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703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关系心理学.docx

公共关系心理学

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756)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公共关系心理学》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向应考者提供公众心理特征等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提高本专业应考者处理公共关系、人际交往和关系协调等能力。

本课程是在基础心理学课程之后的后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应考者了解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与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公众的心理特征、心理倾向、心理定势等个体和群体心理学知识和原理;掌握对公众心理认知、与公众心理沟通及影响公众心理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具备处理某一组织的公共关系事务的能力与技术。

二、考试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二、考核要求

(一)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心理学

1、识记:

(1)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心理学

2、领会:

(1)公共关系的特征

(二)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识记: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领会:

(1)公共关系与心理学的联系

(三)公共关系心理的含义和特点

1、识记:

(1)公共心理的概念

2、领会:

(1)公共心理的特征

(四)公共关系心理学学习的内容

1、识记:

(1)公共关系客体;

(2)公共关系主体;(3)公共关系过程

2、领会:

(1)公共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内容

(五)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1、领会:

(1)为什么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

(2)学习公共关系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章公众的心理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心理特征概述

1、识记:

(1)公众;

(2)心理特征

2、领会:

(1)公众心理特征的成分与结构

(二)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

1、识记:

(1)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3)气质;(4)性格

2、领会:

(1)了解公众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三)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

1、识记:

(1)公众在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文化水平等方面的角色心理特征

2、领会:

(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四)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

1、识记:

(1)群体;

(2)群体领袖;

2、领会:

(1)群体心理的一般特征;

(2)群体领袖的心理特征;(3)群体心理与群体领袖心理的关系;(4)了解公众的群体心理特征对于做好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3、应用:

(1)运用群体心理的原理分析所在单位的群体心理特征

第三章公众的心理倾向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

二、考核要求

(一)公众的兴趣倾向

1、识记:

(1)什么是兴趣;

(2)兴趣的个体差异

2、领会:

(1)公众兴趣在公共关系工作中的作用

(二)公众的需要倾向

1、识记:

(1)什么是需要;

(2)需要的特点;(3)需要的类别;(4)需要的层次

2、领会:

(1)了解公众需要对于公共关系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公众的价值观倾向

1、识记:

(1)价值;

(2)价值观;(3)价值评价体系;(4)价值取向类型

2、领会:

(1)格雷夫斯的价值取向类型理论;

(2)将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取向相联系划分价值取向类型

(四)公众的自我倾向

1、识记:

(1)自我与自我意识;

(2)自我的构成要素;(3)自我的境界:

(4)自我倾向

2、领会:

(1)自我有哪几种境界;

(2)什么是自我的分化与统一

3、应用:

(1)具有哪一种自我倾向的人更适合做公共关系工作,为什么

第四章公众的心理定势

一、考核知识点

(一)心理定势概述

(二)微观心理定势

(三)宏观心理定势

(四)流行心理定势

二、考核要求

(一)心理定势概述

1、识记:

(1)心理定势;

(2)心理定势的特点;(3)心理定势的类别

2、领会:

(1)心理定势与心理特征、心理倾向的区别与联系;

(2)心理定势对行为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二)微观心理定势

1、识记:

(1)首次效应;

(2)晕轮效应;(3)经验效应;(4)移情效应

2、领会:

(1)微观心理定势有哪些主要的表现形式

3、应用:

(1)在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有效利用或避免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和移情效应

(三)宏观心理定势

1、识记:

(1)社会刻板印象;

(2)地域文化心理;(3)民族文化心理

2、领会:

(1)地域文化心理的表现形式;

(2)地域文化心理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

(1)社会刻板印象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启示

(四)流行心理定势

1、识记:

(1)时尚;

(2)流言;(3)骚乱

2、领会:

(1)为什么说时尚、流言、骚乱也是心理定势的表现;

(2)时尚、流言、骚乱产生与消失的过程

3、应用:

(1)掌握时尚、流言、骚乱等心理规律对于公共关系工作的意义

第五章对公众心理的认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

(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

(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

(四)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

二、考核要求

(一)对公众个体心理的认知

1、领会:

(1)公众个体心理认知的主要媒介与方法

(二)对公众群体心理的认知

1、识记:

(1)组织内部公众;

(2)社区公众;(3)媒介公众;(4)政府公众;(5)购买公众

2、领会:

(1)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向心力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

