

2、欣赏MTV《荷花颂》,再次感受莲的美。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石门县澧斓完中曾亮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

寓言的概念及《列子》的基本情况。

2.读对、读顺、读好课文,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大意。

3.品味寓言寓意,科学评价晓者关于日、月、星辰的言论。

4.尝试运用“杞人忧天”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培养学生心胸宽阔、树立远大志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

多媒体情境教学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同学们,我们在第上个单元中学了一则寓言,是什么?

明确:

《黔之驴》。

从中得出的寓意,用一个成语来总结是——?

明确:

黔驴技穷。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

回忆一下,我们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

大家还记得寓言的概念吗?

二、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一)回顾寓言的概念

寓言,是一种含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文学体裁。

通常把深刻的道理(寓意)寄托于简单的故事当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富于智慧哲理。

如《刻舟求剑》、《亡羊补牢》、《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等都是寓言。

(二)了解《列子》的基本情况

《列子》又名《冲虚经》,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

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道家的思想主张是“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悟

要求:

分三步循序渐进,熟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

(一)看谁读得对

要求: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划线字字音.点学生读,师生点评。

杞、崩坠、寝食、星宿、耶、充塞、中伤、躇步跐蹈、舍然

(二)看谁读得顺

要求:

听录音,学生尝试朗读,把握节奏和重音,师生点评。

(三)看谁读得好

要求:

在以上环节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基调,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师生点评。

教师方法指导:

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三、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一)小组合作——译——看谁译得准

要求:

小组成员合作讨论,疏通文意,注意一些列出的字词、句子。

然后小组派代表,按照下列五幅图片内容,对相应句子进行讲解,师生共同点评。

1、杞国有人忧天地,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注意的字词:

忧、废寝食

2、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注意的字词句:

因、晓、奈何

3、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注意的字词:

只使、中伤  

4、其人曰:

“奈地坏何?

”晓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

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注意的字词句:

奈……何、四虚、躇步跐蹈

奈地坏何?

5、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意的字词:

舍然

(二)质疑探究——品——看谁理解透

提出思考:

杞人忧什么事情呢?

晓之者是怎样为他解忧的?

请同学们用原文回答。

继续思考:

“杞人忧天”蕴含着什么寓意?

明确:

“杞人忧天”的寓意: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讽刺了那些患得患失、胸无大志的人。

(三)联系实际——说——看谁说得棒

1、自由讨论:

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杞人这样的人?

2、提出思考讨论:

你认为晓者的言论解释是否科学?

明确:

寓言中那位晓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

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四、巩固练习,检测评价

(一)巩固落实——练——看谁学得好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杞、崩坠、寝食、星宿、耶、充塞、中伤、躇步跐蹈、舍然

2、抢答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崩坠、寄、废寝食、因、晓、屈伸、行止、中伤、躇步跐蹈、舍然

3、口头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②奈何忧崩坠乎?

③奈地坏何?

4、解释一词多义

之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奈何奈地坏何?

/奈何忧其坏?

其其人/奈何忧其坏?

5、古今异义

中伤

五、课堂小结

(一)学生总结本文的内容及寓意。

明确:

杞人担心天坠地崩,身无所寄,而寝食不安。

这是庸人自扰,毫无根据地瞎担心,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二)学生讨论:

学习了《杞人忧天》这则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明确: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六、课后作业

自学《杨布打狗》。

 

《公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桃源县文昌中学郭震宇

[教材分析]

《公输》选自《墨子•非攻》,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

课文记述了墨子制止楚国攻宋的故事,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

墨子不仅以“兼爱”“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而且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终于迫使楚王取消了这次侵略行动。

文章情节生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人物形象鲜明;言辞巧妙、锋利。

教学本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

教学本文三个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了解墨子的非攻主张。

3.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2、研读墨子“一见”公输盘部分,体会墨子的劝说技巧及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鉴赏墨子的劝说艺术。

[教学方法]1、诵读法2、合作学习法3、情境再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观看反映战争残酷的视频,然后谈感受。

2、教师激情导入本课内容。

二、明确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三、整体感知(复习上节课内容)。

1、指名读文。

2、指名回答问题: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他的劝阻共有哪几个回合?

墨子凭些什么达到目的的?

四、重点品析

(一)研读(2—8):

感悟墨子高超的说话艺术

1、学生齐读2至8段。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感悟墨子的说话艺术

(可以通过朗读、品味、模拟辩论、表演等方法,从说话的语气、态度、修辞、技巧等感悟。

3、学生汇报。

4、师生合作,模拟情景,探究墨子的说话技巧。

(1)诱(请君入瓮)

(2)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3)先发制人,步步紧逼

(二)略读(13—15):

比较不同对象的不同说话技巧

过渡:

墨子的这些说话艺术,针对楚王是否完全合适呢?

