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7113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docx

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生平著作观点

NANCHANGUNIVERSITY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业二

(研究生用)

姓名:

陶旭辉

专业:

西方经济学

学号:

2016年3月

一、亚当斯密的生平、着作、经济学术观点

1.学术生平: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TheOxfordAcademy)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着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

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

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着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

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

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

亚当·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

《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

“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

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

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着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

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2.主要着作:

2.1《道德情操论》(1759)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

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着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到21世纪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

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着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的动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2.2《国富论》(1776)

《国富论》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巨着。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配顺序。

第一篇开始说明:

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因于分工。

有分工,才有货币。

因为,有了分工,必有交换;有了交换,就要货币;所以,货币是助长分工所必须的。

这样的议论,自然进展到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价值论及价格论。

关于价格的研究,谓价格被分为工资、利润及地租;因此,为了说明价格取决于工资、利润及地租的比率这一事实,必须讲到这些比率的变动。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

第二篇有五大论点:

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

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即货币)及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的方法;

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

四论利息的升降;

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

第三篇说明:

国富的自然进步,资本是最初用于农业,而后用于各种制造业,最后用于国外贸易。

第四篇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

即商业体系与农业体系。

第五篇论元首或国家的收入。

并具体说明下列三点:

一,哪些是君主或政府的必要费用;在这些费用当中,哪些该由社会一般人民的奉献来支应;哪些则该由特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

二,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一般社会成员为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费用作出奉献;这些方法分别有哪些重要的优缺点。

三,最后一点则说明,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举债度日;而那种债务,对整个社会的真实财富,亦即,对整个社会土地与劳动每年的产出,会造成什么影响。

《国富论》中他有下列重要主张:

1>个人主义:

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

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

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

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

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

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

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

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3.经济学术观点:

3.1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3.2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

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

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

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3.3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

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着名的例子。

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3.4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

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

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3.5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

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

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

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

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3.6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

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

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

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

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

二、大卫?

李嘉图的生平、着作、经济学术观点

1.学术生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

生于犹太人家庭,父亲为证券交易所经纪人。

12岁到荷兰商业学校学习,14岁随父从事证券交易。

1793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25岁时拥有200万英镑财产,随后钻研数学、物理学。

1799年读亚当·斯密《国富论》后开始研究经济问题,参加了当时关于黄金价格和谷物法的讨论,1817年发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9年选为上议院议员。

科学建树上,大卫·李嘉图提出决定价值的劳动是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不仅有劳动,还有投在生产资料中的劳动。

他认为全部价值由劳动产生,并在3个阶级间分配:

工资由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利润是工资以上的余额,地租是工资和利润以上的余额。

由此说明了工资和利润、利润和地租的对立,从而实际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对立。

他还论述了货币流通量的规律、对外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学说等。

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看作永恒的,只注意经济范畴的数量关系,在方法论上又有形而上学的缺陷,因而不能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等量资本获等量利润等,这两大难题最终导致李嘉图理论体系的解体。

他的理论达到资产阶级界限内的高峰,对后来的经济思想有重大影响。

贵人相助,事实上,即使在修炼完成之后,李嘉图也不是一个坐在书斋里搞学问的人——好象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没有人安于坐在书斋中——相反,他是个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是个活跃的议员,整天为经济政策和政治问题忙碌着。

跟穆勒的友谊对于李嘉图来说非常重要。

正是在穆勒的再三催促下,李嘉图开始竞选国会议员,并于1819年2月当选。

也是在穆勒的帮助下,他完成了自己的名着《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本书于1817年4月出版。

李嘉图相当自负,他说,他的观点和大权威斯密及马尔萨斯不同,在英国,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人。

但不管人们是否读懂,反正他已经大大地有名了,他一举成为当时最着名的经济学家。

与另一位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论战,也是李嘉图学术上迅速成熟的一个助推器。

他们两人几乎在每件事上都有争执,讨论无休无止,直至李嘉图去世为止。

李嘉图在给马尔萨斯的最后一封信里说:

“像别的争论者一样,经过了多次讨论之后,我们依然各持己见,相持不下,然而这些讨论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即使您是同意了我的意见的,我对您的敬爱也不会比今天更进一步。

李嘉图是1823年9月11日去世的,年仅51岁。

他死得很突然,小小一只耳朵的感染就夺取了这位天才的生命。

2.主要着作: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在分析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中,李嘉图赋予劳动以重要的地位,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开宗明义就指出,“一件商品的价值,或曰用以与之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相关书籍的数量,取决于生产此件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进而,他也像斯密一样,将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有用性不是衡量交换价值的标准”,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法则,即决定为了交换他种商品必须付出多少此种商品的规律,全然取决于在这些商品上所付出的相对劳动量”。