(1)对不同群体的公众心理的认知各有什么要求

(三)对公众心理变化的认知

1、识记:

(1)宏观环境;

(2)微观环境;(3)舆论

2、领会:

(1)影响公众心理变化的因素;

(2)舆论导向对公众心理的影响

(四)克服认知公众心理的障碍

1、识记:

(1)压抑作用;

(2)投射作用;(3)反向作用:

(4)文饰作用;(5)转移作用

2、领会:

(1)影响对公众心理的认知的主要因素

3、应用:

(1)如何克服对公众心理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第六章和公众心理的沟通

一、考核知识点

(一)和公众的信息沟通

(二)和公众的意见沟通

(三)和公众的情感沟通

(四)和特殊公众的沟通

二、考核要求

(一)和公众的信息沟通

1、识记:

(1)信息;

(2)信息沟通;(3)链形沟通;(4)星形沟通;(5)根形沟通;(6)轮形沟通

2、领会:

(1)为什么说任何沟通是心理沟通;

(2)信息沟通的基本模式;(3)信息沟通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

3、应用:

(1)选择与公众沟通的内容应遵循哪些原则

(二)和公众的意见沟通

1、识记:

(1)意见沟通;

(2)公众意见的类别

2、领会:

(1)意见沟通的功能;

(2)意见沟通的过程

3、应用:

(1)如何与公众进行意见沟通

(三)和公众的情感沟通

1、识记:

(1)情绪;

(2)情感;(3)感情

2、领会:

(1)体察公众的心境及时进行沟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体察公众的激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3)公众有哪些基本的情感需要

(四)和特殊公众的沟通

1、识记:

(1)身心异常者;

(2)品质不良者;(3)挫折;(4)性骚扰

2、领会:

(1)与身心异常者沟通的原则;

(2)与品质不良者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

3、应用:

(1)与“受挫者”的沟通可能遭遇哪些障碍;

(2)与性骚扰者沟通的具体步骤和需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对公众心理的影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劝导方法的运用

(二)暗示方法的运用

(三)感染方法的运用

(四)诱导方法的运用

二、考核要求

(一)劝导方法的运用

1、识记:

(1)流泻式劝导;

(2)冲击式劝导;(3)浸润式劝导;(4)逆行式劝导

2、领会:

(1)四种常用的劝导方法各自的特点;

3、应用:

(1)运用这四种劝导方法应掌握的要点

(二)暗示方法的运用

1、识记:

(1)暗示;

(2)暗示的类型

2、领会:

(1)暗示在影响公众方面的功效;

(2)暗示发挥作用的两个基本条件

3、应用:

(1)如何提高暗示的技巧,有效暗示应遵循哪些感知规律

(三)感染方法的运用

1、识记:

(1)感染;

(2)感染的三个特征;(3)直接感染与间接感染

2、领会:

(1)感染的作用机制

3、应用:

(1)如何增强感染力

(四)诱引方法的运用

1、识记:

(1)诱引;

(2)诱引的特点

2、领会:

(1)如何在公共关系工作中使用兴趣方面的诱引;

(2)需要方面的诱引应注意的问题

3、应用:

(1)运用奖惩激发公众需要应注意的问题

第八章组织的社会形象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形象概述

(二)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

(三)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

(四)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

二、考核要求

(一)组织形象概述

1、识记:

(1)组织形象;

(2)组织形象的特点;(3)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

2、领会:

(1)塑造组织形象的意义

(二)组织形象和公众印象

1、识记:

(1)印象;

(2)公众印象;(3)组织形象与公众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领会:

(1)印象形成的过程;

(2)印象形成的途径

3、应用:

(1)如何巩固和加深公众印象

(三)组织形象和公众态度

1、识记:

(1)态度;

(2)态度的特点;(3)态度的分类;(4)态度的功能

2、领会:

(1)组织的态度与组织形象的关系;

(2)态度形成与转变的认知不协调理论;(3)态度强化、形成与转变的刺激、学习理论;(4)态度形成与转变的平衡理论

(四)组织形象和公众舆论

1、识记:

(1)舆论;

(2)公众舆论;(3)舆论的特性

2、领会:

(1)公众舆论的威力;

(2)知晓公众舆论的途径

3、应用:

(1)公共关系工作中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

第九章组织的心理氛围

一、考核知识点

(一)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

(二)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

(三)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

二、考核要求

(一)组织成员的集体意识

1、识记:

(1)集体;

(2)集体意识;(3)集体的集体意识

2、领会:

(1)集体怎样影响个人;

(2)集体意识的表现;(3)集体意识的形成

3、应用:

如何培养和巩固集体的集体意识

(二)组织成员的主人意识

1、识记:

(1)主人意识;

(2)西方的人性理论;(3)“经济人”假设;(4)“社会人”假设;(5)“自动人”假设;(6)“复杂人”假设

2、领会:

(1)主人地位的的内涵;

(2)主人意识与主人地位的关系;

(2)自我意识与主人意识的区别与联系

3、应用:

(1)如何强化集体的主人意识

(三)组织成员的公众意识

1、识记:

(1)公众意识;

(2)公共关系行为

2、领会:

(1)公众意识有哪些表现;

(2)如何通过公共关系行为来辨别公众意识

3、应用:

(1)如何在组织内部培养和普及公众意识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几点说明

为使考核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具体内容还规定了考核目标,以便应考者在自学与应考时能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全面和有针对性地分层进行辅导,帮助考生更有效地学习。

命题严格按照考试大纲进行,不超出范围,同时安排好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要求是:

识记:

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认知与表述。

领会:

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并内化成自己的公共关系实践能力。

应用:

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能对公共关系活动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能运用所学的公共关系心理学知识解决公共关系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二)自学与课程考试所用教材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

《公关心理学》,张云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

(1)秦启文主编.公共关系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程曼丽主编.公关心理学.线装书局.2001年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由于本课程内容较多,有一定难度,应考者在自学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先仔细阅读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以及每章的第一部分考核知识点的有关内容。

2、认真学习考核知识的具体要点和内容,注意各个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学习教材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3、自学时要注意严格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学习,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要牢固掌握。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钻研规定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要求,对应考者进行切实的辅导,引导他们避免自学过程中的各种偏向,发挥社会助学的向导作用。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应考者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

社会助学者应指导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在此基础上突出重点。

总之,要把重点学习与兼顾一般统一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

试题示例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媒介公众

2、心理定势

3、意见沟通

4、组织形象

5、……

二、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10分)

1、“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属于()。

A.冲击式劝导  B.浸润式劝导

C.流泻式劝导  D.逆行式劝导

2、“爱屋及乌”主要是基于人的()。

A.首次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3、……

三、填空题(每2空1分,共10分)

1、信息沟通网络主要有————、————、————、————四种类型。

2、公共关系的特殊公众包括————、————、————、————等。

3、……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了解公众的角色心理特征对搞好公共关系有何意义?

2、如何克服公众心理认知过程中的障碍?

3、简述态度形成与转变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4、……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应如何制造和引导公众舆论?

2、运用奖励和惩罚激发公众需要应注意哪些问题?

公共关系心理学往年试题完整版

2007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选择题:

22分

1.组织严密,乐于和群,爱好娱乐,喜欢发牢骚,重感情,讲义气,描述的是(  )

A军人的心理特征 B农民的心理特征 C工人的心理特征  D服务员的心理特征

2.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  )

A大众媒体    B组织团体    C政府       D公众

3.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4.组织内部的向心力有两种,其中围绕组织领导的向心力(  )

A带有民主化倾向 B带有军事化倾向 C容易使组织失去活力D容易造成组织失控

5.由若干人的互动关系作为存在形式的群体称为(  )

A实际群体    B假设群体    C正式群体     D非正式群体

6.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7.“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基于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  )

A地域文化心理  B民族文化心理  C亲缘心理     D依从心理

8.“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表现了宏观心理定势中的(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社会刻板效应   D经验效应

9.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  )

A稳定性     B变动性     C主动性      D被动性

10.心理定势的习惯性又称为(  )

A潜在性     B固着性     C自觉性      D不自觉性

11.公共关系活动中,推动公众心理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

A公关主体的行为 B公关客体的行为 C媒介公众的行为  D政府公众的行为

12.在外面受气,回到家中拿家人当出气筒表现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3.最原始的沟通形式是(  )

A轮形沟通    B链开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4.“爱屋及乌”表现了社会心理的(  )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15.广告通常属于(  )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浸润式劝导    D逆行式劝导

16.组织形象的好坏取决于组织的(  )