从中你又学到了哪些说话艺术?

1、对象不同,说话的技巧也就应该不同。

2、墨子面对楚王,采用的是怎样的技巧呢?

学生默读13—15段。

明确:

设喻类比,婉言相劝。

(三)品读第1自然段,感悟墨子的思想主张

过渡:

同学们,透过这两场辩论,我们感受到墨子说话真的很有艺术。

下面我们联系第1自然段看看:

墨子见公输盘和楚王之前,有哪些行为?

从他的行为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追问:

1、墨子走了“十日十夜”,说明了什么?

2、一个“行”字可见墨子的身份是平民。

若将他的身份和所做的事相联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3、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墨子相传为宋国人,文章中却说他“起于齐”,是不是弄错了?

4、小结:

墨子一介平民,不仅爱自己的国家,还能为天下所有的老百姓着想。

这种精神就是墨家的一个主要思想——兼爱。

兼爱就是一种普遍的、平等的爱,是没有功利心的,是真正的大爱!

而这种爱表现在行为上就是“非攻”。

“起于齐,行十日十夜”一句看似平淡的语言,我们细细地品味,真切地感受到了墨子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

五、总结拓展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小结:

其实同学们还可以收获一种阅读的方法。

对于比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择其精华重点品析,进而理解全篇。

这节课,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先整体把握,然后重点研读了文章的前八个自然段,既感受到了墨子高超的说话艺术,也感受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

墨子止楚攻宋就是去践行他的非攻主张。

故事也就以墨子成功地践行了他的“非攻”主张而结束!

3、拓展:

回溯时光,假如你是宋国臣民或者国王、楚国臣民,要你给墨子颁奖,你会用怎样的颁奖词?

4、展示师生的颁奖词。

指名读自己的颁奖词。

以教师的颁奖词结束本课学习。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常德市五中田勤

教学理念

先学后教、学案引导、师生合作、读写并重

教学目标

1.体会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会从字里行间探求作者情感的阅读方法。

3.体会作者对古仁人情感的景仰之情,领悟作者的志向与抱负。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引入新授

1.导入:

中国民间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母亲河——长江是一条雄奇昂扬的巨龙,她从青藏高原奔腾而来,穿越崇山峻岭,来到哀鸿遍野的岳阳城下,口中吐出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立即化作了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湖。

于是那里的人民不再饥渴,那里的田园如同绵绣……若干年后,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写下了一篇传诵千秋的美文《岳阳楼记》。

2.基础知识检测——抢答游戏

请各组组长为本组选题,全组同学共同抢答,别的小组可以支援。

3.教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默读,划出自己认为最动人的句子。

二、赏析研读,寻情之旅

(一)寻情第一站:

情从何来

1.了解作者:

你知道范仲淹儿时的故事吗?

他在成长道路上遇到过怎样的挫折?

分组讨论,整理手头资料。

派代表来谈谈。

2.探讨时代背景

展示资料,带领学生探讨。

3.《岳阳楼记写作》缘由探讨。

我们都知道千古美文《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所做的记。

那滕子京为什么要找范仲淹写这篇《岳阳楼记》呢?

……

小结:

天地万物皆文章,字字句句总关情。

(二)寻情第二站:

情为何物

请全班同学,以组为单位分段朗读课文,尽量读出感情。

边读边找,那些词句包含感情?

小组承包任务,每组重点找你读的那一段。

从表达方式看,议论抒情当然包含情感。

还有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

大家刚才提到了览物而来,也就是写景,那么我想问,作者所览为何物?

——洞庭湖大观:

衔远山,吞长江。

文如其人,文正公博大的胸襟和抱负在这里就可见一斑!

阴:

晴:

还有这这阴晴之景,它与抒情的句子紧紧相联,情景交融,我们不妨再来仔细品读一番。

课件:

阴晴

你觉得景写得怎么样?

用了哪些方法写的这么美?

1)音韵之美

2)丰富的修辞

3)多角度的描写 

有声有色--渔歌互答、郁郁青青、跃金

有形有味--岸芷汀兰

有动有静--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男女生分别读三、四段。

分组讨论,归纳各段中作者情感为谁而生,并探寻作者笔下之情的内涵。

1.第一自然段写了作者情感为谁而生?

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着力描写了哪里的特点?

体现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情呢?

3.第三、四自然段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