国际贸易中各方的利益全然系于国际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交换价值,即相对价格水平。

在李嘉图看来,一国国内各地区、各产业间资本、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利润率均等化的根本原因。

但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则势必因各种原因而被强制性地打断,甚至完全不流动。

由此,李嘉图断定,正是国际间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决定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

正好比“葡萄牙用多少葡萄酒来交换英国的毛呢,不是由各自生产上所用的劳动量决定的”一样。

或者说,各类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打断了国际间利润率均等化的进程,因而使一国能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某种商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地位。

既然诸多原因决定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其相对价值各异,那就给各国参与国际贸易获取贸易利益留下了可利用的空间。

然而此处的前提必须是各国都能找准自己同他国比较的有利之处,即确定它们各自的比较优势。

3.经济学术观点:

李嘉图也像斯密一样,采取了由个人经济行为推广至国家经济行为的办法,来分析论证他所说的比较优势以及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贸易模型。

在李嘉图看来,在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条件下,每个人都会致力于生产对自己说来劳动成本相对较低的商品。

他举例说,“如果两个人都生产鞋和帽子,其中一人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比另一个人具有优势,不过在帽子生产上只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5或20%,而在鞋的生产上却要领先于其竞争对手1/3或33%;那么,这个具有优势的人专门生产鞋,而那个处于劣势的人专门生产帽子,难道不是对于他们双方都有利吗?

既然国际间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打断了各国间利润均等化的进程,既然基于各种原因,每一个国家都可能有“某种具有优势的产品”,而且“这种优势还相当可观”,那么,“各国都更为合理地分配它的劳动资源,生产这种具有优势的产品”,并“将其用于相互交换,各国就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同斯密相反,李嘉图强调的是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两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所处优势或劣势程度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机会和贸易利益。

因为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葡萄牙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2/3,毛呢的生产成本为英国的4/5),而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劣势较小(英国毛呢的生产成本为葡萄牙的1.1倍,葡萄酒的生产成本为葡萄牙的1.5倍)。

就像生产鞋和帽子的两个工匠一样,只要葡萄牙致力于生产葡萄酒,英国致力于生产毛呢,然后进行相互交换,两国就都能获得贸易利益。

由此可见,“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原则。

“正是这样一条原则,决定了葡萄酒应该在法国或葡萄牙生产,玉米应该在美国或波兰生产,而机器和其他商品应该在英国生产”。

1.比较成本学说

李嘉图刚刚开始进入经济学界的时候,英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制订限制谷物贸易的《谷物法》。

李嘉图鼓吹自由贸易,但《谷物法》最终还是通过了。

这促使李嘉图更深入地思考贸易问题,从理论上驳斥贸易限制的荒唐。

他的国际贸易学说可以被称为“比较成本说”或“比较成本规律”。

他模仿同亚当·斯密斯关于个人劳动分工的理论来分析两个国家间贸易的好处。

假定制一单位布,英国需要50个劳动日,葡萄牙需要25个劳动日;制一单位酒,英国需要200个劳动日,葡萄牙只需要25个。

可以看出,葡国制酒、制布所需的成本都比英国绝对低,即都处于绝对优势。

不过,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中表现出的优势更大,葡萄牙的制酒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制布成本相对高,处于比较劣势。

而英国制布成本相对低,处于比较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放弃生产比较劣势的酒,专门生产比较优势的布。

如此分工,两国合起来不仅可以生产出更多的酒和布,英国还可以用布换到较多的酒,而葡萄牙用酒可以换到更多的布。

两国同时获得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好处。

这种理论为自由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的利益,只有在政府不干涉对外贸易,实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才能最有效地实现。

“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

因此,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

2.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这种理论是从斯密那里来的,但经过了一些改动。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

“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

”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

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我们看不到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一切都是某种神秘的因素所决定的。

不过,聪明的李嘉图早就意识到了这种价值理论的内在矛盾,他自己曾经犯过嘀咕:

“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

在地窖里贮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

”后来,人们用水与钻石来概括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

水对人极端重要,是生命的支柱,但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低;而钻石是奢侈品,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高,为什么?