A产品      B成员      C财力       D宣传

17.组织形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力形象是组织的(  )

A奖金状况    B产品质量    C成员的数量和质量 D生产、技术设备

18.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无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19.影响认知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是(  )

A认知者的主观因素B公众的主观因素 C公众的积极性   D公众的主动性

20.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公众(  )

A印象      B态度      C新闻       D舆论

21.制造或引导能引起轰动效应的舆论,关键是(  )

A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B符合社会需要C迎合兴趣焦点   D出奇制胜

22.在公开场合进行不指名地批评,对于被批评者而言,采取的心理影响方式是(  )

A劝导      B暗示      C感染       D诱引

填空题:

10分

1.时尚以“新”和“奇”吸引公众,因此又称为__________。

2.良好的操作能力具有三种能力特征,即针对性、技术性和_________。

3.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受到其他外部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_______。

4.比较平和、相对持久、容易发散的情绪称为__________。

5.“一人知晓,众人皆知”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方式指的是________。

6.针对性和时间性强,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眼前具体问题的劝导方式为_______。

7.直接感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________的特点。

8.与缺乏、危险相联系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是________。

9.浸润式劝导发生的关键是__________。

10.制止流言的最有效方式是__________。

名词解释:

18分

1.公共关系行为

2.社会刻板印象

3.转移作用

4.排外意识

5.公众舆论

6.心理定势

简答题:

30分

1.简述公共关系心理的特点

2.群体心理具有哪些特征

3.简述群体凝聚力与群体向心力的区别和联系

4.体察公众心境、进行感情沟通需注意哪些问题

5.哪些因素影响感染力?

如何增强感染力?

论述题:

20分

1.试述不同文化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了解不同文化者的心理对于公共关系工作有何意义?

2.如何营造良好的组织心理氛围?

2008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

选择题:

22分

1.公共关系活动受内、外环境的制约,其中“内环境”是指(  )

A社会环境    B自然环境    C心理环境    D组织环境

2.直接反映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兴趣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

A安全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4.将人的需要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属于(  )

A层次划分    B类别划分    C强度划分    D范围划分

5.人们购买礼品时喜欢选购一些包装精美、价格偏高的物品,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

A晕轮效应    B经验效应    C首因效应    D移情效应

6.对组织团体而言最难对付的一类外部公众往往是(  )

A媒介公众    B政府公众    C社区公众    D消费公众

7.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较大的(  )

A稳定性     B主动性     C可变性     D被动性

8.舆论导向引起的公众心理变化是(  )

A暂时的和稳定的 B暂时的和不稳定的C长期的和稳定的 D长期的和不稳定的

9.“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所体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压抑      B投射      C反向作用    D转移

10.在各种信息沟通网络中,最原始并作为其他沟通形式的雏形的是(  )

A轮形沟通    B链形沟通    C星形沟通    D根形沟通

11.由特定事件引起的比较强烈、相对短暂、具有突发性的情绪称为(  )

A激情      B压力      C燥狂      D心境

12.利用公众的从众心理进行劝导的是(  )

A流泻式劝导   B冲击式劝导   C逆行式劝导   D浸润式劝导

13.感染的作用机制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

A易受暗示性   B参与性     C主观能动性   D社会性

14.“香烟有害健康,某某牌香烟也不例外”的广告采用的心理影响方式是(  )

A个别暗示    B情境暗示    C非言语暗示   D反暗示

15.“张榜悬赏”诱引公众兴趣所使用的刺激媒介是(  )

A竞赛      B利益      C专家      D新奇

16.根据阿伦和勒温主持的一项实验研究,在错误舆论一致情况下,加入一个不一致但却更加错误的声音,则导致公众原有的态度一致性(  )

A提高      B先降低后提高  C降低      D先提高后降低

17.组织形象好坏的决定因素在于组织团体的(  )

A产品      B成员      C财力      D宣传

18.无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无意注意    D有意注意

19.态度是(  )

A主体与某一对象较为稳定的综合性的反应意向

B主体与生俱来的主观反应倾向

C主体对某一对象稳定不变的反应倾向

D一种外显的反应倾向

20.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  )

A时尚      B流行      C新闻      D舆论

21.强调组织内的人际关系对于生产次序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

A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B伏隆的期望理论

C费斯廷格认知不协调理论      D霍桑实验

22.斯第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