李嘉图始终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难题。

到了1870年代,边际主义兴起,经济学家才能够解答这一问题。

答案很简单:

价值只能来自个体消费者的主观评估。

我可能花了30年时间研究一种东西,但拿到市场上却没有一个消费者问津,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不管我在这上面投入了多少劳动。

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由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欲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

3.工资理论

李嘉图认为,从长期来看,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可称之为“自然价格”。

自然价格中的人力成本,是劳动者维生所需的花费。

如果工资反映人力成本的话,那么工资必须保持在可以维生的水平。

然而,由于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会高于勉强维生的水平。

相对工资——能购买的食物和必需品的数量。

劳动者维持自身生活以及供养家庭的能力,不应取决于其工资的货币数量,而应取决于这笔货币所能购买的实物和必需品的数量,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4.利润理论

李嘉图认为,实际工资的增加会导致实际利润的降低,因为货物销售的毛利可分为工资和净利两个部分。

在论文《论利润》中他写道:

“利润取决于工资的高低,工资取决于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取决于食品的价格。

此外,一个与李嘉图有关的思想是“李嘉图等价”:

在某种情况下一个政府应该如何支付其开销(即税收,发行债券或财政赤字)的选择对于经济没有影响。

讽刺的是,尽管这个思想被冠以其大名,他本人似乎并不相信这个理论。

5.税收思想

李嘉图对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功绩,在于他的劳动价值学说。

他坚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根据他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认为税收来自劳动产品的价值,"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它最后总是由该国的资本中或是由该国的收入中支付的。

"也就是说,李嘉图将税收归纳为来源于资本和收入两个方面。

如果税收的征收使得人们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那么税收来源于收入;如人们没有增加生产或减少消费,则税收是来源于资本。

李嘉图认为,税收不论来自收入还是来自资本,都是对积累的减少。

"凡属赋税都有减少积累能力的趋势。

赋税不是落在资本上面,就是落在收入上面。

如果它侵占资本,它就必然会相应;地减少一笔基金,而国家的生产性劳动的多寡总是取决于这笔基金的大小。

如果它落在收入上面,就一定会减少积累。

"因此,李嘉图认为,国家在增加税收时,除非人们能够按比例地增加资本和收入,否则他们的常年享受就必然减少。

政府的政策应当是不要征收必然要落在资本上面的赋税,因为征收这种赋税,会损害维持劳动的基金,因而会减少国家将来的生产。

税收原则

李嘉图并没有像亚当·斯密那样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对税收原则进行分析,但在一些论述分析中也体现出他的税收原则思想,其中主要是税收公平和税收对生产的影响。

李嘉图认为社会一切收入都应征税,人们应按自己的财力来负担税收;政府税收只要负担合理,至于落在哪项收入上面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赋税不是不平均地压在从事积累和节约的阶级身上,它究竟是课加在利润上面、课加在农产品上面、还是课加在工业品上面,并没有多大关系。

"为了公平地征收税收,应该建立以工资税、利润税和农产品税组成的税收制度。

同亚当·斯密一样,李嘉图也同意政府财政支出是非生产性的;政府税收是用于政府支出,因而也具非生产性;税收具有妨碍生产和耕种的通病,给生产带来负担。

"任何形式的赋税,都只是流弊与流弊之间的选择问题。

它要不是影响利润或其他来源,就一定会影响支出。

"因此,李嘉图认为"最好的财政计划就是节流,最好的赋税就是税额最少的赋税"。

赋税影响

①赋税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李嘉图认为,税收不是来自资本,就是来自收入,因而从总体上看,税收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他说:

“如果没有赋税,资本这种增加还会更多得多。

凡属赋税都有减少积累能力的趋势。

赋税不是落在资本上面,就是落在收入上面。

如果它侵占资本,它就必然会相应地减少一笔基金,而国家的生产性劳动的多寡总是取决于这笔基金的大小的

《赋税原理》

如果它落在收入上面,就一定会减少积累,或迫使纳税人相应地减少以前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非生产性消费,以便把税款节省下来。

但是,赋税的巨大危害倒不在课税的目的的选择,而在于整个来说的总效果”。

李嘉图还进一步指出,来自资本的赋税比来自收入的赋税对生产更有害。

如果赋税落在资本上,人民原来决定用在生产性消费上的基金将会因此受到损失。

李嘉图在阐述税收对经济的影响时,还指出赋税会造成利润率下降,从而导致资本转移的倾向。

他说:

“如果谷物的价格不能按课税总额提高,农业利润就会低于一般利润水平,资本就会寻找更为有利的用途”。

他还认为,如果征税不具有普遍性,对某些行业征收某种税。

而对另一些行业不征税,同样会引起资本的转移。

他认为,为了减轻赋税对生产的不利影响,就要避免对资本课税,而尽量征收弊病最小的均等收入税和奢侈品税。

②赋税对价格的影响。

李嘉图认为课税往往使商品价格呈上升趋势。

“任何课加在农业经营者身上的赋税,无论是采取土地税的形式,什一税的形式还是产品税的形式,都将增加生产成本,因之也就会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